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0880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材料.docx

附件2

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推荐汇总表

2019年12月18日 (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公章)

序号

学段

学校名称

地址

负责人

手机号

E-mail

1

小学

第一小学

珠江路东段

备注:

此表可加页,填写盖章后扫描,将扫描件和电子稿一同发送至邮箱:

hnaiedu@。

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

申报书

申报学校(公章):

第一小学

学校地址:

珠江路东段

联系人:

手机号:

E-mail:

填报日期:

2019年12月18日

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申报基本信息

学校

信息

学校名称

00市第一小学

学段

小学

通讯地址

00市珠江路东段

学生总数

1489

班额

32

教师总数

83

参与人数

21

校长

信息

姓名

联系电话

及手机号

联系

人信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手机号

电子邮箱

学校意见(是否同意申报):

校长签字:

(公章)

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实施方案

内容框架及撰写要求:

一、背景与基础(不超过5000字)

(一) 办学实力及办学特色概述及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 师资力量、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实施基础保障及开发

1. 课程开展及开发情况:

课程名称及类型、课时总数、课时安排、授课对象

2. 授课对象情况:

人数、年级、信息素养基础

3. 授课师资情况:

教师姓名、原授课学科、年龄、学历、专业、参与相关培训情

(三) 教科研基础

(四) 获得荣誉及奖项等

(一)学校发展概述

义马市第一小学位于义马市珠江路东段,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学校始创建于1957年,历史悠久。

该校全体教职员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模不断壮大。

现学校占地面积11108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3人,拥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9人。

学校秉承“构建润和校园,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创办规范+特色的品牌学校”为目标。

整个校园环境优雅,拥有独立的多媒体教室、阅览室、各科专用教室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施。

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先后荣获省、市、县“文明学校”、“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政风行风先进单位”、“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达标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义马市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硬件建设,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设备,2间学生多媒体教室,1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容纳30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1个,科技活动室1个,并配以千兆网进教室,均接入互联网。

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广播站均可向所有教师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

同时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

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全校教师多次参与信息技木提升工程培训,董卫华、王云霞等多位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获得好成绩。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实施基础保障及开发

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受到人们密切的关注,它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成为推动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教育也在迅速發展,成为教育领域重点研究和发展的主题。

在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智能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智能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进一步促进中小学课程进入人工智能。

1. 统一的课程标准

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应有统一的课程标准,这是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课程的先决问题。

学生的年龄差异和基础不同决定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目标的阶段性和差异化,各学段应有自己的特点。

00市第一小学积极组织研究制定全国性的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课程目标、内容、具体教学要求和条件保障。

在全国性课程标准出台之前,我校已初步铺开人工智能校本课程。

2. 课程实施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根本。

目前全国只有十几所科研院所和高校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人才培养,多数师范院校未设有人工智能专业和课程,每年输出人工智能学科人才远不能满足每年巨大的市场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义马市第一小学积极组织年轻教师任博君、袁青晨等21人学习探讨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所有参与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经过多次学习、探讨以及特邀专业讲师进行针对性培训,现已取得初步成果。

3. 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践

学校梳理了金字塔形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框架的计算智能等多个层次相对应的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

具体说,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课程,可以大致分成低、中、高三个学段来设计。

第一,以“基础体验”为特征的低阶人工智能课程。

在小学1~2年级可开设低阶人工智能课程,这一阶段的课程内容重在让小学生对人工智能有所接触、了解和体验,具体可以人工智能知识类故事、计算机及通用软件基本操作、游戏化机器人体验、游戏化教学课程为主。

第二,以“兴趣培养”为特征的中阶人工智能课程。

在小学3~4年级可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人工智能兴趣的中阶人工智能课程,可以涉及使用不同的教具进行想象力转化创作、融入人文精神的主题式创意物化、初步的团队合作、可视化编程、初级机器人编程、游戏化Python编程语言等课程内容。

第三,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高阶人工智能课程。

在小学5~6年级可开设突出“自主探究”精神的高阶人工智能课程,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开展自主设计创作团队项目、初级专业编程语言等课程。

简言之,在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内容重点是关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人工智能的初步体验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简单探究等,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亲近、感受、关注和初步探究人工智能。

4.总结与思考

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完善,需要政府、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及广大师生共同探讨和实践,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祖国的下一代跟上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更好地适应和引领人工智能时代。

当前,我们期望与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切实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

具体说:

