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440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docx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

张远亮

来源:

《科技风》2018年第34期

摘要:

汽车产业是成都市的主导产业,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当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在整车生产制造,产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同时产业链中上下游环节协作不强,政策补贴片面考虑续航里程数等问题。

面对以上问题,可以加速制定完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政府加强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重点支持核心企业布局成都;完善补贴、政策引导,应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一致性。

关键词: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合计销量超过142万辆,累计销量突破了340万辆。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共累计销量达到180万辆,在全球累计销量中占比超过50%。

无论从销量、增速还是全球市场份额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都是世界第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既保持了传统汽车产业链条的特征,又新增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等重要的核心产业环节,同时还包括充电桩等配套产业链。

汽车产业是成都市的主导产业,而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一、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

根据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数据,2017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超过8000辆,产值67亿元;2018年上半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达3305辆,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了38.4%,实现总利润19.1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48.1%。

截止2018年6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共计49户,其规模以上企业15户,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有银隆新能源、野马汽车、中植一客等10户,产能数量已达到30.15万辆,产品包括轿车、SUV等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制造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

零部件及充电设施运营企业达36户,产品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驱动电动机、电控系统及相关配套设备,形成了从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后市场服务等较为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

成都目前正在加快产业布局。

整车制造方面,新上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主要布局在成都经开区和简州新城现代装备产业园。

关键零部件和配套设备制造方面,重点支持成都经开区、淮

州新城、简阳市、新都区、青白江区、新津县等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和配套设备制造。

(二)产业结构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核心技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充电配套设备,电池产业是目前企业数量最多、资金投入最大的一部分。

其上游探至矿产资源领域,以及电池材料领域(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其它相关材料),中间则是电池制造、装配企业,下至整车制造装配企业。

1.动力电池

目前按照锂电池正极材料划分,常见的有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等。

其中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最主流的应用。

目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企业达10余

家,但对电池核心技术隔膜、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方面研发较少,同时与整车企业合作不够紧

密。

2.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

目前国内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汽车电机类型有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成都电机与电控方面企业数较少,同时与本地整车企业合作较少,对产业整体发展贡献度还十分有限。

3.整车制造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企业比较为集中,是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力量,产品涉及各类新能源乘用车、专用车和货车。

目前,整车制造企业包括雅俊新能源、中植一客、成都银隆新能源等10余家企业。

二、相关政策扶持方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被确认为国家战略目标,成都积极响应,加快其新能源汽车工业向全国第一方阵迈进的步伐。

在补贴(货币)政策方面,成都市在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大的方针政策下进行了地方配套补贴完善以及相应细化。

具体包括《成都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成办发〔2017〕20号)、《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暂行)》(成经信办

〔2015〕81号)、《关于我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成发改价格〔2017〕

611号)等政策文件。

在推广规模以及充电设施建设规划方面,包括《成都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成经信报〔2017〕92号)、《关于鼓励和规范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指导意

见》。

在路权政策方面,发布了《成都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政策》(成办发

〔2017〕20号)、《关于空气重污染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关于2018年度货运汽车城区道路行驶证管理的通告》等相关政策文件。

事实上,“路权”比“地补”更有吸引力,在全国其它城市很少能做到像成都这样,坚定立场,扶持新能源。

三、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问题

(一)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整车组装,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車产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装配制造,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基本上是采购,同时自主研发能力比较薄弱。

(二)新能源产业总体规模比较小,目前缺少国际一流龙头企业

在企业方面,主要企业目前均未形成十分突出的核心优势,企业在引领产业发展的能量方面还十分不足。

(三)新能源各个产业链中各环节协同合作不强

动力电池企业和本地整车企业联系合作还不够紧密,仅有3户本地整车生产企业和电池企业有比较稳定的项目合作。

(四)政策补贴仅考虑续航里程数、能量密度等,忽视了产品安全性及可靠性四、对策建议

建议加快研究制定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技术规划路线图,完善本地配套扶持政策,从研发、生产、购买、保有、后续使用等环节应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持;大力支持吉利、一汽大众等导入新能源系车型,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中植新能源、银隆新能源以成都为核心整合布局产业链,加快新能源客车上量生产;支持成都凯迈科技联合韩国三星、日本东芝等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电芯研发应用基地。

在补贴方面,建议补贴倾向安全性和可靠性,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正在逐渐趋向理性,企业在产品研发上不能只盯着、贴着补贴指标,应该更多的关注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黄浩森,刘丹,张海.新常态下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06).

[2]邵兴全.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例证[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

[3]叶燕,王效.成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思路[J].驾驶园,2016(12).

[4]林正,徐徽,裴玉蓉.加快发展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议[J].先锋,2015(03).

[5]荣萍,子璇.EVCARD:

花开全国争奇斗艳[J].中国高新区,2017(08).

[6]田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9.

[7]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

(1)5-18.

[8] 贾莉洁,吕仁志.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对标研究[J].技术经济,2014(12).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7SB0244);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校级重点课题

(CS17KY2D02)

作者简介:

张远亮(1988-),男,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