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94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docx

心无忧胶囊生产工艺的研究教材

 

中药注册分类8

药学研究资料申报资料12

 

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及

文献资料,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心无忧胶囊)

 

课题名称心无忧胶囊

研究单位xxxx制药有限公司

试验负责人xxxx

试验参加人xxxxxxxxxxxx

试验时间20xx.1.5~20xx.1.21

原始资料保有地xxxx制药有限公司

申报单位xxxx制药有限公司

联系人xxxx

联系方式Tel:

Fax:

 

心无忧胶囊

XinwuyouJiaonang

【处方】  黄杨木50g      射干25g      细辛25g

        川芎37.5g      土木香37.5g    丹参125g

         瓜蒌皮12.5g    茵陈37.5g

    【制法】  以上八味,黄杨木粉碎成粗粉,丹参切片,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用10倍量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用8倍量5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药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土木香、细辛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射干等四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混合,加入淀粉适量混匀,干燥,粉碎,喷入土木香和细辛的挥发油,加入适量辅料,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工艺流程图】

黄杨木粗粉、丹参切片

滤液

浓缩液

回流提取二次回收乙醇

第一次加10倍量乙醇回流2小时

第二次加8倍量50%乙醇回流1小时

稠膏

滤液

药渣

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浓缩

 

挥发油

土木香、细辛

提取挥发油

 

稠膏

滤液

药渣、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

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浓缩

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

干燥

粉碎

成品

喷入挥发油,加入适量辅料加入淀粉适量,混匀

装入胶囊

(一)药材的分拣去杂及质量检收

处方中各药材,分别分拣去杂,黄杨木按《企业内控质量标准》检验;其余药材按《中国药典》20xx年一部检验,符合规定的药材备用。

(二)配料与掺混

将符合规定的药材按处方量配料,不同提取方法的药材分别掺混,备提取工艺使用。

(三)提取工艺研究

根据处方中各药材有效成份的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

黄杨木、丹参采用乙醇提取,细辛、土木香提取挥发油,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采用水提取。

1.细辛、土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将细辛25g、土木香37.5g加入1000ml烧瓶中,加水600ml加热回流,分别在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3小时测定挥发油提取量,结果见下表:

表1

提取时间

0.5小时

1小时

1.5小时

2小时

3小时

挥发油量

0.4ml

0.6ml

0.6ml

0.6ml

0.6ml

由上述结果看出,回流提取1小时后挥发油量不再增加,故细辛、土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细辛、土木香加约10倍量水提取1小时。

验证实验:

将细辛25g、土木香37.5g加入1000ml烧瓶中,加水600ml加热回流1小时,挥发油提取量分别为:

0.6ml、0.6ml。

由上述试验看出细辛、土木香加10倍量水,提取1小时时挥发油提取量最大,重现性良好。

2.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细辛、土木香提取工艺考察

取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细辛、土木香适当粉碎,按处方量配伍,制备正交试验工作样品,每正交试验工作样品重175g,其中射干25g、川芎37.5g、瓜蒌皮12.5g、茵陈37.5g、细辛25g、土木香37.5g。

表2、因素水平表L9(34)正交表头

试验号

因素

A加水量(倍)

B煎煮次数(次)

C煎煮时间(小时)

1

2

3

10

8

6

1

2

3

1

1.5

2

表3、正交试验设计表

试验号

因素

A加水量(倍)

B煎煮次数(次)

C煎煮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8

8

8

6

6

6

1

2

3

1

2

3

1

2

3

1

1.5

2

1.5

2

1

2

1

1.5

取每正交样品175g,按上述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分别煎煮提取,滤过,滤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置烘箱内干燥至恒重。

