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59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第十一册音乐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教学设计

11

(人音版)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大组

2007年9月

第一课《同一首歌》(二课时)

(设计者:

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太炎小学蔡昭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2.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感受歌曲中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3.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表达歌唱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体验、感受合唱作品丰富的音乐及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乐于表现。

教具准备:

VCD光盘、磁带、钢琴、大绸带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二、教学

师生问好歌:

渗透二声部合

唱的形式

二、欣赏、表演《我

的祖国》

1.播放影片《上甘岭》的片段,老师简要讲述歌曲的时代背景。

2.初听歌曲,提问:

结合歌词,说说听后的感受。

3.复听歌曲提问:

歌曲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的速度和情绪有何变化?

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老师指导学生画一幅合唱队型图。

5.结合歌曲录音和钢琴伴奏,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的主题。

K歌台:

展示、演唱《我的祖国》。

互相交流意见。

感受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的艺术魅力。

师生交流。

品味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男高音

男低音

女高音

女低音

伴奏○

○领唱

○指挥

通过观看音乐片段,使学生在视听上感受歌曲的情境。

由浅入深,在交流和反馈中,提高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其自主性。

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参加。

三、欣赏、表演《大

中国》

1.初听歌曲《大中国》,提问:

乐曲的基本情绪及与歌曲《我的祖

国》的不同风格。

2.练唱歌曲的主题乐句。

3.用秧歌舞的形式合着音乐表示。

(绸带、手绢花等)

聆听后交流意见。

有感情地齐唱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跳“十字步”

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舞蹈源于

快乐的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二声部的演唱形式,学唱歌曲《同一首歌》。

2.能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演唱形式并表现歌曲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和平、友谊的渴望,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同一首歌》,提高学生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演唱形式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

磁带、钢琴、歌曲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提问:

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你在哪里听到过?

1.在歌曲《同一首歌》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2.个别发表意见。

创设清新、优美的音乐情境,培养学生随时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二、学唱

歌曲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指导他们用不同的情感来表现歌曲。

(亲切抒情,热情激动)

 

教师弹奏第一声部的主旋律,演唱第二声部的曲调,第二声部的学生随教师默唱。

(注意难点,突出训练)

1.聆听歌曲,整体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2.谈谈对歌曲的认识。

如歌曲唱了些什么内容?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

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

4.随歌曲录音轻声跟唱。

5.随琴声用“lu”哼唱,解决旋律中的变化音和“56”之间的大跳音程和音准。

6.填词歌唱。

7.分声部视唱旋律。

8.尝试合唱。

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

提供开放式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进一步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为学唱打好基础。

多种形式提高演唱能力。

力求声部的和谐、均衡,音色的统一。

三、处理

创编形式

引导学生在借鉴《我的祖国》,《大中国》等歌曲的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建议:

1.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

2.独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

3.加衬词、哼鸣、母音“lu”“du”等为主题乐段伴唱。

1.思考讨论,个别发表意见。

 

2.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个别学生表现等各种形式尝试表演。

 

3.交流,评价,再修改。

 

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使他们真正地体验到创作中的成功和喜悦。

四、课外

延伸

播放《彩云追月》、《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老歌新唱的作品。

讨论:

谈谈听后的新感觉,这种形式你喜欢吗?

把课外优秀的创编形式带给学生分享,为他们今后的创编活动增添信心和动力。

 

第二课《草原牧歌》(三课时)

(设计者:

余杭区闲林中心小学朱晓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银杯》

2.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舞、演等音乐形式,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场景,体验并喜欢蒙古族音乐。

2.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的区别。

3.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进而产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听、唱、舞、演等音乐形式,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感受表现牧民生活的场景,体验

并喜欢蒙古族音乐。

2.区分蒙古族长、短调音乐的区别。

教学难点:

1.注意唱好倚音及波音。

2.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的再现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录音设备、学生收集的资料等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舞草原

