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85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docx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准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

“曲”是什么意思?

(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

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

他是什么人?

你怎么知道的?

  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整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段)

  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

  

(1)这个曲子叫什么?

  

(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导入:

这个篇文章的题目是《月光曲》,不过文章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

  

(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

”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

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

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结合理解“霎时间”、“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

  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3.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4.《月光曲》的曲调在哪?

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

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

)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6.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

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

能形容一下吗?

  7.说经过:

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8.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

  9.引:

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

——下节课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2——8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

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他会怎样想?

怎样做?

  (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

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①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

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能够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

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

③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

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所以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2.《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说什么的?

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吗?

  (《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别是写盲姑娘的。

写她这么穷困,却依然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的贫穷;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月光照耀、波涛汹涌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情非常激动。

《月光曲》也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始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平静,然后第二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逐步不平静了,最后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平静。

还能够这么说:

乐曲的第一乐段,是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散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一句话,贝多芬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仔细琢磨盲姑娘说的话,了解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听了她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

读读课文,想想划划,并同学交流探讨一下。

  

(1)盲姑娘酷爱音乐:

断断续续的琴声表明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仍然不停苦练;十分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听到有人为自己弹琴,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贝多芬,但十分恭敬有礼地“连忙让座”。

  盲姑娘懂音乐:

虽然双目失明,即使从未听贝多芬弹奏过,却能听出是贝多芬在弹奏。

  盲姑娘体贴兄长:

即使十分渴望听音乐会,但体谅家境贫穷,哥无能为力。

  

(2)贝多芬同情盲姑娘和她哥哥的贫穷家境,为姑娘双目失明仍热爱音乐且非常懂事而感动,为遇到知音而激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2--8自然段,特别是在对话中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谅,读出贝多芬对盲姑娘和皮鞋匠这样的穷人的同情之情。

  三、完成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能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默写。

  使用第一节课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记住生字和词语,试着默写出来。

(不要求人人全部默出)

  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回忆课文内容,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把它用语言组织起来。

  2.要求人人说,说清楚。

  三、继续学习课文,巩固《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

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茅屋。

  4.背诵第9自然段。

  四、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有道理吗?

(进一步了解贝多芬)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

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

课文的这个“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变化一致。

  五、完成作业本习题。

篇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准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实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水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总结课文、练习。

  教学课件:

  《月光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个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月光曲》的故事。

"运行课件《月光曲》,音乐声起,幕徐徐拉开……)"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较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

  二、初读感知

  1.师:

《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贝多芬是世界上的音乐家。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以前写下过这样的句子:

我们的艺术理应只为贫苦的人造福。

……做到这个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能够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

(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

)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

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

"(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什么是“传说”?

(民间流传的说法。

)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

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

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

”("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能够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

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

(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

“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

”(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

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

(她看不见乐谱,仅仅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即使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月光曲

  /太贵谱写幽静纯熟

  听\太穷谱谱成

  第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

师:

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

“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

从哪一句里能够看出?

  

(2)师: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的乐曲呢?

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

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

”“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

”(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按起琴键来。

”)

  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

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

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

“(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

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

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

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个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

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

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教学预设:

(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

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2.师:

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

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

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能够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

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

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

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

再引导再看图:

“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

”(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

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

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

(不那么深刻感人。

)不信,能够读读。

  指导读:

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

作文时,不但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

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

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理应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个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

”(飞奔)。

  师:

"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

大家能够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

  第三课时

  一、难句讲解梳理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

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琴声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

  3.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

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

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

  二、佳句赏析

  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

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理应给予穷苦的不过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

这样的联想,使他接起琴键来。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的月夜。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这样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融进了他心中强烈的感情,美妙动人。

  三、归纳训练

  本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

他触景生情,谱写了的《月光曲》。

  1.分段段意

  第一段(第1节):

讲贝多芬以前谱写过《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

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

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

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2.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3.写作特点

  课文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篇三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

  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具准备:

  《月光曲》磁带

  教学方法:

  阅读欣赏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

  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3、听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

  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

  三、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动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弹醉

  4、读写抒真情

  四、拓展训练

  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所见(谈话)事物联想

  月光曲

  所闻(时虚结合)大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

  二、指导朗读

  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

  2、大海汹涌要读急

  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

  三、迁移练习巩固

  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

  2、形近字组词

  茅——矛恬——刮缕——楼

  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纯熟盲姑娘

  月光曲入场卷陌生

  陶醉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