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21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docx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

施工现场西侧高压线防护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施工准备.........................................3

4、施工方法................................................3

5、注意事项................................................9

6、应急预案................................................10

7、附图....................................................13

1、编制依据

1.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京建施【2003】1号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5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1.6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2.1 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

2.1.1 通道和高压线位置及搭设前提条件

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科技城南区)CP07-0600-0022、0039地块西侧围挡外有10KV高压线,高压线约12米高,沿西侧围墙外南北方向贯通。

被3#塔吊覆盖的高压线,两端距离西侧围墙分别为北端约为15m,南端约为26米。

覆盖总长度为90米。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第一部分高压线防护安全要求如下:

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4~6m。

第3.1.4 规定,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 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由于现场西侧的3#塔吊的塔臂回转半径覆盖高压线,且达不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第3.1.2 条和第3.1.4 条规定的最小距离,《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5.2.5条之规定。

为确保正常供电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经建设单位与相关单位协商后,决定对3#塔吊回转半径覆盖范围内的高压线采用杉篙进行安全防护,防护架长度90米,高度13.5米。

现场编制高压线防护施工方案,设置杉篙防护架做安全防护。

防护架顶部满挂安全网。

具体详见附图。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熟悉防护架搭设的安全技术规程。

3.1.2.防护架搭设按防护施工方案及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3.2.材料机具准备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杉篙

6/8m

约2000

杉篙直径

≥80mm

/

铅丝

8#

油丝绳

10mm

m

加固拉结

大眼安全网

3m*6m

约160

钢丝绳卡扣

/

加固拉结

彩旗

警示灯

3.3.现场准备

3.3.1.防护架搭设前清除场地的障碍物,场地平整确保排水通畅。

3.3.2.与供电部门协调进行停电作业,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并做好一切停电后的安全措施。

3.3.3.防护架搭设前对周边过道设置围挡、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看护,提醒过往行人。

3.3.4.搭设前必须与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协商一致,方可以搭设,否则严禁操作。

3.4.人员准备

3.4.1.专业架子工8人,专职安全员1人,安全员对防护架的安装、拆除、检査和围护定期检査,确保架体的搭设和使用符合要求。

3.4.2.配备体检合格并经《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管理规则》考核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架子工持证上岗进行施工。

3.4.3.架子搭设期间由项目部生产主管,项目部安全员组织架子组搭设防护架子。

在架设防护设施时,项目部临时用电电工、安全员及架子组长必须在现场旁站监督施工。

四、施工方法

4.1.搭设流程

场地清理¡ú定位放线¡ú挖立杆基坑→支立杆→调直¡ú浇筑C20混凝土→搭扫地杆¡ú搭大横杆¡ú用8#铅丝绑大横杆¡ú搭小横杆¡ú用8#铅丝绑小横杆¡ú接立杆并绑扎¡ú支设斜撑并加固¡ú搭马梁¡ú支设顶层横杆→拉钢丝绳¡ú挂安全网¡ú挂彩旗¡ú验收

4.2.构造措施

4.2.1.考虑到防护架体支设均在现场西侧围墙之外的市政绿化树林区内,所以立杆底端固定采用挖基坑(400*400深度为600mm)埋设的方法,首先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不能损坏市政绿植树木),测放立杆定位基坑线,验收合格后,挖立杆基坑,立杆入坑调垂直后浇筑C20混凝土振捣密实。

4.2.2.立杆横距1.5m,纵距1.8m,水平杆间距为1.8m。

横向小横杆间距1.8m,顶部排木间距为l.2m,距地面0.20m处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且设置水平剪刀撑,并与立杆连接牢固。

4.2.3.杉篙搭接接头长度不小于1.5m,铅丝绑扎不少于3道,采用双股8mm铅丝绑扎牢固,间距不小于0.6m。

交叉节点处铅丝要绑十字扣。

4.2.4.相邻立杆和上下相邻横杆的接头须相互错开一个跨,并置于不同的构架框格内。

4.2.5.纵向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加以可靠连接。

剪刀撑沿高度、长度方向连续设置。

4.2.6.横向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在45°~60°之间,横向斜撑须与架杆件用铅丝可靠连接。

4.2.7.防护架顶部满挂大眼安全网。

髙压线与防护架杆垂直距离满足要求。

4.2.8.防护架顶部应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例如小红旗、指示灯等。

4.3.搭设要求

4.3.1立杆应大头朝下,上下垂直,立杆杆身垂直偏差不得超过架高度的1/1000,且不得大于80mm。

不得向两边偏斜。

顶端立杆应大头朝上,为使立杆顶端齐平,可将高出的立杆向下错动。

立杆竖好后,应纵成行,横成方,杆身垂直。

立杆弯曲时,其弯曲面应顺纵向方向,以保证大横杆能与立杆接触良好。

立杆必须按规定进行接长,相邻立杆的接头至少应错开一步架,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

