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42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20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自考00536.doc

古代汉语85/85

古代汉语——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汉语,都是指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属于历史语言,分成四期:

(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

(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

(四)现代汉语,民国以来(确切定为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

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称作文言。

(二)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称作古白话。

文言的两大特点:

(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

(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注:

书中这一段话挺有意思的,我把它抄在后边:

要想把一种距今久远,脱离当代生活的历史语言长期使用下去,就势必要着力模仿,而且,按照古代正统文学和文章学的评论标准,越是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就越被认为是语言修养高。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应以先秦两汉作品中为主,兼及唐宋以后的仿古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

即属基础理论课,又属工具课。

提高古代汉语也就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是学一点理论就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阅读足够量的文言作品,以积累语言材料和产生语感。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和意义

1、文言文阅读与历史遗产的继承

这段课本内容写得极好,能够激励学子们。

2、学习古代汉语是深入瞭解现代汉语的需要

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汉语的句式,大部分来自古代汉语。

有些古代汉语的特殊短语和句式,虽然在现代汉语句法中不存在了,但在构词法中还有所保留。

文言与白话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学习现代汉语不能一点也不涉及文言。

有没有文言知识,直接影响到对现代汉语理解的深入程度和应用的准确程度。

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1、处理好语感与语理的关系

自由阅读古书是一个较高的目标,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

2、处理好分解与综合,微观与积累的关系

在阅读时,要通过每一篇短文的学习,积累词汇,词义和句式,最终达到熟练和形成语感。

3、处理好古代与现代的关系

既要注意古今汉语的差异,也要注意古今汉语的沟通。

4、处理好一般与重点的关系

最后:

一旦有了阅读古书的能力,我们将能够与古人对话,那是一种多么神奇的境界!

一、汉字的性质

  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

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

  指事字:

上下刃亦朱

  会意字:

莫吹啓祝折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

皇煌簧惶蝗江河湖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

  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

  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

  人大女又目耳口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門

  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见书P10)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两种类型:

  1、形合会意字:

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

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

例:

从,牧,莫,舂

  2、义合会意字:

也就是会意字的造字方式从构件物象的组合发展为构件意义的组合。

是语义的组合而不是物象的组合。

例:

臭,息,法,明

  (四)形声

  形声即根据事类(指意义)而造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即取譬相成,构成新字。

  1、形声字类型(P12)

  2、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P12)

  3、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布

  书上例字很多P13

  在对形声字进行结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找准声符和义符。

  4、省声字和省形字

  (五)转注

  学术界通常认为“转注”指的是汉字孳乳的一种方式。

即某一个字由于意义的引申而产生分化字,分化字之间就是转注的关系。

  (六)假借

  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或者因为有些虚词无法造字,只好借用一个与该词同音的字来记录

  *在六书中,前四书很明显谈的是汉字的结构形式,而转注和假借与汉字的结构没有关系。

但六书是一个总体,所以我们也需要大致了解一下“转注”和“假借”这两个概念。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总的趋势是向便于识记、易于书写演变,也就是从象形性向符号化演变。

  分两大阶段:

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

  古文字阶段包括:

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

  今文字阶段包括:

隶书和楷书。

  

(一)殷商甲骨文

  形体特点:

笔画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味很浓。

  P14

  

(二)西周金文

  金文又叫钟鼎文,钟鼎上的文字有阴文和阳文两种,阴文叫款,阳文叫识,故金文又叫钟鼎款识。

形声字的大量增加,是汉字构形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P16

  (三)战国文字

  分作两大派系:

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

  秦系文字上承西周金文,下启小篆,是汉字发展主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战国文字的主流。

  (四)小篆

  小篆的线条粗细均匀,分布均衡,由象物性的线条到符号化线条演变,是汉字书写元素所发生的重要变化,是汉字符号化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为汉字向笔画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因如此,小篆以后,汉字便进入了今文字时期。

  P17

  (五)隶书

  隶书是起源于战国晚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新型字体。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

秦隶又叫古隶,汉隶又叫今隶,是因为事务繁多,需要提高书写速度而产生的。

汉字由篆文向隶书演变过程叫隶变。

  P19

  (六)楷书

  楷书本名真书或正书,后因其结构严谨,堪为楷模,故改称楷书。

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完全成熟于汉唐,一直沿用至今。

  由汉隶演变为楷书的过程,叫做楷化。

*有一部分汉字,按照隶书和楷书来分析结构,往往不能得到构字理据,需要向上追溯到古文字,恢复较早的结构。

一、夫子至于是邦也

子禽問于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

抑與之與?

