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89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9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docx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

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隶属眉山市。

介于北纬29°40′-30°16′和东经104°~104°30′之间。

东与简阳、资阳、资中连界,南与威远、荣县、井研接壤,西与青神、眉山、彭山相连,北与双流县毗邻。

仁寿处于川西冬干夏旱腹地以及川中夏伏旱交错地带,是四川省著名的干旱地区,素有“十年九旱、年年抗旱”之说。

干旱已经成为困扰人民生活、生产的一大顽症。

仁寿县农副产品丰富,是四川省典型农业大县。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膨涧土等。

200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10亿元。

比上年增长42.94%。

第一产业增加值36.5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30.75%,第三产业增加值32.64亿元,增长52.2%。

近年来,仁寿县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范围不断扩大,特别很多村镇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从量到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来的供水量和供水水压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生产用水需求。

为了解决部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供水紧缺的矛盾,确保饮用水水质,同时也是为了配合仁寿县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为用水紧张的村镇解决供水矛盾已是迫在眉睫。

根据《四川省眉山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到2010年底,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52.8326万人(其中25万人已在第一批实施方案中解决)。

属水质不达标问题人口为25.368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9.72%。

其中,苦咸水问题为81667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35%;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问题为7895人,占农村总人口的0.61%;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的及未经处理的为2683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09%;污染严重及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为32591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53%;其它饮水水质问题的为10470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14%;水量不达标的为134319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44%;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为32967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56%;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为134740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47%。

属血吸虫疫区不安全人数为18.117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08%。

属地震和学校等新增人数为9.378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29%。

为了彻底解决仁寿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适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提高农村供水质量和农村饮用水条件,使每家每户都能喝上放心水、安全水,编制《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解决剩余兴盛乡18177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则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受仁寿县水务局的委托,由我院承担《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初步设计的设计工作。

2013年4月设计人员对仁寿县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分析和掌握了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收集了自然地理、水文、气象、社会经济、饮水工程设施基本情况等数据,2013年5月开展了工程测量和地质勘察工作。

于2013年11月完成了《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的设计工作。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仁寿县视高水厂至兴盛乡管网延伸工程

2.解决人口

本工程计划解决兴盛乡18177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属于《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规划》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8177人。

3.建设规模

新建输水管网9.46km,设计管径dn160—dn315,供水规模为1330m3/d。

4.水源概况

水源为视高水厂,水厂供水规模1.0万m3/d(一期),远期到2020年第二期工程,再扩建供水1万m3/d。

视高水厂以东风渠新南干渠为取水水源,水厂出厂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5.工程建设

本工程综合考虑主体工程布置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即2013.12月年至2014年5月。

按计划实施,分段施工,分期投运。

本工程共计开挖土石方量14185m3,回填方量13050m3,施工临时占地10660m2。

6.投资

经概算工程总投资554.53万元。

其中建筑工程160.81万元、机电设备安装工程0.00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307.77万元、临时工程7.63万元、独立费用37.30万元、基本预备费25.68万元、建设征地补偿和青苗补偿费8.93万元、环境保护费3.00万元、水土保持费3.40万元。

(附表:

工程特性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工程技术经济指针

1

设计年限

a

15

2

供水规模

m3/d

1330

3

年供水量

104m3/a

32.36

现状年(2013年)

4

供水受益行政村数

8

5

供水受益村民人数

18177

现状年(2013年)

6

受益学校

0

7

供水受益学校师生人数

万人

0

8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L/人·d

55

10

最小服务水头

m

28

按六层楼房设计

11

时变化系数K时

1.6

全日供水

12

日变化系数K日

1.5

主要工程

1

输水管网

km

9.46

dn160—dn315采用钢丝网骨架PE管

工程概算

1

建筑工程费

万元

160.81

2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万元

0.00

3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

万元

307.77

4

临时工程

万元

7.63

5

独立费用

万元

37.30

6

基本预备费

万元

25.68

7

建设征地补偿和青苗补偿费

万元

8.93

8

环境保护费

万元

3.00

9

水土保持费

万元

3.40

总投资

万元

554.53

水价分析

1

建议水价

元/m3

2.5

利润6%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隶属眉山市。

仁寿县县城位于县域中部偏西国道213线与省道106线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04°00’25”,北纬30°~00’20”之间。