播放三段音乐《万马奔腾》、《筷子舞》、《挤奶舞》并邀请学生和着音乐跟随教师一起律动。

通过律动揭题,让学生在愉快的舞蹈动作中进入课堂,初步感受蒙古风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赞草原

1.学生交流收集的各种形式的蒙古族音乐及其相关知识。

(可用音响资料,或现场演唱),鼓励、肯定学生。

2.播放《天堂》的MTV,欣赏完请学生说说感受。

3.再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演唱音色和演唱风格上作下对比。

4.教师歌舞表演歌曲《银杯》,带领学生进入愉快的音乐氛围。

锻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视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激发走进蒙古人生活和音乐的激情。

唱草原

1.用“U”哼唱歌曲曲调。

2.学生跟随范唱带默唱、演唱歌曲。

(注意唱好倚音及波音)

3.思考:

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

(欢快、热烈的情绪)

唱唱、听听哪种处理方式最符合歌曲的

意境。

4.比较:

长调音乐和短调音乐的区别。

(出示《银杯》《辽阔的草原》两首歌曲,在比较中区分长短调音乐的特征)

通过默唱培养学生认真聆听和准确识谱的习惯。

在歌曲演唱中,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处理,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通过听、说、区分使学生对长、短调音乐有清楚的认识,对蒙古族音乐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演草原

1.思考:

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意境,谈谈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歌曲?

(风俗性宴歌)并假设自己是蒙古包的主人,会用哪些方式和形式来款待客人?

2.在讨论的基础上,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学生自由想象,编创。

3.邀请老师和其它同学扮演客人,抽生随着音乐创造性的再现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

通过聆听、创编,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激发用其它艺术特质表现音乐的激情。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溶入热情的音乐氛围,感爱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乐于了解蒙古族的音乐和文化。

评议总结

1.指导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2.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蒙古人民的生活,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唱起了热情的酒歌,感受了蒙古族人民“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唱着洒歌,期盼下次再来到这辽阔的大草原和温馨的蒙古包吧!

3.学生边唱边跳离开教室。

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黄鹂鸟》,欣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能用齐唱、轮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3.通过演唱和欣赏表达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热爱幸福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小黄鹂鸟的轮唱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等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欣赏

《万马

奔腾》

1.出示万马奔腾场面的图片,配着《万马奔腾》的音乐给学生欣赏。

思考:

里面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讨论后出示马头琴,介绍马头琴的背景故事,或者学生有收集到这块知识的,可以让学生介绍。

3.再次欣赏此曲。

4.讲讲《万马奔腾》带给你的感受。

音画结合,激发学生视觉、听觉的兴趣。

演唱

《小黄

鹂鸟》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说说这首曲子的难点。

3.攻难点,学唱两声部的曲谱。

注意两声部的和谐均衡。

4.再学前面的曲谱。

用反复模唱的形式,对音乐大跳处的音准加以强化。

5.齐唱部分代进歌词,合唱部分“LU”唱。

6.整体学唱歌词,注意演唱声音轻些,轮唱部分速度稳些。

7让学生站在合唱台阶上,排好队型,感受体验合唱表演。

小学音乐歌唱的难点就在合唱,没有一朝一夕的练习,就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体现效果,合唱的训练在于平时。

 

让学生站在合唱台阶上,给学生搭建了个表演的平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让学生对合唱更加感兴趣。

创作

活动

用五声调式中的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通过这次创编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外

延伸

欣赏《骏马奔驰保边疆》、《敖包相会》。

课外再加了些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多的聆听到蒙古音乐,更加喜爱蒙古音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演奏《筷子舞》

2.拓展蒙古歌曲

教学目标:

1.能用竖笛吹奏《筷子舞》的低声部旋律。

2.通过吹奏和跳筷子舞,让学生更加喜爱蒙古音乐。

教学重点:

吹奏《筷子舞》的低声部

教学难点:

合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筷子、盘子、竖笛等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组织

