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085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良肢位摆放--陈自荣.pptx

,良肢位的摆放,骨伤康复二科陈自荣,主要内容,一、良肢位的概念,三、五种良肢位的摆放及注意事项,二、良肢位摆放的必要性、开始时间、作用及原理,四、常见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良肢位的概念,良肢位摆放的必要性,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1.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

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2.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良肢位摆放的作用,

(1)预防骨胳肌畸形

(2)预防褥疮(3)预防循环功能异常(血液及淋巴)(4)向大脑传入正常冲动,中风病人有暂时传入功能丧失(5)增加病人对于患侧的感知能力。

良肢位摆放的原理,一、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1-2级)由于肱骨头的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自身的稳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的肌力和肌张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的固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肢本身的重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节囊致肩关节半脱位,因此早期就应开始预防,在各种体位中均应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

良肢位摆放的原理,二、痉挛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3-4级)痉挛姿势表现为:

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的髋关节外展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偏瘫的异常模式,五种良肢位的摆放,偏瘫早期卧床可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床上坐位轮椅坐位5种姿势轮换,最好多采取患侧卧位,仰卧位一般要相对少采用。

五种良肢位的摆放,仰卧位(尽量少用)要点:

1:

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转向患侧。

枕头高度适当,不可太高导致胸椎屈曲。

2:

患侧肩部垫枕头,防止肩胛骨后缩、上肢用枕头垫高,肘关节、腕关节、手指伸直。

3:

髋关节、大腿下、膝关节下垫枕头,防止髋外旋,膝过伸。

因仰卧位受各种反射的影响出现姿势异常,且易出现压疮,因此要尽量减少仰卧的时间(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湘潭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患侧下方卧位(推荐采用),要点:

1.枕头高度适当,使颈椎略向健侧屈。

2.躯干略为后仰,背后枕头固定3.偏瘫侧肩关节:

向前平伸,使肩胛骨着床。

4.偏瘫侧上肢:

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手指伸开。

5.偏瘫侧下肢:

膝关节略为弯曲,髋关节伸直6.健侧上肢:

放在身上或后面枕头上7.健侧下肢:

保持迈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因该体位可以保持对偏瘫侧的刺激,而且可以预防痉挛,促进早期出现正常分离运动,故推荐采用。

但要避免姿势不对导致肩关节压迫。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患侧上方卧位,要点:

1.躯干略为前倾2.偏瘫侧上肢:

放胸前枕头上,肩关节向前平伸,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开。

3.偏瘫侧下肢:

膝关节、髋关节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呈迈步状。

4.健侧上肢:

病人怎么舒适怎么放5.健侧下肢:

膝关节略屈曲,髋关节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要点:

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头2.头部:

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动3.躯干:

伸直4.臀部:

90度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5.上肢:

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上置一枕头,床上坐位,错误,轮椅坐姿,要点:

1.腰部放置一个枕头促进躯干保持伸展。

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转移双手正确姿势3.臀部要尽量坐在轮椅坐垫的最后方,防止身体下滑,造成下肢伸肌张力过高。

4.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错误,1.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正确体位,当病人可以离开床活动进行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应强制患者于某一体位,应以舒适、保证休息为主。

2.任何一种体位都是临时性的,不应超过2小时,以防发生压疮。

3.床应放平,不主张抬高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路反射影响使下肢伸肌张力升高。

4.床上卧位期间,尽可能从患侧接触患者,特别是有左侧忽略症时,如床头柜摆在患侧,所有的人员都从患侧接触患者。

因良肢位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各种继发性障碍,有利于日后的功能恢复,故要求早期病人要保持体位正确。

注意事项,仰卧位注意事项,1.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增加。

2.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3.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患侧卧位注意事项,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引起疼痛;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

健侧卧位注意事项,手腕呈背伸位,防止手屈曲在枕头边缘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两腿之间用枕头隔开,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体位,也对患侧肢体有益。

常见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上肢关节功能位,肩关节:

外展45,前屈30,外旋15肘关节:

屈曲90腕关节:

背屈20-30,尺倾5-10,常见骨折患者的体位护理,仰卧位:

应去枕仰卧,肩胛区垫枕以使两肩后伸。

肩关节保持外展45,前屈30,内旋15;肘关节保持屈曲90。

半卧位及站立位:

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不低于心脏水平。

局部未加固定的病人,应嘱其不可随便更换卧位或下床活动。

锁骨骨折,患肢曲肘于胸前,平卧位时在患肢下垫一软枕使之与躯干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术后第二日可抬高床头3045,患肢用软枕抬高,无明显不适,可下床活动。

肱骨骨折,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上肢吊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内收型骨折,用外展支架固定患肢于外展位,手部骨折,腕关节背伸30,掌指关节屈曲45,即半握拳状,拇指对掌位,其余四指指尖均指向腕舟骨结节。

卧硬板床,压缩或移位较轻者,使用颌枕吊带在卧位复位牵引。

手术患者术后取平卧位,维持颈部中立位,颈托固定,颈椎骨折,卧硬板床休息,头部不用枕,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在患者受伤椎体下垫以适当高度的软垫,以维持腰部正常生理曲度。

最佳垫枕高度为1015cm。

胸腰椎骨折,髋关节保持屈曲15-20,髋外展15-20,外旋5-10,下肢关节功能位,膝关节保持伸展5-15,踝关节保持背伸90,股骨颈、粗隆间骨折,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在双下肢之间放置海绵软枕,在腘窝处放置一软枕,保持膝关节屈曲10l5,脚穿“丁”字鞋,限制外旋,使踝关节保持背伸90。

胫骨平台骨折,保持膝关节屈曲5或伸直。

抬高患肢,严禁肢体外旋。

腘动脉损伤血管吻合术后给予屈膝位,以防血管再破裂。

胫腓骨骨折平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10-20。

外固定支架体位护理,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枕垫高患肢30。

下肢骨折术后将薄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合并血管损伤或骨间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

牵引术后的体位护理-皮肤牵引、骨牵引,为保持反牵引,床尾应抬高,一般皮肤牵引抬高1015CM,骨牵引抬高2025CM,而颅骨牵引则抬高床头。

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时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可穿丁字鞋(防旋鞋),防止外旋。

股骨上段骨折保持半卧位尽量外展,以利于骨折对位。

胫骨中下段骨折行骨牵引时,可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界,使踝关节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石膏固定体位护理,四肢石膏固定者,需将四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预防并减轻肢体肿胀。

抬高下肢可用枕垫或悬吊法,使患处高于心脏20CM。

厚德精术博医济世,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