北距成都98公里,南至乐山115公里,东距资阳60余公里、资中球溪66公里,西至眉山46公里。

由于仁寿县县城北部毗邻成都市,东、西处眉山、资阳两个地级市之间,融入成都市经济圈,区位条件好,有利接受毗邻大中城市的辐射及大中城市提供的服务。

2.1.2地形地貌

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盆西平原西部,处于龙泉山脉东南边缘深丘和浅丘交接地带,西靠龙泉山有跨鳌、翳嘶、飞泉三山相峙,地势西北高而狭窄,东南低而宽坦,地表形态特征为低丘平坝、平台,低山,丘陵三大类型,平均海拔410—502.6米,境内内最低点为球溪河出口,海拔高程335m。

2.1.3气象水文

仁寿县处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夏季主要受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空气的影响,春、秋两季常受冷、暖气团侵袭,形成了“四季分明、冬干春旱”的规律。

春季气温回暖早而不稳定;夏天酷热,雨量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绵雨;冬无严寒,霜雪少。

县内各区域气候无明显差异,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多雨期与高温期基本一致,适宜植物生长。

仁寿县多年平均蒸发量年内变化与降水基本一致,县内主要灾害是干旱和洪涝。

仁寿县年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1100小时,无霜期215天。

全年以北风为主频风向,出现频率15%,偏北风出现频率26%,年均风速1.9米/秒。

仁寿县境内无大河过境,全年地表径流9.89亿立方米,但东西分流,东部龙水河、通江河、清水河在此到乡清水寺汇成球溪河注入沱江,西部鲫江、越溪河分别注入岷江,6—9月占全年径流的70—80%,水枯则干涸流断,大雨则洪水行泄,利用率不高,田土常遭干旱,70年代修建黑龙滩水库后,旱情得到缓解。

黑龙滩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坝高53米,蓄水量3.6亿立方米,是全县106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及县城用水水源,全年蓄放水量2.5亿立方米,水量均衡,正常蓄水位484.0米,放水形成最低水位468米,落差达16米,漾水水面23.6平方公里。

2.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仁寿县处于四川中台坳川西台地陷区成都断凹的南端,属眉仁向斜向南延伸的部分,东部受龙泉山断皱带控制,西部受夹江向斜的影响。

县境内从老到新出露的地层有:

朱罗系蓬莱镇组(JaP),白垩系夹关组(Kig),白垩系灌口组,第四系冰水沉积层(Q25gl),第四系近代河流冲积、冲洪积层(Qal~pal)。

根据有关部门的水文地质资料,结合仁寿县地质构造不同部位,与地形和岩性的差异,境内地下水存在类型和分布状况如下:

1)孔隙潜水层

主要存在于县境内中部金马河畔平坝区的一级阶地,这些都属于近代河流冲积和冲积洪地层。

结构疏松,除上部1~3米厚的粘土、亚粘土和沙土外,下部为5~13米的砂砾石层,孔隙度大,加之地下水一般离地面深2~4米,冬夏平均为1.5米左右,冬夏变幅平均为1.5米左右,其补给较充裕,除受大气降水、沟渠水、稻田水补给外,还受两侧山岩侧向补给。

2)上层滞水与弱孔隙水层

存在于第四纪中更新时期冰水层积层,即雅安砾石层,分布在县内东西部台地和浅丘上,厚度变化范围大,在3~45米之间,一般东山较薄、西山较厚,其成分为黄色粘土和粘土充填的卵砾石层。

孔隙度较小,透水性较差,很少有泉眼出现,一般水井的位置在丘脚和山湾之中,日产水量较少,在1~2吨左右,冬春季节旱象严重时常干枯。

该层地下水仅在于一些粘土透镜体内和本身存在的微弱孔隙内,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大,属贫水层。