为使接长后的立杆位于同一平面内,上下立杆的接头应沿纵向错开。

立杆时必须2~3人配合操作。

按要求竖立杆并做好立杆根部处理后,即可在立杆底部加绑扫地杆。

小横杆绑在大横杆下,大头朝里。

小横杆绑在立杆上,等距离均匀布置,上下相邻的两排小横杆应绑在立杆的不同侧面。

小横杆伸出立杆部分长度不得小于300mm。

防护架两端大横杆的大头应朝外伸出立杆200~300mm。

绑扎第一步架的大横杆时,应检查立杆是否埋正、埋牢。

同一步架的大横杆大头朝向应一致,上下相邻两步架的大横杆大头朝向应相反,以增强防护架的整体稳定。

大横杆绑扎在立杆内侧,沿纵向平放。

大横杆必须按规定进行接长,接头应置于立杆处,并使小头压在大头上,搭接长度不小于1.5m。

上下相邻大横杆的接头应错开一个立杆。

   4.3.2防护架搭设到3步架高时,应每隔6根立杆设置一根抛撑,抛撑设置在防护架的外侧,抛撑与地面成45°~60°角倾斜,底端与打入土中500mm的钢管固定;剪刀撑设置在防护架内外两侧,从底部至顶部连续设置,与地面成45°~60°角,从下至上与防护架其它杆件同步搭设,杆件的端部应交于立杆与大横杆的结点处,并与立杆和大横杆绑牢,剪刀撑本身与立杆、大横杆相交处应绑牢。

4.3.3为确保防护架的稳固,防护架搭设完成后,在防护架长度方向,水平方向每隔6跨(或10m),在防护架两侧设置一道10mm钢丝缆风绳,与地面成45°~60°角倾斜,底端与地锚筋固定牢固。

  4.3.4组织验收:

杉篙防护脚手架搭设完毕并挂设安全网及警告标示后,由施工负责人召集技术、安全、搭设班组三方人员,进行外观和实测检验。

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4.4防护架的计算

木脚手架的稳定承载力按单肢杆件计算,即直接验算立杆受压时的稳定性,因为脚手架底面是危险截面,所以按底面单肢杆件计算,当荷载效应¡Ü结构抗力时,该杆件稳定性符合要求。

以下计算公式及数据选自《建筑施工手册》、《建筑施工脚手架使用手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手册》

当组合风载时,0.9(N/ΦA+Mw/W)¡Üfct/rt,,式中有关参数选自《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fct—木材抗压设计值,按表5-25选用

rt—木材抗力的附加分项系数,根据满足可靠指标要求确定

N—木立杆轴心设计值

组合风载时,N=1.2(NGK1+NGK2+NQK)

MW—风荷载对脚手架的风线荷载标准值

M=0.85×1.4qwkhw2/10=0.12qwkhw2

qwk—作用于脚手架的风线荷载标准值

hw—连墙点竖向间距

W—木立杆的毛截面抵抗矩

§æ—木受压的稳定系数,按表5-26 确定。

4.4.1 计算参数

立杆截面积A=πD2/4=3.14×802/4=5024mm2

立杆的截面抵抗矩W=πD3/32=3.14×803/32mm2=50240mm3

挡风系数¦µ=0.5

风荷载体形系数us=1.3Φ=0.65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0.6

4.4.2荷载计算

1)恒载:

杉篙自重4KN/m3 ,查《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第101 页表1-104。

q=πD2/4×4KN/m=3.14×0.082/4×4kN/m=0.02KN/m

2)施工荷载:

q=1KN/m2

3)风荷载标准值:

wk=0.7usuzw0=0.7×0.6×0.65×0.35=0.0956KN/m2

4.4.3脚手架单肢杆件稳定性验算

1) 确定木材抗压设计值

fct=10n/mm2

2) 确定木材抗力的附加分项系数

rt=1.17

3) 计算轴心力计算值N

Ngk1=0.02×(8×2+2×8+6×4.5)=1.18KN

Nqk=1×2×5.7/2=5.7KN

N=1.2(Ngk1+Nqk)=KN=8256N

4)计算风荷载弯矩

MW=0.12qwkhw2=0.12×0.0956×2×2KN.M=0.0459KN.M

5) 确定稳定系数¦µ

(1)i=D/4=0.08/4=0.02 查《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第173 页表2-6

(2)长细比¦Ë=ι0/i=2/0.02=100

(3)稳定系数¦µ=2800/λ2=2800/1002=0.28 查《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第477 页表5-26

6) 验算稳定

0.9(N/ΦA+Mw/W)¡Üfct/rt,

0.9(N/ΦA+Mw/W)

=0.9(8256/(0.28×5024)+45900/50240)N/mm2

=0.9(5.87+0.914)N/mm2

=6.105N/mm2

fct/rt,=10N/mm2/1.17=8.54N/mm2

6.105N/mm2≤8.54N/mm2

综上所述,该木制防护架稳定性符合要求。

4.5.注意事项:

4.5.1 施工人员开始操作前,必须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措施,并对施工环境及所需防护用具做全面、认真的检查,必须消除隐患。

4.5.2 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凡有高血压、心脏病、晕高症等不适合高处工作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层架子作业;非架子工不许从事架子作业。

4.5.3 架子工在高处(距地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所用的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钎子、棍扳子应用2m钎子绳栓在身上。

4.5.4 操作时架子工应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

4.5.5 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架子的搭设工作,架设材料应随用随上,每次收工前,架上的材料应使用完毕,不要存留在作业面上。

已搭设的架子应形成稳定的结构,不稳定的应进行临时加固。

4.5.6 架子工作业时,应精神集中,禁止打闹,不得酒后操作。

4.5.7 气候恶劣时(五级以上大风、高温天气)应停止高空作业。

在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过后,施工人员要全面检查防护架的稳定情况,保证安全使用。

4.5.8 任何人不得任意拆改防护架的基本构件,以免影响架体的稳定,因作业需要不得不拆除某些杆件时,应征得施工负责人的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弥补加固措施。

4.5.9 架子拆除时应以¡°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为原则由上而下按层按部的拆除,平稳落地,不准随意扔下。

拆下的杉槁运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交材料部门验收保管。

4.5.10 拆除防护架时,应有专人看护,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并在危险区外搭设围栏,禁止人员入内。

4.6拆除

4.6.1架子拆除时应以¡°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为原则由上而下按层按部的拆除,平稳落地,不准随意扔下。

拆下的杉篙运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交材料部门验收保管。

4.6.2拆除时要有专人看护,防止对过往行人及车辆出现意外安全事故。

5、注意事项

1)在未搭设防护架之前,塔吊必须进行限位,限位距离要保证距高压线最近达到5m的距离。

2)在没有防护架前塔吊在西面进行限位,保证塔吊在施工时不向西转动。

3)塔吊回转要有限位,尽量不要往西回转,不得碰撞防护架。

4)塔吊吊物往西转时提升时距离不得超过防护架,地面要有专人负责指挥(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一律不准指挥。

5)搭设防护架时不要向上或向下抛掷物体。

6)防护架搭设完成后必须有人经常对防护架进行日常的维护检查,确保防护架能安全使用。

6、应急预案

6.1高处坠落事故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为了确保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以后,我项目部能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特制定高处坠落事故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组织机构

项目部组成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指挥部,负责应急抢救指挥及协调工作。

指挥组长:

谢登云

成员:

刘学祥郑金涛卓远朋施汉华薛明刚邹国杰吴澍占美杰

卓远朋:

负责现场,其任务是了解掌握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指挥;

施汉华:

负责联络,其任务是根据指挥部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持与当地救援组织的联系。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劳动等部门的沟通,并及时通知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当事人的亲人。

杨显波:

负责维护保持事故现场、做好问讯记录,保持与公安部门的沟通。

刘学祥:

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负责保持和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

事件处理程序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第一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报告责任人(项目经理或管理人员)。

项目管理人员获得求救信息并确认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应:

立即组织项目职工自我救护队伍进行抢救;本项目部配备应急急救药箱1只(药箱存放在安全综合办公室)。

立即向集团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汇报事故发生情况并寻求支持;立即向当地医疗卫生(120)、公安部门(110)电话报警;

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项目指挥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当事人被送入医院接接受抢救以后,指挥部立即指令善后处理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做好与当事人家属的接洽善后处理工作;按职能归口做好与当地有关部门的沟通、汇报工作

6.2坍塌倒塌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

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外架、井架、塔吊倒塌事故,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为了争取在第一时间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员工及相关方生命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特制定本项目部倒塌坍塌应急预案。

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有外架、井架、塔吊等施工设备倒塌的可能性,应立即呼叫在场全体人员进行隐蔽。

现场人员应迅速通知项目经理或施工员,并打电话及时向集团应急抢险领导小组领导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

请求集团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的支援。

根据现场情况,若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求救。

应务必讲情受伤人数、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急救车尽快赶到事故现场。

同时,现场急救人员在急救车到来以前,应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本项目部配备应急急救药箱1只,药箱存放在现场办公室。

在没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补救措施,在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现场安全员应对脚手架、井架、塔吊等施工设施倒塌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认真填写伤亡事故报表、事故调查等有关处理报告,并上报集团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坍塌倒塌事故应急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抢险指挥部。

挖掘被掩埋伤员及时脱离危险区。

清除伤员口、鼻内泥块、凝血块、呕吐物等,将昏迷伤员舌头拉出,

以防窒息。

进行简易包扎、止血或简易骨折固定。

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予以心脏复苏。

尽快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产量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具体搭设详见附图:

 

施工现场高压线防护平面示意图

 

高压线防护立面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