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共性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412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翻译共性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共性研究.docx

《翻译共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共性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翻译共性研究.docx

翻译共性研究

翻译共性(TranslationUniversals)

1.定义:

翻译文本的普遍特征,即在译文而非原文中产生的典型的语

言特征,这种特征被认为与翻译过程所涉及的特定语言对无关。

Baker《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暗示与应用》(1993)

2.理论源流

A.将翻译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语言形式。

(有很大争议)

B.探寻翻译行为的普遍法则和规律。

3.第一代翻译共性假设

A内容:

Baker和Laviosa提出了第一代翻译共性假设:

显化、简化和传统化(或规范化)。

即与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更简单、可读性更强;歧义更少、表达更清楚;更符合译入语传统,独创性更低。

B缺陷:

假设概念界定模糊不清,相互重叠。

相比较而言缺乏对另一个重要的翻译共性—隐性的研究基本没有提及。

4.第一代翻译共性理论后新的共性假设

翻译共性既可指翻译过程中特定的方法,也可指翻译产品相对于非翻译文本的语言特征。

对此,Chesterman(2004)提出了“S共性”和“T共性”的区分,前者指从原语到译入语的翻译过程中的共性;后者指翻译文本与译入语非翻译文本相比的共性。

根据后来黄立波对黄立波(2008)对语际显化和语内显化的划分,这对翻译共性也不妨译为“语际共性”(S-universals)和“语内共性”(T-universals)。

综合来说,目前的翻译共性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前语料库时期的翻译共性研究(pre-corpus)

普遍认为,前语料库时期的翻译共性研究与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是以Baker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暗示与应用》(1993)为标志划分的。

定义:

是指大规模机读翻译文本用于翻译研究之前,通过人工采集原文与译文文本,并对与翻译有关的语言现象进行人工对比、分析和统计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翻译共性研究主要表现为从词汇、句法和文体等角度关注简化、显化和范化三方面问题。

1.简化

A定义:

指译者在目标语文本中对原语文本中的“语言/信息下意识地简单化”处理的倾向。

(Baker“Corpus_basedtranslationstudies:

Thechallengesthatlieahead”)内容主要涉及对词汇、句法和文体的简化。

B分类:

可分为由两种语言系统差异所造成的强制性简化(obligatorysimplification),和由翻译过程本身、译者偏好、目标语语文规范等因素造成的非强制性简化(Optionalsimplification)两大类.

C发展:

语料库翻译研究途径正式提出之前对简化现象的探讨主要有BlumKulka&Levenston、Vanderauwera、Baker等,其中,Vanderauwera的研究可以说具备了语料库翻译共性研究的雏形,她所论及的简化手段大都属于非强制性简化的范畴,缺点:

但在

讨论中句法与文体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楚,总体上看只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遵循目标语语言使用规范的一些归化手法。

2显化

A定义:

显化的概念最早由Vinay&Darbelnet作为一种文体翻译技巧提出,是指将原语中隐含的信息在目标语中加以明示,此类信息在原文本中可以根据语境或情境获得。

(Vinay,J.P.&J.Darbelnet.1958/1995.ComparativeStylisticsofFrenchandEnglish-AMethodologyforTranslation)

B发展

在语料库翻译方法提出之前,有关显化的研究主要有Vinay,Darbelnet、Nida、Nida,Taber、Vanderauwera、Blum_Kulka

、Klaudy

B1:

Vinay&Dar-belnet是从对比文体的角度提出这一概念的,他们将显化和隐化视为一组对立的文体翻译技巧,常与信息的获得与损失相联系。

所涉及的显化包括词汇显化和信息显化两种。

注:

这两类显化表面上都是语境或情境要求的结果,但从本质上讲依然是语言系统差异造成的,属于强制性显化的范畴。

著作:

ComparativeStylisticsofFrenchandEnglish-AMethodologyforTranslation

B2:

Nida&Taber指出好的译文往往多少会比原文长,主要是因为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通过明示原文中的含蓄信息在适当限度内增加译文的冗余度。

他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差异和方便译文接受者理解原作的角度来探讨翻译中的新信息现象.