以干膏作为评价指标。

表4、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

试验号

因素

干膏重(g)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8

8

8

6

6

6

1

2

3

1

2

3

1

2

3

1

1.5

2

1.5

2

1

2

1

1.5

22.8

41.2

42.7

25.0

38.5

34.9

25.2

31.8

37.2

K1

106.7

73.0

89.5

K2

98.4

111.5

103.4

K3

94.2

114.8

106.4

k1

35.6

24.3

29.8

k2

32.8

37.2

34.5

k3

31.4

38.3

35.5

R

4.2

14.0

5.7

以干膏量为考察指标,由上表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B>C>A;以A1B3C3组合为佳。

由于提取三次与提取二次相差很小,加热2小时与加热1.5小时亦相差不大,为了节时省能,并考虑到实际生产因素,故确定药材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

验证实验:

按处方量配伍两份药材,每份药材为射干25g、川芎37.5g、瓜蒌皮12.5g、茵陈37.5g、细辛25g、土木香37.5g,分别于3000ml烧瓶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水1750ml,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水1400ml,回流提取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置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以干膏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见下表:

表5

批次

投料量

干膏量(g)

出膏率

1

1750

42.5

24.3%

2

1750

42.7

24.4%

平均

1750

42.6

24.3%

由上表数据看出,射干、川芎、瓜蒌皮、茵陈、细辛、土木香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量煎煮1.5小时,所得干膏量与正交试验结果吻合,重复性好。

说明工艺可行。

3.丹参、黄杨木提取工艺研究

由于丹参药材中既含有丹参酮等脂溶性成分,又含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等水溶性成分;故拟采用选用95%乙醇作为第一次提取溶剂,用50%乙醇作为第二次提取溶剂,回收乙醇,药渣加水进行第三次提取。

黄杨木药材中主要含有黄杨星D等脂溶性有效成份,还含有部分水溶性有效成份,拟先选用95%乙醇提取,再用水提取。

由于丹参、黄杨木均是先用乙醇提取,再用水提取,为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拟将丹参、黄杨木药材共同提取。

取丹参、黄杨木适当粉碎,按处方量配伍,制备正交试验工作样品,每正交试验工作样品重175g,其中黄杨木50g、丹参125g。

表6、因素水平表L9(33)正交表头

试验号

因素

A加95%乙醇量(倍)

B回流次数(次)

C回流时间(小时)

1

2

3

10

8

6

1

2

3

0.5

1

2

表7、正交试验设计表

试验号

因素

A(倍)

B(次)

C(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8

8

8

6

6

6

1

2

3

1

2

3

1

2

3

0.5

1

2

1

2

0.5

2

0.5

1

取每正交样品175g,按上述正交试验设计表设计加乙醇量、回流次数、回流时间,分别提取,滤过(200目筛),滤液合并,静置,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置真空干燥烘箱内干燥至恒重。

取干膏适量,研细,取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近刻度,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

以干膏中含丹参酮ⅡA的总量为评价指标。

表8、正交试验数据表

正交号

干膏量(g)

丹参酮ⅡA含量(mg/g)

丹参酮ⅡA总量(mg)

1

4.9

18.57

90.99

2

12.4

7.74

95.98

3

14.5

8.28

120.06

4

8.5

10.35

87.98

5

9.1

11.64

105.92

6

12.1

7.02

84.94

7

10.4

9.42

97.97

8

10.9

6.98

76.08

9

9.4

8.12

76.33

表9、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

试验号

因素

丹参酮ⅡA(mg)

A(倍)

B(次)

C(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10

8

8

8

6

6

6

1

2

3

1

2

3

1

2

3

0.5

1

2

1

2

0.5

2

0.5

1

90.9995.98

120.06

87.98

105.92

84.94

97.97

76.08

76.33

K1

307.03

276.94

252.01

K2

278.84

277.98

260.29

K3

250.38

281.33

323.95

k1

102.34

92.31

84.00

k2

92.95

92.66

86.76

k3

83.46

93.78

107.98

R

18.88

1.47

23.98

以干膏中含丹参酮ⅡA的量为考察指标,由上表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C>A>B;以A1B3C3组合为佳。

