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208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9.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实验室事故案例警示安全意识重要性实验安全细则实验室安全预防措施实验室意外发生时的紧急应变程序,化学实验类事故盐酸气伤人事故,2005年8月2日某实验室王某、赵某等人在安装高压釜的紧固件和阀门。

在前几日拆卸时已将管道内氯硅烷液体放出,为挡灰尘用简易塞将氯硅烷液相管塞住。

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有压力和液体积存。

在安装氯硅烷液相管时,当事人将简易塞拔下的一刹那,突然有一股氯硅烷挥发气体冲出,此时正值王某俯身紧固螺丝,来不及躲闪,正好喷到脸上和两手臂上,将其灼伤。

事故原因:

这套高压釜反应装置被安置在棚内,当时又正值高温时节,棚内温度超过40,管内残留的氯硅烷变为气体,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拔去塞子时氯硅烷气体就冲了出来。

经验教训:

高温对化学试剂可能带来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人员又忽视了防护用品的使用,扩大了受伤部位。

化学实验类事故误操作事故,2007年8月9日晚8时许,某实验室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投到氢氧化钠中。

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

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

李某叫来同实验室的一名同事请教解决方法,即发生了爆炸,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

该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在投料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而造成的。

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

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

它告诫我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工作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化学实验类事故金属燃烧事故,2004年3月某实验室王某将1升工业乙醇倒入放在水槽中的塑料盆,然后将金属钠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盆中。

开始时反应较慢,不久盆内温度升高,反应激烈。

当事人即拉下通风柜,把剪刀随手放在水槽边。

这时水槽边的废溶剂桶外壳突然着火,并迅速引燃了水槽中的乙醇。

当事人立刻将燃烧的废溶剂桶拿到走廊上,同时用灭火器扑救水槽中燃烧的乙醇。

此时走廊上火势也逐渐扩大,直至引燃了四扇门框。

事故原因:

反应时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氢气被点燃并引燃了旁边的废溶剂造成事故。

经验教训:

处理金属钠时必须清理周围易燃物品;一次处理量不宜过多;注意通风效果,及时排除氢气;或与安全部门联系,在空旷的地方处理。

安全意识是实验室安全的关键,防患于未然,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1.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发生,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及健康,并减少因事故造成的财产及人身上的损失。

2.建立个人安全意识,主动学习知识以及注意安全行为。

推行实验室安全规则,在于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影响化学实验室安全的因素,1、化学试剂的有毒、易燃、易爆和腐蚀2、实验中加热引起的火灾3、实验中仪器用电或加热用电引起的触电4、高压容器:

高压灭菌锅!

实验室中发生的意外,急/慢性中毒导致的人体损伤火灾,爆炸引起的人身伤害机械性伤害烫伤,腐蚀,触电等,实验室中的不安全行为,使用标签不明的试剂,随意交谈、不按照要求穿工作服长头发披肩没有扎起,实验室中的不安全行为,用鼻嗅来鉴别化学药品的成分,用温度计当做搅拌棒,称取腐蚀性药品不带防护用具,13,事实分析发现,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实验人员的疏忽造成的!

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一定要保护自己、保护环境、保护社会,杜绝事故的发生。

不提高安全意识,不出事故只是侥幸!

三、实验室安全细则,电火气瓶储存和使用化学品放置仪器使用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废液处理微生物实验实验室常用试剂使用注意事项和事故处理,1、电,连线:

仪器连线必须使用带有接地的三根线的护套线,不可使用普通的塑料绞线。

严禁私拉乱扯。

接地:

仪器应有良好的接地,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及安全系数。

维修:

维修仪器时必须切断电源,方可拆机修理。

墙电:

需要对墙电进行维修、改造时,必须由持有市供电局和劳动局核发的电工证的人员进行操作。

检查:

如遇线路老化或损坏应及时地更换。

触电:

断电或绝缘脱离急救。

2、火,加热进行蒸馏实验和消化样品时应使用加热套和封闭式电炉,不应使用明火加热。

安全使用酒精灯。

明火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在使用易燃气体和易燃试剂的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

3、气瓶存放和使用,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5米;易燃气瓶最好隔离存放;搬运气瓶时要轻要稳,放置要牢靠;不可将气体气瓶内用尽,以防倒灌;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气瓶总阀对准头或身体,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4、化学品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的基本要求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自管仓库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不要存放在密闭的柜子里不要存放在普通冰箱里不要存放在观察水平之上的架子上,废液瓶不可乱堆放废溶剂要分开收集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5、仪器使用,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地阅读操作规程,经过培训方可上机操作。

