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225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三百六十行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掌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2)操作目标:

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

(3)情感目标:

回忆自己周边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工。

了解不同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特点。

如何把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如造型、动态、场景等,对画面布局的安排,如何突出本职业的特点。

教具

准备

各种职业的道具、职业歌曲

学生:

彩色水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感知与体验: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面貌和特征。

2.教师出示安全帽、听筒、图纸、电吹风、铁勺等物品,

3.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都是从事什么职业的?

①你还知道哪些职业?

②职业的外在特点是什么?

③还知道哪些专门的职业性的节日?

如:

护士节、教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

⑤你长大后想从事哪个职业?

6.教师总结,板书:

外形特点(服饰、工具)。

7.翻看教材上的图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作品表现不同职业的人的?

如建筑工人、教师、工程师、电脑专家等

8.教师总结,板书:

动态特点。

9.除了外形和动态,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

10.教师总结,板书:

劳动背景。

11.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做简单的演示,出示范画。

学生指认这些物品并思考它们的用途,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经常使用它们,它们的主人是谁,这些人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

4.同座位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

用带来的物品进行装扮,将同学装扮成某一职业的人,并尝试模仿这一职业的动作造型,请全班同学猜测所装扮的职业名称,并注意观察不同职业的人的外形特点。

建筑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教师在教室里上课,工程师在设计图纸,电脑专家在编程……

小结

作业

1.选择一个外型特点明显、。

易于表现的职业进行绘画。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通过职业特定的服饰、工具和劳动背景来突出行业的情形特点和面貌特征。

2.学生按以下步骤作业:

①构图:

在画面中确定主要内容的位置。

②勾画:

勾画出构思好的内容。

③添加:

在画中添加上有助于表现职业特点的物品。

④上色:

用自己喜欢的笔加上合适的色彩。

后记备注

三百六十行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掌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2)操作目标:

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

(3)情感目标:

回忆自己周边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工。

了解不同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特点。

如何把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如造型、动态、场景等,对画面布局的安排,如何突出本职业的特点。

教具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回忆前一课时内容

注意

表现的重点

小结

作业

继续完成作业

后记备注

三百六十行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了解并熟悉泥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及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

(2)操作目标:

通过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泥塑的表现方法并塑造有趣的动态人物造型。

(3)情感目标:

了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对祖国优秀文化传承问题的思索。

掌握泥人的塑造方法并表现它的动态。

依据一定的情景,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泥人,掌握塑造人物细节的技法(如五官、服饰、手的表现方法)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

各地区泥塑人物的图片,泥土及泥塑工具,盒子。

学生准备:

泥土及泥塑工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1.教师准备一个盒子,在里面放上一块泥团,请同学猜猜盒子里放了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块。

2.教师讲解泥塑小知识。

二.游戏学习。

1.感受泥性。

“你用泥捏了些什么?

你是怎么捏的?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常用的技法:

2.试捏外形。

教师讲解泥塑人物的轮廓制作方法,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些。

3.加固动态。

“那怎样才能制作一个立体的泥塑人像?

”教师讲解用于固定的木桩“骨架”•的作用

讲解示范制作头和脖子初形的方法

4.美化泥人。

学生尝试表述泥土的特性

学生依据自己的喜爱,用泥来捏制各种东西,感受泥的特性。

搓、团、拍、压等。

学生可以模仿自己喜欢行业的人物形象和动作。

并依据自己最喜爱的某个行业人物的外形特点、动作姿势,尝试随意捏制一个泥人的外形。

使用其他辅助材料:

弹簧,可以做成人物的帽翅,增添动感及趣味性。

小绢花,可插在人物的头部,增强作品的立体感。

火柴棒,可作成纸制的兵器及装饰。

小结

作业

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泥人作品。

三.激励评价。

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或喜爱的泥人形象。

2.学生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组合,组成有趣的泥塑“人间百态”。

后记备注

纸柱造型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让学生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纸的立柱造型。

(2)操作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

(3)情感目标:

开拓学生的空间思维,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基本制作方法。

能更巧妙、有创意地制作出精致美观、有新意的作品。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

纸制建筑模型、范作及演示所需的半成品、双面胶、剪刀、直尺。

学生准备:

美工纸、剪刀、直尺、铅笔、双面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游戏激趣。

(1)抢答:

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

(2)让“纸”立起来:

教师让学生上台尝试纸的可塑性,谁能让纸站立起来?

