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13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docx

水生兽医考试真题带例题分析

2013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生动物类)部分试题

A1型题

23、引起鱼体组织主动性充血的常见原因是(B)

A、栓塞B、炎症

C、血管受压D、心功能障碍

解析:

引起炎症的病因都可以引起充血,仅其强度有所不同。

充血往往是炎症的早期变

化之一。

24、不会发生渗出性出血的血管是(D)

A、毛细血管B、小静脉

C、小动脉D、大动脉

解析:

渗出性出血发生于毛细血管、小静脉及小动脉。

25、可发生液化性坏死的组织器官是(A)

A、脑B、肝脏

C、脾脏D、肾脏

解析:

液化性坏死的组织,因受蛋白分解酶的作用,细胞死后迅速被分解而变成液体状

态,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时的组织化脓,就是一种液化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常

见于脑组织,因为脑含水分及磷脂类物质较多,蛋白质含量较少,磷脂对凝固酶有抑制

作用。

因此脑组织坏死后,很快发生液化,变成乳糜状物质,以后坏死物质被吞噬吸收,

即遗留不规则的囊腔。

26、不属于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是(B)

A、变质B、再生

C、渗出D、增生

解析: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炎症局部除出现红、肿、

痛及功能障碍外,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白细胞增多、特异性抗体形成等。

27、鱼类损伤最轻的渗出性炎症类型是(A)

A、浆液性炎症B、出血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D、纤维素性炎症

解析:

浆液性炎症和其他炎症比较,是损伤最轻的一种。

这类炎症结局一般良好,炎症

消退后,浆液性渗出物可完全被吸收,损伤的被覆细胞被再生修复,不留痕迹。

28、在慢性增生性炎灶中,实质细胞通常会出现的病变是(B)

A、坏死B、萎缩

C、变性D、肿胀

解析:

慢性增生炎症常常造成器官组织的硬化,主要原因是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所致,

同时实质细胞萎缩。

29、HE染色颗粒变性细胞时,胞浆中呈红色且可溶于稀醋酸的颗粒物质的成分是(D)

A、脂肪B、糖类

C、核酸D、蛋白质

解析:

记忆性问题,不解释。

30、病毒侵入细胞后,合成病毒蛋白质的细胞器是(C)

A、线粒体B、溶酶体

C、内质网D、高尔基体

解析:

31、淋巴囊肿组织的质地通常表现是(B)

A、质韧B、有弹性

C、无弹性D、固而坚实

解析:

淋巴囊肿病毒属虹彩病毒科,主要感染海水鱼类,形成一种菜花状或桑葚状的肿

瘤。

病鱼皮下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被病毒感染,形成淋巴囊肿细胞,因此是具有弹

性的。

32、可引起日本鳗鲡鳃上皮组织中出现梨形胞囊结构的病原体是(A)

A、细菌B、霉菌

C、病毒D、衣原体

解析:

日本鳗鲡鳃部由于一种分类地位不明的低等的菌类寄生,会造成鳃部出现许多肾

脏形和梨形的胞囊,囊内有许多球形孢子,其内有一个球形包涵体。

33、长期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引起虹鳟稚鱼皮肤基底细胞萎缩和坏死,该维生素是(A)

A、维生素AB、维生素B

C、维生素CD、维生素D

分析:

虹鳟稚鱼期由于缺乏维生素A,常造成皮肤基底细胞萎缩,整体细胞排列紊乱,

基底细胞萎缩后,表皮细胞得不到补充,最后坏死。

34、引起三角帆蚌瘟病的病毒可在消化腺细胞内形成的包涵体是(B)

A、嗜碱性、细胞质包涵体B、嗜酸性、细胞质包涵体

B、嗜碱性、细胞核包涵体D、嗜酸性、细胞核包涵体

解析:

该病毒属于砂粒病毒科(又称嵌砂样病毒科)。

在病蚌的肝、胃肠细胞

的胞浆内有大量嗜酸性病毒包涵体,包涵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6-10微

米。

35、鲍脓包病的病原体是(B)

A、无乳链球菌B、河流弧菌

C、柱状黄杆菌D、嗜水气单胞菌

解析:

鲍脓脓疱病病原体是河流弧菌Ⅱ型,感染对象以幼鲍和稚鲍为主。

腹足肌肉颜色

发白变淡,出现一个微微隆起的白色脓疱,脓疱破裂后流出大量白色的脓汁,镜检脓汁

发现有运动能力的杆形细菌。

36、被神经坏死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发生扩张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B、线粒体

C、细胞核D、高尔基体

37、被苏丹黑染成蓝黑色的物质是(B)

A、核酸B、脂肪

C、蛋白质D、纤维素

解析:

苏丹染色,脂肪被染成橙黄色;油红O染色(苏丹Ⅱ染色),脂肪被染成红色;

苏丹黑B染色,脂肪被染成蓝色或蓝黑色。

38、石蜡切片制作中,二甲苯的作用是(?