必须严格地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使用仪器之前应进行登记。

在样品的测定过程中,应保持仪器、实验台面及实验室的整洁。

遇到仪器发生故障,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未按“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造成仪器故障或损坏,应由该操作人员及所在部门负责修理。

按操作规程使用水、电。

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

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仪器、水、电、门、窗是否关好,冬夏季应检查空调是否关闭。

不得擅自挪用与公用仪器相关的辅助设备和零、配件,以及实验室内的一切公用设施。

加热时要先铺石棉网加热过程中人员不能离开加热过程应做隔热防护措施,防止被烫伤或烧伤,电炉使用注意事项,高温冷凝装置使用注意事项,接通冷凝水一定要加入玻璃珠或者沸石(防爆沸)一定要在通风橱使用,橡胶密封圈易老化变形,如有发现应及时更换。

待灭菌的物品放置不宜过紧,严禁堵塞安全阀的出气孔,必须留有空间保证其畅通放气。

灭菌完毕后,不可立即放气减压,否则瓶内液体会剧烈沸腾,冲掉瓶塞而外溢甚至导致容器爆裂。

须待灭菌器内压力降至与大气压相等后才可开盖。

尽量采用下端排气口,上端排气口开启时做好手部防护,排气口前不要站人,谨防蒸汽伤人,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注意事项,电热鼓风干燥箱使用注意事项,电热鼓风干燥箱设备属大功率高温设备,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灾、触电及烫伤等事故严禁干燥易燃易爆及酸性物品。

样品放置时不能堵塞风道及排气孔,干燥时应逐步缓慢升温电热鼓风干燥箱附近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如有机溶剂、高压气瓶等)、酸性及腐蚀性物品使用时不得超过额定温度,以免损坏加热元件,恒温油浴锅使用注意事项,由于油温过高,使用时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烫伤。

油位不能过高,以防止油溢出造成烫伤。

严禁明火接近,以防着火,管式炉和箱式电阻炉使用注意事项,高温实验过程中,燃烧皿、磁舟等一定要用坩埚钳拿取,灼烧后的灰皿、磁舟等取出后应放在耐高温材料上,切忌用手拿放加热时,炉外套也会变热,应使炉子远离易燃物,并保持炉外易散热电阻炉使用完毕,应切断电源,使其自然降温。

不应立即打开炉门,以免炉膛突然受冷碎裂,如急用,可先开一条小缝,让其降温加快,待降温度降至200以下时,方可开炉门。

6、实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1、做化学实验时应打开门窗和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热易挥发有害液体、易产生严重异味、易污染环境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风橱尽量拉到最低,但不能拉到底,保留1020厘米。

2、实验操作时,保证各部分无泄漏(液、气、固),特别是在加热和搅拌时无泄漏。

3、各类加热器都应该有控温系统,如通过继电器控温的,一定要保证继电器的质量和有效工作时间,容易被氧化的各个接触点要及时更新,加热器各种插头应该插到位并紧密接触。

4、强酸稀释:

酸倒入水中,稀释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不能把水倒入酸中。

强碱溶液配制:

配制时候会放出大量热,要不断搅拌。

酸碱中和:

中和时候会放出大量热,要不断搅拌。

5、实验室各种溶剂和药品不得敞口存放,所有挥发性和有气味物质应放在通风橱或橱下的柜中,并保证有孔洞与通风橱相通。

6、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瓶容量的2/3,冷却装置要确保能达到被冷却物质的沸点以下;旋转蒸发时,不应超过瓶容积的1/2。

7、玻璃器皿管路连接:

连接时注意用水润湿连接口处再进行操作,不可用蛮力硬塞,谨防玻璃器皿破碎扎伤。

8、酒精灯使用:

酒精灯内酒精不应太满,用完酒精灯后要盖上瓶盖熄灭,不能用嘴吹。

更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9、保证气瓶开关和接头的密封性,实验人员应可独立检查漏气的部位。

10、所用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

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物品。

11、需要循环冷却水的实验,要随时监测实验进行过程,不能随便离开人,以免减压或停水发生爆炸和着火事故。

12、各实验室应有割伤、烫伤、酸、碱等腐蚀损伤常规药品,清楚如何进行急救。

13、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手洗净。

14、增强环保意识,不乱排放有害药品、液体、气体污染环境。

15、严格按规定放置、使用和报废各类钢瓶及加压装置。

16、开启高压气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口对人。

等等,废弃的溶液应按有机、酸、碱、氰化物进行分类,严禁将不同类别的液体混放在同一个瓶中。

将装有废液的容器放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严禁将有毒、有害、强腐蚀性试剂及液体倒水池中。

废弃的洗液不得倒入下水道,应装入试剂瓶统一处理。

7、废液处理,8、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无菌室的门要随手关闭!