2.欣赏导人。

(1)教师简单介绍纸雕艺术。

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立体等方式,将平面纸张立体化的技法。

(2)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初步感受纸的立体形态。

(3)通过大量的佳作欣赏,让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

3.探究学习。

(1)探究立柱的样式,造型方法。

思考:

你能想到哪些柱子的样式?

你用什么方法做出了纸柱?

②讲授并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a.概括立柱的两大形式:

圆柱和棱柱。

让学生欣赏两种柱式的造型。

b.演示“卷、折”两大基本方法。

演示一张平面的纸通过卷压、粘贴变成圆柱体。

演示将圆柱体折叠两次变成四方柱体。

(2)探究用怎样的纸雕方法美化纸柱造型。

②讲授、演示“裁、切、折”的方法。

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折一折,揉一揉纸,感受纸性。

①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

①让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纸柱的表面更具有“凸凹”的美感。

③将准备好的另外—个半成品,让学生上台尝试用“裁、切、折”的方法使其外形产生变化。

小结

作业

向学生提出制作要求:

运用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使一张纸由平面变成纸柱造型,设计制作1—2件精致、美观的成品。

激励评价。

(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新意的纸柱造型。

(2)学生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联想,与生活中的用品、建筑等联系,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制作意图。

后记备注

第四课现代建筑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了解现代建筑的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

(2)操作目标:

用纸工或多种材料制作出一组建筑。

(3)情感目标:

欣赏现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体会建筑与人的关系,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建筑艺术的个性美感。

欣赏与了解现代建筑艺术有关知识,提高对现代建筑的欣赏能力,以小组的形式用彩纸或油泥动手制作出一组建筑。

设计的建筑要有一定的寓意,才会与众不同。

建筑物各部件的衔接处可以用双面胶带或牙签进行固定。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建筑图片资料、多种材料(油泥、木棒、纸盒等)、牙签、小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图片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幅图片——奥体游泳馆“水立方”的介绍,引出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概念。

2.图片赏析。

3.拼拼搭搭。

(1)准备几个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零部件,请学生帮忙进行组装(可有多种组合方式)。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使用一堆材料(油泥、木棒、纸盒、牙签、吸管等),分别制作一个建筑物。

4.现场组合。

(1)讨论:

建筑物的周围都还会有些什么?

(2)拼组:

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些配件,组员将配件和自己制作的建筑进行组合,构成城市的呷角。

5.师生共评。

(1)由小组成员介绍本组建筑群的设计思路。

(2)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3)教师小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来的现代建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2)将一组现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进行对比,总结出现代建筑的特点:

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造型。

强调个性,强调简洁、实用、大方。

展现了现代人对美的多元化的追求。

(植物、汽车、道路……)

小结

作业

后记备注

第五课我设计的未来建筑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树立创新意识。

(2)操作目标:

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计造型新颖、样式美观、功能奇特的未来建筑,通过细致描绘,把想像转化为有说服力的画面。

(3)情感目标:

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设计、绘画未来建筑造型。

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未来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感知了解。

教师:

中国早期的人类叫山顶洞人,就是以他们的居住形式命名的。

人类的居住形式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屋到现代的建筑,居住形式的改变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创新意识的体现。

(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2.感悟发展。

教师:

建筑的变化就是时代发展的标志。

你看到过哪些比较特殊的建筑(包括在影视中看到的)?

特殊在什么地方?

