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61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针灸科面瘫的临床路径MicrosoftWord文档

宁南县中医院针灸科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住院路径

一、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面瘫急性期(TCD编码:

BNV1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急性期):

1-7天

2)静止期:

7-14天;

3)中期(恢复期):

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4)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

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写作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诊疗方案”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写作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编码:

BNV120)和周围性面神经炎(ICD10编码:

G51.802)的住院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必要时可申请其他项目

(八)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针灸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3.其他疗法:

灸法、拔罐、磁热治疗等。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十一)疗效评价:

1、痊愈:

患部完全恢复正常,面部所有区域正常。

2、显效:

患部基本恢复正常,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者皱眉时额纹比健侧浅。

3、有效:

患部明显恢复,患侧眼睑闭合不严,口角轻微歪斜。

4、无效:

治疗后无好转或者略有改善。

二、面瘫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面瘫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时间:

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0天实际住院日:

日期

月日

(住院第1天)

月日

(住院第2天)

月日

(住院第3日)

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向家属交待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

□请上级医师看病人,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请上级医师看病人,完成三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调整针灸治疗方案

□调整内服中药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常规护理

□二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日一剂

□中医辨证内服药

□普通针刺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尿常规

□大便常规+隐血

□肝功□肾功

□血糖□血脂

□电解质□乙肝五项

□心电图

长期医嘱:

□中医辨证内服药

□二级护理

□普食

□普通针刺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长期医嘱:

□中医辨证内服药

□二级护理

□普食

□普通针刺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护理工作

□按入院流程做入院介绍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完成各项入院检查的护理操作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护理日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变异记录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无□有,具体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4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5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6天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艾灸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7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8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9天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艾灸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0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1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2天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艾灸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3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4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5天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艾灸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6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7天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8天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艾灸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梅花针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月日至月日

住院第19天

月日

住院第20天今日出院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针灸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电针

□磁热疗法

□偏振光治疗

□面部推拿

□艾灸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口服抗炎镇痛药物

□必要时拔罐或闪罐治疗

□必要时药物外敷治疗

□刺络拔罐

□必要时行穴位埋线治疗

□确定患者可以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处

□开具出院带药。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

牵正散加减

□邪热壅络:

大秦艽汤加减

□风痰阻络:

牵正散合导痰汤加减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配合医师完成内外治法的调整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按医嘱完成日常治疗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指导及协助出院办理

□健康宣教

□门诊随访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三、面瘫疗效评估

面瘫发病率高,若不医治及时,往往容易留有后遗症,严重的影响人的美观,给患病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010年,面瘫就诊人数151人次,住院患者13人,其中治愈8人,治愈率为61.5%,好转人数为5人,好转率为38.5%,平均治疗时间为20.5天;2011年,面瘫就诊人数173人次,住院患者29人,其中治愈18人,治愈率为62%,好转人数为11人,好转率为37.9%,平均治疗时间为17.8天;2012年,面瘫就诊人数316人次,住院患者43人,其中治愈28人,治愈率为65%,好转人数为15人,好转率为34.8%,平均治疗时间为15.6天,2013年1月至6月份,就诊人数196人次,住院患者20人,其中治愈14人,治愈率为70%,好转人数为6人,好转率为30%。

平均治疗时间为14.2天。

面瘫是我科优势病种,患者多是以门诊形式就诊,门诊急性期患者较多,治愈率较高。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

面瘫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该病严重的影响了人的整体形象,患病后病人心理负担较重,往往怕恢复不了,而影响病人的情绪。

该病能否恢复,与病变的部位有十分重要的关系,若病变部位位于镫骨肌支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同时出现带状疱疹(即Hunts综合征)者,或者患病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病,或发病时而后压痛明显,也不能寐者,或发病时患侧面部浮肿者,均恢复较慢,或留有后遗症。

进一步研究,若病变部位位于镫骨肌支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同时出现带状疱疹(即Hunts综合征),耳后疼痛明显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激素与针灸联合应用治疗。

发病时耳后压痛明显,夜不能寐者,采用中药与针灸联合应用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刺方法上阻止耳后疼痛治疗的主要目的。

可采用循经取穴法。

如取外关穴,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或者患病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有感染性疾病等其他基础病。

在治疗基础病的基础上治疗原发病。

发病时患侧面部浮肿者,往往与湿有关,需辨明湿热还是脾虚,湿热者要用泻,可放血,脾虚者要用补脾利湿之法,可针药并用,亦可加火针治疗。

总之,常见病中的难治点,在于临床认证,主要是把握住个体的差异,及早入手,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就会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

临床诊疗规范化,是我们提高疗效的途径,只有系统观察病例,才能得出客观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