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257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doc

《罗拉快跑》的场面调度读解

摘要:

电影中的场面调度,是镜头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影片《罗拉快跑》中,多种场面调度方式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形象和影片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场面调度《罗拉快跑》角色调度镜头调度

一、场面调度的涵义和内容

场面调度这个词,源自于法文的“mise-en-scen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起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作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环境氛围、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节奏等,通过自己的艺术构思,运用场面调度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由于影视创作和戏剧创作在艺术处理上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运用到影视创作中。

在电影创作中,场面调度是指导演对银幕空间内各种有意义的元素的组织和安排。

影视中的场面调度,是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

演员调度主要指导演对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所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互相交流时所发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和调整;镜头调度即摄像机的调度,它是指导演运用摄像机的移动或角度、焦距的变化,如通过推、拉、摇、移、升降等不同运动方式或长短焦距的变化,来获得不同景别和构图的画面,以展示人物的运动,渲染环境氛围,或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者展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演员在镜头中出于情绪需要处在固定位置,而导演又想表现出演员内心不平静的心情,此时就必须借助于镜头调度来完成创作。

二、影片《罗拉快跑》中的场面调度分析

影片《罗拉快跑》1988年由著名导演汤姆提克威创作的一部著名的优秀作品,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引发了诸多探讨和研究。

整部影片被分成三个段落,分别展现了罗拉为了拯救男友曼尼而进行的三次奔跑,下面我们从场面调度的角度来对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进行读解。

相信看过《罗拉快跑》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罗拉在片中奋力奔跑的样子。

她的红色头发逆风飞扬,她目光坚定地一直跑,她跑过桥洞,跑过隧道,跑过停满车的小道。

影片在表现罗拉奔跑的时候,采用的都是快速跟移镜头,于是我们看到红色头发的罗拉,为了爱情,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在纷乱的街道上,在一片黄头发、白头发、黑头发中奔跑,镜头跟着罗拉一起跑,观众的心也跟着罗拉一起在飞速跑。

罗拉多次在桥洞和隧道中奔跑,很多镜头的前景是水泥柱子,景深处是罗拉,这样的镜头处理是为了表现富有生命力的罗拉在冰冷无生命的钢筋水泥城市中奔跑,这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对比则显得意味深长。

在罗拉奔跑的过程中,我们能感觉到有些镜头是不稳的在晃动着的,这时的镜头是从主观的罗拉的视觉来表现其奔跑时的视角和感受,使观众能更为真切的体会到罗拉奋不顾身的奔跑。

在表现罗拉奔跑的镜头中,有些地方还采用了仰拍的手法,很明显这是为了表达在某种程度上对罗拉的一种赞美。

这种组合调度式的长镜头,综合了角色调度和镜头调度,使镜头语言显得更为丰富,不仅客观而真实地展现了罗拉奔跑的过程,还带动着观众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了这场营救中,为罗拉紧张地争取着每一分一秒,也很自然地把罗拉的奔跑提升到了主题的高度。

在影片中罗拉第二次奔跑时的结尾处,罗拉站在路边亲眼目睹其男友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然后镜头转向从高空垂直俯拍,曼尼安静地躺在马路中间。

悲痛不已的罗拉从画面下方入画,缓缓走近其男友。

这种角色的调度其实是富有意味的,当我们看着罗拉从画面下方一步步走向画面中间的时候,每一步都是沉重的,而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悲痛。

这个镜头颇有些命运的味道,高空垂直俯拍使罗拉和其男友的身影看起来很渺小,曼尼的生命和罗拉的悲痛在整个大环境下显的是多么微小,罗拉经过激烈地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却难逃命运的抉择。

但从整个影片的叙事方式和主题来看,这种命运的味道其实是一种反命运的铺垫。

在这个镜头中,画面的大部分是灰色的马路。

垂直俯拍使画面没有景深,然而,却让人感受到充斥了大部分画面的灰色的无边无际的蔓延和渗透,时间开始凝固,先前快速转动的秒针也停止了运转,这段故事在此暂时告终。

这里角色调度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比传统的分解性剪辑更富真实性,摒弃了蒙太奇剪辑分割空间的形式因素。

如果这里运用蒙太奇剪辑,画面传达出的信息和意味都要被削弱很多。

罗拉第三次奔跑时将近结尾处,当罗拉拿着在赌场赢的钱到超市外街道等曼尼时,却不见其身影。

最开始是固定机位,俯拍镜头,红色的急救车后画面右侧入画,驶到画面左侧之后停住了,罗拉从车上跳下来,急救车开走出画。

这时的罗拉,独自站在宽阔的马路中间,马路四周安静的空无一人。

充斥画面大部分的仍是马路的灰色,灰色此时衬出了周围的空旷,罗拉的身影在画面中看起来十分弱小孤单。

罗拉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开始呼唤曼尼的名字,这时镜头开始慢慢向罗拉推进,我们看见罗拉焦急而迷茫的脸,她继续在呼唤着曼尼的名字。

随着罗拉转头向四周看,机位转换成和罗拉的视线平行,镜头开始随着罗拉的目光扫视四周。

最后,直到,罗拉的目光定住,镜头也随之定住不再运动。

这里镜头调度的运用十分到位,揭示了罗拉内心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镜头的每一动,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出罗拉的心情并引导我们更好地去感受罗拉的情绪。

倘若只是用固定机位来拍摄这一段场景,则会使这种表达效果单薄许多,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也会单调很多。

三、结语

由此看来,电影中的场面调度,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建构方式,在表现镜头语言,构建电影叙事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罗拉快跑》中,多种调度方式的运用,不仅很好地揭示了罗拉复杂而又多层次的内心活动,渲染了时间这个主题元素,带着观众一起感受与时间赛跑的紧张与刺激,同时对影片富有哲理的主题也有凸显作用,引发人们关于时间、宿命和人生的多重思考。

参考文献:

[1]苏牧,新世纪新电影:

《罗拉快跑》读解[m],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3]孙传林,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陈长华(1987.1—),女,湖北荆门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

艺术产业管理,影视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