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01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docx

起重机维修通用工艺

 

门、桥式起重机维修

通用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一)起重机大修检查项目及其技术标准

为了提高起重机的作业效率,延长服务期限。

必须合理使用,按期维修。

1、大修项目及其技术标准分为:

机械部分、金属结构部分和电器设备部分。

起重机大修理项目及其技术标准(机械部分)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

吊 钩

1、拆卸检查吊钩、轴、横梁、滑轮、轴承并清洗润滑。

2、检查危险断面磨损状况。

3、吊钩的试验

 

4、板钩检修

1、吊钩、横梁、滑轮轴不准有裂纹,螺纹部分不应松脱拔牙,轴承完好,转动滑轮,螺纹退刀槽处有刀痕或裂纹者应更换。

2、危险断面磨损超过原高度的10%的应作更换。

3、大修后,吊钩应做试验检查,以1.25倍的额定负荷悬吊10分钟,钩口弹性张开量不应超过钩口尺寸的0.25%,卸载后不应有永久变形和裂纹。

4、板钩铆接后,板与板的间隙,不应大于0.3mm。

2

抓 斗

1、抓斗刃口间隙的检查

2、抓斗张开后,斗口不平行度的检查

3、斗口对称中心线与抓斗垂直中心的偏差

1、抓斗闭合时,两水平刃口和垂直刃口的错位差及斗口接触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最大间隙处的长度不应大于200mm。

2、斗口不平行度不得超过20mm。

3、斗口对称中心线和抓斗垂直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其偏差不得超过20mm。

3

钢丝绳

1、断丝检查

2、径向磨损量

3、变形检查

4、钢丝绳润滑

1、1个捻距内断丝数超过钢丝绳总数10%的应按标准报废。

2、钢丝径向磨损超过原直径40%的,整根钢丝绳应报废。

3、钢丝绳直径缩细量至绳径70%的,扭结,绳芯外露,断股者应报废换新钢丝绳。

4、润滑前先用钢丝刷、煤油等清洗,用钢丝绳麻芯脂(Q/SY1152-65)或合成石墨钙基润滑脂(SYA1405-65)浸涂饱和为宜。

4

 

滑轮组

 

1、拆洗检修滑轮组,检查裂纹

2、滑轮槽的检修

3、轴孔的检查

4、装配

1、滑轮轴不得有裂纹,轴颈不得磨损原直径的30%,圆锥度不大于5%,超过此值即应更换。

2、用样板检查滑轮槽形,径向磨损不应超过壁厚的30%,否则应报废。

不超过标准者可以补修。

大修后用样板检查,其底部与侧向间隙均不应大于0.5mm,轮槽中心线与滑轮中心线的偏差不应大于0.2mm,绳槽中心对轮廓端面的偏差不应大于1mm

3、大修后,轴孔允许有不超过0.25cm2缺陷,深度不应超过4mm

4、装配后,应能用手灵活转动,侧向摆动不得超过D‰。

D-滑轮的名义直径。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5

卷 筒

1、卷筒绳槽 

2、卷筒表面 

3、卷筒轴

4、装配与安装

1、绳槽磨损超过2mm应重新车制,大修后绳槽应达到图纸要求,但卷筒壁厚不应小于原厚度的85%。

2、卷筒表面不应有裂纹,不应有明显的失圆度,压板螺钉不应该松动。

3、卷筒轴上不得有裂纹,大修理后应达到图纸要求,磨损超过名义直径的5%时,应更换新件。

4、卷筒轴中心线与小车架支承面要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1mm/m,卷筒安装后两轴端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0.15mm。

6

车 轮

1、车轮踏面磨损

 

2、两个相互匹配车轮的直径偏差。

3、轮缘磨损与折断、变形

 

4、车轮裂纹

5、踏面椭圆度

6、车轮组装配

1、车轮踏面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15%时应更换新件,没超过此值,可重新车制,热处理修复。

车轮直径应在公差范围内,表面淬火硬度HB300-350,对车轮直径大于¢400mm的淬火层厚应大于20mm;小于¢400mm时,淬火层厚不应小于15mm。

2、主动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0.1%,从动车轮则不应超过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