在仁寿县出露面积为244.1平方公里。

3)弱裂隙水层

存在于县内的朱罗系蓬莱组和白垩系灌口组地层中。

蓬莱组为紫红色粘土岩,夹薄层泥灰岩与灰色叶岩。

灌口组地层为棕红色,砖红色粘土岩、夹泥质粉砂岩,含少层石膏薄层。

其面积达343.72平方公里。

4)基岩裂隙,孔隙水层

主要存在于白垩纪夹关组块状厚层砂岩中,分布在县内东部的深丘低山地带,出露面积321.8平方公里。

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仁寿县农副产品丰富,是四川省典型农业大县。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膨涧土等。

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1.10亿元。

比上年增长42.94%。

第一产业增加值36.5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30.75%,第三产业增加值32.64亿元,增长52.2%。

2.3兴盛乡概况

2.3.1基本情况

兴盛乡地处四川省南部阆中两县市8乡镇交界处,位于南部县西部,东邻定水镇,南连大王镇,西接宏观乡、雄狮乡,北与万年镇和阆中市天宫乡、金鱼乡交界。

距国道212线4公里,距县城20公里。

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发达。

辖程家湾、亭祠场、黄泥包、槐树湾、张家店、五龙观、吴家拐、二龙场、柏垭观、敬家湾、园山子、白家山、梁家沟、利井沟、凿子坝等15个村56个社。

2007年14510人。

幅员面积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800亩,其中水田2800亩,旱地7000亩。

2.3.2自然条件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单元处于川西台陷龙泉褶皱车与川中台拱、威远穹隆的接合部位。

地貌:

地貌以丘陵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部低,龙泉山脉自境东北角走向西南斜贯,荣威山脉矗立南端。

土壤:

土壤类型多,宜种性广,有粘沙适中,深厚肥沃,主产玉米的灰棕紫泥土,有磷钾丰富,排水区好,宜于棉粮生产的棕紫泥土,有适宜水稻、茶叶种植的酸性老冲积黄泥。

气候: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干湿季节明显,常年降雨量800毫米。

2.3.3交通

兴盛乡位于仁寿县西北角,地理位置特殊,是仁寿县边界乡镇之一,兴盛乡南距仁寿县城52公里,北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彭山县城15公里。

乡内交通四通八达,总长71公里,其中已硬化19公里,是仁寿县率先实现村通工程的乡镇。

2.3.4基础设施

兴盛乡在2003年底,各村已实现公路、电话、有线电视三通工程。

兴盛乡农村已开通281户程控电话,300户村民安装了闭路电视,集镇建设发展迅速,乡内有4条街道。

兴盛乡有商贸和个体工商户135户,农贸市场1个,中小学3所,在校学生1839人。

有卫生院1所,自来水厂1个。

场镇设施基本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2.3.5工业、农业经济

兴盛乡农业结构合理,形成了传统项目与优势项目的互补的局面。

其中有优质水稻12688亩,优质水果2800亩,集约化养鱼1000亩,优质水稻制种3000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1.46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162元。

兴盛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86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达650万元。

工业主要以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

兴盛乡大小企业10余家。

2.3.6旅游资源

太白湖(原象耳水库)位于我乡境内,总库容154万立方米。

太白湖共分九岔,全湖总长10公里,蜿蜒于青山幽谷之间。

属川中丘陵地带,海拔高度497—620米之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区,冷热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达310天,多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日照1196.6H,相对湿度37%,多年平均降雨量950毫米。

相对高差50—100米,湖内地质构造属龙泉山褶皱带西北翼,出露地层以钙质胶结的紫红色泥页岩及粉砂岩为主。

湖内生态资源丰富,青松翠柏,水天一色,百鸟栖翔,轻舟激水,叶花各异,众色纷呈,气势灵秀,辉映成双。

2.4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农村人口饮水的不安全成因

(一)饮用苦咸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目前仁寿县饮用苦咸水人数7.6934万人。

苦咸水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以钙、镁、硫酸盐或氯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含盐量过高可使饮水产生苦咸味,大量的氯化物使水发咸,易溶盐中硫酸盐的比例较大则水发涩,阳离子中镁的大量存在则水发苦。

苦咸水其总硬度和溶解性固体都严重超标,饮用时难以入口,饮用后也会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

苦咸水的成因主要是来自当地芒硝矿中的矿物成分和矿渣排放随雨水进入地表水及地下水中污染水体。

(二)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仁寿县目前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人数为0.7220万人。

