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54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29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们三年级

(1)班学生一共有**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

通过两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部分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部分学生懒散,基础差,上课又不专心听讲,成绩不太理想,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辅导,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闻有城、陈波涛等同学,除了老师辅导外,还要经常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采用“结对子”等方式。

二、教材分析

苏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与原来相比有大的变动,现在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期末复习。

一个“探索规律”的活动“间隔排列”,两个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和“多彩的分数条”。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1、数与代数领域:

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数的认识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教学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

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大小的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通过练习,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的运算安排了两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二年级学生已完成表内乘除法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册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本单元涉及乘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计算方式,在例题编排上是先口算与估算,笔算稍

后一些。

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间有0和末尾有0乘法,并掌握相应的乘法笔算法则,教学有关倍数问题,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合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教学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本单元首次安排了除法的验算,这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和作用提供了机会。

此外,“千克和克”属于常见的量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图形与几何”领域:

教材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编写时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综合与实践”:

主要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了3次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对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认识,如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安排的“周长是多少”。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结合解决问题策略安排的“间隔排列”。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锻炼时间能力,如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的“多彩的分数条”。

三、总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掌握笔算乘法法则;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验算除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4.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一些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并能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6.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抽对称图形。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2.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

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2.通过多种学习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笔算

2.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并掌握除法验算。

3.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4.初步体会分数的含义。

(二)难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

2.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4.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5.能在方格图中进行图形的平移,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五、方法措施

1、认真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及时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

2、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

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4、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

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

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8、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圆片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演示教具 各种秤尺子方格纸教学挂图彩笔等

七、教时安排

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17周,三年级数学每周5教时,计85教时。

本册教材

共安排81课时的教学内容,结余4教时作为机动时间,详细安排见进度表。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1课时

二、千克和克

6课时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8课时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8课时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8课时

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8课时

八、期末复习

4课时

期中测评

3课时

附:

教学进度表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周 日期 单元名称 授课内容 课时 备注次

报名注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

9.1正式

及估算

上课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

际问题

1

机动1课

4练习一

2

中秋节

5.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

一天假

6.练习二

2

7.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

1

进位)

8.练习三

2

9.乘数中间有0、末尾有0的乘法

2

10.练习四

1

11.复习

2

第一单元测验

2

国庆节

三天假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

1

机动1教

1.千克的认识

1

2.克的认识

1

练习五

1

第二单元测评

3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

2.认识周长

1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

1

4.练习六

1

5.周长是多少

1

第三单元测验

2

试卷讲评

1

机动1教

1.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

1

2.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

3.除法验算

1

4.练习七

2

期中考试

3

5.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

3

三位数)

6.练习八

2

7.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2

— 8.28~8.31

二 9.1~9.7

三 9.8~9.14

四 9.15~9.21

五 9.22~9.28

六 9.29~10.5

七 10.6~10.12

八 10.13~10.19

九 10.20~10.26

十 10.27~11.2

十一 11.3~11.9

十二 11.10~11.16

十三 11.17~11.23



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二、千克和克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十四 11.24~11.30

五、解决问

十五 12.1~12.7

题的策略

十六 12.8~12.14 六、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

十七 12.15~12.21

七、分数的

初步认识

十八 12.22~12.28

十九 12.29~1.4

八、期末复

期末复习

4

元旦一

天假

二十 全面复习迎接考试

二十二二十

1.5~1.25

1.26~2.1

期末考

8.练习九

2

9.复习

1

第四单元测评

3

1.解决问题的策略

2

2.练习十

2

3.间隔排列

1

第五单元测验

2

试卷讲评

1

机动1教

1.平移和旋转

1

2.轴对称图形

1

第六单元测验

(1)

1

第六单元测验与讲评

2

1.认识几分之一

1

2.认识几分之几

1

3.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

4.练习十一

1

多彩的“分数条”

1

第七单元测评

3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

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

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

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

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

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

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

械记忆。

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

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

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

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

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

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

度,并进行测量。

”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

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

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

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7

混合运算

5

2

9.10-9.14

混合运算;单元测试与讲评一

5

3

9.17-9.21

观察物体;

5

4

9.25-9.30

加与减;

5

5

10.1-10.7

国庆节

6

10.8-10.12

加与减;单元测试与讲评二

5

7

10.15-10.19

乘与除

5

8

10.22-10.26

乘与除

5

9

10.29-11.2

单元测试与讲评三;整理与复习

5

10

11.5-11.9

周长

5

11

11.12-11.16

周长

5

12

11.19-11.23

单元测试与讲评四;乘法

5

13

11.26-11.30

乘法

5

14

12.3-12.7

乘法

5

15

12.10-12.14

单元测试与讲评五;年、月、日

5

16

12.17-12.21

年、月、日;单元测试与讲评六

5

17

12.24-12.28

数学好玩;认识小数

5

18

12.31-1.4

认识小数

5

19

1.7-1.11

认识小数;单元测试与讲评七

5

20

1.14-1.18

总复习

5

21

1.21-1.25

期末复习检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

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克、千克的认识中,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

2、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

会称整克、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 培养初步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 要点

课前活动: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物品质量的信息。

教师整理几条,然后结合教材信息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收集整理。

注意交流的广度、深度。

中的内容制成卡片。

活动一:

发现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卡片出示的



重视引导学

1、 出示信息卡片 信息内容。

学生通过观察,生提出有关

师:

瞧,大家收集到了这

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

质量的问题。

么多信息,真棒!

现在,了克或者千克单位,从而

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活动二:

解决问题

*1克有多重?

1、师:

是啊、1克到底有多重呢?

根据前面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2、师:

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

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3、师:

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组验证的结果?

4、师:

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5、 教师小结:

在表示一些较轻物品的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ġ来表示。

板书:

较物品克ġ

产生疑问:

一克有多重?

一千克有多重?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

学生可能说:

大概和一料花生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中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

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和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吕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称量结果:

一枚二分硬币1我。

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