3、轮缘磨损量达原厚的50%或折断面积超过30mm2应报废,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20%应报废

4、车轮发现裂纹则应报废

5、车轮踏面椭圆度达1mm应报废

6、安装好的车轮组件,应能手转动灵活,安装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几个车轮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为1mm。

7

车轮轴与轴承

1、轴颈的检修

2、裂纹的检修

3、滚动轴承的检修

4、滑动轴承间隙的检查

 

5、轴键间隙检查 

1、轴径在大修后的椭圆度,圆锥度不应大于0.03mm。

2、用磁力或超声波探伤器检查轴,轴上不得有裂纹,划伤深度不得超过0.03mm。

3、圆锥滚子轴承内外圈之间允许有0.03-0.18mm范围内的轴向间隙,轴承压盖调整间隙应在0.5-1.5mm的范围之内

4、轴与轴瓦的允许间隙(mm)   如表a

轴颈

主动轴间隙

从动轴间隙

20-40

0.6

1.2

40-90

0.8

1.6

5、轴与键的径向允许间隙(mm)   如表b

键槽与键侧向允许间隙(mm)   如表c

轴径

侧向允许间隙

20-40

0.1-0.2

41-80

0.2-0.3

>80

0.3-0.5

表b 表c

轴径

径向允许间隙

20-40

0.1-0.3

41-80

0.1-0.4

>80

0.1-0.5

8

齿轮与减速器

1、拆解减速器,清洗检查齿轮磨损状况

2、齿面的检查 

1、起升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的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原齿厚的10%,,其余则应小于20%;大小车运行机构减速器第一轴上齿轮磨损量不应超过15%,其余则应小于25%。

2、齿面点蚀损坏达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0%时应报废齿轮,轮齿不应有裂纹或齿轮不能有断齿,否则更换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8

齿轮与减速机

3、轴的检修

4、轴承的检修

 

5、装配检查

5.1、中心距:

用千分尺或专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的中心距离。

5.2、齿侧齿顶间隙,可用压铅线方法测量

 

5.3、啮合面积的检修

6、运转试验

3、轴上不得有裂纹,轴的弯曲度全长不应超过0.03mm/m,超标则校直。

4、大修后轴承的径向间隙允许偏差(mm)

轴承内径

允许间隙

17-30

0.02

35-50

0.03

55-90

0.04

5、装配时检查以下3项:

中心距、齿侧间隙、啮合面积的偏差(mm)

5.1、中心距允许偏差

中心距

<100

100-200

250-400

>500

允许偏差

±0.07

±0.09

±0.120

±0.150

5.2、齿侧间隙允许偏差

中心距

80-120

120-200

200-300

320-500

500-800

齿侧间隙

0.13-0.26

0.17-0.34

0.21-0.4

0.26-0.53

0.34-0.67

齿顶隙允许值为0.25mm,m—模数

5.3、用涂红丹的方法检查。

啮合面积不低于齿高的45%,齿宽的60%。

6、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剖分面)在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砸、碰及严重划伤,连缘高点、翻边等,并且剖分面贴合后间隙都不应超过0.03mm,并保证不漏油。

平行度在1m以上不得大于0.5mm;在空载情况下,以1000r/min拖动运转,正反转各不小于10分钟,启动时电动机不应有振动、撞击和剧烈或断续的异常声响;箱体内温升不得超过70℃,且绝对温度不高于80℃;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其绝对值不应超过80℃。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9

联轴器

1、齿形联轴器齿面检修

2、内、外齿圈端面对中心线的摆动量的检验

3、当轴的中心线无倾斜时,检查联轴器安装径向位移

 

4、无径向位移时,因两联轴器的不同心所引起的外齿圈轴线的歪斜角检查

5、用中间轴联接的齿形联轴器径向位移

1、可参考齿轮部分

2、内外齿圈端面允许摆动量(mm)

