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产科病.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36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产科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外产科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产科病.docx

《外产科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产科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产科病.docx

外产科病

第四章外产科病

第一节风湿病

由于风、寒、湿侵入机体,致使肌肉、关节疼痛,起卧不灵的一种疾病,称为风湿病。

一、病因: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全年均可发生,冷湿天气、寒风、贼风、猪圈潮湿、饲料突变均易引发此病。

小猪多发。

一般认为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二、症状:

常见突然发病,患部肌肉紧张疼痛,步态强拘。

先从后肢发病,逐渐向腰部及全身扩大,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跛行渐缓解。

关节风湿以肿胀为主,突然发生一个至数个关节,以腕关节和膝关节多见,患部有热感,按之疼痛,病猪卧地后常不愿起立。

三、诊断要点:

发生突然,患部肌肉或关节疼痛,走路跛行,弓腰走小步,跛行随运动的增加而减轻,体温36—39.5℃。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佝偻病、扭伤区别开。

佝偻病有骨骼变形,骨骼穿刺发现骨硬度减低,用维生素A、D治疗有效。

扭伤的患肢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跛行不会减轻。

五、防治:

垫草要经常换晒,堵塞猪圈内的小洞,以防猪在寒冷季节雨淋。

1、2.5%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10毫升,一日2次,肌肉注射;或用醋酸可的松注射液2—4毫升,患部关节腔内注射,以减轻症状。

2、复方水杨酸钠10—20毫升,静脉注射。

或用阿斯匹林3—5克内服,每日2次,连用7天。

3、消炎痛片:

25毫克/片,每千克体重2毫升,服用,每天2次,连用3天。

4、针治:

百会、肩井、抢风、大胯、小胯、前寸子、后寸子等穴。

5、中药:

独活9克、桑寄生12克、秦艽9克、防风9克、细辛3克、当归9克、川芎6克、牛膝6克、茯苓6克、木瓜5克,水煎服。

病初可加羌活、桂枝以散风寒,痛甚,加乳香、没药,以活血止痛。

 

第二节母猪瘫痪

母猪瘫痪是指母猪在产前或产后,以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疾病。

也可分别称为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产后麻痹)。

一、病因:

产前瘫痪是怀孕母猪运动机能发生扰乱的一种疾病。

主要是因为营养障碍,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是饲养管理失调,缺乏运动,以及年老、衰弱等原因诱发。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猪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

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血糖、血钙骤然减少(母猪产后甲状旁腺机能障碍,失去调节血钙浓度作用,胰腺活动增强,使血糖过少,尤其是产后大量泌乳,血糖、血钙随乳汁流失),产后血压降低等原因而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障碍。

此外母猪

分娩时由于胎儿过大,强力拉出胎儿,使骨盆神经受伤也能引起。

二、症状:

产前瘫痪,本病多发生于产前数周。

病初表现两后肢无力,站立不能持久,常交替踏步。

以后发展到起立困难,肌肉瘫痪(尤其是后肢)。

严重时卧地不起,患肢肌肉萎缩。

产后瘫痪,病猪于产后不久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泌乳量减少。

两后肢无力,站力不稳,走路摇晃,肌肉颤抖,继则两后肢麻木,卧地不起,前肢爬行,或两后肢呈“八”字形分开,严重时,全身瘫痪。

体温一般正常。

三、诊断要点:

产前瘫痪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

产后瘫痪主要依据:

产后2—5日,患畜精神极度萎靡,一切反射变弱,甚至消失。

食欲显著减弱或废绝,粪便干硬且少,以后则停止排粪、排尿。

轻者站立困难,重者不能起立,呈昏睡状态。

乳汁很少或无乳,有时病猪不让仔猪吮乳。

四、防治:

产前瘫痪,在日常饲料中应掺入l%石粉或粗制碳酸钙及1%食盐,喂肉粉、骨粉等,这些占饲料量的1.2%。

经常晒太阳,供应足够的青绿饲料,可以预防本病。

治疗时加强护理,多垫清洁干草,每天翻身数次,以防褥疮的发生。

1、为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每日按摩患肢或涂拭10%樟脑酒精或四三一合剂。

2、10%葡萄糖酸钙50一l00毫升,加入5%糖盐水250—500毫升静注,每日1次。

3、便秘时给予盐类泻剂(硫酸钠或硫酸镁25—50克),或用温水灌肠。

4、病猪可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10—30毫升,每日1次,连续3—4天。

5、将猪骨头烤干后碾成粉末,喂食时饲料中拌入15克,或用鸡蛋4个、骨头粉30克、掺热白酒少量,让猪一次吃下。

6、黄芩、六曲、陈皮各12克,白术9克,甘草4克,水煎2—3次,内服(用于产前瘫痪)。

7、当归尾、赤芍、延胡索、羌、独活各9克,焦三楂、泽兰各12克,益母草120克,煎服(用于产后瘫痪)。

 

第三节母猪产后食欲不振

一、病因:

主要是母猪怀孕期间,饲料单纯、营养不良所引起,如蛋白质饲料和青绿饲料缺乏等;也可能是产仔过多,母猪未增加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质等饲料。

另外是产后感染或严重的寄生虫病及内分泌失调所致。

二、症状:

母猪产后食欲逐渐减退,喝少量的水或吃少量的青绿饲料,粪便较干燥,尿少而黄,母猪奶汁减少,小猪生长缓慢。

三、防治:

首先要消除病因,对怀孕母猪要合理搭配饲料,适当地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

对病猪喂给0.5公斤的动物性饲料和幼嫩的青饲料,最好是豆科植物,充分给予运动。

白天仔猪与母猪分开,促使母猪提前开食,减少对母猪的干扰。

可试用:

胃复安每千克体重1毫克肌肉注射,一天1次,治疗1—3次。

病初可用催产素、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同时内服中药十全大补汤。

后期用25%葡萄糖500毫升、三磷酸腺苷40毫克、辅酶A100单位静脉注射。

 

第四节产后缺奶

母猪产后乳汁较少或无乳,称为产后缺奶。

一、病因:

年龄过老,使乳腺机能减退,饲养管理不善,均能引起本病。

此外,母猪发育未全,配种过早,初胎母体较小,而又产仔过多;或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而引起。

二、症状:

一般精神、食欲飞行动、粪尿均无异常变化,仅产后乳房松弛,且有皱襞,乳汁缺乏或无乳,不能供养仔猪。

三、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喂给多汁和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可在饲料中加水、黄豆浆、鲜虾、鱼粉等蛋白质饲料,并经常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乳房,以疏逋血液,促进乳汁生发。

因有传染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缺乳,以治疗该病为主。

1、王不留行24克、通草9克、穿山甲9克、白术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黄芪12克、党参12克,共研细末,一次拌入饲料自食。

连喂2—3剂,乳汁逐渐增多。

2、当归30克、黄芪60克、穿山甲16克、王不留行16克、通草10克,红糖60克为引,煎汤,候温灌服,或将药物粉碎,放在饲料中喂服。

3、小鱼虾500克、猪蹄1对,煎汤,给母猪自吃。

4、鲜虾250克、甜酒500毫升,分2次喂母猪。

5、当归30克、木香10克、炮穿山甲12克、王不留行20克、路路通20克、炙黄芪30克、姜蚕15克。

上药研细,用猪蹄4个煮熟去骨,汤、肉、药混合,掺饲料中喂给。

本方可服l~3剂(此方为70千克左右的母猪用量)。

 

第五节乳房炎

乳房炎是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甚至溃烂化脓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常见于产后母猪。

一、病因:

多因仔猪吃奶时咬破乳头,或母猪卧地时擦伤乳房,以及母猪的乳房因经常在地面摩擦,受伤感染;母猪在分娩前或产后,突然喂给大量发酵饲料,泌乳过多,也会引起乳房炎。

二、症状:

患猪乳房红肿、发热、疼痛,不让仔猪哺乳。

病初乳量减少,乳汁清淡,或混有豆渣样小乳块,甚至乳孔闭塞,挤出的乳汁呈黄色,有的混有脓血,甚至乳房化脓溃烂。

病重时,全身发烧,食欲减退。

三、诊断要点:

乳房炎在临床上较多见,且易诊断,但往往易被人忽视。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观察乳房的变化和比较各乳头的大小、形状和性质等有无变化。

四、防治:

哺乳母猪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冬季产仔应多垫柔软干草。

仔猪断奶前最后能做到逐步减少喂奶次数,使乳腺活动慢慢降低。

1、局部涂擦碘软膏(碘1克、碘化钾3克加猪油100克)或鱼石脂软膏。

或用0.5%盐酸普鲁卡因10—20毫升,加入青霉素20—40万单位作封闭注射,疗效较快。

如l一2天后,症状尚不减轻,可再同量注射一次。

2、蒲公英30克、金银花25克、连翘20克、丝瓜络30克、通草13克、芙蓉花16克、穿山甲13克,煎汤,候温灌服,或共研为细末,混在饲料中喂服。

3、蒲公英60克、连翘60克、金银花30克,共为细末,拌入饲料中喂给。

4、王不留行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穿山甲10克、皂刺6克,研末拌入饲料中喂给。

5、外治:

①乳房肿块坚硬,脓未成时,用鲜蒲公英捣烂或煎汤调如意金黄散(中成药)涂敷,以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②蒲公英2份,仙人掌1份。

上药捣烂外敷或水煎外洗,必要时兼以内服。

据乳房大小及炎症轻重,决定药量和用药次数。

③牛膝100克,吴茱萸100克、大黄100克,共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用鸡蛋清调匀,洗净患部,涂敷肿胀处,1日1—2次,3—4日见效。

 

第六节胎衣不下

胎衣通常在胎儿产出后,经10—60分钟即可排出,胎衣一般分两次排出。

如胎儿较少时,胎衣往往分数次排出。

如果产后2—3小时仍未排出胎衣,或者排出少部分,即为胎衣不下。

一、病因:

多因饲养管理失调,如怀孕后期运动不足,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引起;此外,胎儿过大、难产、流产、子宫炎等,也可引起胎衣不下。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连,而发生胎衣不下。

二、诊断要点:

母猪完全胎衣不下较少,临床上多见部分胎衣不下。

为了诊断胎衣是否都排出,须检查胎衣上脐带断端的数与胎儿数是否相等。

猪发生胎衣不下,母猪常表现不安,不断努责,食欲废绝或减退,喜欢饮水,体温升高。

从阴门流出红褐色臭味的液体。

猪胎衣滞留常可伴发子宫内膜炎,引起不孕症。

三、防治:

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喂给全价饲料,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时间,防止母猪过肥、过瘦,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1、注射脑垂体后叶素20—40国际单位,也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2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50—100毫升。

2、皮下注射或口服麦角流浸膏1—5毫升。

3、胎衣腐败时,可用0.l%高锰酸钾液冲洗子宫,导出洗涤液。

隔l—2小时后,再将1克土霉素或80万IU青霉素加入100毫升蒸馏水中注入子宫。

在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消毒。

4、当归、赤芍、炒川芎各9克,益母草20克,蒲黄、五灵脂各6克,牛膝10克。

水煎,内服。

或用:

大戟9克,滑石10克,穿山甲10克,海金沙10克,猪油100克,中药水煎加油内服。

 

第七节不孕症

母猪产后2个月或适龄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孕称不孕症,又称难孕症。

一、病因:

饲养管理失调,母猪营养不良,性机能减退,发情失常或不发情,母猪过肥造成内分泌活动失调;母猪过老(一般用6—7年),卵巢发生进行性萎缩,性机能减退或消失;血缘很近的公、母猪进行交配,有时不能正常受精;产后子宫感染,发生急、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流出粘稠浓液及阴道炎等均易引起不孕症。

二、症状:

卵巢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性周期机制破坏,性欲完全缺乏或显著减弱,有时间隔长时间才发情,同时发情症状不明显,排卵失常,交配后不受孕。

有时虽然有受精能力,但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常在子宫内死亡;连同胎膜一起被母猪吸收(多见于维生素E缺乏症)。

子宫内膜炎主要症状是子宫内常流出不干净的粘液或脓性分泌物。

三、防治:

预防母猪不孕症,必须从改善饲养管理入手。

首先要合理搭配母猪的日粮,以保证母猪能获得全面营养。

饲料必须多样化,并注意经常给予良好的青绿饲料,既要防止大量使用精料致使母猪过于肥胖,又要防止因营养不足而过于消瘦。

在管理上给母猪适当的运动;猪舍保持干燥、温暖和通风良好。

在配种繁殖上,应该利用不同品种的公猪进行杂交繁殖。

四、防治:

根据不孕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按照母猪的日粮标准,合理搭配饲料。

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子宫内膜炎时,用0.1%高锰酸钾或0.05%一0.1%呋喃西林溶液进行子宫冲洗,然后注入呋喃西林、青霉素或链霉素等抗菌素药物;脓性子宫内膜炎用土霉素粉1—1.5克加入到呋喃西林溶液中进行子宫灌注,每次30—40毫升,隔日一次,处理数次后即可治愈。

发情配种时用青、链霉素稀释液,进行子宫净化。

中药治疗:

醋贯众6克、醋益母草10克、醋赤芍6克、醋元胡4克、醋桃仁3克、当归5克、红花3克,研末,拌入饲料中喂服。

2、卵巢功能失调性不孕症时可用:

(1)兽用促黄体释放激素(LRH)30—50毫微克肌肉注射。

(2)己稀雌酚3—5毫升肌肉注射,或用苯甲酸求偶二醇2毫升肌注。

(3)中药:

淫羊藿10克、阳起石10克,共为末,混入食内一次喂服。

轻症2—3剂,重症7剂。

(4)益母草100克,淫羊藿50克,枸杞子50克,红花25克。

用法:

煎水,加红糖200克、黄酒250毫升调服。

(5)淫羊藿30克,阳起石30克,肉桂20克,当归20克,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黄芪20克。

用法:

共研末,拌入饲料内1次喂服,用药1—2次。

(6)淫羊藿10克,阳起石10克,肉苁蓉5克,山药5克。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拌入适口性强的饲料内,每日一次喂服,再配合针灸白针后海穴(针深3—5厘米)。

 

第八节产后热

产后热又名产褥热。

多为管理不善,母猪产后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一种病。

一、病因:

多因母猪分娩时,饲养管理不善,产后卫生条件及防寒设备差,致使母猪受寒、受潮;或在助产时消毒不严及损伤产道,感染了细菌,均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多在产后的3—5天发病。

二、症状:

产后不久,食欲减退或停止,结膜红赤,呼吸加快,耳尖及四肢下端发冷,怕寒颤抖;体温升高到41—41.5℃,乳房收缩,乳汁减少。

阴户内流出黄色或棕褐色恶臭液体,常作排尿状。

病情加重时,患猪不能站立,卧地昏睡。

三、诊断要点:

根据产后3—4天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特点进行诊断。

四、防治:

加强猪舍的卫生工作,母猪产前圈床应垫清洁的干草。

助产时注意消毒,如有损伤应及时处理。

五、治疗:

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治疗。

或用氨基比林与速尿注射液分左右两个部位同时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用量为:

75千克以下的猪10—15毫升,75千克以上的为15—20毫升;速尿用量:

75千克以下的为80—100毫克,75千克以上的,为100—140毫克。

为了促使子宫排出恶露,可注射脑垂体后叶。

中药:

(1)艾叶25克、益母草16克、当归10克、川芎3克、黄柏10克、香附10克、黄连3克、黄芩7克,煎汤,候温灌服。

(2)柴胡30克、党参20克、黄芩30克、半夏15克、大枣3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生地20克、大黄30克、白术30克、山楂30克、神曲30克,煎汤,候温灌服。

(3)板兰根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每日一次,肌注。

或用穿心莲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每日一次,肌注。

 

第九节子宫内膜炎

一、病因:

主要是由于分娩时细菌侵入产道所引起,此外,也可由于产道损伤、胎衣不下、部分胎衣残留所致,在人工授精时消毒不严、直接交配时公猪传播病菌也可导致感染。

二、症状:

分急性或慢性两种。

急性:

多见于产后,阴道内流出污红色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

病重者,分泌物呈红褐色,有臭味。

病猪常呈排尿姿势。

食欲减少或停止,体温升高,鼻盘干燥。

慢性:

症状不明显,不定期排出浑浊的粘性分泌物,发情不正常,假发情,屡配不孕。

三、防治:

1、预防:

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母猪临产时要调换清洁垫草。

助产时严格注意消毒,操作要小心细致。

产后加强饲养管理,人工授精要严格遵守消毒制度。

在处理难产后应将抗菌素装入胶囊内直接塞入子宫腔,防止子宫炎的发生。

2、治疗:

可用己烯雌酚3—10毫克肌肉注射。

或用消毒液(0.l%高锰酸钾溶液、0.05%新洁尔灭等)冲洗子宫2—3次后,将冲洗液全部导出,冲洗后可用抗菌素(土霉素、青霉素)注入子宫内,隔日治疗一次。

另外,中药益母草、夏枯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连服3剂。

或白头翁10克、地骨皮13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延胡索10克,水煎服。

 

第十节母猪阴道炎

一、病因:

母猪常在产后或交配时,阴道粘膜遭到损害,感染了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等,引起阴道发炎。

二、症状:

阴唇肿胀,白色母猪可见阴唇红肿,有时可见溃疡,手触摸阴唇时母猪表现有疼痛感。

阴道粘膜肿胀、充血,肿胀严重时手伸入即感到困难,并有热疼或干燥之感。

病猪常呈排尿姿势但尿量很少。

当发生伪膜性阴道炎时症状加剧,病猪精神沉郁,常努责排出有臭味的暗红色粘液,并在阴门周围干涸形成黑色的痂皮,检查阴道时可见粘膜上被覆一层灰黄色薄膜。

三、防治:

首先将尾巴用绷带扎紧拉向体侧方,减少阴门的摩擦和防止继续感染。

阴道用温的消毒液(0.1%高锰酸钾、3%过氧水或0.05%新洁尔灭等)洗涤,冲洗后应将洗涤液完全导出,以免扩散感染。

若伪膜性阴道炎则禁止冲洗,洗涤后用青霉素、磺胺粉或碘仿、硼酸等软膏涂抹粘膜。

如疼痛剧烈,则可在软膏中按1%一2%的比例加入可卡因。

粘膜上有创伤或溃疡时可涂等量的碘甘油溶液。

症状严重的阴道炎,亦可全身应用抗菌素。

第十一节产后败血症

一、病因

孕母猪流产分娩或产后,由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从产道或子宫壁粘膜的损伤部位,侵入体内,随血液和淋巴系统蔓延到全身,引起发病。

二、症状:

病母猪体温急速上升,呈稽留热,体温于40—4l℃上下,但耳及四肢则寒冷。

脉搏和呼吸次数增加,精神萎缩,躺卧不愿起立,食欲废绝。

病母猪常从阴门中流出少量带有恶臭的褐色液体。

阴逍肿胀,呈污褐色,触诊有剧痛。

三、防治:

1、治疗产后败血症的基本原则在于尽快处理局部病灶,排除聚积在子宫内腐败的胎衣或渗出物,皮下或肌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10—20国际单位。

如阴道有创伤则应涂以抗菌素软膏、磺胺软膏等。

2、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000单位,每日肌注4次。

或硫酸链霉素10—20毫克,每12小时肌注1次。

或磺胺类药物磺胺噻唑每千克体重0.05—0.1克,每日分作3—4次肌肉注射。

心脏衰弱时,可以使用强心剂如樟脑、咖啡因、洋地黄等。

失水过多时,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重碳酸钠溶液。

产后败血症除给以及时的和必要的治疗外,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丰富而且易。

于消化的饲料,以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第十二节哺乳嫌恶症

一、病因:

大多发生于初产的母猪,往往由于敏感、兴奋、乳房创伤时仔猪吃奶用尖锐的牙齿咬伤乳头,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

二、症状:

初产母猪拒绝哺乳,仔猪靠近乳头时则马上站立,咬伤或赶咬仔猪,使仔猪处于饥饿状态,生长发育不良。

三、防治:

对初次分娩的母猪,产前应经常按摩乳房,使以后仔猪接触乳头时不致兴奋不安。

仔猪出生后及时剪去獠牙,母猪喂奶时加强护理,防止仔猪抢食而咬伤乳头。

如过于兴奋不安,可考虑应用镇静剂(内服溴化钠5一10克,或注射氯丙嗪2毫克/千克)。

万不得已时可采用强迫哺乳。

即将母猪一侧前后肢以绳缚住悬空吊起,取横卧姿势,强迫哺乳。

一般经l一2次哺乳后即可驯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