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506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docx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简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

  皮亚杰在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考试中非常重要。

在本模块中,我们将看到关于皮亚杰的两个知识点,即建构主义发展观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下面老师将带领大家学习第一个考点:

建构主义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都来源于动作,从婴儿出生开始,对外界信息的获得都是依靠动作,如对奶嘴的吸吮,对物体的抓握等,因此最早人类就具有低级的行为图式。

那么什么是图式呢?

图式是指每个人特有的认知结构,如小红认为,鸟是会飞的,有羽毛的动物,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图式可能是不同的,具有独特性。

  当人在接受新刺激或是学习时,直接把新刺激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的过程。

如,当小红看见了自家门前的麻雀,就会认为麻雀是鸟。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并没有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同化的过程是量变的过程。

  如果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原有认知结构与外界环境不适应了,即有机体与外界不平衡了,那么需要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再去接受新知识,此时就是顺应的过程。

如,小红在动物园看见了一只鸵鸟,那么小红会认为鸵鸟不是鸟,但是实际上老师告诉小红鸵鸟也是鸟。

此时,小红要想学会这个新知识,必须要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告诉自己不会飞的动物也可能是鸟,即发生了顺应。

  个体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发展,最终实现

  认知发展。

  我学到了建构主义发展观的一点知识。

让我们检查一下学生是

  否学会了。

我们来看两个练习:

  1.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

  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1.A。

  解析:

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

  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2.虹虹认识并喜欢玩架子、经常指着夹子要“夹夹”玩。

第一

  次在机场看到飞机尾翼上的燕子图标时,他也指着称“夹夹”,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现象属于。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2.A。

  解析:

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同生理一样,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所不同的只是涉及的变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机能性的。

随着个体认识的发展,同化经历以下三种形式:

①再现性同化,即基于儿童对出现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复反应。

②再认性同化,即基于儿童辨别物体之间差异借以作出不同反应的能力。

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础上出现并有助于向更复杂的同化形式发展。

③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儿童知觉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并把它们归于不同类别的能力。

题干描述的现象属于概括性同化,即虹虹知觉了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