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47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

大安市教育局关于下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发展,特制定《大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并印发给你们。

望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出本校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

教育局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列入教育教学工作考评项目,进行检查与评定。

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校要设立校级研究和领导小组,设有专人负责,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应制定各种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纳入正常的学科教育管理体系,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高效的开展。

三、开展活动必须要制定安全措施,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要在校内外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以提高课程的影响力。

四、教师不得擅自挪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附:

大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大安市教育局

2007年9月1日

 

大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多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它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中小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生动活泼、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需要。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

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前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突破口,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原则,积极探索,逐步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努力创造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体系。

2、活动目标:

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整套活动课开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逐步做到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管理规范化。

二、活动内容要求:

1、活动领域。

主要包括: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活动的主要形式:

 

▲收集资料和信息;

▲调查、参观、访问;

▲实验、探究;

▲设计、制作、劳动;

▲服务、宣传;

▲规划、交流、表达、反思;

(2)活动要求:

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按指导纲要和教材的具体要求,合理设计活动。

内容要广泛、丰富,形式要多样化。

可按班级、年级、全校统一组织集体活动;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由学生自愿选择,全员参加的小组活动;地点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

全校的集体活动由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团组织)负责计划和实施,活动方案应提前一周通知年级组;年级组根据学校的安排再规划出本年组的活动,并通知各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规划,根据活动类别合理选择相应的活动形式与方法。

除课堂形式外,还可以举办知识竞赛、成果展览、看电影、辅导后进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同时应加强非指定领域活动的安排,主要包括:

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体育、艺术等)。

1、课时安排与使用。

原则上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小学3—6年级可安排2课时;中学7—9年级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占1课时,地方课程占1课时,农村中学要保证“绿证”课开设。

各校结合实际灵活安排课时,可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2、活动主题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来自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与设计并组织活动;结合资源包进行每学期至少两个活动主题的选择,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活动主题。

同时加强地方活动主题选择与实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课程有效整合。

3、研究方法。

可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资料查询(网络、图书、图片等)。

4、活动成果交流。

应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尊重学生兴趣,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在总结汇报时不能变成单方面报告会,要在展示时引发思考,引起质疑产生新问题。

要让其他未参加活动的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并引起共鸣。

5、成果展示: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获得体验、感受、制作、图片、文字报告、黑板报、手抄报、日记、歌谣、顺口溜、小诗文、警示语、及解决某些问题的办法,措施等等都是活动成果,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学生、学校、社会、家庭进行展示。

6、活动方案的基本步骤

(1)对教师的要求。

专任教师,各学科教师,班主任等共同完成。

(2)活动方案包括:

主题名称,选定主题目的,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过程等方法(活动准备、调查了解、收集整理资料、资料分析)总结交流、活动评价、活动反思。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主题的合理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学校根据实际确定。

要使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必须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多项内容有机整合,在原有的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资源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全部内容之中,重新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为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提供灵活的课程资源。

内容:

选择要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及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紧密结合现代生活利用当今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结合实际开发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一体,集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探究与创新并举,力争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注重主题活动过程的体验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学科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在实践中自主地提出问题。

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尝试问题解决,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个性。

综合实践课的教育内容“动态”多,主要是“做”。

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是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的课程,可以说没有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本身,其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便不复存在了。

3、注重主题活动过程的资料积累和教学反思。

各校应积极做好各种资料的积累工作,尽早形成各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教师要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理念和行为,超越以往种种狭隘的课程观,确立整合的、生成的、实践的课程观,并用它来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也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4、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班主任的专利,也不是哪一部分教师的事,应是全员参加的实践教育活动。

各部门、各学科都要根据自身特点,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5、教导处、少先队(团组织)、各教研组要切实担负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协调责任,各科老师要积极参与。

6、要避免活动课程学科化,避免把活动课程变成自习课、辅导课,要切实体现活动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教育的快乐。

四、课程评价:

1、评价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紧扣课程目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发展。

应以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活动过程,侧重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评价原则:

(1)以促进个性发展为重点的原则。

(2)体验分享的原则。

(3)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原则。

(4)过程性的原则。

3、评价形式:

(1)自我反思性评价。

主要是学生表现与收获、态度、知识、能力、情感等要素,实行自评、小组评与综合评形式。

(2)档案袋评价。

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搜集保存活动的原始材料和活动作品。

(3)学分制评价。

(4)成果评价。

一般是学生实践性成果,如网上收集、图书查阅资料、现场考察、对话访谈等原始材料;创造性成果,如观察日记、设计、制作、报告等。

望各校根据上述评价要求,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评价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