著作:

TheTheoryandPracticeofTranslation

B3:

Vanderauwera指出了译者所采用的各种显化技巧,这些技巧均不在语言系统差异影响之列,但与译者的个人文体偏好不无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用语料库研究译者的文体奠定了基础。

著作:

DutchNovelsTranslatedintoEnglish:

TheTransformationofa`Minority'Literature

B4:

Blum_Kulka从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入手提出了显化假设(theexplicitationhypothesis):

翻译过程会使译文相对于原文更加冗长,其表现形式为衔接方式的显化程度提高。

这一假设有两个特点:

第一,将显化视为翻译过程内在的属性,摆脱了语言系统差异的影响,使显化研究具体化;第二,从句法的非强制性转换入手,将译者的文体偏好作为参数之一。

Blum_Kulka的论断为后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文章:

Shiftsofcohesionandcoherenceintranslation

B5:

Klaudy将显化分成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内在显化四类,各类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却让我们认识到显化现象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在此基础上能对翻译共性做出更加全面的认识。

文章:

Explicitation

3范化

定义:

范化是指“遵循、甚至夸大目标语中典型模式和做法的倾向。

(Baker文章Corpus_basedtranslationstudies:

Thechallengesthatlieahead)

发展:

Vanderauwera和Toury是前语料库时期范化研究的主要代表。

A:

Vanderauwera发现译文语篇在标点、选词、文体、句子

结构以及语篇构建方面的转换均趋向于目标语语言传统规范的特点.

详见著作Corpus_basedTranslationStudies:

Theory,FindingsandApplications

B:

Toury从描写翻译研究的途径入手提出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法则既有语际转换基础上的对比,也包括目标语内翻译文本与原创文本的比较,这样的论断拓宽了翻译共性研究的视角,并且为进一步对翻译共性进行解释提供了多重角度。

详见文章:

Enrichingtranslations,simplifiedlanguage?

Analternativeviewpointtolexicalsimplification.

总结:

前语料库时期翻译共性研究特点:

每个人的研究都是从不同视角,如对比语言学、文体学或翻译研究的角度出发,在对个别概念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2)在关注焦点上,词汇、句法、文体等层面均有涉及,但不统一;3)对共性的研究主要以语际转换为基础,即相对原语而言译语的普遍特征。

尽管如此,这些前期研究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

语料库翻译学:

定义:

语料库翻译学是指根据特定的研究目标,建立真实翻译语料为主的语料库(包括单语类比语料库(monolingualcomparablecorpus)和双语/多语平行语料库(bilingual/multilingualparallelcorpus)、翻译语料库(translationalcorpus)等几种类型)。

从本质上讲,语料库翻译学是描写性翻译研究(DescriptiveTranslationStudies)与语料库语言学(corpuslinguistics)相结合的跨学科产物。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

概况Baker在前人研究成果(Vanderauwera;Blum_Kulka;Shlesinger等)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普遍特征(universalfeaturesoftranslation)的假设,包括六个方面:

1)译文显化程度显著提高;2)消歧和简化;3)合乎语法性;4)避免重复;5)超额再现目标语语言特征;6)翻译过程往往会导致某些语言特征表现出特定的分布类型,简单总结来说可以大致分为简化,显化,范化,隐化。

此外,学者们还提出过整齐化,消歧化、净化、拟化以及译本扩增等呈现出翻译共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发展成果

简化:

基于语料库的简化研究主要借助计算机统计分析手段,对翻译文本和目标语原创文本从词汇密度(lexicaldensity)、平均句子长度(meansentencelength)、高频词(highfrequencywords)和最常用词(listheads)的使用方面加以比较。

一般地说,翻译文本会表现出:

1)词汇密度低;2)高频词使用广泛;3)最常用词重复率高;4)最常用词变化度小等特点。

(LaviosaTheCorpus-basedApproach:

ANewParadigminTranslationStudies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新研究范式)

显化:

贺显斌认为,只要译文中的词句意义比原文更清楚、明确、具体、易懂,逻辑关系比原文更明晰,或中心意思比原文更突出,

就算发生了明晰化转换。

柯飞进一步指出:

“作为一种翻译现象,显化(以及隐化)不应只是狭义地指语言衔接形式上的变化,还应包括意义上的显化转换,即在译文中添加了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显化表达,或者说将原文隐含的信息显化于译文中,使意思更明确,逻辑更清楚。

”(贺显斌: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柯飞:

翻译中的隐和显)

范化:

1.Kenny以德英文学文本平行语料库(GEPCOLT)为基础,对翻译中的范化和译者创造性加以考察,发现翻译中词汇范化现象的确存在,但原语文本中的创造性词汇大多数情况下却没有发生范化.(Kenny:

LexisandCreativityinTranslation:

ACorpus-basedStudy)

2.Tirkkonen-Condit以翻译芬兰语语料库为基础提出了独特项假说(theuniqueitemshypothesis):

目标语语言中的某些语言项/元素在源语中缺少语言对应项,相对于原创文本而言,此类语言项/元素在翻译文本中的频次低。

也就是说,如果将目标语原创语言规范视为常态,那么翻译语言特征通常被认为是对常态的偏离(Tirkkonen-Condit),即非标准化或非范化;这一点与上述Baker对范化的定义相背离。

(AmythoranEmpiricalFactAStudyintotheLinguisticIdentifiablityofTranslatedLanguage)

3.柯飞以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把”字句在英汉转换中的分布特点进行考察发现,汉语翻译文本中的“把”字句比汉语原创文本中的“把”字句使用频次高(他因此提出复杂化/拟化假说),这一结果又与Tirkkonen-Condit的独特项假说形成鲜明对比。

(文章:

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研究)

隐化

翻译共性之一,亦称隐含化。

Vinay&Darbelnet最早将显化和隐化作为一组对立的文体翻译技巧加以讨论,指出它们常与信息的获得或损失相联系.

1定义:

将原语中的明确信息在目标语中变成依靠语境或情境来传达的隐含信息。

换句话说,隐化是指文本因素由文本化到情境化的转换过程,原作文本中出现的语言因素在译作中可以根据特定情境加以识别。

2发展

Toury认为普遍性概念本身就隐含着二分的原则,如翻译研究中“显化”和“隐化”都应是普遍性的一部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

(文章ProbabilisticExplanationsinTranslationStudies.WelcomeasTheyAre,WouldtheyQualifyasUniversals)

关于隐化与显化的关系,Schmied等指出,这样一组对立特征并非一种对称的关系,翻译中的显化往往多于隐化,原因

在于前者的信息处理过程要比后者简单。

Klaudy提出“不对称假设”(theasymmetryhypothesis)也谈及隐化与显化的关系。

她指出,L1->L2过程中的显化与L2->L1之间的隐化并不对称.她将隐化从词汇和

语法两个方面总结为:

词汇笼统化、词汇压缩、词汇省略、语法笼统化、语法降格和收缩以及语法省略等。

柯飞则认为,翻译中的显化与隐化是共存的,显化或隐化的现象和程度可能与语言形式化程度和翻译方向相关,同时还会受到译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文本因素的影响。

基于语料库翻译共性研究特点:

 

1)大多数研究都是以共时语料为研究对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分析数据,如平均句子长度、类符/形符比率、词汇密度等手段对

词汇多样性、信息负载度等方面进行考察;2)以对共性的验证和描写为主,解释较少;3)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4)主要以单语类比语料库为基础,探究相对于目标语原创文本而言的翻译文本特征。

 

基于语料库翻译共性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趋势

1存在问题

第一,对方法论的质疑

针对Olohan&Baker采用的类比语料库方法,Kenny以一个德-英文学文本平行语料库(GEPCOLT)对其研究结果进行重新验证后指出:

英语译者在say之后使用非强制性that的大多数情况并非为了去对应德语中的daβ,乍看起来这属于语法上的显化,但还需要确认一下原语文本中是否使用了除daβ以外的其它连接词形式来明示从句的叙述性质,如果有的话,就很难断定英语译文中包含that的做法全都属于显化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基于单语类

比语料库研究范式的翻译共性研究结果在方法上有待于平行语料库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和补充。

第二,一些实证性个案研究的结果与共性假设相背离。

Laviosa根据自己的研究也指出,通过英语类比语料库所发现的简化证据在各个文本类型中的表现并不完全统一如翻译文本中平均句子长度在新闻和散文两类文本中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前者比原创新闻英语短,而后者明显长于原创散文。

这样看来,文体类型不仅是简化研究中的一个变量,而且将平均句子长度作为简化的一个参数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国内一些学者对语料库及翻译共性研究现状

成果:

王克非在《语料库翻译学:

新的研究范式》一文概括了语料库翻译学的三大应用与理论的研究课题"肖维青介绍了平行语料,指出在翻译教学,翻译批评及其翻译领域的应用成果。

秦洪武和王克非评介了《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论文集,指出对比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的研究发现。

王克非和黄立波在“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一文中从翻译共性,翻译文体,翻译过程应用研究等方面评论了语料库翻译学的新视点和新阐释。

胡显耀指出翻译共性是语料库翻译学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功”王克非指出近年来对翻译共性的探讨包括显话,隐化,简化,范化,集中化,整齐化,非典型搭配,干扰,独特项等翻译共性的研究往往淡化原文的地位,采用语际,语内或二者结合的对比模式,将翻译文本与原创文本进行比较,并通过概率统计手段,揭示翻译语言的规律性特征。

不足:

A理论研究尚未系统化.虽然理论研究的论文数量上排在第二位,但绝大多数都是沿袭或介绍了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没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B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角度单一,缺乏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叙事结构,意识形态等角度出发的研究.

C语料库建设及深层加工有待完善.语料库是翻译研

究的基础,但国内公开使用的语料库特别是双语平行语料

库屈指可数,自建语料库虽多,但由于人力和资源所限,在

规模和加工深度上均不理想.

翻译共性研究新趋势

1译入语独特性降低

“译入语独特性降低假设”(under-represenationoftargetlanguageuniqueitems)是由Tirkkonen-Con-dit在2004年作为一种翻译共性提出的。

该假设认为,凡在译入语中属“不可译”的、特有的或在原语中不存在的特征,在译文中通常会呈现不足。

从性质上说,这一假设属语内共性,也就是说,和同一语言的原创文本相比,翻译文本的独特性降低。

2原语干扰

原语对翻译语言的干扰(或迁移)是最容易凭常识产生的翻译共性假设。

Toury首先用正式的翻译学术语命名了这一假设,即“干扰法则”(lawofinterference):

译本中移植原文关系的趋势———与“标准化法则”相反。

如前所述,传统翻译观认为原语对翻译语言产生干扰,会导致“翻译腔”,而翻译腔通常都是带有贬义需要避免的。

3异常搭配

异常搭配是最新提出的一种翻译共性假设,指翻译文本比原创文本存在更多的在译入语系统看来非典型的词语搭配形式。

其研究主要是基于可比语料库进行的,属语内共性。

该假设由Mauranen正式确定为翻译共性假设之一。

异常搭配与原语干扰的区别在于:

译入语的搭配形式不仅在译入语中很少见(但不违反语法),而且无法确定原语中对应的干扰源(原语中也少有类似的搭配)。

2011-2015国内学者关于语料库及共性研究方面的研究文献

齐金鑫2015外语与外语教学“《定量方法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评析”

姜峰2015外语与外语教学“中美学生论说文的立场名词表达--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李焱伟2013科技风“语料库语言学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王可心2013科技展望“交替传译中显化现象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