由于提取三次与提取二次及一次相差很小,为了节时省能,以及实际生产因素,故确定药材加95%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考虑到其他有效成份的提取利用,第二次加50%的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药渣加10倍量水再煎煮2小时。

故确定将药材提取工艺暂定为:

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95%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5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药渣加10倍量水再煎煮2小时。

验证实验:

按处方量配伍两份药材,每份药材为黄杨木50g、丹参125g,分别于2500ml烧瓶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加95%乙醇1750ml,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50%乙醇1500ml,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渣加水1750ml再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药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干燥至恒重。

取干膏适量,研细,取约0.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近刻度,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精密吸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计算,即得。

以干膏中含丹参酮ⅡA的总量为评价指标。

表10、正交验证实验数据表

批次

投料量(g)

干膏量(g)

出膏率

丹参酮ⅡA含量(mg/g)

丹参酮ⅡA总量(mg)

丹参酮ⅡA量(mg/粒)

1

175

23.4

13.3%

5.14

120.28

0.120

2

175

23.7

13.6%

5.07

120.16

0.120

由上表数据看出,验证实验与正交试验结果吻合,重复性好,工艺可行。

(四)成型工艺研究

1、胶囊剂工艺筛选

心无忧胶囊应符合心无忧胶囊质量标准(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的规定,主要检测【鉴别】,【检查】(项目有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等项目。

根据《药剂学》、《实用药物制剂技术》等教科书,及我公司生产胶囊剂的多年经验,拟选用淀粉、预胶化淀粉为稀释剂,与提取的两种稠膏混合,干燥,粉碎,喷入土木香和细辛的挥发油,混匀,装入胶囊,铝塑泡罩包装,即得。

(1)药粉的制备

A、按处方量的2倍投料、按上述工艺制备浸膏,两种稠膏混合后,称重(360g)均分为10等份,每2份为一组,分别摊在烘盘中,厚度约5mm,放至热风循环烘箱中,按下表干燥,粉碎成细粉。

表11

温度

干燥前稠膏色泽

干燥后干膏细粉色泽

细粉量

(g)

水分

丹参酮ⅡA量(mg/g)

丹参酮ⅡA总量(mg)

干燥时间

(小时)

6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12.3

2.8%

1.96

24.11

78

棕黄色

淡棕黄色

12.4

2.7%

1.97

24.43

78

7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12.4

2.8%

1.92

23.81

6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12.3

2.8%

1.92

23.62

60

8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12.4

2.8%

1.89

23.44

44

棕黄色

淡棕黄色

12.4

2.7%

1.90

23.56

44

90℃

棕黄色

淡棕褐色

12.3

2.7%

1.81

22.26

32

棕黄色

淡棕褐色

12.4

2.8%

1.80

22.32

32

100℃

棕黄色

淡棕褐色

12.3

2.7%

1.71

21.03

26

棕黄色

淡棕褐色

12.3

2.8%

1.72

21.16

26

由上表可知,浸膏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细粉色泽加深。

为保证产品质量,温度控制在80℃以下,但干燥时间太长,无法工业化生产,结合我公司多年生产中药制剂的实际经验,拟采用浸膏与辅料混合后80℃以下共同干燥的方法。

B、按处方量投料、按上述工艺制备浸膏,两种稠膏混合后称重(约180g),加入适量淀粉,制成适宜软材,(经实验加入约100g淀粉,制备的软材较适宜,“手握成团,轻压即散”)。

均分为6等份,每2份为一组,分别摊在烘盘中,厚度约10mm,放至热风循环烘箱中,按下表干燥,粉碎成细粉。

表12

温度

干燥前稠膏色泽

干燥后干膏细粉色泽

干膏量(g)

水分

(%)

丹参酮ⅡA含量(mg/g)

丹参酮ⅡA总量(mg)

干燥时间

(小时)

6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27.7

2.4

0.75

20.78

9

棕黄色

淡棕黄色

27.8

2.3

0.74.

