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77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DOC).doc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重点课题

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承担者:

山东省青州市贯店初中石瑞金肖永明

摘要:

本文阐述了校本课程的涵义,并从中学生物学的学科角度探讨了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和开发过程,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建立生物学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

一、课题的提出

1产生背景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即“三级课程模式”的问题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这也是课程改革和发展一个基本趋势。

学校除了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校本课程的开发已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2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3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站在当今素质教育的高度上看,教育的发展应以人的素质的发展为背景。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也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紧密联系。

3.2地区性原则

现行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南北通用、城乡通用,而且多年不变,教材上所列举的部分植物资源是当地没有的,而当地主要的生物资源教材上没有,这就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和缺憾。

所以,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当地的生物资源的状况和优势,特别是当地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能对当地的生物资源的状况和优势、利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有初步了解,认识到本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日常生活等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让学生懂得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生物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3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动手动脑,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活动,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4开放性和发展性的原则

从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来看,大部分是以探索性课题形式进行的,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社区去活动,它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个系统中,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和途径,如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充分利用校园、社区、家庭的资源和优势进行实践,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另外,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使之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而且生物校本课的开发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要采取跟踪调查,开座谈会等方法,了解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3.5生命活动原则

生物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在研究的对象都具有生命现象。

所以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选择上应可能体现这一特点。

例如,课程选择的内容有“家燕繁殖习性观察”、“校园种子植物种类调查”、“壁虎的尿液是否有毒的实验”等,都是以与生命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接触生物活体和观察生命现象,研究生命活动规律。

3.6可行性和实效性原则

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内容的选择范围上要具有广泛性,由不同的课题组成,具有可操作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能力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的区别,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另外,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师资条件、实验条件及设备、场地设施、经费来源、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4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长期酝酿、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到计划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它往往需要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反复论证,不断完善,而且还需要领导、老师、学生、课程专家及社区人士的共同参与、实施与评估,不应当也不可能局限于教师本位的开发。

生物学校本课程及开发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学校办学特色定位、教育哲学分析;情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因素分析;分析资源和限制;制定具体目标与方案;确定样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内容;分配资源、人员、设备与时间;实施、评价与修订。

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有些步骤有时需要重复、循环,再组合,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正。

在开发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草率行事。

5生物学教师在中学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生物学都是研究开发的核心和关键,从课程的开发到实施及评价都要靠教师去推进。

因此,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改了原有传统的角色,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开发的积极创造者、实践者、发展者和评价者。

6建立生物学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评价与课程开发和实践能否取得统一。

要改变传统的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客观形成性、发展性评价。

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注重学生在生物科学的探索和研究的每一步发展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实验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要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探索研究过程的不同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要尽可能地覆盖学生探究学习取得的不同成功或发展情况,从而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步成功,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所以,建立一个过程式的、多元化、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倡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发展,对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中学生物学校本开发和实践的成功与否。

在校本课程开发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明晰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意义下,在清晰的“分享教育课程化”的思路下,建立课程即经验、课程即过程、教师即课程等思想。

“发现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分享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新课程的重要思想。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领略“分享教育思想是学校的教育哲学,它不是游离于新课程之外的东西”的思想精髓,并将分享教育思想有机转化为课程实践,使分享教育呈现出迷人的魅力,建立出具有分享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1.独特性:

校本课程首先要体现以校为本的原则,这也是我们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本校特定的规模办学条件下,体现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特色,满足贫穷地区学生成长的需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延续性的课程体系。

2.补充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的优势,探寻本校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于他校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研究国家课程与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促进全面发展、充分发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正是校本课程存在的意义与研究空间所在。

3.整合性:

以往的国家课程主要以学科课程的形态设置。

学科课程具有体系明晰、自成系统,有利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却在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识。

针对这一缺陷,校本课程可开设具有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整合化的课程形态。

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与整合,解决现存的科间分隔、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背离,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状况。

4.实用性:

现行国家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缺乏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同时,文化科学基础课程也忽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课程设置和内容的这种片面性,是使得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重要原因之一。

校本课程可增设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实用性课程,包括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技术教育、实际的经济教育、国家和地方建设教育等内容。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5.参与性:

我们开设校本课程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成功,让每个教师都幸福"。

因此,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不同于精英课程。

重在学生的参与、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养成,重在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不以结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过程,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

6.可操作性:

校本课程要体现本校的特点,必须切合本校的实际,把理论形态的东西转化为教师可执行、学生可参与的课程计划,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

并形成明确的评价体系。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在新课程的框架内,国家课程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基本公民素质要求,具有普适性;地方课程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实际,体现地方的教育特点,具有区域性;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的教育哲学,具有个别性。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我校实施有特色的素质教育重要手段,是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的步骤之一。