第一,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课程的顶层设计,制订好课程标准并快速推广中小学生人工智能课程的实践。

第二,进一步组织更多专业教研力量,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技术平台开发等专业问题的研究和实践,积累有效经验,壮大队伍力量。

第三,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和技术力量,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深度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技术平台,实现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结合。

二、理念与目标(不超过5000字)

(一) 学校未来1-3年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发展规划

(二) 学校关于构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模式

(三) 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数字资源及共享平台建设、人工智能教育

师资培养计划及人工智能环境设施建设等

(四) 学校对于人工智能与中小学教育相互赋能、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发展规划

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教育领域亦与人工智能有着不解之缘。

目之所及,教育领域内近几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类研讨、座谈会召开的如火如荼,各类研究报告、论文也是屡见不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学校的围墙逐渐被打破,各种资本和技术纷纷进驻。

与实体学校相对应的虚拟学校异军突起,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虚拟学校源于大众的共享共建,其信息资源具有免费性、易得性之特征。

只要手持电子设备,连接网络,人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虚拟学校的智能服务。

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虚实交融的泛在学习将会是学习的常态。

采用类似于O2O模式的线上与实体线下教学的混合方式让学校未来的学习组织形态越来越清晰。

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趋精准化教育遵循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宗旨,使学制周期更加弹性化,灵活化,混龄学习日渐流行,这一切都利于学校体制长期的治理与规划。

1、学校系统的进化和完善,建构数据驱动的智能环境

通过1-3年跨越式的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終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智能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能校园。

近几年,智慧教育的理念频频被提起,与之相对应的智能学校的概念也作为愿景被规划出来。

智能学校意味着学校在对内对外的活动中更开放更民主以及更科学。

传统学校作为一个封闭的教育现场,无形中阻隔了外部主体的有效参与以及沟通互动,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学校为之提供了便利及可能性。

智能学校的开放,意味着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参与路径,群智群策的有效互动,信息爆炸带来的数据叠加与开放,这些都给智能校园的实现提供可能与机遇。

智能学校主要外显为智能化的教育资源、教育工具和测评手段,其“智能化”是建立在庞大且深厚的数据采集、整合与分析基础之上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数据采集将会更加广泛和精准,围绕领导决策、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家长参与

生成一套科学而又严谨的系统。

数据的采集范围将包含方方面面,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展,从校内到校外,包含日常生活与学习。

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标准化,建构相关的数据模型,可形成基于数据群体的数字影像供研讨。

智能学校中的教育环境,既包含传统教育环境中的对接与生成又涵容了计算机教育环境的开放与多元。

这种基于计算机功能的网络虚拟教育环境,充斥着多种学习形态,从学习管理系统、MOOC(慕课)到社会性学习、再到基于网络的教育、基于计算机的教育、多模态和移动环境,未来学校向智能学校迈进已成大势所趋。

在用信息化智能化的知识丰富自己视域与认知的同时,更要与多方渠道互动沟通,进行“有效交往”。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开放,建立持续而富有成效的关系。

未来学校的存在形式趋向于多样化,虚拟学校的地位日益凸显,注重与虚拟团队合作,重视跨文化交流和用户帮助论坛等在线互动相关的能力也显得愈来愈重要。

可以说,未来的学校教育既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激进变革的过程。

2、教师角色的进化,培育服务导向的智慧教师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对应的,为了完成学生学的目标,教师要不断调整教的策略。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医学上的发达,基因检测运用到婴儿身上,可以较为精准的预测孩子的未来,他适合干什么,干什么比较容易成功,换句话说,趋向于“精准教育”的时代开启了。

这些精准数据递交到学校治理的大数据系统中,智能学校便运用机器对这些信息分门别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以及个性化培养。

通过个性化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与过去相比较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可能更专业化、更精确化,人才方向上也可能推陈出新,出现一些从没有过的类型,如大数据应用型、擅长操控AI型、多领域复合型等。

不难预见,未来的教育环境里,人与机器需要共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和学很多时候是通过机器作为媒介进行交互的。

值得提出的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不是亦步亦趋紧跟机器的发展,不能沦为机器的“奴隶”,应该驾驭智能机器,将之作为学校更进一步发展的工具,引领与创新我们的教学。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场所,学校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大量的学习人群,同时也产生出最丰富也最集中的教育数据,数据驱动创新。

如何引领创新教学,教师是关键。

对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角色定位自然也得相应变革,传统的教书匠型教师将会“一去不复返”,照本宣科,按照参考书讲习题的方式也不再可取。