20.57

9

7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27.7

2.3

0.73

20.22

7

棕黄色

淡棕黄色

27.8.

2.2

0.73

20.29

7

80℃

棕黄色

淡棕黄色

27.7

2.3

0.72

19.94

6

棕黄色

淡棕黄色

27.8

2.2

0.71

19.74

6

由上表可知,干膏总量为166.5g,丹参酮ⅡA总量为121.54mg(计0.122mg/粒),浸膏与辅料混合后80℃以下共同干燥的方法能够保证药品质量,考虑到生产劳效、能耗等因素,决定采用浸膏与辅料混合后80℃共同干燥的方法。

(2)填充试验

结合我公司多年生产胶囊的实际经验,本品拟采用稠膏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辅料,喷入挥发油,装入胶囊的方法。

由于淀粉和预胶化淀粉的吸湿性相似,25℃及相对湿度65%时,平衡吸湿量为13%,为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粉末的流动性,填充胶囊时多选用干预胶化淀粉、干淀粉(干淀粉或干预胶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称取淀粉或预胶化淀粉100Kg,置GFG-120型沸腾干燥机中,控制进风温度100±5℃、出风温度40±5℃,烘干30min,控制水分≤6.0%)。

药粉的制备:

按处方量投料、按上述工艺制备浸膏,两种稠膏混合后加与一倍量的淀粉共同干燥后粉碎,得细粉160g(测丹参酮ⅡA总量为120.14mg,每粒应含丹参按丹参酮ⅡA(C19H18O3)为0.120mg),将挥发油0.6ml喷入药粉混合均匀,密封4小时;然后分为四等份(250粒/份),按下表进行填充实验。

表13、填充实验

处方

(1)

处方

(2)

处方(3)

处方(4)

称取药粉40g、干淀粉5g、干预胶化淀粉5g、过80目筛网,混合均匀

称取药粉40g、干淀粉5g、干预胶化淀粉5g、硬脂酸镁0.2g过80目筛网,混合均匀

称取药粉40g、干淀粉2.5g、干预胶化淀粉7.5g、硬脂酸镁0.2g过80目筛网,混合均匀

称取药粉40g、干淀粉7.5g、干预胶化淀粉2.5g、硬脂酸镁0.2g过80目筛网,混合均匀

表14、填充实验结果表

装量差异

含量

备注

处方

(1)

0.1641g、0.1613g、0.1648g、0.1561g、0.1613g、0.1793g、0.1615g、0.1556g、0.1798g、0.1439g

平均:

0.1627g

上限:

0.1790g下限:

0.1464g

每粒含丹参按丹参

酮ⅡA(C19H18O3)计,

为0.098mg

流动性差

装量差异不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含量低于处方量

处方

(2)

0.1802g、0.1823g、0.1753g、0.1892g、0.1756g、0.1829g、0.1757g、0.1881g、0.1802g、0.1832g

平均:

0.1813g

上限:

0.1994g下限:

0.1632g

每粒含丹参按丹参

酮ⅡA(C19H18O3)计,

为0.108mg

流动性较好,

装量差异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含量低于处方量

处方(3)

0.2036g、0.1959g、0.1955g、0.2063g、

0.2109g、0.2058g、0.1997g、0.1996g、

0.2097g、0.2083g

平均:

0.2035g

上限:

0.2239g下限:

0.1832g

每粒含丹参按丹参

酮ⅡA(C19H18O3)计,

为0.121mg

流动性好,

装量差异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含量与处方量相当

处方(4)

0.1793g、0.1944g、0.1798g、0.1824g、0.1902g、0.1554g、0.1573g、0.1782g、

0.1936g、0.1581g

平均:

0.1769g

上限:

0.1946g下限:

0.1592g

每粒含丹参按丹参

酮ⅡA(C19H18O3)计,

为0.105mg

流动性差,

装量差异不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含量低于处方量

填充实验结果表明:

处方1、4,细粉的流动性均较差,装量差异均不符合规定,且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低于处方量(0.120mg/粒),不予采用;处方2细粉的流动性较好,装量差异符合规定,但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108mg/粒,略低于处方量(0.120mg/粒),为保证产品质量,不予采用;处方3细粉的流动性好,装量差异符合规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0.121mg/粒,与处方量(0.120mg/粒)相当,予以采用。

验证试验:

取药粉制备B实验所得的细粉160g(丹参酮ⅡA计0.122mg/粒),喷入挥发油0.6ml混合均匀,密封4小时;然后分成两份,每份细粉80g。

按以下处方进行填充试验:

细粉80.0g

干淀粉5.0g

干预胶化淀粉15.0g

硬脂酸镁0.4g

制成500粒

表15、填充验证实验结果表

批次

装量差异

含量

备注

1

0.2058g、0.2102g、0.2062g、0.2017g、0.2094g、0.2093g、0.1991g、0.2038g、0.2042g、0.1965g

平均:

0.2046g

上限:

0.2251g下限:

0.1841g

每粒含丹参按丹参

酮ⅡA(C19H18O3)计,

为0.123mg

流动较好,

装量差异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含量与处方量相当

2

0.2034g、0.2023g、0.2056g、0.1982g、0.2046g、0.2002g、0.2050g、0.2126g、0.1992g、0.2091g

平均:

0.2040g

上限:

0.2244g下限:

0.1836g

每粒含丹参按丹参

酮ⅡA(C19H18O3)计,

为0.122mg

流动性较好,

装量差异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符合规定

含量与处方量相当

由上表可以看出,细粉的流动性较好,装量差异符合规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处方量(0.122mg/粒)相当,重复性也较好,说明该处方该工艺可行。

心无忧胶囊的规格暂定为:

每粒装0.2g,每粒含丹参按丹参酮ⅡA(C19H18O3)计,应不低于0.10mg。

2、处方

药物细粉约160.0g

挥发油约0.6ml

干淀粉10.0g

干预胶化淀粉30.0g

硬脂酸镁0.8g

制成1000粒

3、工艺规程:

(1)、称取预胶化淀粉100Kg,置GFG-120型沸腾干燥机中,控制进风温度100±5℃、出风温度30±5℃,烘干30min,控制干淀粉的水分≤6.0%。

得干预胶化淀粉。

(2)、称取淀粉100Kg,置GFG-120型沸腾干燥机中,控制进风温度100±5℃、出风温度30±5℃,烘干30min,控制干淀粉的水分≤6.0%,得干淀粉。

(3)、药粉、干预胶化淀粉、干淀粉、硬脂酸镁分别过80目筛网。

(4)、称取药粉,喷入挥发油混匀,密封4小时。

(5)、按处方量,将上述药粉与干预胶化淀粉、干淀粉、硬脂酸镁混合均匀。

(6)、半成品检验后,用NCJ-800型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将药粉分装至3号空心胶囊,控制

装量为0.2g±5%。

(7)、铝塑泡罩包装即得。

由以上试验可总结本品制法为:

以上八味,黄杨木粉碎成粗粉,丹参切片,混合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用10倍量乙醇加热回流2小时,第二次用8倍量5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合并两次回流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药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土木香、细辛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射干等四味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1.35的稠膏;将以上两种稠膏混匀,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喷入土木香和细辛的挥发油,加入适量辅料,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六)经三批中试生产考核工艺稳定性

取处方十倍量药材,在中试设备上试验,考核工艺稳定性,三批数据表明,工艺稳定,具可重复性。

根据中试制成品量,确定本品每处方量制成1000粒。

表16、三批中试产品工艺数据表

项目批号

xx0215

xx0216

xx0217

药材总量(g)

3500

3500

3500

细辛、土木挥发油量(ml)

6.1

6.2

6.2

丹参黄杨木稠膏量(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