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88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金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科学制定并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我县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发展基础

“十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

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一招三化”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其它各项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一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7.12亿元上升到13.8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年均增长14.1%。

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3153万元上升到7600万元,年均增长1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倍。

——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步伐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乡镇机构改革、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形成。

累计引进县外资金

2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7.8倍;利用境外资金达1500多万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0.3倍;外贸出口累计实现380万美元。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

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的44.6:

25.2:

30.2调整为2005年的30.3:

34.5:

35.2,第二产业的比重5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倍,实现利税增长4.45倍。

全县基本形成了香料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其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0%上升到30%,年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五”时期,我县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供电能力明显提高。

小水电发展迅速,用电费用降低。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建城区面积扩大了3.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了近4万人。

锦绣华城、象山广场、安居工程建设,以及秀谷大道、老城区、体育场改造等项目的完成,使县城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品位提高。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有了新的变化,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提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全面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发的运行机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建成了县疾病控制中心大楼和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医治专区,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应对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增强。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生态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重要成效。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下。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2005年达到3375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增加,居住面积继续扩大。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十五”期间,在推进金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坚持不懈地实施“一招三化”主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解决好发展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进一步解放思想,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政策上尽快与开放发达地区接轨,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民主科学决策,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

第二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金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县内外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金溪段的开工建设,将增强我县对外开放优势。

三是经过“十五”发展,我县不仅找到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而且形成了一个气顺、劲足、心齐、人和的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为实现我县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十一五”时期金溪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

“十五”期间,我县虽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经济总量小。

2005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600美元,而全省人均已达1140美元;财政收入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没有过亿元的县之一。

二是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突出表现为工业发展缺乏大项目的支撑,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综合竞争能力不强。

全县上下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快迅、健康发展。

第三节总体要求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大开放、大投入、大发展三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主体化、农业产业化、城镇人性化三大工程,努力打造创业金溪、魅力金溪、和谐金溪,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推进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

实现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高速度融入沿海及周边发达地区。

通过推进投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快突破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加快发展与提高质量效益相结合。

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注重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加速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统筹发展相结合,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相结合。

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突出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更加公平、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必须遵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清山”的方针,在开发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优势。

要完善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使用、谁付费的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在加快发展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坚持创业与创新相结合。

在全社会培育创业的浓厚氛围,鼓励人们谋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形成全社会创业、创大业的合力。

要进一步激发创新精神,引导人们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从消极保守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以创业落实创新,以创新提升创业水平的良性循环。

——坚持重点突破与统筹发展相结合。

切实解决涉及全县发展的重大问题,力争在工业发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五个统筹”,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做到抓大不放小、抓本级不放基层、抓工业不放农业、抓县城不放农村、抓开放不放改革,更好地实现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和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四节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我县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快速协调发展态势,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任务。

主要目标是:

到“十一五”期末,实现两个翻番,即: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全县经济总量排位挤进全市中上游行列,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29亿元,人均达到12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2010年达到2亿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20:

45:

35。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8%以上。

——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每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的进展。

县城规模扩大,功能更趋完善,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0%。

农户电话、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70%、60%,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达到100%,贫困子女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险达到60%以上,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城镇就业岗位年均增加2000个,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2010年达到4800元,价格总水平控制在3%左右。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砖混结构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努力促进幼儿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成人教育。

医疗卫生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森林覆盖率达到58%,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85%,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0%,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基本杜绝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

第二章推进工业主体化,全面提高县域经济质量

举全县之力主攻工业。

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产品链条化发展,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到“十一五”期末使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达到38%以上,提高县域经济质量。

第一节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围绕我县基本形成的香料化工、食品加工、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四大产业雏形,按照分产业定发展目标、分产业定扶持措施、分产业定区域布局、分产业定领导责任的“四分四定”要求,重点扶持,着力推进。

