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41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docx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XX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10课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3、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6、(★★★)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P57页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政治:

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来民间出现的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思想:

☆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军事:

北修长城拒匈奴(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通灵渠

  37\☆☆☆▲◆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①郭沫若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焚书坑儒”。

  ②这件事是秦始皇接受了谁的建议?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哪些书不烧?

②李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只有医药、卜筮和种树的书不烧。

  ③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件事?

——“焚书坑儒”是在秦朝刚刚完成统一后不久,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极其野蛮、粗暴的,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8、(★★★)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

功: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过:

  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从长远看,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11课

  5、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6、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7、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刘邦是汉高祖。

  7、与陈胜、吴广相关的成语:

揭竿而起。

与项羽、刘邦相关的成语:

破釜沉舟(项羽),约法三章(刘邦)鸿门宴(项羽、刘邦)

  39、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

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②徭役繁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残酷和秦二世统治的更加残暴。

  第12课

  文景之治

  出现的背景: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

  采取的措施:

1.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3.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4.重视“以德化民”。

  表现:

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8.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9.汉武帝在长安举办的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0.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汉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0、(★★★)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原因、措施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P68页

  ★原因:

  ①汉初“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雄厚基础

  ②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

  ①政治上: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

兴修水利,治理黄河;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思想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

  ④文化上: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⑤军事上: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收复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取得对匈奴的决定胜胜利。

  ⑥外交上:

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陆路丝绸之路;同时,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开辟。

  ★影响:

  武帝后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王朝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4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

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

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第13课

  1.西汉的耕犁装有犁壁,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种工具耧车也出现在西汉。

  2.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3.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第14课

  4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夺取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6、公元前1世纪中期,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41、(★★★)P79页

  材料一:

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1)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

  公元一世纪,匈奴分裂几部,其中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同西汉订立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呼韩邪单于。

  

(2)材料一上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宁,社会生产发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

  (3)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

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前两句:

西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

后两句:

昭君出塞

  (4)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持赞同态度。

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5)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第15课

  7、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x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8、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20、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

  21、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2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今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管辖。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西域的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目蓿,乐器,歌舞,传入中原。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传到西域。

  24.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25.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访问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42、(★★★)P83页

  材料一: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

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

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

丝绸之路,当时东起中国长安,西至大秦

  。

  当时的中国处于朝代:

西汉

  欧洲人当时把中国称为:

丝国

  

(2)这道路的开辟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

张骞

  目的:

西汉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3)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东西方的沟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4)为了加强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西汉政府在此设置什么机构?

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机构:

西域都护

  意义:

x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

说出你的理由。

  有价值。

它仍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通商的重要通道,只不过已经铺上了铁路了,铁路外号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是指以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

  4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

  ◆答案要点:

  

(1)皇帝:

汉武帝。

目的:

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打破匈奴在葱岭以东的控制局面。

  

(2)道路:

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

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越过今x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大秦(古罗马)。

  (3)结论和认识:

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x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第16课

  26、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27、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8.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它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初期的数学成就。

书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29、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侧地震方向。

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0、东汉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31、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被人尊为“医圣”。

  第17课

  3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33、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34、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5.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43、材料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材料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材料三:

中国的历史学家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翦伯赞

  

(1)、材料一中鲁迅先生称赞的是哪本书?

这本书是什么样的体例?

  《史记》;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材料一反映了该书具有哪些特征?

  文学和史学

  (3)、材料二体现了司马迁什么样的人生观?

  不惧生死,但强调人活得有价值,要对社会做出贡献。

  (4)、为什么材料三中称司马迁是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史学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因为司马迁写《史记》所用的体例——纪传体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