为了促进我校学生的综合发展,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教育资源,特开设此校本课程。

因为有“精勤”的学校精神的支撑和坚持正确办学理念的学校传统,以及负责任的具有前瞻眼光的学校领导,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静静的开始了由创想到实做。

应该说,本次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和探索从起始到如今都是相当慎重的。

我们选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口,教师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加深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并以此为重点,促进师生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本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认识了解身边的校园植物,并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

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人文素养,激发科学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自信自强,特立独行,自我发展主动参与,学会交往与合作,情趣高雅,身体健康,学会探究,提升能力。

四、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课程理念的重新定位,对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教材的法定地位、维护教材的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思想观念层面上的革命。

这要求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必须转变角色意识,从教材的使用者转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2.转变教学方式:

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面向课程改革。

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们对课程价值的认识,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对课程功能的认识,由给出结论向引出活动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探讨,要求老师们告别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的历史,充分利用和广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即使是天经地义必须开设的课,也允许打破原有的结构而重新组织内容。

3.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充分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水平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以强烈的责任心爱生、敬业、为人师表。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

4.发展专业能力: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要加强理论修养,要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教学情景和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并能够掌握多种评价形式,正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的发展。

此外,教师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

5.提高素养 形成研究意识: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钻研教育理论,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努力学会并运用教科研方法,培养探究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

有学者曾经这样说:

"教室就是最好的实验室,教师就是最直接的研究者"。

通过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教科研水平,开设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培养完满人格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成功,使每位教师都幸福。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建议

1、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课以班为单位安排在“地方与学校课程”课时中进行,具体教学时间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

学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1)实地实践:

班级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涉及到农业种植的内容,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接受知识,如,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跟随家长参与劳动,亲自动手种植、收获,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写出心得体会,拍摄、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

六、校本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的原则。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重考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注重校本课程的参与情况,作为学生学分考核的依据。

5、全面性原则。

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考虑到教师课程目标的实施情况,学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虑到教材的编写质量。

(二)、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

七、《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评价表:

课题

 

活动日期

 

姓名

 

班级

 

   

           内       容

评价等级

生成

活动内容源于生活、学习

 

 

 

 

课题设计合理、新颖

 

 

 

 

课题设计操作性强

 

 

 

 

方案

活动方案切实、具体

 

 

 

 

活动计划周详、有效

 

 

 

 

活动分工合理、可操作性强

 

 

 

 

参与

活动

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个人与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

 

 

 

 

个人在小组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个人在小组中的独特思考和建议

 

 

 

 

个人在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成效

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索能力

 

 

 

 

认真思考、创新思维

 

 

 

 

勇于反思、质疑

 

 

 

 

活动取得的成果

 

 

 

 

素质、能力的提高

 

 

 

 

综合评价

 

我对自己说:

                                                     签名:

家长对我说

                                                     签名:

《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评价目标

课题名称

目标要求

A

B

C

D

 

认识校园植物

能说出校园植物的名称

说出校园植物的特点(主干、叶子等)

能简单说出一些植物的特性

 

 

 

 

 

植物叶子的多种用途

叶子合影

会做标本

会做叶贴画

 

 

 

 

让植物开口说话

能独立设计植物名片并制作完成

 

 

 

 

 

大树的年龄

知道树的年龄的方法有几种

能实际测算树的年龄

 

 

 

 

测量大树的高度

测量方法有几种

实际操作测量大树的高度

 

 

 

 

我为校园添新绿

自己选择一株植物来种植

及时浇水,观察植物生长的每个细节

 

 

 

 

测量并记录幼苗的生长过程

坚持每天做记录

将记录表做成统计图的形式

总结出统计图索现实的信息

 

 

 

 

 

生态教室的创建

设计并创建生态教室

知道适于放进室内的植物和不适于放进室内的植物

 

 

 

 

    建造温室大棚

知道温室大棚基本操作技法实践操作建造大棚

观察并记录大棚内的植物生长记录

 

 

 

 

 

八、《校园植物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纲要的审议

一、该纲要的编写体现了地域性。

学校课程是区别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形态,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地域化,根据自己学校的地域特点独立开发形成的课程。

而校园植物则是基于这种背景下开展的研究,集本土化、活动性、研究性于一身,具有浓厚的校园特色。

二、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动态生成性。

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

该课程以学生的问题为突破口,设计了学生自主研究内容,使课程实施内容更加灵动。

这个过程会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

三、该纲要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难点问题,在该纲要中,将评价指标加以细化,能够进一步推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