直径D

40-100

100-200

200-400

400-800

800-1200

允许摆动量

±0.01

±0.02

±0.04

±0.08

±0.120

3、两根轴的允许径向位移量,根据模数不同,其值为0.4-3.2mm

模数/m

2.5

2.5

3

3

3

4

4

4

齿数/z

30

38

40

48

56

48

56

62

径向位移/mm

0.4

0.65

0.8

1

1.25

1.35

1.6

1.8

4、内齿圈轴线歪斜角允许在0°30′范围内

 

5、径向位移最大值Ymax=0.00872A。

A—两外齿套从齿中心量起的中间轴长度。

10

制动器

1、制动摩擦片检修

2、制动轮检修

2.1、制动轮表面

 

2.2、制动轮与摩擦片的接触面积及其中心线的偏差

2.3、制动轮安装后,轮缘摆幅检查

 

2.4、制动轮与联轴器的安装

3、小轴,心轴,轴孔的检修

4、制动臂与工作弹簧

5、制动器杠杆系统

1、其磨损量不应超过原厚度的50%,铆钉应下沉≥2mm

2、包括制动轮工作表面、制动轮与摩擦片接触的面积等项标准。

2.1、制动轮工作表面精糙度不低于Ra=1.6μm,HRC不低于50,深度2mm处不低于HRC40;工作表面凹痕或单边径向磨损量达1.5mm时应重新车制及热处理。

加工后的制动轮厚度:

对起升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70%,对运行机构不应小于原厚度的50%,制动轮大修后,D≤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05mm,D>200mm的径向跳动不应大于0.1mm。

2.2、接触面积不小于摩擦片总面积的80%;二者中心线的偏差值为:

当D≤200mm时,不应超过2mm,D>300mm时,不应超过3mm。

2.3、制动轮安装后允许的摆幅mm

制动轮直径D

≤200

>200-300

>300-600

允许摆幅

径面

0.10

0.12

0.18

端面

0.15

0.20

0.25

2.4、与联轴器相连接的制动轮,应把制动轮安装在靠近电动机(或减速器)的一侧

3、小轴、心轴磨损量达名义直径的20%时应修复,超过此值应更换。

4、制动臂和工作弹簧均不能有裂纹或断裂

5、空行程不得超过衔铁冲程的10%,试车时应反应灵敏可靠

序号

零件

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1

起升机构及小车部分

1、起升机构的轴

2、电动机与减速器轴的位移检查

3、卷筒和减速器轴线偏差

4、小车轮距偏差

5、小车轨道标高偏差

6、轨道中心线离承轨梁设计中心线的偏差

7、小车轨道接头偏差

8、小车轮端面水平偏差

9、小车轮端面垂直偏差

10、小车轮踏面偏差

11、小车轮距偏差

1、探伤检查起升机构的主轴和传动轴,不允许有裂纹

2、应符合联轴器的安装要求

3、在轴承座处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mm

4、由小车轮测量的小车轨距偏差;当轨距≤2.5mm,允许其偏差为±2mm,且主从动车轮相对差不大于2mm,当轨距>2.5mm,允许其偏差不大于±3mm,且主从动轮相对差不大于3mm。

5、当小车轨距≤2.5mm,允许偏差为3mm;轨距>2.5m,允许偏差为5mm。

6、箱形单梁允许偏差为:

不得大于1/2§,§--腹板厚度(mm)单腹板梁允许偏差为:

小于10mm;箱形双主梁允许偏差为:

2-3mm

7、轨道接头处标高偏差及中心线偏差≤1mm

8、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

且两主动轮偏斜方向相反。

I—测量长度

9、不得大于D/400

10、所有车轮踏面都必须在1个平面内,偏差不应大于0.5mm

11、允许相对偏差为4mm

12

大车运行机构

1、车轮偏差

2、同一平衡梁上的车轮检查

3、轨道的检查

3.1、轨道外观检查

3.2、纵向倾斜度

3.3、轨距偏差

3.4、两根轨道相对高差

4、夹轨器检修

5、由车轮测量出的起重机跨度偏差

6、由车轮量出的对角线偏差

1、大车车轮的水平、垂直偏差与小车轮相同

2、同一平衡梁上的两个车轮的对称平面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mm

3、包括外观、倾斜度、轨距等项的技术标准

3.1、轨道不应有裂纹、轨顶、轨道头侧面等磨损量不应超过3mm

3.2、起重机轨道纵向倾斜度不应大于5‰

3.3、其值≤10mm

3.4、同一断面内的两根轨道相对标高偏差≤10mm

4、钳口磨损量超过原厚40%的应更换,电动夹轨器要经常注意调节安全尺,使其指针处在规定的位置。

5、当跨度S≤30mm,跨距偏差不应大于5mm,当S>30m,跨距偏差不应大于8mm

6、当跨度S≤30mm,偏差不应大于5mm,当S>30m,其偏差不应大于10mm

13

轨道

1.钢轨

2.钢轨紧固螺栓

3.连接板及垫板

4.缓冲器及车挡

5.钢轨接头

6.钢轨焊接

7.安装几何尺寸误差

1.检查有无裂纹、头部下陷、变形、侧面磨损

2.检查连接螺栓有无松动及脱落

3.检查连接螺栓有无松动、脱落;连接板和垫板有无移位、缺陷或脱落

4.检查有无损伤及错位;安装有无松动、脱落

5.检查焊缝有无裂纹与开裂

6.检查焊缝有无裂纹与开裂

7.检查规矩、轨道中心线、轨顶高等偏差

桥式起重机大修理项目及其技术标准(金属结构部分)

序号

零件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

主梁几

何形状

1、主梁上拱度检验

2、主梁下挠度检验

3、水平旁弯检验

4、腹板波浪形变形

1、跨中上拱度为(0.9-1.4)‰,允许偏差为上拱度的20%

2、满载跨中弹性下挠量≤S/700,空载跨中下挠变形不应超过(0.6/1000)S。

超过此规定值,应修复并加固。

3、跨中水平旁弯不应大于S/2000

4、受压区波峰不应大于0.7§,受拉区波峰不应大于1.2§§--腹板厚度

2

桥架组装

1、水平方向两对角线检验

2、垂直方向两对角线检验

3、小车轨道至桥架纵向中心距离偏差

1、箱形梁允许偏差为5mm,桁架梁允许偏差为10mm

2、其允许偏差10mm

3、允许偏差应小于3mm

3

箱形梁

1、裂纹的检验

2、金属结构涂装及防腐

1、金属结构不应有裂纹和焊缝开裂处

2、应保持涂装的完好,防止腐蚀,其腐蚀量不得超过原厚的10%,修后涂漆

4

桁架杆件

桁架节点间主要受力杆件的弯曲度

桁架主要受力拉杆(压杆)的弯曲度不应超过1/1000,但不应大于2mm。

   1—杆件长度

门式起重机大修理项目及其技术标准(金属结构部分)

金  属  结  构  部  分

1

主梁几何形状

1、上拱度检验 

2、下找度检验 

3、水平旁弯检验

4、腹板波浪

1、跨中上拱度为:

S/1000;悬臂端上拱度为1/300。

允许偏差为上拱度的20%。

2、满载跨中弹性下拱量F0≤S/700,空载跨中下挠变形不应超过0.6/1000S。

超过这些规定值应考虑主梁的修复加固。

3、跨中水平旁弯不应大于S/2000;悬臂梁水平旁弯不应超过1/1000。

4、受压力波峰不应大于0.7§,受拉区波峰不应大于1.2§。

§--腹板厚度

2

组装门架

1、水平方向对角线的检验

2、垂直方向两对角的检验

3、门式起重机小车轨道至起重纵向中心的距离相等

1、水平方向两对角线应相等。

箱形梁允许偏差为5mm;桁架梁允许偏差为10mm。

2、在垂直方向两对角线应相等。

允许偏差为10mm。

3、允许偏差为小于3mm。

3

支腿

1、支腿垂直度

2、支腿相对标高

1、支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200°。

H—支腿高度

2、支腿相对标高的允许偏差为10mm

4

箱形梁

1、裂纹的检验

2、金属构件的涂装及腐蚀

1、金属结构不得有裂纹和开焊处。

2、应保持涂装的完好,防止金属腐蚀,金属板腐蚀量不应超过原厚度的10%。

大修后一般要涂漆一次,油漆两层(第一层涂防锈底漆)