”子貢曰: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

“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

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道:

“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

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二、贫而无谄

子貢曰: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雲: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

“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

“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

“《诗经》上说:

‘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孔子道:

“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译文】孔子说: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四、哀公问社

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

“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

”子聞之,曰: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鲁哀公向宰我问,作社主用什么木。

宰我答道:

“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战战栗栗。

”孔子听到了这话,[责备宰我]说:

“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五、我未见好仁者

子曰: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

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

“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谁能在某一天使用他的力量于仁德呢?

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大概这样人还是有的,我不曾见到罢了。

六、女与回也孰愈

子謂子貢曰:

“女與回也孰愈?

”對曰:

“賜也何敢望回?

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子谓子贡曰:

“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道:

“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

”子贡答道:

“我么,怎敢和回相比?

他啦,听到一件事,可以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道:

“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是赶不上他。

七、颜渊季路侍

顏淵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

“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

“願聞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轻字当删,轻字是衍文,即古文在传抄过程中误增的字。

)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孔子坐着,颜渊、季路两人站在孔子身边。

孔子道:

“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道:

“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

颜渊道:

“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道:

“希望听到您的志向。

孔子道:

“[我的志向是,]老者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青人使他怀念我。

八、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

“季氏准备对颛臾使用兵力。

孔子道:

“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

颛臾,上代的君王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国境早在我们最初被封时的疆土之中,这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道:

“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

孔子道:

“冉求!

周任有句话说:

‘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再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譬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

你的话是错了。

老虎犀牛从槛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道:

“颛臾,城墙既然坚牢,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今不把它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道:

“冉求!

君子就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

我听说过: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必着急财富不多,只须着急财富不均;不必着急人民太少,只须着急境内不安。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相季孙,远方之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兵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哩。

九、子适卫

子適衛,冉有僕。

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

“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子。

孔子道:

“好稠密的人口!

冉有道:

“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道:

“使他们富裕起来。

冉有道:

“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道:

“教育他们”

十、阳货欲见孔子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諸塗。

謂孔子曰:

“來!

予與爾言。

”曰:

“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曰:

“不可。

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孔子曰:

“諾;吾將仕矣。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涂。

谓孔子曰:

“来!

予与尔言。

”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

“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要孔子来拜会他,孔子不去,他便送孔子一个[蒸熟了的]小猪,[使孔子到他家来道谢。

孔子探听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谢。

两人在路上碰着了。

他叫着孔子道:

“来,我同你说话。

”[孔子走了过去。

]他又道:

“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却听任着国家的事情糊里胡涂,可以叫做仁爱吗?

”[孔子没吭声。

]他便自己接口道:

“不可以;——一个人喜欢做官,却屡屡错过机会,可以叫做聪明吗?

”[孔子仍然没吭声。

]他又自己接口道:

“不可以;——时光一去,就不再回来了呀。

孔子这才说道:

“好吧;我打算做官了。

第二课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在古代汉语课中,我们学习有关汉字的性质和结构的结识,除了掌握汉字科学的结构规律之外,主要目的是在探求词义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来瞭解词义,掌握词义。

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

(一)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

  早期汉字例如甲骨文、金文、还保留着汉字的构形理据,是形义统一的,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来探求词义,小篆也还保留了许多古文字的特点,许多字形的构形理据还是很清楚的,可以作为以形索义的依据。

例:

P28

  汉字经过隶变,进入今文字阶段,书写元素演变为笔画,汉字的象形性彻底消失。

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演变是有规律的,符合演变规律的字形,其构形理据仍然保留。

