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78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docx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

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评卷人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得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单选题

1.2019年3月,“金砖国家”峰会第一次在非洲举行,此次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关于非洲历史的发展,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的古代文明

B.西方国家早期的殖民贸易促进了非洲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C.二战后,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

D.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

【答案】B

【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尼罗河流经古埃及地域,孕育了埃及的古代文明,故A排除;非洲历史上,西方国家早期殖民贸易为罪恶的“三角贸易”,即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

“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但奴隶贩子大发横财。

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欧洲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

二战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C、D排除。

2.下列事件能反映出当今世界地区局势缓和得到加强的是

①美、英、法等国接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②2019年6月朝韩两国领导人首次会晤

③201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展核试验

④2019年5月中断了半个多世纪的朝韩铁路恢复通车

A.①③

B.②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美国并没有接受《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所以①自身就是错误的,而③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展核试验是不利于地区局势缓和的,而朝韩两国领导人首次会晤、朝韩铁路恢复通车是利于地区局势缓和的,所以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工作的重点主要有

①防止局部武装冲突

②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

③裁军和防止核扩散

④推动地区性的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工作的重点主要针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从防止局部武装冲突、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裁军和防止核扩散以此推动地区性的和平,①②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

4.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得了个“Mr.No”的绰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

B.美苏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

C.苏联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

D.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答案】D

【解析】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属于现象,不是实质,故A错误;当时苏联没有控制联合国,难以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故B错误;苏联主要是维护自身利益,不是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故C错误;当时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故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故D正确。

故选D。

5.(题文)下图为某文件序言的节选,该文件最有可能是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布雷顿森林协定》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亮度历惨”说明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条约和国际法”说明是联合国宗旨,故C正确;A是一战后国际组织;B是二战时期宣言;D是1944年货币组织。

6.“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

A.局部战争没有改变总体和平的趋势

B.发展中国家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C.军事力量的竞争是国际竞争的核心

D.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当今世界虽然存在局部战争,但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微弱,世界总体和平的趋势没有改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较为落后,其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故C错误,符合题意;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含义和背景,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和平的总趋势和力量对比出发,从逆向思维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再抓住国际竞争的核心,即可得出答案。

7.2019年12月18日,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答案】C

【解析】核问题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在此问题的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则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8.

恐怖主义的暴行举世谴责,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这说明 

①打击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②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对恐怖主义的认识。

打击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说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①中表述不准确,②不符合史实。

正确选项为③④。

9.“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

……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

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

”这首1945年创作的《联合国歌》

A.表明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

B.说明联合国大会有权讨论世界和平的任何问题

C.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自由的追求及对新世界的期望

D.说明联合国比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更有效果

【答案】C

【解析】由“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自由的追求及对新世界的期望,故选C;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排除A;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比较联合国与国联的运作效果,排除D。

10.美国前参议员哈特曾经说过:

美国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

也有美国人说联大是美国的“表决机器”。

下列历史事件,不能直接佐证上述材料的是

A.1947年联大通过巴以分治方案

B.1950年美国操纵联合国,指责朝鲜是“侵略者”。

C.1990年,美国为首组织多国部队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D.20世纪70年代初,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答案】D

【解析】略

1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共谋人类和谐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列联合国的活动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维和行动②第一个强制性决议③第一支维和部队④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联合国的第一次维和行动是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停战监督组织,第一个强制性决议是1987年两伊战争中要求交战双方停火的决议,第一支维和部队是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派出的,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召开于1978年。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联合国

12.2019年2月11日,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四国联盟”高级外交官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声明,主张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新增常任理事国应包括这四个国家。

在四国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

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四国积极“入常”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中美对于日德“入常”的不同态度,本质上是因为双方的国家利益不同,日本“入常”利于美国利益,而不利于中国,故①正确。

意识形态在某些国际局势下(如冷战时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国家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故②错误。

四国积极“入常”,都是以其日益崛起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故③正确。

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

13.下列各项体现了发展是和平的保障的有

①多极化趋势的增强

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南北贫富差距拉大

④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均是利于和平的,均体现了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但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均是不利于和平的,是不合题意的,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4.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科技与创新

D.纷争与动乱

【答案】B

【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科技与创新以及纷争与动乱等三个选项均不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所以本题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5.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掀起三次高潮

B.“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和平

C.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D.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障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的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等都推动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ABC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16.决定建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D.旧金山会议

【答案】B

【解析】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建立联合国,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

17.邓小平曾说过: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的“东西”是指

A.政治问题

B.和平问题

C.经济问题

D.民族问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全球性的问题是东西南北问题。

南北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问题,即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问题;东西问题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和战问题,故选B。