教学

1.听着欢快的《吉祥三宝》音乐进教室。

2.哼唱这首歌曲

用学生熟悉的课外歌曲当作课前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轻松,同时把蒙古氛围也带进来了。

介绍

筷子舞

1.筷子舞录象片段给学生欣赏,感受一下蒙古筷子舞的欢快、激情。

2.介绍: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

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作单人表演。

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舞。

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

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

通过画面、音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文化。

吹奏

《筷子

舞》

1.介绍今天吹奏的这首《筷子舞》

2.老师用钢琴分别弹奏一遍高声部和低声部,让学生初步感受此曲的旋律特点。

3.学生竖笛自由吹奏低声部

4.齐吹

5.与老师的钢琴的高声部合奏

6.学习筷子和盘子的打击节奏

7.几个声部进行合奏,演奏中做到节奏准确、速度稳定、声部间和谐均衡。

合奏中要把握好速度和力度,此次练习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训练。

学跳

《筷子

舞》

1.老师配着《天堂》跳筷子舞

2.学生学习分解动作

3.师生一起跳

学生拿起了手中的筷子,同时兴奋点也急剧加升,每位学生都参与了音乐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音乐舞蹈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拓展

部分

1.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祝酒歌》

2.下课

继续给学生拓宽蒙古音乐。

 

第三课《幻想》(三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者:

余杭区瓶窑镇一小章琦君)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

2.欣赏《平原,我的心》。

教材分析:

1.《拉库卡拉查》这首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人们跳踢踏物的脚步声,仿佛看到男女翩翩热情起舞的情景。

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速度稍快。

2.《平原,我的心》是委内瑞拉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深受委内瑞拉人民的欢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被誉为委瑞内拉“第二国歌”。

歌曲吸收了委瑞内拉霍罗波舞曲的节奏和因素。

霍罗波舞是委内瑞拉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由西班牙的霍拉舞糅进本民族舞蹈因素发展而成。

这种舞蹈的特点是3∕4、6∕8拍交替出现,节奏活泼,速度稍快,并带有一种跃动向前的气势。

歌曲赞颂了委内瑞拉的美丽风光,抒发了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2.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3.聆听《平原,我的心》,能够体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北美洲、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

了解墨西哥、委内瑞拉的地理位置,民风民情及两个国家的音乐。

2.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

教学

播放动感的拉丁美洲音乐。

师表演简单的拉丁舞动作。

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

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演。

以动感的拉丁美洲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更快地投入学习中。

学唱

《拉库

卡拉

查》

1.师导入:

同学们,地球上有七大洲,今天我们将走进美洲大陆。

首先,让我们走进位于北美洲的墨西哥。

(出示北美洲地图。

那么你能说说你了解到的墨西哥吗?

2.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墨西哥的民歌。

请大家听一听。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录音机播放歌曲《拉库卡拉查》

3.介绍歌曲《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

(墨西哥姑娘和小伙在跳着欢快的墨西哥民间舞蹈,裙摆舞)

4.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给他们助兴。

复听歌曲,跟着音乐轻声歌唱。

5.跟琴学唱歌谱。

6.跟琴学唱歌词。

重点练习四分附点节奏(舞蹈和拉库卡拉查拉库卡拉查—)一句。

7.完整演唱歌曲。

速度教快,能用轻松的声音演唱。

8.师,听完了大家的演唱,我也想和墨西哥的姑娘小伙们一起表演呢!

不如大家一起来吧!

学跳摆裙舞。

(8字形甩裙、左右甩)

9.师:

同学们,甩起你手中的裙摆吧!