教师需要突破常规的角色,走向智慧教师。

智慧教师的角色是灵活多样的,也是全能复合的。

他既可以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设计者,又可以成为一个精准的数据分析师,还可以成为一个耐心的教学辅导师以及一个公正的教学评估师。

一个智慧教师自然不会孤军奋战,他会借助各种工具,利用强大的数据网络,发挥能动的协调与沟通能力,与其他教师一起,组成优质的智慧教师团队。

在个性化的辅导、深度化的教学中,与学生建立互助互信的友好关系,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良性的学习动机,并适时提供有效度的反馈与评价。

智慧教师意味着高要求高质量,对教师不失为一个挑战。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虽说机器取代了大部分人类的工作,但机器与人类之根本的区别是它没有情感,没有仁爱之心。

教师之为人师表,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最主要的是有一颗仁爱学生之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把一颗仁爱之心带到未来的教学当中。

3、学习新方式:

走向个体适应的深度学习

除了泛在学习的广泛适用及学习媒介的多样化选择,智能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精准教育”的可能,对应到学生个体的身上,便成了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在教育人工智能领域里也是一个被频繁提及的热词,已被视为是影响未来学校应用技术发展的挑战之一。

何为个性化学习?

它主要围绕单个个体学生的心智水平、学习兴趣、行为动机、学业差异、家庭背景展开调研,根据数据制定方案,找到适宜每一个个体的教学方式,提供多样化且多效度的学习服务。

即个性化学习服务的确立应当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支持,以需求本位的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能力本位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和掌握本位的个性化学习评价为服务方向。

这些个性化的辅助最终导向是培育学生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拥有批判性思维,将之培养成具备核心素养的新世纪人才。

为了保障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效能,学校教育也要做一些相应的改进:

一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人工智能为手段,促进个性化学习;二是学校通过大数据收集及分析,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广泛深入的个性化服务,使每个学生拥有“私人”教师团队,这团队是人机共同体,也是未来教学的主流模式;三是学校竭力为学生构建群体智能学习环境,知识浩如烟海,个体的精力、时间与眼界总是存在不足,提倡学生在线上线下与多群体合作学习,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模式,在适应中不断创新。

当个体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中自在畅游,日积月累,由浅入深,就必然会向深度学习迈进。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它是人类个体立于机器学习基础之上的推演和精进,不同于机器学习的数据采集、分析与预测,深度学习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近几年来在教育应用领域颇受重视,其主要是利用“数据在大量类似神经元组件构成的多层网状结构之间进行第次输入和输出”。

学校要努力研制出适于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与措施,譬如:

创设智能的校园环境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构建良性的数据文化、数据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数据应用型智慧教师,以信息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多元方式指引学生深度学习;完善智能评价机制,以科学民主、公正公平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效,为其深度且个性化的学习铺展道路。

(二)学校体系与培养模式

传统学习形式里,学生基本是在教室里对照着书本遵循教师的要求与指导,亦步亦趋,逐步掌握知识要领。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急速发展,各类知识蓬勃而出,涌现在大众面前,获取途径简易又方便,只需透过屏幕轻轻一点,丰富的信息便纷纷呈现在眼前。

线上教育的日臻成熟,慕课(MOOC)的广泛应用,都将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场所形成学校以外的补充。

不难预测,未来学生的学习将不再局限在狭小的班级以及学校现场,不再拘泥于课本教材的研读和引导。

人工智能机器的盛行,必然带来阅读媒介的变革,屏读的逐步盛行,学生建构知识的路径也从文字解构转换为视觉感官,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交流学习日渐成为学习方式的主流,学习内容多元且日新月异。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很多讲究重复性经验的工作将被机器代替,如律师、新闻记者、翻译、医生等将逐步被人工智能不同程度地追赶。

知识被网络化,信息获取随手可得,信息交换轻而易举,个体之间的思想撞击势必发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群体智能将会受到推崇。

这就对教师的角色、素养、专业化能力尤其是信息化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倘若不能驾驭智能机器为己所用,反被机器所限,那将会遭到学校的洗牌。

对教师进行“数据化”技能与想象创造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用。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学校体制、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未来的教育形式应该是以一个网络结构遍布世界各地。