例:

秉、元、見、水P29

  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探求词义。

这在训诂学上叫做“以形索义”。

  汉字在形体演变过程中,也有一些非规律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讹变”。

例如:

春,為P29。

  追溯早期字形的过程,训诂学上叫作“复形”。

(二)只有本字本义才是形义统一的

  1、本字是是对借字而言的。

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据而造的。

例如:

“亦”是“腋窝”的本字,“汝”是“汝水”的本字,“莫”是“暮色”的本字。

  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

但是,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同音借用的现象很多。

由于文字假借而使某字具有了与字形完全无关的意义,称作假借义或借义。

在遇到文献中的假借字时,必须根据借字的语音追溯本字,训诂学上称为“溯本”。

例:

P30。

  2、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

讲解汉字一定要用本义来讲,才能合乎原来的造字意图,如果用引申义特别是远引申义讲字形,就会牵强附会。

  引申:

很多例子见P30

  引申义虽然与字形关系疏远,但毕竟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可以追溯的;而假借义则与字形没有任何联系。

二、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求

  1、纯表意字与词义的探求

  人们一般把没有示音符号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称为纯表意字。

在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探求词义时,纯表意字通过整体构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而形声字则是通过义符与本义发生联系。

例如:

P31。

  2、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

P31

三、从汉字的结构探求词义的重要参考书——《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

这部书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了证实汉字的构意性质和形义统一规律而作的文字学著作。

  它收录汉字的原则是“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即以小篆为字头,也收录一些古文、籀文字形。

  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分上下。

第一卷至第十四卷是正文,第十五卷上是《叙》和部首表,卷下是《后叙》。

据《后叙》载,该书收入篆文字头9353字,另收入重文1163字。

  许慎对所收录的汉字的字形运用“六书”理论进行结构分析,证明汉字绝大多数都是由声符和义符(形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又是形声字的义符和声符的基础。

例详见P33(非常有意思,但好多篆字,所以我无法一一打出来)。

一、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孟子謂戴不勝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

使楚人傅諸?

  曰:

“使齊人傅之。

  曰: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

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

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

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

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使楚人傅诸?

  曰:

“使齐人傅之。

  曰: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

“你希望你的君王向善吗?

我明白告诉你吧。

比如说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呢?

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戴不胜说:

“找齐国人来教他好。

  孟子说:

“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观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

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相反,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还是地位高低都不是像薛居州和样的好人,那君王又和谁去做好事呢?

单单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二、齐人伐燕

  齊人伐燕,取之。

諸侯將志妊唷P踉唬骸爸T侯多址ス讶苏撸我源俊

  孟子對曰:

“臣聞七十裏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

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

《書》曰:

‘湯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

‘奚為後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

誅其君而吊其民。

若時雨降,民大悅。

《書》曰:

‘溪我後,後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王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钟谘啾姡镁崛ブ瑒t猶可及止也。

  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

‘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

‘奚为后我?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诛其君而吊其民。

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

‘溪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王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译文】

  齐人讨伐燕国占取了它,诸侯们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

“许多诸侯谋划要讨伐我,怎样来对付他们呢?

”孟子答道:

“我听说有凭藉方圆七十里的疆域而治理天下的人,那就是成汤,没听说拥有千里国土而畏惧他人的。

《书》说‘成汤的征讨从葛国开始’,普天之下都信任他,他东向征讨,西方的夷人便埋怨;南向征讨,北方的狄人便埋怨,都说:

‘为什么丢下我们啊!

’民众对他的盼望犹如大旱时盼望云朵一样,所到之处,赶集的不停止买卖,种田的不改变耕作,诛杀了残暴的君主而抚慰那儿的民众,如同及时降下甘霖一样,民众非常喜悦,《书》说:

‘等待我们的君王,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

’“现在燕国虐害他们的民众,大王前去征讨,民众认为大王将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筐装着饭食、用壶盛着饮水来迎接大王的军队。

假如杀掉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