A、固定B、净洗

C、脱水D、脱蜡

39、不能借助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的病原生物是(A)

A、病毒B、细菌

C、真菌D、寄生虫

解析:

白送分的题目,不解释。

40、病毒滴度测定的金标准是(C)

A、空斑试验B、转化试验

C、终点稀释法D、免疫荧光试验

解析:

空斑试验是纯化和滴定病毒的重要手段,但有些病毒或毒株不能形成空斑,不

适用于空斑测定。

终点稀释法是用确定病毒对动物的毒力和滴度的重要方法,可测定几

乎所有种类的病毒,包括不能形成空斑的病毒。

对于水产动物病毒,一般采用半数致死

量(LD50)和半数感染量(TCID50)作为病毒滴度的测定方法。

41、决定草鱼出血病检疫隔离期长短的病程阶段是(A)

A、潜伏期         B、前驱期

C、充分发展期       D、恢复期

解析:

潜伏期:

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此期间鱼的外表

无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均正常,检疫隔离期的长短,是根据潜伏期的

长短而定的。

前驱期:

期限很短。

这时期的特征为病鱼已开始出现症状,但不够明显,出现的症状也

还不是这种病所特有的。

充分发展期:

出现这种病的典型症状,病鱼有了明显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的改变,以为

疾病的高潮期。

42、斑点叉尾鮰病毒感染鱼体后,病毒集中的主要部位是(C)

A、肝、胰B、胃、肠

C、脾、肾D、脑、心

解析:

斑点叉尾鮰病毒在病鱼体内含量最高的器官是脾、肾。

43、大菱鲆疱疹病毒主要侵染鱼的细胞是(D)

A、肌细胞B、血细胞

C、肠道上皮细胞D、体表上皮细胞

解析:

大菱鲆疱疹病毒侵染鱼体表皮肤或鳃组织的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肥大成巨大细

胞。

44、可被淋巴囊肿病病毒感染的鱼是(D)

A、鲤B、草鱼

C、真鲷D、斑点叉尾鮰

解析:

淋巴囊肿病毒可感染真鲷、牙鲆、大菱鲆等。

45、患淋巴囊肿病的病鱼体表囊肿物属于(C)

A、淋巴瘤B、血管瘤

C、皮肤瘤D、脂肪瘤

解析:

表皮下,结缔组织内的成纤维细胞是淋巴囊肿病毒的主要靶细胞,致使该细胞形

成淋巴囊肿细胞,随着囊肿细胞的增殖、发育和聚集,菜花样囊肿物即出现在鱼的体表。

46、鲤春病毒血症的病原是(B)

A、虹彩病毒B、弹状病毒

C、呼肠孤病毒D、异疱疹病毒

解析:

鲤春病毒(SVCV)粒子呈棒状或子弹状,属弹状病毒科。

鲤春病毒病又称鳔炎症,

以鳔壁出血为主要症状,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

47、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鱼视网膜病理特征是(A)

A、空泡B、萎缩

C、增生D、畸形

解析:

脑神经组织和视网膜是主要靶器官,可见病鱼中枢神经组织脑细胞和视网膜细胞

空泡化。

48、不属于对虾黄头病毒的鉴定方法是(B)

A、原位杂交法B、组织压片法染色

C、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D、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检测(RT-PCR)

解析:

组织压片法是用于检测组织中是否存在黄头病毒,而不是鉴定该病毒。

黄头病病

原学鉴定方法:

1、原位杂交法;2、RT-PCR检测法;3、免疫检测技术,如Westernblot、

ELISA和免疫荧光等。

49、肝胰腺细小病毒感染对虾的主要细胞是(B)

A、肌细胞B、上皮细胞

C、神经细胞D、成纤维细胞

解析:

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肝胰腺坏死和萎缩,肝胰管上皮细胞的细

胞核过度肥大,核内有1个大而显著的包涵体。

病虾无特有症状,体表附着物多,偶然

发现尾部变白。

50、罗氏沼虾白尾病爆发时,应采用的方法是(A)

