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48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docx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篇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心得

  各位同学:

  如何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基本概念,迎接课程考试,争取好的成绩,是每位同学现在就应考虑的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及时总结复习,投入全部的精力,做好考试准备,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下是以往各届同学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心得体会,或许对你有所启迪,供本届同学学习参考:

  同学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结构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你以后的工作,简单的讲就是以后你参加工作就要用它来养活你!

我从已毕业的师兄那里了解到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知识就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虽然做设计的要靠经验的积累,但是如果基本知识没有学好并且理解它你怎样去积累呢,所以学好它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

下面我谈谈在上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心得,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结构课程一共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设计原理,主要是讨论一些基本构件,比如梁、板、柱等等。

这部分内容讨论材料的性能、计算原理、构件(如受弯,受剪、受压、受拉和受扭等构件)的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其本质现象并注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给我一个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做每一道题时你都可以在课本找到相应的例子,不过如果你不去正确理解它而是照抄照搬的话十有八九你会出错。

结构设计要遵循规范来做,如果你不仔细考虑题目所给的条件去正确的应用公式,去考虑公式的适用性,那么你做出来的设计将会是豆腐渣工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公式特别多,那些公式你不用浪费时间去记住它,因为只要你认认真真的去做老师布置的每一道习题而不要去抄别人的作业那么隔一段时间后你就能记住了。

那些公式在做题的过程中都会重复的使用。

另外,在讨论每个构件时每一章的前面都会画出构件的应力图,正确的理解构件应力图受力状态很重要,因为只要你理解了构件的受力状态很多基本公式都可以自己推导出来。

  有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很枯燥很形式化没什么东西可学,很多题做完后一点收获的感觉也没有,不过呢请大家相信我们做每一道题都是有用的,因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只有学好基础的东西后续的课程才比较容易理解!

不然以后老师讲到前面的内容时你会觉得很纳闷的!

  以上是我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谨供大家参考!

谢谢!

  同学2:

  “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它不像其他课程那么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

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

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其性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中有些理论是参照实验资料分析得出的结果,有些数值则是经验数值,而且混凝土结构也涉及到物理、化学、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都是比较难的。

学习混凝土结构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设计便体现了这一点。

做课程设计时,必须首先熟悉书本的理论,同时还得对照《规范》正确的加以应用,才能作出一份优秀的设计。

在进行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满足安全要求,还要满足经济要求。

这就使得我们在构件的选型、计算、配筋和构造等各方面都要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学好“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的诀窍是多看看书,当然,听老师讲课也是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结构”中的每个公式都有其适用范围。

学习的时候必须明确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

由于这门学科是在不断地演进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熟悉《规范》,在实际应用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问世才100多年,但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

各种新型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的发展将不断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

  同学3:

  上个学期,我学习了《混凝土设计原理》。

通过这一个学期

  的学习,我学到了混凝土构件的一些特性和受力特征。

在此,我简单谈一下我是怎样去学习这一门科目的。

  首先,每一科的学习,我都先对他产生兴趣。

先翻开书略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他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一下那个方面的资料。

看一下报刊,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有趣的,新的资料。

对他产生兴趣,是第一步。

  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要听好课。

老师说的重点要记好。

看书的时候,要先看每一章要讲的什么内容。

然后听可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听和记录。

每一章的内容既有特性,也有共性,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

这一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一切条件注意观察周围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工程,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

就如:

教学楼墙壁上的裂缝等等。

平时多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的一些表面上的变化。

第三,向师兄师姐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

这门科目的概念范围很广。

我们要全部很好地掌握也不容易,所以向前辈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他们的经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要抓住答疑的机会,向老师请教自己不会的内容。

第五,做好每一次的作业。

在做作业前,要先看书,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要再看一遍,弄懂以后再做作业。

遇到不会的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本门科目的方法,请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教。

  同学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我们掌握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具备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并为学习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这本书分10章来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原则;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正常使用阶段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计算等。

  刚开始学的时候,当我翻开这本书,见到书上列住这么多的公式,我就觉得厌烦极了。

但其实当我认真学习下来的时候,却发现每条公式都有它的规律,每条公式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我认为上课认真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上的内容很多,而学时又短,如果不认真听讲而自己看书是行不通的。

自己看书是不能透彻理解每条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不能理解公式中每个量值的意义,不知道该去哪里和该如何通过查表查出每个需要的量值,不能正确运用每条公式等。

所以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学习好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本书,透彻理解书本上的内容,灵活运用书上所以公式,这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本人在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时也出现过困难的时候,例如因为内容太多,一时不能接受并消化,或是将几章节的内容混绕等。