由于仁寿县社会、经济、地质、地形等原因,存在部分乡镇由于地域附近无供水水源的水利工程,村民用水直接取用城镇附近溪河、沟塘水。

但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溪河、沟塘水受污染,水质已达Ⅳ类或超Ⅳ类水质,直接饮用已严重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发生。

(三)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及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仁寿县目前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及未经处理的地表水人数为4.0万人。

由于乡镇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库、溪河、沟塘等开放水体,严重影响水源水质。

农村农作物耕作中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农村农户居住分散使得人畜粪便随意排放的实际情况,加上养殖业发展,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农户饮水水源细菌指数严重超标。

(四)饮用污染严重及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仁寿县目前饮用污染严重及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人数为4.6109万人。

饮用水污染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1)矿山工业污染: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加上有些地方又有丰富矿产资源,开矿办厂导致工业“三废”超标排放,一些矿山企业的各种工业矿渣乱堆乱排,直接影响河流水质。

由于水质恶化,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2)生活环境污染:

因山区农村居民中还有相当多的文盲、半文盲,对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太注重,人、畜粪便四溢,造成许多地方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一些地方群众为图方便,将饮水井挖在房前屋后,甚至室内,离厕所、粪坑、猪圈非常近,一些井水受到严重污染,细菌学指标严重超标,有的水源还有臭味、异味、腥味,已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同时,一些边远地区农户在天边地角挖的浅井,蓄积的是山坡浸水、田沟污水,既无来源保障,又无水源防护措施,枯枝烂叶、杂物泥块随意流入水井,造成水体污染,难以达到卫生标准。

(3)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直接排入河中,致使周围尤其是下游居民饮用有色、有味的污染水。

(五)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问题

仁寿县目前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属于血吸虫疫区的人数为17.5163万人。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感染了血吸虫等毛蚴的钉螺以水为介质传染给人、畜的传染病。

人畜感染后,再通过其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有螺地带水域,造成新的传染性。

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平均在40天左右,多数在3周~2个月,发热是其突出症状,病人绝大多数有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而导致死亡。

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和下痢,病人有不同程度乏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力减弱,多数病人肝脾肿大。

(六)其它饮水水质问题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仁寿县目前饮用其它饮水水质问题人数为15.6478万人。

其它饮水水质问题主要体现在地表、地下水矿物质超标,含铁、含锰、含铅等金属非溶性水质,总硬度超标,色度、浊度超标等,这也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七)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尽管由于仁寿县部分农村已建设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但由于村民缺乏工程技术,在水源查找,工程布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没有按《农村饮水技术规范》进行运作,造成部分工程不能真正体现效益的发挥,或者只是运行周期短,不能发挥效益。

(八)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农村缺乏人才、技术,在过去的一些人饮工程建设中,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工程质量根本不可能按《农村人饮技术规范》建设,加之一些山区受地质地貌的影响,取水设施、水池等未按工程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砌筑质量差、漏水、裂口现象时有发生,在管道铺设上,未按规定进行埋设,受人为和冬季冰霜的影响,管道损坏现象也经常出现,造成农村人饮工程建设管理差、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效益不能得到真正发挥。

(九)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仁寿县农村人口饮水工程除个别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外,其余均由村、组或联户自行管理,村民缺乏管理经验,加之管理维修费保障不够,管理责任心不强,造成仁寿县部分农村人饮工程在运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很好的管理好已成的一些人饮工程,致使工程破烂和损坏程度较严重,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2.4.2供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项目区绝大部分村民,一直以来人畜饮水没有固定的水源,没有一个统一的、高质量的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一部分居民采取自己打井提水饮用,一部分依靠小水土井饮用,绝大部分是直接用田坝凼水作饮用水。

这些水源无论是水量还是水质与水利部颁发的农村安全饮用水标准相差很远。

而仁寿县作为四川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由于受境内矿产开采影响,引起供水区内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农药化肥的滥施滥用,水质污染也较严重,给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