A、扑杀B、水质调节

C、药物治疗D、疫苗接种

解析:

罗氏沼虾白尾病是一种急性病毒性疾病。

在2008年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

病,OIE将其列为必须申报的疾病。

病毒检出阳性的苗种场应停止生产,繁殖场亲虾和

苗种检疫阳性的全部扑杀,并按有关规定对发病养殖区、用具和种虾做无害化处理;检

疫阳性虾禁止用于繁殖育苗、放流或直接作为水产饵料。

51、牡蛎幼虫面盘病毒包涵体存在的主要细胞是(C)

A、血细胞B、肌细胞

C、上皮细胞D、成纤维细胞

解析:

牡蛎幼虫面盘病毒主要感染面盘、口部和食道的上皮细胞,并形成浓密的圆球形

细胞质包涵体。

52、鲢、鳙等的白皮病流行适宜水温是(D)

A、12℃以下B、15~17℃

C、20~22℃D、25℃以上

解析:

白皮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流行水温25℃以上。

本题为简单的基础题型。

5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是(C)

A、无乳链球菌B、柱状黄杆菌

C、嗜水气单胞菌D、荧光假单胞菌

解析: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54、斑点叉尾鮰患慢性型鮰类肠败血症的典型症状是(C)

A、烂鳃B、肌肉白浊

C、头盖穿孔D、红鳍红鳃盖

解析:

鮰类肠败血症是由爱德华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主要有“头盖穿孔型”和“肠

道败血型”两种典型类型。

头盖穿孔型又称慢性型;肠道败血症又称急性型。

55、容易被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的鱼类(D)

A、鲤B、鲫

C、草鱼D、日本鳗鲡

解析:

水生动物中,日本鳗鲡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特别易感,牙鲆、大菱鲆对迟缓爱德华

菌也有较高的敏感性。

此外,鲫、虹鳟、黑鲈、真鲷、鲻、斑点叉尾鮰、鳙、罗非鱼等

多种淡水鱼类以及牛蛙、青蛙、中华鳖等两栖类也可感染。

56、巴斯德菌病的病原是(D)

A、魳诺卡菌B、柱状黄杆菌

C、海分支杆菌D、美人鱼发光杆菌

解析:

巴斯德菌病的病原菌是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

魳诺卡菌是诺卡菌病的病原菌。

柱状黄杆菌是烂鳃病的致病菌。

海分支杆菌是分支杆菌病的致病菌。

57、易受甲壳溃疡病危害的对虾饲养阶段是(D)

A、糠虾B、仔虾

C、幼虾D、越冬亲虾

解析:

甲壳溃疡病在我国越冬亲虾中流行广泛,其诱发原因是体表受伤导致细菌继发感

染。

或在越冬期间跳跃碰撞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或其他病菌入侵感染,导致甲壳溃

疡。

58、治疗鳖胃肠溃疡出血病的首选药物制剂是(A)

A、甲砜霉素粉  B、阿苯达唑粉

C、地克珠利预混剂 D、硫酸铜硫酸亚铁粉

解析:

鳖胃肠溃疡出血病病原复杂,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

细菌性病原包括嗜水气单胞

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假单胞菌菌和普通变形杆菌。

对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患病的可用

甲砜霉素拌饲投喂,或诺氟沙星粉等。

对于病毒感染患病的,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59、蛙患温和气单胞菌病的发病水温是(D)

A、15℃以下B、18-22℃

C、25-28℃D、30℃以上

解析:

该病一般发生在7—9月,气温30℃以上的盛夏高温季节,尤其防暑降温工作做

得较差、水源温度较高和水质污染的养娃池。

60、患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病蛙的主要症状是(C)

A、腿发红B、脾肿大

C、眼膜发白D、肝出血性溃疡

解析:

患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的病蛙大多数个体双眼有一层白膜,似白内障状;某个

个体头歪向一侧。

腹部有大量腹水,肝青灰色或花斑状。

61、草鱼被鳃霉感染后,其菌丝生长的主要部位是(B)

A、鳃耙B、鳃小片

C、鳃软骨D、鳃丝血管

解析:

我国鱼类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类型。

寄生在草鱼

鳃上的鳃霉,菌丝粗直少弯曲,分支很少,不进入宿主血管和软骨,仅在鳃小片上生长;

寄生在青鱼、鳙、鲮、黄桑鱼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细,常弯曲成网状,分支特别多,