在感到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就会腾多点时间来学习混凝土结构原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是学习好的同学。

力求越早解决越好,如果拖到最后再来就决,不但没有时间,而且更难解决。

  以上就是我学习混凝土结构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混凝土结构课程,我会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方法并改进之来更好的学习这学期的课程,希望这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学5:

  经过一个多学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初步直观的认识,在学习中,我也自己总结了一些学好这门学科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首先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很多同学在以往其他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一套自己钻研,翻书自学的习惯,往往忽略了课堂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是不合理的。

  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极为重要而同学们又不容易掌握的内容。

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突破其中的难点、抓住其中精髓所在,比课后自学的效率高出很多,而且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有很多是书上没有或者介绍

  不够全面,其中有些更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有些在课堂上没有听到的东西在课外是根本补不上来的,这样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就有我们所没掌握的漏洞,所学就不够塌实、全面。

  有些同学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在课堂中不说话,不做其他事情,而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听课要认真去听,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去。

混凝土结构设计这门课不像其他文史类课程那样生动有趣,客观些说由于它所介绍的是比较生硬、抽象的内容,所以还是比较乏味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走。

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理解这些在、抽象的内容,才能真正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而不至于开小差、打瞌睡。

有时往往因为几分钟的走神而不能使内容连贯,导致整堂课都理解不了。

  再次课后要认真做作业。

有些同学认为混凝土结构作业无非就是简单地套公式,做起来没有意思又浪费时间。

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作业是我们能否熟练掌握这门知识的关键。

只有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才能把所学知识消化,才能提高正确率和速度。

而且有许多细节是要经过自己做题才能注意体会到的,而这些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这门课程也不知识简单的套公式,许多受力、变形的原理、特点是要我们进行充分理解的。

所以不能把作业看成是反复的无用功,做题时要理解公式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以上是我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总结好的方法、心得,尽全力学好这门课程。

  同学6: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学好都要说究学习方法。

方法好与坏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要想有好的学习方法就必须要好好了解该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是一门公式非常多的学科要想开始就把所有公牢牢记住是无可能的。

所以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就是重在理解,理解了以后很多公式自然就会用。

理解也要讲究技巧的。

  最重要一点当然是听好课。

老师对这门课程十分精通的。

几页书讲几句就话就讲明白了!

而自己看书就要花多好几倍的时间。

而且老师能找到重点和要点。

适当加以讲解难点。

如课上课能认真听好课,就能很好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课后做起作业就能得心应手了!

  听好课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适当的预习。

  在大学的学习中没有人能会预习功课,其实预习功课比课后复习功课要好,在课前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一下上课所要讲的内容。

在上课时心中就有数,听起课来就很轻易听得明白,学得有信心了。

预习时无须把书上和内容就行了,这样花不了多少时间。

  如果没有预习,而个人的理解能力强就可以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看书了。

这样的学习效果也很好,不过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了。

读工科大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平时能独立完成作业的话考试就能顺利过关,所以做作业对学习和考试有决定性作用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考试前冲刺,如果平时没有学习好,那么考前的一个星期还可以补救。

如果能充分利用时间把书看两三遍,理解好书上所讲的内容。

然后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借来看熟,弄懂弄明白。

那么考试时也能过得了关。

不过这个危险指数就比平时用功高簋多了。

要想战时少流血,平时还是要多流汗。

  同学7: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

  课程,又是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个学土木工程的学生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知识的充分了解,是难以想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知识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座大楼与坚实的地基一样。

  我们是通过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

  结构设计》这本书来获得这方面知识的,这本书都是重点突出、难易适当,理论讲解与设计实践并重的,注重学以致用的。

再加上老师的详细讲解,我们学到了不小有用的知识,使我们掌握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具备了一般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

而期末的课程设计更使我们掌握了不小的实践经验。

  在学习中我们学了混凝土的基本物性和力学原理,以及混凝土的基本受力分析,最主要的是我们知道了如何计算混凝土的承载力,以及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从总的来说上册重点在于理论分析和原理的讲解,而下册则注重实践应用,与理论用于实际中。

许多人都认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很难,公式很多很烦,这也是我刚开始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

  之一,其实不然,通过后来的学习我掌握了学习混凝土的方法,学习就容易很多了。

我的学习经验就是首先要理清思路,把握各章的联系,这样学起来就不会乱了,另外,要勤于思考,思维灵活,认真听讲,做好受力的分析也很重要的。

当然要学好混凝土并不简单,还需要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就像我们做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一样。

  理论知识学得好并不代表混凝土学得好,混凝土结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要设计。

如不运用到实际中去,学了也等于没学。

我觉得混凝土结构设计学得好不好的最重要的是能否做得出好的设计,这才是关键。

  篇二: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一、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1、T梁受压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按《桥规》规定,有效宽度bf?

min?