村民所打的水井大部分为枯井,一遇干旱季节,部分村组居民还要到几公里外的河里担水,或用拖拉机运水,每担水的价格高达4元。

所以当地水源水量不足,水质差,外地水运输远,价格昂贵。

项目区现有供水类型主要为分布式供水,水源为地下水,且项目区人均用水量不足30L/d,距离该地区人均用水标准定额相去甚远。

再加上缺乏合理的饮水设施管理体制,造成部分供水设施不能按要求正常运转,使得项目区饮水不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该项目区不安全饮水类型主要为水质污染、水量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

因此,村民用水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均无保障,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已成了村民们的迫切需求。

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1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居民生活用水水质和水量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全民健康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因此加速发展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农村社会的大问题。

2.5.2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将在告别短缺经济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大部分农村将会要求建设自己的自来水,摆脱自己打井、挑水等费力、麻烦的取水方式,饮水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将成为未来农民新的追求。

2.5.3是解决项目区人畜饮水安全的要求

兴盛乡现有供水类型主要为分布式供水,水源为地下水,且项目区人均用水量不足25L/d,距离该地区人均用水标准定额相去甚远。

再加上缺乏合理的饮水设施管理体制,造成部分供水设施不能按要求正常运转,使得项目区饮水不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该项目区不安全饮水类型主要为水质污染、水量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等,因此兴建供水工程是解决项目区人畜饮水安全的需要。

2.6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

工程项目区内现有供水方式主要为分布式供水,水量、水质都不能满足要求,供水设施的养护也跟不上,本次集中供水工程为管网延伸工程,水源为仁寿县视高水厂,视高水厂取水水源为东风渠新南干渠。

为了统筹水质与水量,彻底解决兴盛乡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将直接从视高水厂高位水池重力输水至兴盛乡主供水管道,再供水至用水户。

本工程可解决项目区18177人的饮水问题,供水量为1330m3/d。

根据《四川省仁寿县城镇体系规划》和《仁寿县城乡统筹供水规划》,其规划近期为2015年,规划远期为2025年,本次管网延伸工程以远期规划为主。

设计基准年2013年,规划水平年2025年。

本次工程区域位置图

第三章工程建设条件

3.1区域水资源概况

县境内水资源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

仁寿县地表水沿龙泉山脉东西分流,椰江、越溪河与龙水河、通江河、清水河汇入岷、沱二江。

流域面积2222平方公里,总长282公里。

年平均径流量9.89亿立方米。

1972年在龙泉山西麓建成的省内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黑龙滩水库。

金马河为县城的唯一河流,水源为北门水库下泄水及两侧山体自然径流,水质清冽,天然条件极佳,但由于城市排水系统雨污合流,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水质很差,部分地段发黑、发臭。

仁寿县地下水资源比较匮乏,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节理裂隙不发育,很少有地下水储存,少量的地下水埋深浅。

地下水水质较差,含芒硝重,不具备开采条件。

黑龙滩水库属于都江堰灌区的囤积水库,黑龙滩水库库容3.6亿m3,库区集雨面积185.5km2,常年可积雨7826万m3,正常蓄水3亿m3,死库容6400万m3,平均每年从都江堰灌区东风渠来水约2.5亿m3,每年总补给水约3.28亿m3。

3.2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浅丘地貌,场地总体地势为西北高东部低。

管网沿视高镇至兴盛镇现状道路铺设,穿越的地段主要为农田,地形较平坦。

(2)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根据本次现场踏勘和工程地质测绘,场地地基岩土分布按其特征,可划分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及泥岩。

现分述如下:

粉质粘土(Q4dl+el):

紫褐色。

以粉质粘土为主,间杂少量碎石。

其中粉质粘土主要呈可塑状。

地表植被发育,根系丰富。

层厚约1-6m,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

素填土(Q4ml):

杂色,主要为可塑状粘性土和强~中等风化泥岩、砂质砂岩碎块石,稍湿,中密,硬质含量一般在20%左右,粒径差异不大,一般2~15cm,为修建道路时分层堆填、碾压。

该土层厚度不均,层厚约为0.5m-3m,仅在场地内靠近道路的位置分布,堆填时间多在1年以上,局部为新近堆填。

稍湿,稍密。

泥岩、砂岩互层(J2s):

紫红、暗紫色,泥岩含钙质结核,薄层状构造。

强风化岩层岩体破碎,质软,结构构造模糊,岩体为散体状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