5

桁架杆件

桁架节点间主要受力杆件的弯曲度

桁架主要受力拉杆(压杆)的弯曲度不应超过1/1000,但不应大于2mm。

   1—杆件长度

起重机大修理项目及其技术标准(电器设备部分)

序号

零件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

电动机

1、拆开电动机,清洗轴承并换新润滑油;测量定子、转子绝缘电阻

 

2、电动机轴的检修

3、绕组的检修

4、端盖止口配合间隙的检验

1、对新安装的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转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8MΩ;对使用中的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转子绝缘电阻大于0.5MΩ;如达不到这一标准,应拆下来干燥;在烘干情况下(50-70℃)定子绝缘电阻达1MΩ,转子绝缘电阻应大于0.5MΩ

2、大修理后电动机轴不得有裂纹,弯曲度不得超过0.2mm,轴颈应达到图纸要求

3、绕组不允许有损伤,保证涂漆完好,在修理时,不准用汽油、机油、煤油等液体擦洗绕组

4、端盖止口配合间隙如表/mm,端盖轴承孔的间隙,不应大于0.05mm

端盖止口外径

300

500

800

1000

最大间隙

0.05

0.10

0.15

0.20

序号

零件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1

电动机

5、滑环与电刷的检修

5、刷架弹簧压力不应低于0.50-2.00N/Cm2,1台电动机上所有电刷压力应一致,电刷与刷握的间隙不应大于0.2mm,滑环表面不允许有灼伤和深沟;电刷与滑环必须接触良好,滑环椭圆度不应超过0.02-0.05mm

2

控制器与接触器

1、拆卸清洗

2、调整压力、检修触头

1、手柄应转动灵活,无卡住现象

2、触头正常压力为10-17N,触头磨损不应大于3mm,触片不应大于1.5mm

3

电阻器

1、拆开清理

2、电阻片

1、锉掉氧化层,拧紧螺钉,用石棉纸校正各电阻片的间距

2、发现裂纹可以补焊,整片断裂应更换新件

4

限位开关

1、清理检修磨损件

2、调整

1、更换磨损件,拧紧螺钉,要求限位器动作灵敏可靠

2、当吊钩滑轮组上升至起重机主梁下盖板300mm时,其上升限位开关应动作,起重机运行至距轨道端200mm或两台起重机相近约300mm,行程开关应动作

5

集电器

1、磨损、变形的检修 

2、检查瓷瓶

1、钢铝线磨损不应大于原直径的25%,如有变形应校正

2、拧紧螺钉;瓷瓶绝缘电阻不得少于1MΩ

序号

零件名称

大修理项目

技术标准

6

导线

1、更换老化、绝缘不良的导线、套管

2、测量绝缘电阻

1、按需要更换导线和套管,弯管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管径的5倍,管子弯曲不应小于90°。

2、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Ω

7

避雷与接地

测量绝缘电阻,检查接地与避雷装置

接地电阻应小于4Ω,接地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150㎜2的镀锌扁铁,10㎜2裸铜线,30㎜2的镀锌圆钢;司机室和起重机本体的接地连接采用4×10mm镀锌扁铁,连接线装置不应少于两处

8

照明

更换导线检查灯具和低压变压器

更换损坏件,保证安全

9

电缆卷筒

调节电缆卷筒卷绕力矩,使电缆和起升机构或大车运行机构保持平衡

调整卷绕力矩

2、外观质量及噪声质量技术标准

现代文明生产要求,降低噪声污染,对起重机大修理后的起重机外观质量和噪声,也应符合相应的要求与质量技术标准。

(1)对外观质量的要求

①零部件、结构件涂漆前应除尽表面氧化物、油污、焊渣等。

②铸、锻、结构件的非加工表面涂底漆和耐油漆。

③减速器内壁非加工表面涂底漆及耐油漆。

④起重机的涂漆颜色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⑤起重机涂漆不得少于2层。

⑥起重机零部件上的铭牌涂漆前应涂油保护,涂漆后应清理擦试醒目,如:

起重机产品铭牌、减速器铭牌、吨位铭牌、电动机铭牌、制动器与电磁铁铭牌、电气控制铭牌、安全标志铭牌等。

⑦起重机小车电气滑线、滑块、大车滑线、滑块、加轮踏面、制动轮制动面、制动衬垫摩擦面、电动机导电滑环,电刷等零部件均不得涂漆,不得有氧化物和油污。

起重机涂漆后应对以上零件清理擦拭干净。

(2)对噪声的质量要求

①使用润滑油的减速器噪声不得大于85dB(A),使用二硫化钼润滑脂的减速器噪声不得大于87dB(A)。

测试条件和方法如下:

减速器装配后加入润滑油,以不低于工作转速进行无负荷运转,用声级计(读数按A档)测定。

声级计距被测减速器距离1m,高度相当于减速器壳体剖分面,在减速器前、后、左、右4个方向测量,取平均值为实测值。

测试时脉冲声峰值除外,总噪声减去背景噪声的值应大于3dB(A)。

总噪声值减去背景噪声影响值(见下表)即为减速器实际器声值。

②起重机噪声不得大于85dB(A)。

测试条件和方法如下:

起重机在非密封性厂房内,按设计要求开动任意两个机构时,在安装高度不小于6m的情况下,在地面上测量,用声级计(A)档读数测定噪声。

测试时脉冲声峰值除去,总噪声减背景噪声之差应大于3dB(A);总噪声减去背景噪声影响值即为起重机的实际声值。

减速器采用二硫化钼润滑脂的起重机,噪声不得大于87dB(A)。

背景噪声影响值

总噪声减去背景噪声的差值/dB(A)

3

4

5

6

7

8

9

≥10

背景噪声影响值/dB(A)

3

2.3

1.7

1.3

1

0.8

0.6

0.5

二)起重机大修后的试验

起重机在大修后要作运转试验,以检验大修后是否达到技术条件的要求。

在试验前,必须注意检查各电动机的接线是否正确,特别是大车运行机构的各电动机的运转方向必须一致,接地要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

司机室所有控制器手柄都要扳到零位,然后合上保护盘的刀闸开关,按下起动按钮使电路接通,起重机处于运转的预备状态。

起重机的运转试验可以分为3个步骤:

1、空负荷试验

1.1、小车行走:

空负荷小车沿轨道往返运行3次。

此时,限位开关动作灵敏可靠。

1.2、大车行走:

小车开至某一支腿处,大车空负荷运行3次,每次运行走距离在30m左右。

此时,大车运行无异常噪声,无打滑啃轨现象。

1.3、空钩升降:

开动起升机构,空钩上下3次,制动器可靠,过卷扬限制器灵敏可靠。

2、静负荷试验

2.1、跨中试验:

将小车开至支腿处,测量主梁的上拱度,当上拱度仍然保持在S/1000时,可按新出厂的起重机作试验。

即:

小车开到跨中,以渐加静载荷的方式,起吊额定起重量,离地面100mm,停留10min,然后测量主梁跨中下挠度不应超过S/700。

卸载后不应有残余变形。

共作3次试验,每次试验间隔时间不少于10min。

如果是使用年久的门式起重机,测量后发现有明显的上拱减少。

作试验时,应边加载荷边测量下挠值,当起吊额定载荷时,主梁弹性下挠度从水平线算起最大不应超过0.5/1000S。

如果超过这一标准则说明主梁刚度不足,应修理加固。

若主梁上拱基本消失,可不作试验直接进行矫正修理。

2.2、悬臂试验(门式起重机)

和跨中的试验方法相同,悬臂端弹性下挠度不应超过0.7L1/350(L1为悬臂长度)

以上试验合格后,可作超载25%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同额定负荷试验相同。

3、动负荷试验

3.1、额定负荷的动载试验:

先让小车起吊额定负荷作反复起升和下降并作制动试验,然后开动满载小车往返运行3-5次。

最后把满载小车开到跨中和悬臂端让门式起重机以全速往返行走2-3次,并反复起动、制动。

此时,各机构的制动器,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