计算跨径/3,梁平均间距,b+2bh?

12h’f?

  ?

min?

23980/3,1800,200+2?

40+12?

202?

?

min?

7993.33,1800,2704?

  ?

1800mm

  (其中受压区翼缘悬出板厚度:

  h’f?

?

1000?

200?

100?

40/2?

/1000?

202mm)

  2、毛截面几何特性计

  截面分块示意图见图1.1,毛截面几何特性表见表1.2(附表)。

  图1..1面分块示意图

  二、内力组合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值计算列于表2,见附表。

三、钢筋数量的确定及布置1、预应力截面积估算

  按构件正截面抗烈性要求估算钢筋数量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为(由表2得)

  ms?

mg1?

mg2?

mQs?

1495?

224?

852?

730.38?

3301.38

  设预应力钢筋截面重心距界面下缘为ap?

100mm,则预应力合力作用点至

  截面重心轴的距离为ep?

yb?

ap?

1226?

100?

1126mm;钢筋估算时,截面性质近似取用全截面性质计算,由表1得跨中截面全截面面积A?

898900mm2,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的弹性抵抗距为

  w?

I/yb?

298.870?

109/1226?

243.777?

106mm(: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3;故有效预加力合力为

  ms/w?

0.7ftk3301.38?

106/243.777?

106?

0.7?

2.656

  npe?

?

?

2.039210?

10n6

  1/A?

ep/w1/898900?

1126/243.777?

10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为?

con?

0.75fpk?

0.75?

1860?

1395mpa,预应力损失按张拉预应力的20%估算,则可得需要预应力钢筋的面积为

  Ap?

(1?

0.2)?

con

  npe

  2.039210?

106

  ?

?

1824.49mm2采用三束5?

s15.24钢绞

  0.8?

1395

  2

  线,预应力钢筋的截面积为Ap?

3?

5?

139?

2085mm。

采用夹片式群锚,?

70

  金属波纹管成孔。

  2、预应力钢筋布置跨中截面预应力钢筋的布置

(1)跨中截面预应力钢筋布置

  按《公路桥规》中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管道布置的构造要求,对跨中截面的预应力钢筋进行初步布置如图3.1。

  图3.1端部及跨中预应力钢筋布置图(单位:

mm)

  

(2)锚固面钢筋布置

  为使施工方便,全部三束预应力钢筋均锚固于梁端(图3.1a,b)如此布置符合均匀分散原则,满足张拉要求,同时n1、n2均弯起较高,可提供较大预剪力。

  (3)其他截面钢束布置及倾角计算

  1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

及弯曲半径○

  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曲线段的方式弯起;n1、n2、n3弯起角?

?

分别为7.0146?

,5.7535?

,4.3542?

;各钢束的弯起半径为Rn1?

15000mm;Rn2?

30000mm;

  Rn3?

15000mm。

  2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

  各钢束弯起布置如图3.2所示。

  以n1钢束为例,计算如下:

  由Ld?

c?

cot?

0?

1200?

cot7.0146?

确定导线点距锚固点的水平距离距离

  Ld?

c?

cot?

0?

1200?

cot7.0146?

?

9753mm由Lb2?

R?

tan

  ?

0

  2

  确定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

  7.0146

  Lb2?

R?

tan?

15000?

tan?

919mm

  22

  ?

0

  ?

  所以弯起点至锚固点的水平距离为

  L?

?

Ld?

Lb2?

9753?

919?

10672mm则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xk?

(23980?

/2)3?

1L?

0?

  1628

  根据圆弧切线的性质,图中弯止点沿切线方向至导线点的距离与弯起点至

  导线点的水平距离相等,故弯止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

  ?

  Lb1?

Lb?

cs?

?

9cos7.?

01462o?

091

  912mm

  故弯止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为

  xk?

Lb1?

Lb2?

1628?

912?

919?

3460mm

  同理计算n1、n2的控制点位置,将各钢束的控制参数汇总于表3.3

  3各截面钢束位置及其倾角计算○

  仍以n3号钢束为例(见图3.2),计算钢束上任一点i离梁底距离ai?

a?

ci及该点处钢束的倾角?

i,式中a为钢束弯起前其重心至梁底的距离,a=100mm;ci为i点所在计算截面处钢束位置的升高值。

  i点位于直线段还未弯起,ci=0,当故ai?

a=100mm,?

i=0;(xi?

xk)?