分支沿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

62、易患镰刀菌病的对虾生长阶段是(D)

A、糠虾期B、仔虾期

C、幼虾期D、成虾期

解析:

镰刀菌菌丝分枝状有间隔。

日本囊对虾和加州对虾对其最为敏感,主

要感染成虾以及越冬期的亲虾。

63、治疗鳖毛霉病可选择的药物制剂是(C)

A、苦参末B、大黄末

C、五倍子末D、川楝陈皮散

解析:

苦参末主治中华鳋、锚头鳋、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孢子虫等寄生虫以及肠

炎、烂鳃、竖鳞等细菌性疾病。

大黄末治疗鱼肠炎、烂鳃、腐皮。

五倍子末对鳃霉和水

霉均有治疗效果。

川楝陈皮散主治淡水鱼的肠道绦虫病、线虫病。

64、治疗卵涡鞭虫病的药物制剂是(D)

A、阿苯达唑粉B、精制敌百虫粉

C、地克珠利预混剂D、硫酸铜硫酸亚铁粉

解析:

眼点淀粉涡鞭虫生活在海水或半咸水,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水体。

寄生期的虫体是

营养体,靠假根状突起固着鱼体上。

淀粉卵涡鞭虫的营养体主要寄生在鱼类鳃上,其次

是皮肤和鳍,严重感染的鱼肉眼看上去有许多小白点。

治疗方法:

用淡水浸洗或硫酸铜

全池泼洒。

65、预防鱼类艾美虫病的有效措施是(A)

A、轮养B、混养

C、单养D、高位池养殖

解析:

艾美虫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可采取轮养的办法来进行预防。

66、多子小瓜虫在淡水鱼的主要寄生部位是(A)

A、鳃和皮肤B、胃和肠

C、肝脏和脾脏D、心脏和血液

解析:

小瓜虫寄生在鱼的表皮和鳃组织中,对宿主上皮不断刺激,使上皮细胞不断增生,

形成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故由小瓜虫引起的病症又叫“白点病”。

67、牙鲆患指状拟舟虫病并流行高峰的水温是(B)

A、8-13℃B、15-20℃

C、22-27℃D、29℃以上

解析:

该病主要流行于沿海养殖场,尤其见于工厂化养殖的牙鲆、大菱鲆。

发现于当年

养殖的牙鲆,水温15-20℃时是流行高峰。

指状拟舟虫是一种兼性寄生虫,当鱼体受伤

或养殖水体中大量存在该虫时,便通过伤口侵入鱼体。

镜检溃烂肌肉,可见大量活泼游

动的纤毛虫,并伴有大量细菌。

68、页形指环虫的宿主是(A)

A、草鱼B、鲤

C、鲢C、鳙

解析:

页形指环虫寄生于草鱼鳃、皮肤和鳍。

鳙指环虫寄生于鳙鳃。

小鞘指环虫寄生于

鲢鳃上,为较大型的指环虫。

69、异尾异斧虫的宿主是(D)

A、鲻B、鲷

C、鲈D、魳

解析:

异尾异斧虫成虫身体左右不对称,后端较前端宽,略呈斧状。

虫体长5-17mm,

沿身体后端有2列固着铗。

异斧虫雌雄同体,精巢约有100个,卵巢1个。

该病目前仅

在养殖魳上发现,寄生于魳的鳃弓上,虫体用固着铗固着在鳃瓣的深处,以宿主鱼的血

液为食,发病水温20-26℃。

70、血居吸虫的中间宿主是(B)

A、寡毛类B、螺类

C、桡足类D、枝角类

解析:

血居吸虫的毛蚴在鳃血管内孵出,钻出鱼体外,落入水中;毛蚴钻入中间宿主螺

类,发育为胞蚴、尾蚴。

尾蚴钻入终宿主鱼,发育为成虫。

注意:

龙江血居吸虫卵巢蝴蝶状,卵呈橘子瓣状。

71、双血吸虫的终末宿主是(D)

A、螺B、鱼

C、狗D、鸥鸟

解析:

成虫寄生于鸥鸟的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落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第一中

间宿主螺类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钻出螺体逸至水中,进入第二中间宿主鱼,

在鱼晶体内发育成囊蚴。

鸥鸟吞食带有囊蚴的病鱼后,在其肠道内发育成成虫。

因此,

双血吸虫的终末寄主是鸥鸟。

72、雌性鲤嗜子宫线虫能够在鱼体中发育成熟的部位是(C)

