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72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安化黑茶产业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单位名称:

湖南德和缘茶厂

2.所有制形式:

股份合作制

3.财务状况:

注册资本1000万元,固定资产2100万元,每年加工生产黑茶2600吨。

1.2项目建设内容

1.2.1项目名称:

湖南安化黑茶产业化示范区基地

1.2.2建设性质:

新建、改建

1.2.3建设地址:

安化县江南镇、小淹镇、洞市乡、田庄乡、马路镇、柘溪镇

1.茶叶种苗基地:

安化县马路镇

2.茶园种植基地:

安化县江南镇等6个乡镇88个村

3.黑茶加工厂:

安化县江南镇、小淹镇、田庄乡

4.市场营销总中心:

长沙市雨花区绿色食品城

1.2.4建设规模:

新建和改建有机黑茶规范化种植基地各15000亩及种苗基地、生物肥加工厂配套工程;新建3个黑毛茶初制厂,扩建传统黑茶生产线12条,深加工生产线4条,年产千两花卷茶1万支,百两茶10万支,顶尖级茯砖10万块。

建设营销总中心及配套区域物配中心和专卖店、分销店与电子化完美营销体系;打造一个以“万福”、“德和缘”为主体的黑茶国际驰名品牌,投资总规模为人民币13800万元,建设时间5年。

1.2.5主要建设内容

1.改造低产茶园15000亩、新建茶园15000亩及灌溉工程。

2.在江南镇、小淹镇、田庄乡新建黑毛茶初制厂各1个,在现厂区扩建年产万吨传统黑茶生产线12条,深加工生产线4条。

3.在长沙建设黑茶营销中心,在西北、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跨区物流配送中心及旗下连锁销售店1000个、分销店5000个。

1.3项目建设方案

1.3.1建设方针

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建设和改造基地;标准化、清洁化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生产高、精茶产品;秉承健康、绿色、低碳宗旨,打造农产品食品安全放心品牌;实行连锁店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营销相结合现代营销机制。

1.3.2技术来源及先进性

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茶学系为技术依托,引进吸收国内外茶叶加工先进技术和设备,茶叶品种和种植技术为湖南独创,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3进度安排

2011年8月—2012年3月,上报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

2012年4月—2012年12月,良种苗木建设定植,低产茶园改造施工、新茶园开垦。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新建茶园定植和厂房新建、扩建。

2014年1月—2014年12月,老茶园改造投产、新茶园幼龄抚育、加工厂投产

2015年1月-2015年12月,新茶园继续抚育,部分投产

2016年1月—12月,全面达标投产。

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1.4.1投资概算

1.总投资13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00万元,基地建设资金9000万元。

1.4.2资金来源

1.项目单位自筹6000万元。

2.申请国家贴息贷款5000万元。

3.请求上级扶持2800万元。

1.5综合评价

1.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风险评估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茶叶是湖南农业的重要优势产业,安化是湖南和全国的重要茶叶大县,茶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茶叶兴农民才能富。

黑茶是安化茶的优势品种资源,历来边销茶的主导品种之一,目前在沿海城市和日韩东南亚已出现黑茶消费热潮,发展黑茶产业是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和边区少数民族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出口创汇的迫切需要;也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安化是黑茶发展的最适宜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地道的品种资源和区域气侯资源,自古代唐宋以来,就是全国茶叶主产区,是黑茶的发源地和加工中心,农民有丰富的种茶经验,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已制定了茶叶发展规划,出台发展茶叶生产的优惠政策,省市茶叶科研教学部门已加强了对安化茶叶特别是黑茶的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持力度。

建设现代化的黑茶产业和有机品牌的条件十分优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实际还贷期不超过6年,实行贷款贴息扶持建设本项目是完全可行。

1.5.2带动作用

本项目实施专业化协作、产业化经营战略,带动周边6个乡镇200个村5万多农户20万人口5万亩基地产业化发展。

1.5.3结论

通过对项目建设条件的全面分析,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项目建设目标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适度、投资结构合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先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管理机构健全,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的实施将对安化县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黑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安化作为中国黑茶的发源地,有着上千年的茶叶生产经营历史,湖南省占全国黑茶产量的6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产于安化县。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安化黑茶产业在茶园基地建设、茶文化旅游开发、品牌打造、标准体系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5.8万亩,年产茶叶2.3万吨、综合产值达15.8亿元,2010年2月“安化黑茶”证明商标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同时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化黑茶产业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省、市、县各级政府对“安化黑茶”品牌打造力度的加大,安化县已成为全省茶叶品牌创建成绩最显著的县(市)之一,了解和接受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多,过去以边销和收藏为主的安化黑茶现在逐渐转向大众化消费,成为湖南省茶产业发展新的亮点。