0时,

  当0<(xi?

xk)?

(Lb1?

Lb2)时,i点位于圆弧区段,ci及?

i按下式计算,即

  ci?

R

  ?

i?

sin?

1

  (xi?

xk)

  ;R

  i点位于靠近锚固端的直线段,当此时?

i?

?

0?

8?

,(xi?

xk)>(Lb1?

Lb2)时,

  ci按下式计算:

ci?

(xi?

xk?

Lb2)tan?

0。

  各截面钢束位置ai及其倾角?

i计算值详见表3.4(附表)4钢束平弯段的位置及平弯角○

  n1,n2,n3三束预应力钢绞线在跨中截面布置于同一水平线,而在锚固

  端都在肋板中心线上,为实现钢束的这种布筋方式,n2,n3在主梁肋板中必须从两侧平弯到肋板中心线上,为便于施工中布置预应力管道,n2,n3在梁中采用相同形式,其平弯位置如图3.5。

平弯段有两段曲线弧,每段曲线弧的弯起角

  432180

  ?

?

3.094?

为?

?

  8000?

  按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估算非预应力钢筋数量:

  在确定预应力钢筋后,非预应力钢筋根据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来确定。

  设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点到截面底边的距离为a=70mm,则有

  h0?

h?

a?

1750?

70?

1680mm

  先假定为第一类T型截面,由公式?

0md?

fcdbfx(h0?

x/2)计算受压区高度

  x,即(有效宽度bf?

2400mm)

  1.0?

4969.6?

106?

22.4?

2400x(1680?

x/2)求得

  x?

h0=1680=56.0mm<hf?

200mm

  则根据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需要的非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为

  篇三: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郑州大学

  专本套读道路与桥梁技术专业

  《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

  姓名:

  准考证号:

  助考学校: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

20XX年06月10日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T形梁桥设计计算目录

  一、计算资料及构造布置……………………………………………………………………1

(一)设计资料……………………………………………………………………………1

(二)横截面布置…………………………………………………………………………2(三)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3(四)横隔梁的设置………………………………………………………………………7二、主梁作用效应计算………………………………………………………………………7

(一)永久计算集度………………………………………………………………………7

(二)可变作用效应计算…………………………………………………………………10(三)主梁作用效应组合…………………………………………………………………15三、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其布置………………………………………………………………23

(一)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23

(二)预应力钢筋的布置…………………………………………………………………24四、中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27五、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29

(一)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9

(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29六、钢束预应力损失估算……………………………………………………………………31

(一)控制应力?

con计算…………………………………………………………………31

(二)钢束应力损失计算…………………………………………………………………311预应力损失?

l1计算…………………………………………………………………312预应力损失?

l2计算…………………………………………………………………323预应力损失?

l4计算…………………………………………………………………334预应力损失?

l5计算…………………………………………………………………345预应力损失?

l6计算…………………………………………………………………34七、应力验算…………………………………………………………………………………35

(一)短暂状况的正应力验算……………………………………………………………35

(二)持久状况的正应力计算……………………………………………………………36(三)持久状况下的混凝土主应力验算…………………………………………………37八、抗裂性验算………………………………………………………………………………40

(一)短期效应组合作用正截面抗裂验算………………………………………………40

(二)短期效应组合作用斜截面抗裂验算………………………………………………40九、主梁变形(挠度)计算…………………………………………………………………42十、锚固局部承压计算………………………………………………………………………42十一、设计小结………………………………………………………………………………45

  第1章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一、设计资料1.桥跨及桥宽

  计算跨径:

lp?

22.00m

  桥面净空:

净一8.5m?

2?

0.75m?

10m2.设计荷载:

  公路一Ⅱ级,人群荷载:

3.5kn/m,人行道重力取13kn/m。

  3.材料及工艺

  混凝土:

主梁用c50,栏杆及桥面铺装用c30。

  预应力钢筋应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XX)的

  2

  ?

s11.1钢绞线,每束7根。

全梁配4束,抗拉强度标准值fpk?

1860mpa,抗拉强度设计

  值fpd?

1260mpa。

公称面积74.2mm。

弹性模量ep?

1.95?

105mpa;锚具采用夹板式群锚。

  普通钢筋直径大于和等于12mm的采用hRb400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均采用hRb335钢筋。

  按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桥梁,预制主梁时,预留孔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钢绞线采用TD双作用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主梁安装就位后现浇60mm宽的湿接缝。

最后施工100mm厚的沥青桥面铺装层。

  4.设计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b01-20XX);

(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