教师:

宏伟壮观、生气勃勃、奇姿异态的现代建筑,给世界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你能说出哪些世界著名的建筑?

这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你喜爱它的设计吗?

说说你对这些建筑物的看法。

(课件同步展示相关内容)

教师:

建筑设计需要人们展开自己像象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思维,不断构建自己的梦幻。

(课件介绍建筑师伍重设计悉尼歌剧院的故事)

3.尝试设计。

教师:

我们利用几件简单的物品就设计出了许多奇趣的建筑。

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评。

教师:

我们都可以成为设计师,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未来的建筑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大胆发言。

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设计;或谈一谈建筑设计师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让学生用花瓣尝试摆一摆歌剧院的造型。

尝试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看一看能做出哪些精美的建筑设计?

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

想一想、做一做、评一评、改一改。

学生相互观摩作品。

学生谈自己的设计设想。

小结

作业

教师:

现代建筑由于建筑新材料的不断问世,造型方面限制越来越少。

你打算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你奇、特、新的设计?

(可以用绘画作品,也可以用废旧物品等来制作建筑模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座欢乐岛,大家讨论一下需要设置哪些设施。

-

课件展示大致的建筑项目:

军体训练场、游乐场、卫生站、自助餐厅、休闲会所、宾馆等。

分小组选择设计项目进行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图稿贴在欢乐岛的相应位置,大家参观评价。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修改。

后记备注

第六课听音乐画感觉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通感及共同的表现力。

(2)操作目标:

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听音乐的心灵感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

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了解绘画作品中线与色的艺术表现力;

学习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线条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

演示文稿、绘画工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

绘画工具、胶棒,学生用作业用纸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体验与感受。

《知音》的故事。

(2)听音乐找感觉。

①找知音。

师说:

今天老师也要来找找知音。

师说:

下面请听一段音乐。

(播放《茉莉花》音乐)

师问:

听懂了吗?

师说:

很好,都是我的知音。

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茉莉花的?

②感受音乐。

师说:

对了,是歌词告诉了我们。

来,再听(师播放《无标题》音乐)是什么感觉?

与《茉莉花》相比,一样吗?

③听音乐找感觉。

听四段音乐,体会一下,分别是哪种感觉。

热烈欢快《小夜曲》

轻柔缓慢《赛马》

紧张激烈《江河水》

凄凉悲伤《十面埋伏》

2.尝试与创作。

(1)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①以《蓝色和银色的夜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生答:

很美,好像是茉莉花…….

生答:

从歌词中知道的。

生答:

《茉莉花》给我们轻松愉悦的感觉,这段音乐给我们激烈欢快的感觉。

小结

作业

a.感受作品题目。

《蓝色和银色的夜曲》,想像一下,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为什么?

b.感受作品。

欣赏《蓝色和银色的夜曲》

②用绘画表达音乐的先驱——康定斯基。

(2)尝试:

用色彩表现音乐。

①将色彩与音乐相联系。

a.从音乐中寻找色彩感觉。

生答:

热闹、欢快,清新、富有生机,神秘、浪漫……

c.再听音乐找色彩感觉。

逐一播放音乐:

《一夜听雨》、《喜庆》、《月光曲》、《迪斯科》等)小组讨论,开始••••••好的,讨论结束。

②用色彩表达音乐。

a.找感觉并尝试表现。

师:

老师发现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表现非常棒。

现在我们听段音乐,请你用彩纸拼出一幅画,来表现这段音乐。

(播放《喜洋洋》)

生:

动手合作贴画。

b.作业评价。

学生作品介绍。

(3)用线条表现音乐。

第六课听音乐画感觉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通感及共同的表现力。

(2)操作目标:

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听音乐的心灵感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

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了解绘画作品中线与色的艺术表现力;

学习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线条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具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简评学生作业)

听音乐画感觉。

②老师来试一试。

师:

老师现在特别想来试试,和我一起听段音乐,好吗?