但是,制约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还很突出,一是现有的茶园基地不能有效地满足安化黑茶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黑毛茶原料供不应求,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二是茶叶生产企业大都处于成长初期,企业主要在用传统的贸易流通手段销售黑茶产品,尚未实现通过品牌营销等现代营销模式来经营黑茶市场,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这导致安化黑茶产业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面前,由于营销网络平台不够健全和企业拓展市场能力有限,而不能充分地将产品本身的优势、历史文化特色和天然生态优势等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现实的市场竞争优势。

为此,安化县委、县政府把握国内外市场的良好机遇,突破制约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按照“务实基础、做精加工、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的工作思路,继续全力推进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整体提升,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安化县要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基础,而根据安化的资源优势,建设现代化农业则必须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安化历史上就是“三个茶阳春吃一年”,所赖以完课税、活家口者唯茶叶一项,是湖南和全国黑茶的发源地,创建于明嘉庆年间,系采用雪峰山脉大叶种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松柴明火干燥五大工序精制而成的毛茶及其紧压茶的总称。

明末年代成为我国西北边茶的主导产品。

解放后直到1992年黑茶仍占安化茶叶总产的72%以上。

2.2.2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安化属国家级贫困县。

根据安化县域资源优势和经济结构,目前农民脱贫致富还不能脱离农业发展。

安化茶叶面积占全省第一位,是该县的优势产业之一,以茶叶为突破口进行扶贫开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生产力,大力发展茶园建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产量和产值,大力提高黑茶出口创汇能力,大幅度地提高茶农收入,能够迅速增强安化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2.2.3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

茶叶历来是满足人民生活生理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产业。

安化黑茶具有降糖降脂减肥消食解腻的显著作用而成为边区少数民族牧民的“生命之饮”,也成为城市亚健康人群的需求。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又是茶叶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

但近年来茶叶出口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安化黑茶逆势上扬,出口逐年增长,但由于发达国家频频提高茶叶农残标准,为此我们必须加大茶叶出口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改分散种养为集中生产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种植,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加工,建立从土地到车间到出口终端的标准化监测体系,才能提高茶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推进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2.4是实现茶叶产业现代化,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迫切需要

项目县必须用现代生态环保科学改造茶叶生态环境,用现代工业装备茶叶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茶叶产业,用现代标准化管理方法经营茶叶产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生产者经营者素质,实现产品质量创新、品牌创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国家增税,消费者受益,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安化具备大面积建设茶叶基地的基本条件。

安化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北端,境内峰峦叠嶂,安化属中低山区,地面切割强烈,地形极为复杂。

安化地形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海拔高,比差大。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57座,最高峰为九龙池,海拔1622米,最低点善溪口,海拔57米,比差为1565米。

二是切割深,坡度大。

三是平、岗、丘面积少,山地面积大。

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安化以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为主的山地,风化出了红壤、黄壤、黄棕壤等不同土类的分布现状,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条件。

安化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为安化黑茶特有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安化黑茶属于国家和湖南省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布局范围,是湖南和安化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特色农产品。

在安化县大面积建设茶叶出口基地对全省茶业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安化黑茶的生产规模较大。

安化适宜种植的茶园面积在30万亩以上,在县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茶树生产生态条件优越。

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农业生态环境优良,产地环境达到国家标准,海拔500米以上丘陵山区符合有机茶生态环境标准。

监管服务机构健全。

安化县有县农业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茶业局等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黑茶产业指导的机构,还建有茶叶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县茶叶协会可以配合对茶农进行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

2.3.2发展茶叶出口基地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优越

政策优势。

安化属国家级贫困县,可享受国家扶持优惠政策,从资金上、技术上和税收政策上对项目进行扶持。

资源优势:

⑴独特的地道茶树品种。

安化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养育着不种自生的茶树品种,被国家确定为茶树品种资源库,云台山大叶种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首批确认的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基础。

安化茶树出安化则变,市场上非安化茶不买,这是生态发展规律和千年以来的生产实践,形成的资源禀赋优势,是其他区域无法取替的;⑵强大的品牌资源。

杀青、揉捻、渥堆、松脂明火干燥等独特的工艺是铸造传统品牌的关键,如茯砖茶、千两茶、三尖茶等,至今仍是消费者的最佳追求,身价倍增。

改革开放后新创新的中茶牌黑茶砖,1955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名牌。

五龙牌荷香砖茶,1994年获湖南省科技新产品奖和蒙古乌兰巴托工商贸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6年8月“千两茶”在第三届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金质奖”;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安化茶以黑茶为先导,起于唐宋、兴于明清,强于改革开放初期,历有“黑茶故乡”、“世界茶王”之称,人杰地灵、天华物茂,名茶名厂名人英雄辈出。

种植、加工、营销、品饮、收藏产业化经营领军湖南茶叶发展上千年。

市场优势:

品牌决定市场,安化黑茶品牌系列,作为湖南黑茶的代表,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都有固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

边销茶常销常旺,在北方有广阔的市场和市场渠道。

目前在全国特别是沿海城市又出现了安化黑茶的消费潮流,日本、韩国客商多次到安化考察求购黑茶。

今后产销直挂的产区市场将成为茶叶(特别是黑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对茶叶开发是十分有利的。

科技优势:

全县有茶叶专业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56人和大量从事茶叶加工的熟练技术工人、营销管理人才,可以对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技术开发服务,为项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项目单位招聘一批高中级茶叶技术专家、营销专家,建立茶叶技术创新中心,承担技术攻关与创新任务,保持项目在国内黑茶产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1.地理位置。

安化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雪峰山脉北端,资水中游。

东连益阳市桃江县、长沙市宁乡县,南邻娄底市、新化县、涟源市,西靠怀化市溆浦县、沅陵县,北抵常德市桃源县、鼎城区,辖23个乡镇1180个村,土地总面积4950.25k㎡,308国道横贯县境东西,湘黔铁路由西南边境而过,距省会长沙市200公里,距益阳市120公里,国道207和二广高速连通南北,益溆高速贯通东西。

2.区域范围。

项目有机黑茶种植基地集中连片布局在江南镇等6个乡镇88个村,加工中心设江南镇镇区。

3.1.2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均土地面积8亩多,人均林地5.7亩,森林覆盖率71%,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森林生态环境优越,土壤有机质3-4%,宜发展有机茶。

2.气候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7℃,7月平均28℃,1月平均5℃。

极端最高温度40℃,常年最低气温-3℃~4℃,≥10℃年活动积温5260℃。

年日照时数111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655mm,年平均蒸发量978mm,无霜期300天,是茶叶特别是黑茶最适宜生长区。

3.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209亿m3,人均地表水6000m3,是全省人均的1.45倍,全国人均的2.19倍。

4.生物资源。

森林以松杉为主,森林蓄积量800万m3,占全省各市前列,草山草坡地可利用面积30多万亩,宜发展草食动物。

3.1.3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安化德和缘茶厂坐落于明清时期安化黑茶加工主要集散地及千两茶得故乡——风景秀丽的江南古镇,原名“德和源记”,于1886年安化茶叶兴盛时期由晋商与安化江南茶人创立,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取“以德取信,因和生财”。

以“和”为根本,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之美德,茶坊因战乱而停,于2000年7月因势重新开坊,现今是一家以生产安化黑茶系列产品为主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厂房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拥有各种加工设备32台(套),固定资产2100万。

主要生产“德萂缘”牌千两、百两花卷茶系列,黑、花、茯砖茶系列,天、贡、生尖茶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日本、韩国等。

2009年生产的千两茶、百两茶在中国国际(益阳)茶博会上荣获金奖。

3.1.4建设地点选择

l.黑茶种植基地选择

按照县茶叶发展规划确定的黑茶种植区域,主要选择在有黑茶发展基础、土地资源充足、生态环境好的乡镇。

2.加工中心地址选择

江南镇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好。

安化属国家级贫困县,可享受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从资金上、技术上和税收政策上对项目进行扶持,对新建茶园、茶厂改造、茶园低改实行资金补贴,茶叶税收金额返回用于发展茶业产业。