“十一五”期间,力争每一个产业的年产值、增加值、税金年均增长30%以上。

香料化工产业主要从促进出口创汇,延伸产业链条,培植原料基地,开发新的产品方面进行扶持;食品加工产业主要从推广优良品种,协调种植基地,帮助落实资金,加强广告宣传方面进行扶持;机电冶金产业主要从提升配套能力,帮助解决用工,强化技工培训,合理利用资源方面进行扶持;轻工纺织产业主要从帮助解决用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技改力度,推动品牌创建方面进行扶持。

第二节高位推进招商引资

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外、境外、县外资金,借助外力发展县域经济。

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完善以商招商、以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突出产业招商,着力于招大项目引大客商,实现由分散型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引进单个企业向引进产业配套大企业转变,由引进单个产品向引进产业后续产业延伸,实现产业集群化、企业配套化。

注重招商选资,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延伸优势产业链结合起来,同促进就业、培植财源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起来,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税贡献大的企业,提高招商质量。

每年每个产业确保引进1家、力争2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以现代服务业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商贸、旅游、金融文化、卫生、环保、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开放水平,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县投资创业。

第三节做大做强工业园区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原则,推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

2006年全面启动工业园C区建设,依托C区建设四个特色产业区,即香料化工区、食品加工区、机械电子区、轻工纺织区,提高产业集聚能力。

推进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提高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水平。

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好产业配送协作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物流配送、质量检测、职业培训、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通过园区建设,产业集聚,服务推动,促使企业之间在整机与零件、生产与流通等方面建立起相互配套、相互协调、相互依靠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益,形成块状经济。

争取到2010年,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第四节着力实施品牌战略

把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途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重点项目,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大力培育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优强企业,改善企业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

增强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宣传和保护,扩大品牌的市场认知率和占有率。

以香料化工、优质大米、天然栀子黄色素、丝绸等产品为重点,引导企业严把质量,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争取到“十一五”末,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

建立健全实施品牌战略的激励机制,为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优产品营造良好氛围。

第五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健全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采取有效的金融服务手段和措施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切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法制化的产权保护制度。

鼓励民营资本投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领域。

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规范的公司化改造,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

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监管,实行县内、县外民营企业同等待遇的积极政策。

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努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民营产品、企业和企业家,提升民营经济层次。

第六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多元化出口主体,帮助生产企业争取更多的外贸出口经营权,形成外贸企业、生产企业、外资企业三管齐下,共同推动出口稳定增长的机制。

完善出口促进政策,注重培植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产品成长性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

支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鼓励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大力发展以水晶工艺品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产品层次和加工深度,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着力提高外贸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拓展劳务合作领域,加强劳务基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县力争实现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0%。

第七节坚持推行节约发展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以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节能,严格高能耗行业准入标准,推广先进的节能监控技术,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加强节水,推进工业生产中水回用及污水再利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

加强节材,实施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

在开发建设中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推行节地型住宅区、公共活动区和生产经营区,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约性能好的消费品。

第三章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植产业为重点,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调优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培育农业产业化基地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黄栀子、优质稻、蚕桑、蜜梨等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提高附加值。

支持企业搞好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农业的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生产。

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创造具有金溪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形成市场优势。

努力打造农业生产基地。

即以秀谷、合市、左坊、石门、双塘为中心,建成20万亩有机黄栀子生产基地;沿316和206国道,以黄通、何源、对桥、陆坊、秀谷、左坊、琅琚、合市为中心,建设20万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以秀谷、琅琚、陆坊、对桥为中心,建成6万亩无公害早熟梨生产基地;以何源为中心,建设6万亩蚕桑生产基地;以华侨农场、秀谷、对桥、何源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以秀谷、左坊、琉璃、石门、合市为中心建设2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以秀谷、浒湾镇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合市为中心建设1万亩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以石门、琅琚、浒湾为中心建成万亩南丰蜜桔生态基地;以秀谷、琅琚、双塘、琉璃、浒湾、合市为中心建设年出栏10万头的无公害生猪、2万只波尔山羊等畜牧养殖基地;以高坊、秀谷、华侨农场为中心建设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以秀谷、对桥、浒湾为中心建设万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巩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长防林工程及公益林等项目建设,积极培植毛竹、湿地松等工业原料林基地。

