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82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

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  张素珊第二单元:

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  王芳第三单元: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第四单元: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  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2008年2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放大镜下的晶体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8微小世界和我们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与我们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  12月相变化3我们来造“环形山”  4日食和月食5太阳系6在星空中7在星空中8探索宇宙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2垃圾的处理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5一天的生活用水6污水和污水处理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  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  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

“看,这是什么?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  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  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

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  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

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将  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

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  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

请同学们找  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3、师: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此推断球形的  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

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  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

镜架、镜片  作用:

“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

?

教学后记: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

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4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

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

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  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

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  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

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  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5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

?

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

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  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

复眼——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

  实践活动:

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后记:

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  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6【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

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

教师演示器材:

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  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  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  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  师:

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

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  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7师:

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  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3、拓展活动  师:

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  吗?

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

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资料:

奇妙的晶体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后记:

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8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  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  放得更大呢?

  生:

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

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  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

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

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  高到一万倍。

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

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怎样放得更大?

  师:

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

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

如何放得更大?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  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

  2、我们自制显微镜  9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

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  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  希望——放大镜  看——  到  ——光学显微镜  更——电子显微镜  多——扫描隧道显微镜  ?

?

  ——?

?

教学后记: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是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10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  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

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放大镜又  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

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  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  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

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11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

同样  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2、3、3、四、课外作业查找资料:

细胞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生物都是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  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

2、  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3、  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

2、  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

  懂得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12  教师演示器材:

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生物细胞的观察  1、师: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

两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一张白纸。

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再  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

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

  4、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5、交流我们的发现  1)  观察完毕后,各组将观察工具及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  先让学生自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  生命体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16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  1、  师:

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

  2、  观看课件或2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  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

  3、  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  如: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  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

?

  三、小结:

  一切生物体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板书设计:

  一切生物体都是细胞组成  13教学后记: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  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  棉。

  教师演示器材:

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

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

“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

?

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  14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

“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

?

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

?

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

”。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他惊叹地记录道:

“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  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  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  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  轻轻盖上盖玻片5)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  a)  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  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

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  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15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  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  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  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资料:

  伟大的看门人列文虎克  教学后记: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  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过程与方法:

  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学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安排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运用多媒体的学生需在课前将汇报材料放到教室电脑的桌面上,并进行试演示,以节  省准备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  16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  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

  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

在放大镜发明前,我们用“肉眼”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那时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便是蚂蚁等较小的动物。

使用放大镜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看到更多的细节,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

而显微镜的使用则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细胞和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1500倍左右,分辨率达到微米。

电子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倍,分辨本领达到30埃。

扫描遂道显微镜放大倍数为3亿倍,分辨率可达埃。

在人类的不懈努力在观察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请各组同学为大家介绍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的成果。

    二、各组汇报展示  1、课前布置学生分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

?

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

2、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  对它们的利用。

  3、将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自己所学的专题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以书面或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展现。

可以是文字、图片或图文结合。

也可以是录音、录相等音像内容。

录音、录像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