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489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课后习题及习题答案(全上下册)(人教版).doc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有新物质(Fe2O3)生成,为化学变化

(2)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3)纸张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为化学变化

(4)瓷碗破碎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Cu2(OH)2CO3)生成,为化学变化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举例说明。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

是否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如:

铁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物质燃烧、食物腐烂、酿酒、新陈代谢、工业制碱、浓硫酸脱水、石灰浆刷墙,墙面变硬、玩火自焚、烈火焚烧若等闲、用酸除铁锈、烽火戏诸侯、动植物呼吸、中毒和解毒等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

为什么?

(1)酒精能燃烧。

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燃烧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

(2)酒精能挥发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挥发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

(3)水变成水蒸气物理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变为水蒸气为物理变化),所以为物理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酿酒为化学变化),所以为化学性质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

(6)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不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

(7)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不发生化学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的性质,所以为物理性质

(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为化学性质

4.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水: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液体,常压下熔点为0℃,沸点为100℃;

可以作溶剂,可以灭火,可以和CaO、CO2、C等发生反应,可以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H2和O2等

食盐:

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食盐的主要成分作调味品,腌制食品。

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作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蔗糖:

常温常压下为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可以做调味品。

铜导线:

常温常压下为紫红色固体,密度较大,难溶于水,有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加热可氧化为黑色的CuO,不溶于普通稀酸,可做到导线,器皿,装饰品等。

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

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

举例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食物变质常有这些现象,比如,食物变黄、变黑、变绿,密封的食物包装有鼓胀现象等。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

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

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为物理性质,蜡烛燃烧为化学变化;

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物理性质的描述,蜡烛燃烧有发光发热现象是化学性质的描述。

2.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

根据做过的探究填表。

问题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问题猜想(假设)

O2减少,CO2和H2O增多

实验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

2.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证据

1.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哈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

结论与解释

1.呼出气体中O2减少

2.呼出气体中CO2增多

3.呼出气体中H2O增加

讨论

3.整理本课题的探究记录,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格式(或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式)写出探究报告。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

1.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烧杯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

3.参考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等,进行固体药品取用、液体倾倒和排水集气等操作练习。

单元小结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3.物质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5.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获得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其中按体积计,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2.下列物质:

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洁净的空气。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③⑤;请选出一种混合物并说明其中的成分②中的成分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3.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B)。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C)。

A.洁净的空气 B.汽水 C.液态氧 D.水泥砂浆

(3)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臭氧属于(A)。

A.纯净物 B.混合物 C.氧气 D.稀有气体

4.列举4种存在于空气中的纯净物及其主要用途。

(1)氧气的用途用于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燃烧、炼钢、气焊或气割、化工生产、宇宙航行;

(2)氮气的用途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充入灯泡中、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防腐)、制硝酸和化肥、液氮冷冻麻醉、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下显示超导性能;

(3)二氧化碳的用途:

可做致冷剂,保存食品和人工降雨,可做灭火剂(利用了物理性质:

其密度比空气的大,还利用了化学性质: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图书馆或档案室等发生火灾常用液态二氧化碳或干冰来灭火),可做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可做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

(4)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或氦气填充探空气球(密度很小,很稳定。

)、氙气用于医疗麻醉

5.你一定去过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和森林茂密的公园或野外,你在这两处呼吸时的感受是否一样?

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你如何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课题2氧气

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简单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本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硫:

_硫+氧气二氧化硫___

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铁丝: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_

3.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C)。

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C.氧气极易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

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C)。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B.氧气可以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5)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D )。

A.氧化汞汞+氧气B.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4.你家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

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

石油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燃料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燃料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注意:

这是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应用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课题3制取氧气

1.填写下表,比较三个反应的异同。

反应

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

生成物

高锰酸钾制氧气

MnO2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

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氧化氢

水、氧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碳+氧气二氧化碳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2.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C)。

A.硫+氧气二氧化硫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解析:

氧气在常温、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反应,但不是所有物质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

A.烧杯、玻璃棒B.大试管、集气瓶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解析:

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是指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在做“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时,常常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少量水,试推测对不同物质来说,这样做的目的各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细沙来代替水?

在集气瓶内先装入少量水,一是可以防止燃烧物落下时炸裂集气瓶,二是可以用水来溶解吸收产物,如硫燃烧的产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加水就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所以,硫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内先放少量水,不宜用细沙来代替,而铁丝、铝条燃烧时,在集气瓶内用细沙来代替水是可以的。

4.利用下列所示仪器、药品(及其他必要物品)进行实验并探究。

(1)“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2)设计制取氧气和试验其性质的实验方案(下表可供参考,你也可以利用一些其他代用品自行设计其他方案),征得教师同意后实施你的方案,实验后进行小结。

目标

1.寻找新的催化剂

2.制取氧气

3.试验氧气性质

仪器、药品

注射器,点滴板,红砖粉末,过氧化氢溶液,木炭注射器,带导管的试管,大试管,过氧化氢

一试管氧气,木炭

装置图略

带火星的小木条

方案(可画简图)