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墨西哥的资料。

学生聆听歌曲《拉库卡拉查》。

听完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复听歌曲,轻声跟唱。

学唱歌谱,唱好附点四分音符。

学生学唱歌词。

唱好难点句。

学生跟琴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学生学习简单的甩裙摆的动作。

复听歌曲,学生表演裙摆舞。

通过互动环节,让知识共享,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

发挥学生的想像。

 

再听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学唱歌谱,重点唱好难点句。

 

完整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

通过学跳裙摆舞,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到体验音乐的活动中来。

聆听

《平原,我的

心》

1.师导入,墨西哥之旅告一段落,下面让我们走进委瑞内拉,有一首歌深受委内瑞拉人民的喜爱,被称为“第二国歌”,就是这首《平原,我的心》。

那么,让我们一起聆听吧!

2.美妙地歌声结束了,说说你喜欢这首歌的哪些方面?

3.这首歌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非常动感的节奏和带着一种跃动向前的气势。

让我们也随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

高声部同学拍手。

节奏是(xxx|xxx|),低声部同学做肩膀前后交替的动作。

4.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件乐器,出示手鼓。

师介绍演奏方法。

请你来试试给歌曲伴奏。

5.下面请一位同学为大家伴奏,我们就来个自由发挥。

1.学生完整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独特的风情。

2.学生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3.师生随音乐律动感受音乐动感的节奏。

4.请几位同学试试。

(可利用(xxx|xxx|)节奏伴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节奏。

5、一位同学伴奏,其余同学自创舞蹈动作表演。

初听歌曲,感受委瑞内拉民歌的风味。

通过师生交流,从多方面感受歌曲的情绪。

通过律动环节,鼓励全员参与,感受歌曲动感的节拍。

利用手鼓,鼓励学生创编表演。

综合表演,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表演。

结束

部分

师:

今天的美洲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各具特色的外国民歌。

下节课我们还将走进加拿大、阿根廷。

希望同学们能去搜索一些好听的外国民歌。

师生再见。

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揭示外国民歌的含义。

鼓励同学课外搜索好听的外国民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红河谷》。

2.欣赏《化妆舞会》。

教材分析:

1.《红河谷》是流传于北美洲一带的民歌。

它带有美国北方民歌的某些风格特色,在加拿大南部也很流行,因而加拿大人认为它是一首加拿大民歌。

红河因河水中含红褐色土,水色发红而得名。

《红河谷》歌词表现了移居于北美红河一带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

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地教育意义。

2.《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

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

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2.学唱歌曲《红河谷》,用轻柔的声音,较和谐的声音唱好二声部。

3.聆听《化妆舞会》,能够体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并且能积极参与化妆表演。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红河谷》

教学难点:

歌曲《红河谷》中的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红河谷的地理位置,阿根廷的民情民风等。

课件,化妆舞会道具若干。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拉库卡拉查》。

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墨西哥、委瑞内拉的民歌,今天我们将走进加拿大,去感受一番加拿大的民族风情。

由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导入,自然,直接。

学唱

《红河

谷》

1.师: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美丽的河,因河水中含有红褐色土,水色发红,所以人们称它为“红河”。

后来就有了这首优美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2.师:

让我们细细聆听,感受一下红河谷一带的风土人情。

3.师生欣赏《红河谷》。

4.师:

听完这首歌,老师也想来弹一弹这美妙的旋律。

师分别弹奏低高声部。

5.师:

下面,请你拿起竖笛,也来体验一下这美妙的音乐。

学生自学高低声部旋律。

6.分声部学唱歌谱。

另一声部用竖笛吹奏本声部旋律。

7.分声部学唱歌谱。

另一声部用“LU”的方法伴唱。

(低声部先跟琴学唱)

8.二声部合唱旋律。

(要求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9.分声部学唱歌词,另一声部竖笛演奏。

10.二声部合唱歌词。

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11.完整演唱,歌曲处理。

第一段低声部用“LA”伴唱,第二段二声部合唱。

简单介绍《红河谷》的创作背景,学生初步了解。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的意境。

师分别弹奏高低声部旋律,学生初步熟悉自己的声部。

通过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培养自学的习惯。

 

通过伴唱的形式,让高低声部同学在伴唱时能聆听对方声部的音高。

培养二声部合唱能力。

聆听

《化装

舞会》

1.师引:

听着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我似乎觉得自己就站在静静的河边,感受着生活的宁静。

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好听的乐曲。

请你细细地聆听,试着比较一下两首乐曲。

2.师生聆听乐曲《化装舞会》。

不出示乐曲题目。

3.请学生说说两首曲子的不同之处。

4.师补充:

在南美大陆上有着一个热情洋溢的民族-阿根廷,阿根廷人民非常热情,非常洒脱。

他们的音乐也处处充满着洒脱,激情和奔放.这首舞曲就是《化妆舞会》.人们称之为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它也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Tango)

5.师: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段舞曲的精彩吧!

当你听到重复出现的音乐片断时,就请你快速地站起来,我们来比比谁的耳朵能把动听的音乐找出来。

师生聆听音乐。

6.师:

这首乐曲分为三个段落,其中第三段是第一段地再现。

所以我们用A′来代替第三段。

那么动感的音乐,如果能带上几个探戈的动作,我想会更精彩。

7.师生看课件,一边欣赏,一边学习简单的探戈动作。

8.化装舞会,师生带上面具,随着动感的音乐表演。

通过不出示题目聆听《化装舞会》,且与《红河谷》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与《红河谷》的比较,学生初步感受乐曲《化装舞会》的情绪特点。

 

复听环节中,通过寻找重复片断,讲解音乐再现,能促进学生更认真地聆听音乐。

 

让课堂成为化装舞会的大舞台,学生可在音乐声中自由表演。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结束

部分

师小结: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民族音乐,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的民歌,希望同学们能经常听听这些宝贵的音乐。

鼓励学生关注各国民族音乐,同时也激发学生更多地关注我们国家的民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学唱歌曲《红河谷》

2.复习《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红河谷》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力求二声部合唱更加和谐。

2.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资料展示(可以是文字类的、音乐类的、美术类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且能从同学的展示

中了解更多的异国风情,开拓眼界。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红河谷》,学生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能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唱出其韵律来,从而达到二声部的和谐。

教学准备:

课前查找有关美洲文化的资料,并且带到课堂,做好展示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拉库卡拉查》,要唱出歌曲的诙谐的味道来。

鼓励学生能唱出歌曲的情绪来,更好地演绎歌曲。

学唱

《红河

谷》

1.师引:

上节课,我们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我想请同学们拿出竖笛来一次合奏,在合奏的时候要求轻轻地吹,并且能边吹边听对方的声部。

2.学生合奏,教师简评,表扬吹得比较熟的同学。

3.分声部练唱歌谱,另一声部用竖笛吹奏自己的旋律。

(歌谱演唱时随旋律高低起伏变化唱出其韵律来,并且要求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4.分声部练唱歌词。

要求也要唱出旋律的韵律来,歌词可以咬得模糊一些。

5.二声部合唱歌谱。

6.二声部合唱歌词。

7.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要唱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竖笛合奏,一方面检查同学回家是否练习,一方面用竖笛代替了复习歌曲旋律的环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与听辩能力。

借助竖笛作为更好合唱的磨合剂,通过分声部练唱,一声部竖笛练习的方式,一方面跟琴练唱的声部能纠正演唱的缺点,把握音准,一方面另一声部也不会觉得有空档,对歌曲的旋律也更有把握。

展示

互动

1.通过学唱两首歌曲,让我们感受了美洲音乐的魅力,今天很多同学也带来了他们宝贵的经历。

他们将把自己游览美洲的感触展示给大家。

我们由请各位同学上台展示。

2.同学说说谁的介绍印象最深,感触最多。

师生评价。

(教师主要补充没被评价到的学生的资料。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展示台,学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美洲文化,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开拓了大家的视眼,同时也激发学生能通过网络、图书等手段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第四课《芬芳茉莉》(二课时)

(设计者:

余杭区塘栖二小莫琦瑛)

第一课时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