以防止外界微生物进入进入无菌室要更换洁净干净的衣服无菌室内要经常备有消毒液如70%-75%的酒精棉球,以便于以外污染消毒。

无菌室内禁止交谈,操作过程中的手不可以触及其它未灭菌的区域。

实验过程中用过的吸管、瓶塞等物品不可以随意丢弃尤其是洁净工作台上!

避免污染!

无菌室、洁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后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

注意:

在紫外灯开启消毒杀菌状态下,严禁人员进入,以防晒伤。

所有实验用后的培养基都应灭菌后再处理,以防病菌感染。

实验完成后用75%酒精擦拭双手,再清洗干净,以防双手沾染病菌。

9、实验室常用试剂使用注意事项和事故处理,在使用任何化学药品前,一定要熟知该化学药品之危险性。

浓酸、浓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被强酸或强碱等灼伤,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冲半小时。

酸类灼伤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类灼伤用醋酸溶液冲洗或撒以硼酸粉。

酸碱一旦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洁的水充分冲洗伤眼,可使用洗眼器或水龙头直接冲洗。

至少要冲洗10分钟。

酸类灼伤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碱类灼伤用20%硼酸溶液淋洗。

并再次用水冲洗。

使用有毒有机溶剂或者腐蚀性试剂时应在通风橱内操作,并使用防溅面罩,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实验室安全预防措施,防火防毒防爆防灼伤、割伤防电防护,1、防火(试剂和电器),防止可燃气体气瓶漏气,使用气瓶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金属钠、钾、铝粉、电石(碳化钙)、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或CCl4灭火器灭火,2、防毒,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使用有毒气体(如H2S,NH3,HCl,HF)应在通风厨中进行操作;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有机溶剂(如苯、三氯甲烷等)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剧毒药品如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等应妥善保管;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3、防爆,易燃液体:

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实例:

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易燃气体:

乙炔、氢气、氧气这种危险的气体的压缩气体应该经常检查试漏,并且当泄露时应该立即开窗通风再妥善处理易燃固体:

碱金属、磷等压力容器:

实验室的压力容器灭菌锅属于特种设备的管理,人员需要培训上岗,它的安全阀、压力表应该定期校验。

(加热)玻璃器皿:

要分清哪些玻璃器皿可以加热,哪些不能,检查是否有压力出口(加热的玻璃装置都不是密闭的,因为其不耐压,必须是直接或间接敞开的),4、防灼伤、割伤,除了高温以外,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玻璃废弃物可能割伤或刺伤人体而造成危害,故应以较大型的容器集中盛装,以免玻璃器皿突出伤。

5、防电,使用新电器设备之前,首先了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要盲目接电。

在没有电工在场时,不可以私自接线!

使用长时间不用的设备应预先检查其绝缘情况,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应及时修理,不能勉强使用。

湿手不可触电,擦拭电器设备时应先断电,严禁用湿抹布擦电门或插座,也不允许把电器导线置于潮湿的地方,否则容易触电!

一切仪器应按说明书装接适当的电源,需要接地的一定要接地;若是直流电器设备,应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不要接错;若电源为三相,则三相电源的中性点要接地,这样万一触电时可降低接触电压接好电路后应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使用;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切断电源;,6、实验室中的个人防护,白大褂:

穿好白大褂后方可实验。

其连身披风式的设计是为了发现化学物质溅到身上能马上脱去。

护目镜:

强酸/强碱移取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及其它危险操作必须戴护目镜。

橡胶手套:

橡胶手套用于特殊操作,且不得戴手套拿取公共用品。

防毒面罩:

只对呼吸系统起作用的有害气体可用半面罩;若有毒气体不仅对呼吸道有伤害,且对人的皮肤和眼睛也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应该选择全面罩。

洗手液:

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洗手。

6、实验室中的公共防护用品,消防器材:

灭火器、消防沙、保护仪器:

紧急淋浴装置、紧急洗眼装置医疗用品:

卫生箱其它:

废液桶、垃圾箱,6、实验室安全标志,五.实验室意外发生时的紧急应变程序,火灾发生时的应变程序触电发生时的应变程序外伤、烧伤处理中毒时的应变程序酸碱泄露的应急处理,1、火灾,1.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化验人员应冷静沉着,临危不惧,根据火灾性质进行灭火处理!