2.资源优势。

独特的地道茶树品种。

安化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养育着各种自生的茶树品种,被国家确定为茶树品种资源库,云台山大叶茶是国家首批确认的21个优良茶树品种之一,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基础。

安化茶树出安化则变,市场上非安化茶不买,这是生态发展规律和千年以来的生产实践,形成的资源禀赋优势,是其他区域无法取替的。

强大的品牌资源。

我县成功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等证明商标,以及“天尖、贡尖、生尖、茯砖、黑砖、花砖、花卷”等7个保护商标。

2008年6月,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935-Ⅷ-152)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12月,“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2月,“安化黑茶”证明商标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现已授权县境内德和缘茶厂等25家企业使用。

随着省、市、县各级政府对“安化黑茶”品牌打造力度的加大,安化县已成为全省茶叶品牌创建成绩最显著的县(市)之一,了解和接受安化黑茶的国内外消费者越来越多,过去以边销和收藏为主的安化黑茶销售市场现在逐渐转向大众化消费,成为湖南省茶产业发展新的亮点。

“德和缘茶厂在大西北有着很好的信誉市场。

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安化茶以黑茶为先导,起于唐宋兴于明清,强于改革开放初期,历有“黑茶故乡”、“世界茶王”之称,人杰地灵、天华物茂,名茶名厂名人英雄辈出。

种植加工、营销、品饮、收藏产业化经营领军湖南茶叶产业发展上千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进入低谷,但目前茶叶产量占有省内各县市第二名,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茶文化宝库。

3.市场优势。

品牌决定市场,安化黑茶品牌系列,作为湖南黑茶的代表,有几百年的生产历史,都有固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

边销茶常销常旺在北方有广阔的市场和市场渠道。

目前在全国特别沿海城市又出现了湖南黑茶的消费潮流,日本、韩国客商多次到安化考察求购黑茶,但安化无货可供,2006年8月,日本茉莉花株式会协与湖南省茶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投资1亿五千万人民币,实施湘益高级伏茶产业化开发和市场拓展战略,一次性高级伏茶购销金额1500万美元。

今后产销直挂的产区市场将成为茶叶(特别是黑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对茶叶产业开发是十分有利的。

4.科技优势。

全县有茶叶专业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56人和大量从事茶叶加工的熟练技术工人、营销管理人才,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湖南农大茶叶系,实行技术参股,技术、信息共享,利益共占、风险共担。

对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技术开发服务,为项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项目单位招聘一批高中级茶叶技术专家、营销专家,建立茶叶技术创新中心,承担项目技术攻关与创新任务,保持项目在国内黑茶产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5.基础设施建设初俱规模。

基地茶园建设水利设施较完备,水源水质好,符合有机农业标准。

境内公路、铁路、水路交通条件较好,联运直通国内大中城市和海岸港口。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1市场分析

5.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茶叶市场总供求状况

全世界有58个国家产茶、茶叶产量70%集中在印度、中国、斯里兰卡与肯尼亚四个国家,115个国家进口茶叶,欧美47国占总进口的54%,非洲34国占总进口15%,亚洲29国占总进口26%。

全世界160个国家消费茶叶,饮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50%以上。

世界茶叶种植面积270万公顷,产茶约300万吨,近50年来世界茶叶产量以4%以上速度增长,产销基本平衡。

我国2004年茶园达126.23万公顷,产茶83.52万吨,同年湖南7.74万公顷6.66万吨,占全国第5位。

全国出口茶叶约30余万吨,其中绿茶62.5%、红茶占11.8%、乌龙茶和特种茶占25.7%。

2.黑茶供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黑茶产销进入了崭新的黄金阶段。

近几年,黑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识、了解和喜爱,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非常有利,这为安化黑茶产业的顺势突破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安化黑茶从传统的边销茶逐步转向国内市场和国外出口市场,这两个潜力巨大的空白市场为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5.1.2茶叶市场前景预测

长期以来茶叶消费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茶叶属健康消费产品,低糖分、有多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越来越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对茶叶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茶文化的繁荣、科技的发达,不断开发茶叶新型实用产品和消费途径刺激茶叶消费的持续增长,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按过去50年4%的速度增长再过18年世界茶叶消费将翻番。

