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81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docx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桥梁毕业设计G河课件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

【摘要】本文设计的是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主要是通过水文计算确定桥长,并通过方案的比选确定出本次设计的桥型,第二部分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结构尺寸的拟、恒载和活载内力计算、根据承载力配筋并进行截面的承载力和应力验算、张拉预应力钢筋和计算预应力钢筋的各种应力损失、验算局部承压和梁的挠度变形计算,同时还简单的计算复核了横隔梁和行车道板的承载力。

最后进行了下部结构盖梁和墩柱进行了简单的计算。

关键词:

预应力内力组合承载力应力损失

 

PrestressedConcreteT-beamBridge

Author:

BaiXueliang

Tutor:

ChangJianmei

Abstract:

ThispaperisthedesignofprestressedconcreteT-beambridge.Thefirstpartismainlydeterminedbyhydrologycalculationslongbridge,Adoptionoftheprogramandtheselectionofidentifyingthistypedesignofthebridge,thesecondpartofthecontentsofmore,keystructuraldimensions,includingthedesign,deadloadandliveLoad,Accordingcapacityreinforcementandthecapacityforcrosssectionsandstresscalculation,prestressedreinforcedandprestressedreinforcedthestressloss,partialpressureandcheckingthebeamdeflection,alsosimplecalculationreviewedCrossbeamsandplateslanecapacity.

Keywords:

prestressedinternalforceportfolioCarryingCapacity

lossescapacitystress

 

1G河水文设计原始资料及计算

1.1设计原始资料

(1)、桥面平面图

(2)、桥位地质纵剖面图

(3)、设计流量:

Qs=377m3/s

(4)、设计流速:

3.02m/s

(5)、河床比降:

0.5‰

(6)、汛期洪水含沙量:

11㎏/m3

(7)、桥位处于山区地区。

汛期多为六、七级风,风速为15m/s,风压0.55kpa,无流冰现象,亦无流木和加大漂浮物,无通航,无抗震要求。

(8)、该河为季节性河流,洪水时波浪推进长度为200m,此段水深与桥位处基本相同,该地区标准冻深为1.2m,雨季在6、7、8月份。

1.2河段类型判断

该河段处于山区峡谷性河段的出口处,该桥位在河段归入干流的出口处,河岸稳定,冲击变化小,滩槽不宜划分,所以综合分析判断:

G河属于稳定河段。

1.3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的复核

由于滩槽不易划分,故河床全部改为河槽

R=A/x=140.89/82.71=1.70m

m/s

其中:

粗糙系数n值查表所得

Qc=V/A=1.27140.89=178.93m³/s

该桥位设计流量:

377m³/s,设计流速:

3.02m/s,设计水位标高:

231m

由于该桥前有一大河,倒洪水位为232m,利用其经过计算水文,所得数据依然是按照给定的设计流量与流速计算。

 

过水面积、水面宽度、湿周计算表表1.2

桩号

河床标高

水深

平均水深

水平距离

湿周

过水面积

2+368.2

231

0

0.7

10.24

10.26

7.17

2+357.96

229.06

1.4

1.48

5.3

5.56

7.84

2+352.66

230.04

1.56

1.88

15.02

15.14

28.24

2+337.64

228.8

2.2

2.3

5.62

6.07

12.93

2+332.02

228.6

2.4

2.5

8.82

9.17

22.05

2+323.2

228.4

2.6

2.4

13

13.22

31.2

2+310.2

228.8

2.2

1.8

12

12.13

21.6

2+298.2

229.06

1.4

1.2

6.22

6.33

7.46

2+291.98

230

1

0.5

4.8

4.83

2.4

2+287.18

231

0

1.4拟定桥长

该河段处于山区峡谷性河段的出口处,对于山区峡谷性河段,一般不做桥孔长度计算,一般不压缩河床。

但该桥位在归入干流的出口处,河岸稳定,冲淤变化小且滩槽不可分,现按稳定性河段计算,作为参数。

所以:

1.5计算桥面标高

(1)壅水高度

η=0.05

×140.89=136.8

所以,ΔZ=0.05(2.012-3.022)=-0.25(m)

∴桥下壅水高度为零

(2)波浪高度

B/D=81.02/200=0.406

KD=0.71

所以,

桥下各项水面升高值:

桥面标高:

因为桥位处于山区地区,无通航要求。

所以:

=231+0.15+0.5+2=233.65(m)<路面标高236(m)

1.6冲刷计算

(1)一般冲刷

按64-1公式计算

综合分析桥型拟订方案为4×35m预应力T型梁桥,采用双柱式桥墩

建桥后实际桥孔净长:

Lj=4×35-3×1=137m>133.10m

(初步拟订柱宽为1m)

故:

m/s

因为原始资料中指出,汛期洪水含沙量:

11kg/m3

所以,E=0.66

=1.05mm

×

所以,

(2)局部冲刷

按65-1公式计算

按下部结构式查附录15得:

m

所以,v0=0.542(m/s)

因为v>v0

所以,

(3)冲刷线标高

全部冲刷完成后最大水深:

为自然演变冲刷深度,假定为零),则各墩台最大冲刷时标高

m

(4)基底最小埋置深度计算

由表13-4查得,取

m,则各墩台最小埋置深度为:

m

1.7方案比选

方案比较表表1.2

方案类别

比较项目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第三方案

主桥:

预应力混凝土T形简支梁桥

主桥:

钢筋混凝土T形简支梁桥

主桥: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

桥孔长(m)

3×25=75m

4×20=80m

6×13=78m

 

工艺技术要求

技术较先进,工艺要求较严格,满足一定的承载力,跨径大,桥墩少,便于下部结构施工

技术较先进,钢筋用量大,承载能力小,跨径小,桥墩多,下部结构麻烦

工艺较先进,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和施工工艺,使用范围广,相对板的自重也较小,但制作麻烦,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

桥墩多,下部结构施工相对比较麻烦

跨度

适用于跨径较大的桥

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桥

适用于跨度较小的桥

强度、刚度、抗裂性

强度大、刚度大、抗裂性强

相对于预应力来说较小

强度、刚度、抗裂性强,优于第二种方案

从对比来看,我比较倾向于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

 

2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2.1设计资料

2.1.1桥梁跨径及桥宽

标准跨径=35m

主梁全长=34.92m

计算跨径=33.80m

桥面净空=-10.5+2×0.75m

2.1.2设计荷载

公路—级,人群荷载3.0KN/m,设计速度为60,栏杆及人行道构件自重为5KN/m,环境标准:

Ⅰ类环境

2.1.3材料及工艺

混凝土:

主梁、翼缘板、横隔板、湿接缝、封锚均用C50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预应力钢筋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桥涵设计规范》(JIGD62—2004)中的Φs15.2的低松弛高强度钢铰线,每束8根,全梁配4束,=1860Mpa

普通钢筋采用R235和HRB335钢筋,钢筋按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采用内径70㎜,外径77㎜的金属波纹管和夹片锚具。

凡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者采用HRB335热轧带肋钢筋,凡钢筋直径小于12mm者采用R235钢筋。

钢板:

采用《碳素结构钢》(GB700-1998)规定的Q235B钢板

支座:

可采用极式橡胶支座或盆式橡胶支座,其材料和力学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定

2.1.4设计依据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简称《标准》。

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IGD60—2004),简称《桥规》。

3)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IGD62—2004),简称《公预规》。

2.1.5设计基本数据,见下表

名称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据

C50砼

立方强度

fcu,k

MPa

50

弹性模量

Ec

MPa

3.45×104

轴心抗压标准强度

fck

MPa

32.4

轴心抗拉标准强度

ftk

MPa

2.65

轴心抗压设计强度

fcd

MPa

22.4

轴心抗拉设计强度

ftd

MPa

1.83

短暂状态

容许压应力

0.7fck‘

MPa

20.72

容许拉应力

0.7ftk‘

MPa

1.757

持久状态

标准轴载组合:

MPa

①容许压应力

0.5fck

MPa

16.2

②容许主压应力

0.6fck‘

MPa

19.44

短期效应组合:

MPa

①容许拉应力

σst-0.85σpc

MPa

0

②容许主拉应力

0.6ftk‘

MPa

1.59

¢s15.2

线

标准强度

fpk‘

MPa

1860

弹性模量

Ep‘

MPa

1.95×105

抗拉设计强度

fpd

MPa

1260

最大控制应力

0.75fpk‘

MPa

1395

持久状态:

MPa

标准荷载组合

0.65fpk‘

MPa

1209

C50砼

r1

KN/m3

25.0

沥青砼

r2

KN/m3

23.07

钢绞线

r3

KN/m3

78.5

C30砼

r4

KN/m3

24

栏杆

r5

KN/m

1.0

钢束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

аEP

5.65

注:

本设计混凝土强度达到C45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和分别表示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标准强度,则:

=2.51MPa

基本数据表2.1

2.2横截面布置

2.2.1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

通常主梁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ρ很有效,故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T梁翼板.本设计主梁翼板宽度为1700㎜,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拉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