其旨在创造出“易为所有公众所用新型网络”,也可以称为“机会互联网”,它主要由四种“学习通道”(或称学习网络)构成。

一是“教育物品查询服务”网。

在这个网络中,四处散布的学习物品随手可得,这些学习物品分散在各种社会机构或场所的设备设施中,蕴含着教育潜能。

二是“技能交换”网。

这相当于群智发展模式,即具有某项技能的人向那些想要学习这些技能的人进行演示和指导,各取所需,各施所才。

三是“伙伴选配”网。

在这个网络里,人们通过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沟通促成学习。

四是“广义教育者查询服务”网。

这是群智发展模式的延伸,即能者皆可为师,无所谓职业与专业,所有学习者贡献智慧,互助互惠。

学校作为制度化教育的承载机构,不能化约为一个简单培养基础学科知识与类似于读写算基本技能的公共空间,忽略其社会功能的任何理解都难以在逻辑上做到自洽。

教育本不是直接进行的,是通过环境间接地进行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场域。

不过,在日常的环境中,由于没有按照既定的教育效果深思熟虑地进行设计调节,教育影响往往呈现偶然形态。

“学校则不同,它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

”学校有四个特殊的功能应该注意:

第一,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简化的环境。

在浩瀚复杂的知识文明中,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一些知识,反映青少年的种种特征,并为他们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秩序,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逐步地安排教学。

第二,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净化的环境。

社会环境中掺杂着五花八门的知识,既包含先进的又囊括落后的,既蕴含美好的也不乏丑恶的,有糟粕也有精华。

儿童的心性无常,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学校有责任在环境中摒除糟粕,抵制它们的恶劣影响。

换句话说,学校不会对社会良莠不齐的信息照单全收,而是有辨识有取舍地选择有价值的那部分保存流传。

第三,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平衡的环境。

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松散的共同体,这不同的共同体之间,可能会有种族、宗教和不同风俗习惯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共同体混杂在一起,对社会将产生离心力的作用。

如何抵制这些离心力,则需要公共教育的力量,学校便是发挥着这样的作用。

第四,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整合的环境。

每个个体所处的原生环境和生活环境皆有不同,导致其自身的行为处事准则各异,当这些个体聚集学校,不同的个性倾向相互汇集,受到彼此之间的拉力和对抗影响,容易生发出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学校在中间发挥协调作用,整合出一个普适的判断标准或价值标准,促成异质群体之间的统一。

简而言之,以上的四种学校功能可以称之为:

简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平衡社会环境和整合社会环境。

人工智能的发展,虽带来了知识的多样化,学习途径的便利化,学习手段的多元化,但在制约社会环境方面却是无所适从。

作为学习者的个体在无所顾忌的学习场域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己偏好的内容,或学习或闲散,或进取或沉沦,没有学校这样一个制度化的正规机构约束,个体将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

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

传播任何社会集团所重视的任何价值与目标的核心机构。

它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它是首要的手段、基本的手段和最审慎的手段。

也就是说,学校担负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与传承,它肩负着增强民众凝聚力的公共使命。

国之所以为国,家之所以为家,文明之所以为文明,都是有一根脉络在牵引着。

倘若学生们四处为学,各自为政,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知识参差不齐,更遑论消极与负面的,失去了学校这个良性公共机构的引导,失去主心骨的社会群体很容易误入歧途,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国家稳固。

三、实施措施与保障(不超过2000字)

(一) 学校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及责任分工明细:

职务(组长为本校校长、

副组长为本校主管领导)、姓名、责任分工

(二) 经费保障与安全保障

1. 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建设、应用、运维等方面的预算。

形成制度化、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2. 学校在教学、实践及网络安全的具体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一) 、机构制度

为加快我校人工智能校园创建进程,统筹协调全校网络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经校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义马市一小人工智能实验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月至少2次并记录。

制定详细人工智能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以及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月度计划,并继续完善制定智能校园相关的工作制度。

(二) 、经费保障与网络安全

在00市政府、教肓局的支持下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我校将继续申请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期望取得良好成果。

通过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採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盲教学活动中。

力争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

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踣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继续承办或主办各级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

组织优势学科

发动本校各级骨干教师、名师,利用智能校园设备开展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

(二)、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案

为确保发生网络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不良影响,防止个别用户利用非法手段进行不正当的网上行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建立运转灵活、反应灵敏的网络应急处理协调机制。

确保发生网上突发安全紧急事件时,能够及时发现、预警并准确判断、快速反应,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园网工作

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组成及相关职责

1、 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网络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和有关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基本技能。

(3) 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积极配备网络安全设施设备,落实网络线路、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