将红砖粉末放到点滴板的一个孔中,用注射器往上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再把带火星的小木条迅速地放在上面

将红砖粉末少许放入试管底部,塞好瓶塞,将注射器吸满过氧化氢溶液,插入瓶塞,往里逐滴加入,导管插入试管中

将烧红的木炭伸入盛满氧气的试管中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气泡放出

木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红砖粉末是催化剂

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

质比较活泼

单元小结

一、氧气

物理性质

标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429g/L,难溶于水;101kPa时,熔点为-218℃,沸点为-183℃

化学性质

1

供给呼吸

2

助燃性

3

氧化性

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MnO2

2H2O2===2H2O+O2↑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排水法收集

注意事项

查、装、定、点、收、离、熄

用途

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燃烧、炼钢、气焊或气割、化工生产、宇宙航行;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举例):

食盐水、石灰浆、空气、合金

纯净物(举例):

液氧、液氮、二氧化碳、干冰

三、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举例:

CaO+H2O=Ca(OH)2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举例: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氧化反应,举例:

硫+氧气二氧化硫

四、谈谈你学完本单元的收获。

可从“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化的重要性”或“化学学习方法”等主题中任选其一进行小结,也可以自选主谈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1

1.填空题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大,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小。

(2)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分子,没有改变的粒子是原子。

(3)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木炭

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

化学变化

水和氧气

一种分子

化学变化

另一种分子

(4)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如图所示。

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氢分子、氯分子和氯化氢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的是氢原子和氯原子(填物质名称)。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分子间间隔增大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花香是分子扩散到空气中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密封保存可以防止香水、汽油蒸气的分子因不断运动并扩散到空气中去,造成挥发而损失

(4)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太阳照射的地方,温度较高,湿衣服上附着的水分子能量增大,运动加剧,更快地扩散到空气中去,所以衣服容易干

(5)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有相对较大的间隔,气体受压时,迫使气体分子间距离缩小,因此其体积也相应缩小。

(6)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分子;

3.选择题

(1)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2)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4.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生活中:

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盛放在容器中的水减少等;自然界中:

远处闻到花香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1.填写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8

8

8

8

16

16

16

16

·镁

12

12

12

12

2.选择题

(1)原子核(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B )。

A.中子数 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3)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B)。

A.12g B.12 C.1.66×10-27kg D.1/12g

3.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在氧原子中,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8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高速运动,从而构成了氧原子;

因为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现电中性。

4.从附录Ⅱ中查出氮、硫、氯、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

14.01S:

32.06Cl:

35.45Ca:

40.08

5.从附录Ⅱ中查出钠、镁、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根据所查数据,比较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哪一种所含的原子最多?

哪一种所含的原子最少?

为什么?

Na:

22.99Mg:

24.31Al:

26.98

钠最多,铝最少;因为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大

6.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9.288×10-26kg÷1.993×10-26kg×12≈55.9

课题3 元素

1.分析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将每组中相同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填入括号内。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O表示氧元素;一个氧原子。

(2)2H表示2个氢原子。

3.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D )。

A.Si B.Fe C.Al D.O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4.写出氮、氯、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NClSPMnCuAu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氦氟硅钾银汞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A

CuZnAgClCa

解析:

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7.查阅元素周期表,写出原子序数为20、26和53的元素名称和符号。

举例说明生活中与它们有关的事例。

20号元素:

钙C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存在于大理石、石灰石、骨骼、牙齿中。

26号元素:

铁Fe,地壳中含量第二、应用最广的金属元素,工农业及生活中均最常见。

53号元素:

碘I,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碘酒可用于皮肤消毒,碘遇淀粉变蓝。

课题4 离子

1.填空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例如,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一般较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非金属原子一般较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旧称为惰性气体元素,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正电荷,成为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负电荷,成为阴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如右图所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

2.选择题

(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D)。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D)。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3)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4)关于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N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B.Cl-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C.Na+与Cl-靠静电作用结合成NaCl

D.Na+和Cl-都是带电的,因此氯化钠也带电

单元小结

一、物质构成的基本概念

物质

名称

涵义

举例

你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构成粒子(微观)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H2、O2、H2O、CO2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H、O、Cl、Na

离子

带电的原子

Na+、Cl-

化学组成(宏观)

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H、H+;Cl、Cl+;

二、物质的构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1.据统计,2008年我国总用水量(未包括台湾省)约5.91×1012m3,其中农业用水3.66×1012m3,工业用水1.40×1012m3,生活用水7.25×1011m3。

分别计算这三项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百分比,并画图表示。

农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3.66×1012m3/(5.91×1012m3)×100%≈61.93%

工业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1.40×1012m3/(5.91×1012m3)×100%≈23.69%

生活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7.25×1011m3/(5.91×1012m3)×100%≈12.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