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的小截面(bi=1700㎜)和运营阶段的大截面(bi=2400㎜),净—10.5+2×3.75=12m的桥宽选用5片主梁,如图(2-1)

 

2.2.2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订

1.主梁高度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主梁高度与跨径之比通常取~故本设计取用2300㎜的主梁高度是比较合适的。

2.翼板厚度

T梁的翼板厚度为16cm,翼板根部厚度加到25cm,以抵抗翼缘根部较大的弯矩。

3.腹板厚度

腹板厚度不宜小于其梁高度的。

本桥的厚度取20cm

4.马蹄尺寸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梁肋下部通常要加宽做成马蹄形,以便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和满足承受很大的需要,现初步拟定马蹄宽为60cm、高度20cm,马蹄与腹板交接处做三角过渡,高度为20cm以减小局部应力。

2.2.3计算截面几何特性

净截面的计算(b=240cm)表2.2

分块名称

分块面积()

到上缘的距离(cm)

分块面积对上缘的静矩()

分块面积自身惯性矩Ii()

=-

(cm)

分块面积对形心惯性矩Ix()

I=+

翼板

3840

8

30720

81920

75.65

2197622.4

22057942.4

三角承托

540

19

10260

2430

64.65

2256996.15

2259426.15

腹板

3880

113

438440

12168973.33

-29.35

3342319.3

15511292.63

下三角

400

203.33

81333.3

8888.89

-119.68

5729320.96

5738209.85

马蹄

1200

220

264000

40000

-163.35

22309587

22349587.0

9860

824753.3

67916458.03

==824753.3/9860=83.65㎝

 

毛截面的计算(b=170cm)表2.3

分块名称

分块面积()

到上缘的距离(cm)

分块面积对上缘的静矩()

分块面积自身惯性矩Ii()

=-

(cm)

分块面积对形心惯性矩Ix()

I=+

翼板

2720

8

21760

58026.67

85.34

1980930.43

19867557.1

三角承托

540

19

10260

2430

74.34

2984275.22

2986705.22

腹板

3880

113

438440

12168973.33

-19.66

1499680.53

13668653.86

下三角

400

203.33

81333.3

8888.89

-109.99

4839120.04

4848008.93

马蹄

1200

220

264000

40000

-126.66

1925130.672

19291306.72

8740

820272.3

60662231.83

==820272.3/8740=93.34㎝

2.2.4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

检验截面效率指标(希望在0.5以上)

上核心距:

=

下核心距:

=

截面效率指标:

ρ=

=0.58>0.5

表明以上初步拟订的主梁跨中截面是合理的

2.3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本设计采用高等形式横截面的T梁翼板厚度沿跨长不变,梁端部分区段由于锚头集中力的作用而引起较大的局部应力,也为布置锚具的需要在距离梁端1600mm范围内将腹板加厚到与马蹄同宽

2.4横隔梁的位置

本桥设计5道横隔梁间距为中横隔梁与中横隔梁的间距为8.45m,端横隔梁与梁的高度同高,中横隔梁的高度为2160mm。

厚度为上部200mm下部为180mm。

2.5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根据上述梁跨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并通过可变作用下的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可分别求得各主梁控制截面(一般取跨中、四分点和支点截面)的永久作用和最大可变作用效应,然后再进行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3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3.1恒载内力计算

3.1.1.恒载集度

1.预制梁自重

1跨中截面段主梁的自重、长11.1m

=0.874×26×11.1=252.24KN

2马蹄抬高与腹板变宽段梁的自重、长4.8m

=(1.27+0.874)×4.8×=133.79KN

支点段主梁的自重、长1.6m

=1.27×26×1.6=52.83KN

④变主梁的中横隔梁

中横隔梁的体积=(2000×750-×90×600-×200×200-60×200)

=0.27

边横隔梁的体积=(2080×650-×400×90)=0.25

⑤故半垮内横隔梁重力为=(1×0.25+1.5×0.27)=17.03KN

⑥预制边主梁永久作用集度

==27.01KN.m

预制中主梁永久作用集度

==27.98KN.m

2.二期恒载

1现浇T梁翼板集度

=0.7×0.16×26=2.912

中主梁=2.912×2=5.824

2一片中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

0.35×1.94×0.19=0.129

一片端横隔梁(现浇部分)体积

0.35×2.14×0.19=0.142

故=(1×0.142+1.5×0.129)=0.336

中主梁=0.336×2=0.672

③桥面铺装

8cm混凝土铺装:

0.08×10.5×26=21.84

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

0.1×10.5×24=25.2

将桥面铺装重量均分给5片梁则:

=9.41

④防撞栏:

一侧栏杆及人行道构件自重的作用力为5将两侧均分

5×=2

⑤边梁二期永久作用集度

=2.912+0.336+9.41+2=14.66

中梁二期永久作用集度

=5.824+0.672+9.41+2=17.91

3.1.2恒载内力

如图3-1所示,设x为计算截面离左支座的距离,则主梁弯矩M和剪力V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g.l.x-g.=(l-x)

=g.l–gx=(l-2x)

 

恒载内力计算表表2.4

作用效应

边梁永久作用效应组合

中梁永久作用效应组合

 

一期

作用

跨中

支点

四分点

跨中

支点

四分点

弯矩

3857.16

0

2892.872

3995.684

0

2996.763

剪力

0

456.49

228.234

0

236.431

472.862

二期作用

弯矩

2093.52

0

1570.14

2557.63

0

1918.23

剪力

0

247.75

123.88

0

302.68

151.34

弯矩

5826.44

0

4369.84

6426.22

0

4819.67

剪力

0

689.52

344.76

0

760.5

380.25

3.2可变作用效应计算(修正刚性横隔梁)

3.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按《桥规》4.3.2条规定,结构的冲击系数与结构的基频有关,因此要先计算结构的基频。

简支梁桥的基频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f=

=

=4.11HZ

其中==2613.25N/m

根据《桥规》的规定,可计算出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为:

μ=0.1767㏑f-0.0157=0.23405

∴1+μ=1.234

按《桥规》4.3.1条,当车道大于两车道时,需进行车道折减,当采用两车道布载时不需要进行折减,采用三车道布载时,折减系数为0.78

3.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本桥跨内设有七道横隔梁,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结,且承重结构的长宽比为:

==6.76>2所以可修正刚性横隔梁法来绘制横向影响线和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计算主梁抗扭惯性矩

对于T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

—相应为单个矩形截面的宽度和厚度;

—矩形截面抗扭刚度系数;根据t/b查表计算;

m—梁截面划分成单个矩形截面的块书。

对于跨中截面,翼缘板的换算厚度:

=

=20.5㎝

==23cm

马蹄部分的换算厚度平均为:

=

=30㎝

的计算图式如图3-2

 

计算表表2.4

分块名称

(cm)

(cm)

=

()

翼缘板①

240

23

0.096

9.7336

腹板②

177

20

0.113

0.309

4.37544

马蹄③

60

30

0.5

0.2295

3.726

Σ

17.83504

当﹤0.1时C=

当=0.1时C=0.312,=0.2时C=0.291

=0.113时根据内插可推出C=0.309同理可知当=0.5时C=0.2295

2.计算抗扭修正系数β

本设计主梁间距相同,并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

查表得n=5时,ξ=1.042,G=0.425E

则:

 =

=0.90

3.算横向影响线竖坐标值:

由于本桥各根主梁的横截面均相等,梁数n=5,梁间距为2.4m则:

=++++

=++0++=40.32

1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为:

=+=+0.9×=0.714

=-=-0.9×=-0.314

2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为:

=+=+0.9×=0.457

=-=-0.9×=-0.057

3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为:

=+=+0.9×=0.2

=-=-0.9×=0.2

将计算所得的值汇总于表2.5内

各梁的影响线竖标值表2.5

 

梁号

1

0.714

-0.314

2

0.457

-0.057

3

0.200

0.200

 

设影响线零点距离一号梁轴线的距离为x

则:

=解之得x=6.67m

计算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1号边梁的横向影响线的图式:

 

1号梁汽车==(0.709+0.409+0.184)

=0.909

人群:

=0.797

计算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2号边梁的横向影响线的图式:

 

2号梁汽车==(0.454+0.288+0.192+0.123+0.026)

=0.721

人群:

=0.498

支点截面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如下图所示,按杠杆原理法绘制支点截面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并进行布载1号梁可变作用横向分布系数可计算如下:

 

汽车==(0.979)=0.604

人群:

=1.323需要折减乘以0.75则:

=0.992

4.横向分布系数汇总,见表2.6

横向系数表2.6

作用位置

跨中及处

0.909

0.797

支点处

0.604

0.992

3.2.3车道荷载的取值

根据《桥规》4.3.1条,公路—I级的均布荷载标准值=10.5KN/m,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以下规定选取:

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180KN;桥梁计算跨径大于或等于50m时,=360KN;桥梁计算跨径在5m~50m时,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

本设计中,采用公路--Ⅱ级荷载,则均布荷载=10.5×0.75=7.875KN/m。

计算弯矩时KN(内插求得)

计算剪力时:

=29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