AD是政治问题,排除;C是经济问题,排除。

故选B。

18.当前建设与谐世界还有很多阻力,人类面临很多共同问题,主要是

①恐怖主义

②环境恶化

③国际性毒品贩卖走私

④艾滋病不断蔓延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教材可知,①②③④都属于人类面临很多共同问题,故选D。

19.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

A.缓和与紧张并存

B.趋向缓和

C.和平和动荡并存

D.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加剧

【答案】C

【解析】苏联解体后,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和平和动荡并存,所以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和平和动荡并存而非缓和与紧张并存、趋向缓和、民族矛盾加剧等其他的选项,所以只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0.联合国成立的标志是

A.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1943年苏、中、美、英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C.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D.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发表

【答案】C

【解析】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标志联合国成立,C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排除。

21.美国参议员哈特1945年6月25日说,美国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有人称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

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事件是

A.越南战争

B.克里木战争

C.朝鲜战争

D.八一九事变

【答案】C

【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有人称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越南战争在1959年—197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错误;克里木战争在1853年至1856年,故B错误;1950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朝鲜战争爆发,故C正确;八一九事变是1991年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与联合国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2.在联合国安理会对由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由于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表决前作解释性发言时表示,缅甸问题本质上仍是一国内政,缅甸国内局势并未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

这表明

①联合国安理会在重大问题上实行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未能获得通过,这说明联合国安理会在重大问题上实行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故①正确;中国认为“缅甸问题本质上仍是一国内政,缅甸国内局势并未对国际与地区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体现出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故②④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故③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BC错误。

【点睛】

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

23.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

A.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后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B.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军”出兵朝鲜

C.1978年召开第一届裁军联大特别会议

D.派驻维和部队化解地区冲突

【答案】B

【解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操纵联合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侵略,是对世界和平的破坏,不属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故选B。

24.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

“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奉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维护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C

【解析】中国和平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的外部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三个选项均是目的但均非“根本目的”,所以本题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5.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领域是“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

据此推断获奖的人是

A.丘吉尔B.马歇尔C.斯大林D.尼克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由资本主义国家说了算的的诺贝尔奖自然将所谓的和平奖给了马歇尔,故应选B。

考点: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

26.在海湾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持什么态度()

A.支持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

B.支持美国和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C.要求交由联合国处理或海湾国家自己处理

D.在海湾危机中持中立态度

【答案】C

【解析】教材有相关表述

27.有人说一战是一场化学战,二战是一场物理战,20世纪中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作战的战争是()

A.海湾战争B.苏伊士运河战争

C.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

【答案】A

【解析】教材有直接表述

28.20世纪下半叶没有再度发生世界大战,最具根本性的原因在于

A.两次世界大战的警戒作用

B.热核武器发展所产生的平衡作用

C.众多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

D.日趋加强的整体世界的制约作用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来,随着各种国际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日趋加强的整体世界制约了世界大战的发生,故D项是根本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警戒作用、热核武器的平衡作用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只是部分原因,不能够成根本原因,故ABC项错误。

29.29.联合国是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建立的,美国承担了正常费用的22%(依据经济实力)和维和费用的28.5%(经济实力十常任理事国)。

2019年以来,美国经常拖欠联合国费用,2019年度,截止8月,美国拖欠联合国费用已达8.96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

A.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世界霸权地位下降

C.国家财政出现困难

D.国内党争比较激烈

【答案】B

【解析】美国承担联合国非常多的费用是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之所以愿意承担是因为通过承担更多的费用会体现其在联合国的政治影响力,2019年以来美国之所以拖欠费用,不是因为美国交不起这部分费用,而是因为美国感觉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下降,故选B而排除AC;D与题意关系不大,故排除。

30.20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  )

A.和平力量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B.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

C.局部战争仍然频繁发生

D.时代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社会现实决定人们的发展思路,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变,根源在于时代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发生了变化,故选D。

A没涉及经济发展,排除;B只涉及经济发展,排除B;C与和平的主题不符,排除。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题文)(历史选修三: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

该组织是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类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构想出来的。

1941年6月12日《同盟国宣言》是导致建立联合国一系列步骤的第一步。

1944年9月21日至1944年10月7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联合国蓝图第一次被描绘出来。

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就建立一个世界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国际组织大会。

代表们起草有111个条款的《宪章》,该宪章草案于6月25日在旧金山歌剧院获得全票通过。

次日,代表们在退伍军人战争纪念堂的赫伯斯特剧院签署了宪章。

1945年10月24日,经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大多数签署国的批准,《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据XX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

(1)原因: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提供了经验;二战的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推动;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苏美英的积极推动。

(2)作用:

维护了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只要言之有理,任答4点即可,;不足则每点

【解析】

(1)本小问的原因,根据材料“联合国的前身是国际联盟”可以得出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提供了经验;“1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