今后茶叶消费持续增长是不会改变的,但消费品种结构是发展变化的,上世纪上叶到中叶红茶曾是消费的主导产品,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绿茶升为消费主导产品,但是一种新的消费热潮正在世界范围内酝酿突变。

随着农产品生态安全消费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加强。

人类崇尚保健功能大无任何负作用的产品是必然的。

黑茶这种茶产品就是以安化黑茶为代表的湖南黑茶。

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正宗黑茶就是安化产。

现在已经沿海城市、日本、韩国形成消费热潮,将很快向全国和全球扩散。

这已成为茶业界和企业界的共识。

日本与益阳湘益茶业签约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就是先兆。

因此保护提升、做大做强湖南黑茶产业再创湖南茶业辉煌,是历史赋予湖南茶业界和企业界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5.1.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技术创新优势:

与湖南农大茶学系,县茶叶协会结成产研学战略联盟,在种植、加工技术上能够保证提高质量、提高单位产量和销售均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安化县独特的资源禀赋:

森林生态环境和地道茶树良种的独特优势,通过项目建设有机黑茶,将得到充分发挥,在黑茶产品生态安全标准上,占有绝对优势,竞争对手难以取代。

3.项目技术主要推广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新技术、节约化肥、农药、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加上项目区劳动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项目产品在成本价格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2、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5.2.1销售策略

1.大力推行健康品牌“营销策略”

健康品牌有两层相关含义,一是茶叶产品本身是健康的,在优势生态环境下生长通过绿色工艺加工,不管档次高低都是无公害、无污染、无老弱病残、无假冒伪劣产品;二是茶叶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增进身体健康。

如果黑茶品牌在增进消费者健康上没有独特功效,消费者就不会选用,因为一般消费者原来都是喝绿茶、花茶或红茶的,就没有必要改用黑茶。

所以黑茶品牌最重要的特征是比其他类型茶叶更能增进身体健康,特别对亚健康人群是这样。

2.黑茶“健康品牌”必须实施标准化、民族化、大众化

健康品牌不是靠广告吹出来的,而是按照科学的标准化打造出来的。

从土地到车间到市场到茶杯,实行全方位标准化检测、监控、运作。

要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融合贯彻到项目茶叶产业中来研制企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保证生产健康的茶叶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认证,才是信得过的健康产品。

健康品牌要民族化,具有民族茶文化内涵和独具树一帜的地方特色。

湖南的茶文化起源于西汉时代(马王堆古墓文物记实),源远流长,要充分挖掘,古为今用,弘扬湖南特色的茶文化。

健康品牌要大众化,茶叶毕竟是茶饮料,不是奢侈品,提高茶叶品牌档次,不要忘记大多数群众的需要,要改变边茶质粗价低的传统观念,边区少数民族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需要改进饮茶品种,提高饮茶质量,边茶也要品牌化标准化,要根据少数民族人民的需要,相应提高质量档次。

5.2.2销售方案

1.稳步扩大边销茶市场。

大力提高边销茶质量,稳步提高边销茶产量。

边销茶不少于项目茶叶产量的30%。

2.大力开发中高档黑茶消费市场,主要是中东部省区大中城市销售占总销量50%左右。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争取出口黑茶占项目产量的15%以上。

4.其它渠道销售:

包括收藏茶、产区及省内居民消费的雷茶、药茶、袋包茶等占项目茶叶总产的5%。

5.2.3营销模式

建立产区市场为主,企业直销为主的营销模式:

在长沙市设立项目产品营销物流中心向国内外客户、居民直销批发、零销项目产品和饮茶专卖连锁店品茶推销产品,发放产品说明书和标准法生产规范,品茶推销与文化推销相结合。

在安化县城茶叶初级市场设立项目产品品茶、观茶、评茶专卖店、批发、零售项目产品。

在中东部省会城市设立特许经营的直销专卖店,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建立合资经营的直销经营公司。

第五章建设方案

6.1建设任务和规模

6.1.1建设任务

建设县域有机黑茶产业化经营和茶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示范工程,壮大安化茶叶主导产业、加快茶农脱贫致富、实现龙头企业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6.1.2建设规模

新建和改造茶园面积3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