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23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秦朝皇帝制度和秦朝的中央官制及特点。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及内容。

3.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作用。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背景: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与分封制遭到破坏。

(2)表现

①春秋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②战国时期: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判断正误

(1)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性质是一样的。

( × )

解析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流,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以兼并为主要目的。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的制度根源在于分封制下诸侯国的独立性太强。

( √ )

解析 分封制下诸侯国的独立性太强,他们逐渐实力膨胀,从而周王室无法节制各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就是这种状况的具体表现。

2.秦朝统一

(1)条件

①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1)确立: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定尊号为“皇帝”。

(2)权力:

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并控制军队。

(3)特征: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2.三公九卿

(1)职责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③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作用

①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的决策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图解历史

 秦朝中央官制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推广

(1)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2)推广: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

判断正误

郡县制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才开始出现的。

( × )

解析 秦朝建立后是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而其出现则是在战国时期。

2.地方官僚机构

(1)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2)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3)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3.郡县制的作用:

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深化理解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划分依据

以宗法制为原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地方长官权力

诸侯的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分别统治部分土地和人民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概不世袭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在地方上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虽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中央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中央可以直接控制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相同点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政治制度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概念辨析

 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君主专制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归纳总结

为了统治规模空前的秦帝国,秦始皇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国君称皇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所建立的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识结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解读 秦王嬴政通过兼并战争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封建官僚政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制度建设为后世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 (2016·上海高考,6)《读通鉴论》曰:

“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对于是否实行分封制争论不休,因此省略处应填入取代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项错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后来两千多年都没有改变,故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出现在汉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C项错误;行省制度出现在元朝,不是直接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应用 材料反映了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应用 根据材料概括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及各自的理由?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为什么?

答案 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远意义

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虽然历二世而亡,但秦朝及其创建的政治制度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秦朝中央与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原则为之后的历代王朝所继承,“百代都行秦政法”,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用 (2017·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汉承秦制”,汉朝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故A项正确;刺史制是汉朝才开始实行的,故B项错误;封国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刺史制是汉朝才开始实行的,故D项错误。

1.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地方实行郡县制D.中央三公九卿等官职

答案 A

解析 B、C、D三项只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排除。

2.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之一,其本质是君主专制。

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故①②都正确,选择C项;排除A、B、D三项。

3.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皇帝制度首创于(  )

A.夏朝B.商朝

C.秦朝D.汉朝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4.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  )

A.世袭B.中央任命

C.恩荫D.科举选拔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

5.“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  )

A.推行郡县制B.攻打匈奴

C.焚书坑儒D.严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题中说了“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表明他认为是因为有诸侯,天下才会这么乱,因此他要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故选A;攻打匈奴是为了巩固我国北部边防,排除B;焚书坑儒是文化专制的体现,排除C;严刑峻法是暴政的体现,排除D。

6.《剑桥秦汉史》指出:

“在公元前221年,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是把中央集权的行政新体制扩大到了‘天下’。

”这件有意义的事是指(  )

A.推行分封制B.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C.全面推行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度

答案 C

解析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A,选C;B是中央官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是西汉初年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课时训练

[基础对点训练]

题组1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可知,鲁君由朝贡周王到朝贡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

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

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故A正确;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指的是打破贵族官位世袭制度,实行依据才能的任免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了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无法体现“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排除C;战国时期,分封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不符合史实,D错误。

3.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②③④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故选C项。

题组2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5.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

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 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不仅包括皇帝的称号,也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选C;A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A;B中神秘性没有体现,排除;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不能改变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排除D。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对后来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是君主专制的体现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正确;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作用“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不符,排除B;C不符合“统一的粘合剂”,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排除D。

7.元朝人胡三省说:

“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 C

解析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统领百官,处理政事是丞相的职责,故B项错误;“掌讨奸猾,治大狱”表明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故C项正确;草拟诏书,审议执行是唐朝三省的职责,故D项错误。

题组3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8.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分封,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会采纳李斯的建议主要是因为郡县制能(  )

A.加强专制主义

B.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管理

答案 C

解析 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制独裁,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故A项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官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郡县不仅管理地方的军事还管理地方的行政,故D项错误。

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答案 A

解析 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故选A。

10.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 C

解析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而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

[综合提升训练]

11.《史记集解》: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都不准确,故选D项。

12.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

A.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准备,故答案为C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

13.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答案 C

解析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君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

14.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  )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而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答案 C

解析 材料“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太尉之职,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太尉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故B项错误;秦统一六国后设置太尉一职,但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

15.据《汉书》载: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答案 

(1)影响:

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

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

解析 第

(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

(2)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