1.1火灾的分类:

根据燃烧物的性质火灾可分为:

A、B、C、D四类。

A类火灾:

指木材、纸张、棉布等固体物质着火;最有效的灭火方式是水。

B类火灾:

指可燃性液体(乙醚、苯、酒精)着火。

最有效的灭火方式是二氧化碳灭火器。

C类火灾:

指可燃性气体(乙炔、氧气、氢气)着火。

最有效的灭火器为干粉灭火器。

D类火灾:

指可燃性金属(钾、钙、钠、镁、铝等)着火。

最有效的灭火方式是砂土阻燃,切记不要用水、酸碱灭火器。

1.2燃烧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

着火源、可燃物、助燃剂(O2),灭火就是去掉其中一个因素。

注意!

电线路或设备起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通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一定不要用水灭火!

常见的灭火器类型及适用范围,如何报警发现火情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讲明起火的详细地址,火势情况,留下报警人的电话号码和姓名。

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进入火场。

如何使用灭火器将灭火器提手(压手)旁的铁销子拉环拔出,然后将橡胶软管的喷嘴或喷筒对准火源,人站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用手压住提手(压手),灭火剂即可喷出灭火。

如何逃生按照公司平常既定的消防演练安全有序的逃离,2、触电:

人身安全防护(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实验室常用电为频率50Hz,220V的交流电。

人体通过1mA的电流,便有发麻或针刺的感觉,10mA以上人体肌肉会强烈收缩,25mA以上则呼吸困难,就有生命危险;直流电对人体也有类似的危险。

触电处理方法:

遇到触电,首先应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并用绝缘物拉下电源,不能徒手去拉触电者,以免自己被电流击倒!

触电者应及时抬倒室外做抢救处理,情节严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3、外伤、烧伤处理,1、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外伤是由玻璃仪器或玻璃管的破碎引发的。

作为紧急处理,首先应止血,以防大量流血引起休克。

原则上可直接压迫损伤部位进行止血。

即使损伤动脉,也可用手指或纱布直接压迫损伤部位即可止血。

由玻璃片或管造成的外伤,首先必须检查伤口内有无玻璃碎片,以防压迫止血时将碎玻璃片压深。

若有碎片,应先用镊子将玻璃碎片取出,再用消毒棉花和硼酸溶液或双氧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碘伏或酒精并包扎好。

若伤口太深,流血不止,可在伤口上方约10cm处用纱布扎紧,压迫止血,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2、烧伤包括烫伤和火伤,急救的主要目的避免伤口化脓感染。

处理办法为用无菌生理盐水洗后,再涂抹烫伤膏,最后后用纱布进行包扎!

4、中毒,1.化验室内接触到的有毒品气体有:

CO、HCN、Cl2、NH3、HS2;有毒药品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醇(吸入可损坏神经、肝和肾)、汞(剧毒可产生蒸汽)、红色碘化汞、重铬酸钾等2.对上述有毒气体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到室外,如果毒物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清洗,误服者应先用肥皂水进行催吐,再服用牛奶、鸡蛋等进行缓和。

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

5、酸碱泄露应急处理,酸液泄露:

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对喷溅到身体上的酸液及时进行处理。

再使用消防沙对酸液进行吸附,清理掉吸附有酸液的消防沙后,对于残存酸液,可使用熟石灰或者碳酸氢钠溶液进行中和,直到中和过程中不再出现气泡或者残存液接近中性为止。

固体碱洒落:

直接用抹布或扫把清理掉即可,但要注意戴上口罩及护目镜,以免小颗粒固体碱飘散在空气中吸入人体。

碱液泄露:

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对喷溅到身体上的碱液及时进行处理。

数量较大时用消防沙吸附,数量较小时可以直接用毛巾吸附,然后用清水冲刷事故区。

注意:

清理过程中要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盐酸等挥发性酸泄漏时要佩戴防毒面具。

清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受到二次伤害。

除非条件无法达到,否则不允许单独处理事故,必须至少保证两人在场。

对于清理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及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清洗和妥善处理,避免引发二次事故。

不清楚的实验不了解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不明确特殊操作方法的实验一定不要进行实验!

实验室“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