(放音乐,边谈听音乐的感受,边演示作画的方法、步骤)

音乐给我悠远、浪漫的感觉,我要用蓝色、紫色来表现,轻松略带跳跃的旋律就像绸带在空中轻舞,似乎还能闻到玫瑰的芳香……好了,我画得怎么样?

③学生创作练习。

a.师:

下面老师放段音乐,请大家根据音乐也来画一画(播放《四季》之春)

b.师简评:

现在拿出第二张纸,试着将自己熟悉的音乐画出来;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将音乐哼出来,让同学与之共享。

3.拓展

感受生命最初的音乐节律。

师:

大家画得真漂亮。

今天,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听了许多的音乐、看了许多的画、体会了许多的感觉,并用画笔进行了表达。

最后再让我们聆听。

(师播放胎儿在母体中的心跳声)

师问:

能听出是什么声音吗?

师叙述:

(播放图片)

这是胎儿在母体中的心跳声。

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我们在诞生前,就伴随着母亲的心跳、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节律一起生活了9个月;我们落地发出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到来的号声,这些都昭示着我们将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生答:

用色彩和线条来画感觉。

生答:

……

小结

作业

后记备注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

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结

作业

后记备注

第七课奇怪的图形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2)操作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变形的方法和相关的绘画大师,通过欣赏,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作愿望,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奇怪的图形,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如何表现奇怪的图形

通过欣赏各种奇怪的图形,尝试运用类似的艺术手法,发挥想像设计出独具匠心的奇怪而有趣的图形。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范例作品图片资料(投影片或课件)等。

(不同手法创作的奇怪图形作品)

学生准备:

彩纸、旧画报、剪刀、胶水以及油画棒、水彩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欣赏激趣,导入课题。

(1)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观看具有代表性的奇怪的图形,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

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图片的共同之处……(奇怪)

(2)出示课题,奇怪的图形。

2.欣赏体会,启发想像。

(1)师生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

(2)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教师启发回忆:

奇怪图形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的丰富的联想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视觉现象。

当我无意识地看着一棵树时,有时候树叶间会出现一张人的脸,有时又是某一只似是而非的兔子!

到了晚上,在阵阵冷风拂绕下,那棵树说不定变成了一个利爪高耸的大妖隆!

这都是人的联想力的原因!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3.感受作品,探究技法。

(1)师介绍荷兰著名版画家埃舍尔。

《瀑布》《画廊》《互绘的手》

(关键词:

奇怪、有趣、出乎意料、绝妙)

奇怪图形产生的原因:

错觉。

透视错觉:

大小恒常错觉;缪勒莱耶错觉;深度错觉。

轮廓错觉:

背景错觉;知觉模糊;伪装错觉。

视觉疲劳:

侧抑制;视觉后像;填充错觉。

这些引人入胜的不可能的图形存在着空间位置上的荒谬和矛盾,他们能揭示出我们是如何从二维图形感觉出三维空间物体的。

4.师生演示,交流技法。

生答:

..…•(各种不同的肌理,天上的云,泼在地上的水渍……)

(1)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小结

作业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绘画的表现手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教师归纳学生讨论意见,小结并鼓励学生。

(4)老师示范:

教师示范绘制奇怪图形,应该强调所用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5.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努力表现一些有趣而奇特的画面。

(2)学生在创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主题,创作简练、幽默的奇怪图形。

6.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优秀作品投影仪下展示、欣赏、评析。

学生自己介绍作品:

布置一个“奇怪图形展”,展示学生作品,并附上标签,说明作品的名称、作者和创作意图。

后记备注

第八课画汗衫

课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认知目标:

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

(2)操作目标:

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

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能够根据旧汗衫的颜色、图案和款式,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再造设计。

尝试用大胆的手法去创作表现。

教具

准备

教师准备:

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生准备:

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桶、旧汗衫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教师事前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各种学生带来的,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