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73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docx

2017教科版新教材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2.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3.初步认识精准计时工具。

科学探究目标: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稀时间的意识;2.意识到只凭主管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中国的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

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培养学生珍稀时间的意识。

课前准备:

PPT课件、大时钟一个、每个学生带一个表(类型不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PPT课件——孔子图像)

同学们,我们知道孔子曾经说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的流逝带给人们很多的感悟,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准确的计量时间,那么计量时间的意义有哪些?

计量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时间的概念

出示时间概念: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

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

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

时刻:

时刻是某一瞬间,即此时此刻的具体时间。

时段:

时段是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用的时间,即一段时间。

三、感知1分钟的长度

请同学们闭上双眼,老师来计时,我们来体验一下一分钟的时间

有多长。

提问:

你们还可以找出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

同桌讨论并体验。

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的持续时

间,或者是1个小时的持续时间,你们打算用哪些方法?

预设:

课间是10分钟,午觉一般是1个小时。

四、已经过去多长时间?

1.提问:

感受一下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多长时间?

离本节课下课还需多长时间?

预设:

过去了10分钟,还剩3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还剩20

分钟。

出示时钟,公布答案。

同学们看看你预估的时间准确吗?

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估计居然误差这么大。

2.引导交流:

在你家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什么时候时间过得很慢。

预设:

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爸爸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时间过得很慢。

小组讨论:

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快有时慢?

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总结: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

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甚至觉得比较难熬。

五、计量时间与生活

1.高铁

高铁速度快、服务优质、安全、可靠、换乘方便。

可以为广大乘客节省大量的时间。

2.体育赛事中,计量时间至关重要。

在一些计时比赛中,时间的快慢就是决定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时间的计量就很重要,计时工具的精确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精准计时工具。

六、知识拓展:

精准计时工具

我们一起来看看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公元前20000年:

史前人以在木棍和骨头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

公元前8000年:

埃及人制订了每年12个月,每月均为30天的历法。

公元前1500年:

埃及发明第一个移动日晷,将一天分为12个周期。

接着又发明一种叫漏刻的计时器。

公元前100年:

雅典出现以一天24小时为基础的机械漏刻。

元200年:

西方开始引入星期概念。

公元400年:

中国发展了机械漏刻。

公元1100年:

日晷在欧洲得到发展。

公元1350年:

德国钟表匠发明第一个机械闹钟。

公元1510年:

德国纽伦堡出现带发条的怀表。

公元1656年:

荷兰一位天文学家发明自摆钟。

公元1800年:

计时精确度到1/100秒。

公元1850年:

计时精确到1/1000秒。

公元1928年:

发明石英钟。

公元1949年:

发明第一台原子钟。

公元1950年:

计时精确到微秒。

公元1965年:

计时精确到毫微秒。

公元1970年:

计时精确到微微秒。

公元1990年:

精确到毫微微秒。

公元1998年:

建立超冷铯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发展到今天,最精准的计时工具原子钟可以做到4亿年误差1秒钟。

七、课堂小结

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计量时间的知识,认知了许多计时工具,并动手制作了水钟和钟摆,相信大家都很有收获,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习如何健康生活,希望同学们能保持一如既往的研究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