第二节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

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

合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商品基地设施建设资金,集中扶持重点生产基地和高科技、深加工、外向型龙头企业;通过协调贷款和低息贷款支持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地建设,以扩大规模,成为优势产业;在税收方面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运销企业;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反租倒包、竞标承包、租赁、转包耕地,大力争取并实施良种繁育、病虫防治、标准粮田、现代农机装备项目,进一步巩固我县粮食主产区的地位,使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斤左右。

全面放开放活山地、水面经营使用权,鼓励城乡能人、机关干部、客商参与耕地经营权流转,竞买、租赁山地、水面搞开发。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服务力度,一是信息支持。

农业部门及社会咨询服务部门应当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及时发布国内外市场的商品供、需情况、价格、技术等信息,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二是科技支持。

要建立科技研发、推广同生产高度结合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要建立政府、农业生产单位及龙头企业以及社会单位或个人资金的多元投资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技术市场,使科技成果市场化,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力争“十一五”期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70%。

第三节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

要加强农民培训力度,用现代科技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来武装广大农民,锻炼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业教育体系,增加广大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普及科工贸知识,培养农村发展经济能人,加快生产、经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要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大批既懂农业经济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大胆选拔和使用能够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培养和造就农村新型的企业家队伍,以保证农业产业化更快发展。

第四节构筑农业产业化市场环境

要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和完善农贸市场,形成批发与零售相衔接的市场网络体系。

二是加强龙头企业营销组织、农村流通组织、农民联合运销组织和专业批发销售组织的建设,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运销效率。

三是利用先进的手段,及时了解国内外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的动态,做到产品适销对路。

同时要积极培育和规范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为产业化发展创造相配套的市场条件;加强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商品流通中的服务、沟通、公证和监督作用;大力组织农村营销队伍,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第五节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对农村学生免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的政策。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着力实施好“农业科技工程”,推进农业良种、农业科技应用、动植物保护、农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七大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发展农村通信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努力开展科技扶贫,继续抓好社会扶贫,因地制宜实施移民扶贫,切实搞好扶贫重点村建设。

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第六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注重投资效益,把农村生产生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打通珀干-陆坊-余江公路,增加出县通道。

加大乡村公路硬化建设力度,实现乡至行政村100%通水泥路、乡至自然村40%通水泥路的目标。

积极配合廖坊水库灌渠工程建设,搞好高坊、马街、芦河三大灌渠改扩建,重点对马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加强灾害天气自动监测网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争取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

加强境内抚河圩堤除险加固,使防洪标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继续做好水土保持和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2平方公里,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270座,兴建小型蓄引提水工程780座。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改造电排灌泵站114座,总装机2380千瓦。

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56万人,使农村自来水率达到7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和节柴节煤灶建设,着力解决农村燃料替代问题。

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兴建仙源庄、赛源岭及何源三座水电站,使全县总装机量达到4300千瓦。

建设三江口、琅琚、对桥、琉璃、黄通、石门35kv变电站6座,铺设线路116公里。

改造三江口至石墨矿线、浒湾至琉璃、合市至陈坊等输电线路。

兴建各乡、镇计生服务站办公用房。

重建陆坊卫生院,开展浒湾、石门中心卫生院搬迁,改、扩建对桥、何源、合市卫生院住院部,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危房改造工作。

抓好金溪第三中学、对桥中学的改扩建工作。

新建浒湾、何源、陆坊敬老院,扩建秀谷、双塘、琅琚、合市、陈坊、琉璃、左坊、对桥、石门、黄通乡(镇)敬老院。

第七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推动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形成新机制、建设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快以“奖励、优惠、保障、扶助”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体系建设,减轻农民后顾之忧。

以“六改四普及”为突破口,狠抓改房、改栏、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着力普及沼气、有线电视、电话、太阳能,因地制宜搞好乡村规划,优化乡村布局,着力解决乱建房屋和“有新居无新村”的问题,大力整治脏乱差,加快村庄和庭院的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

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培养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增强农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