A、肠B、腹腔

C、鳞片下D、尾鳍

解析:

鲫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鲫的尾鳍。

鲤嗜子宫线虫,雌虫血红色,俗称“红线

虫”寄生在鲤鳞囊内,雄虫寄生于鲤腹腔和鳔。

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生于乌鳢、斑鳢等

鱼的背鳍、尾鳍和尾鳍,雄虫寄生于鱼的鳔、腹腔。

73、毛细线虫寄生鱼体的主要部位是(D)

A、鳔B、肌肉

C、皮肤D、肠

解析:

毛细线虫寄生于青、草、鲢、鳙、鲮及黄鳝肠中,主要危害当年鱼种。

毛细线虫

以其头部钻入宿主肠壁粘膜层,破坏组织,引起肠炎。

精制敌百虫或川楝陈皮散对其有

效。

74、真鲷患鱼虱病的最适发病水温是(C)

A、5-10℃B、15-20℃

C、25-30℃D、35℃以上

解析:

流行季节为5-10月,以水温25-30℃的7、8月最为严重。

东方鱼虱寄生于鱼的

体表和鳍。

鱼虱体色透明、前半部略呈盾形。

75、微孢子虫寄生于对虾的主要部位是(B)

A、肠B、肌肉

C、肝胰腺D、皮下组织

解析:

微孢子虫主要侵染对虾横纹肌、使肌肉变白、浑浊,不透明,失去弹性。

患病的

对虾也称“乳白虾”或“棉花虾”。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现病虾及时捞出并销毁。

76、有毒有害赤潮生物的主要种类是(B)

A、绿藻B、甲藻

C、硅藻D、红藻

解析:

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

赤潮使鱼虾贝死亡的原因:

1、窒息死亡;2、中毒死亡;3、环境恶化引起死亡。

估计下次考试会考三毛金藻,应当注意。

基础常识性题目。

B1型题

(77-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黄杆菌B、诺卡菌

C、链球菌D、分支杆菌

77、水温24℃,虹鳟吃食减少。

检查发现皮肤和肝、脾、肾有许多小结节。

结节涂片

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长杆状抗酸菌。

该病最可能的病原是(D)

78、水温24℃,魳吃食减少。

检查发现肌肉和肝、脾、肾有许多小结节。

取病灶涂片

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可见大量分支丝状抗酸菌。

该病最可能的病原是(B)

解析:

病理组织出现小结节的的疾病在《应试指南》中只出现两种:

一是诺卡菌病,另

一个是分支杆菌病。

诺卡菌病是发生在魳鱼身上的的细菌性疾病,由魳诺卡菌引起。

为躯干结节型和鳃结节型,但鳃结节型多发于冬季。

分支杆菌也可引起水族馆鱼类、热带鱼类或鲑科鱼类的肌肉和内脏出血结节,将内

脏中结节做涂片,经抗酸染色后,可见长杆形的抗酸菌。

诺卡菌也具有抗酸性,但

诺卡菌是分支的,海分支杆菌长杆形,可以将两者区分。

注:

诺卡菌分支,海分支杆菌杆状不分支。

本题属于病理症状及病原区分题,属于难度

较大的题目。

A2型题

79、养殖异育银鲫(投饵率为2.5%)患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用恩诺沙星粉(100g:

5g)拌饵投喂治疗,一次用量(以恩诺沙星计),每千克体重20mg,每日1次。

每千克饲料应添加恩诺沙星粉的量是(C)

A、8gB、12g

C、16gD、20g

解析:

投饵率是指投喂饵料的重量与鱼体重的百分比,即M(饵料)/M(鱼)=2.5%=2.5×10-2。

每千克的鱼需要20mg的恩诺沙星粉,即M(恩诺沙星)/M(鱼)=20mg/1Kg=2×10-5。

由以上两

式可得M(恩诺沙星)/M(饵料)=8×10-4,因此可知每千克饲料中恩诺沙星的含量为0.8g。

又知

每100g恩诺沙星粉中含有5g恩诺沙星,0.8×100/5g=16g,因此可知每千克饲料应添加

16g恩诺沙星粉。

注:

恩诺沙星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恩诺沙星。

80、养殖草鱼生长缓慢,瘦弱,陆续发生死亡。

剖检肠道前端膨大、发炎;发现肠道中

有大量的带状虫体。

为治疗该病,首选的药物制剂是(B)

A、盐酸氯苯胍粉盐B、吡喹酮预混剂

C、地克珠利预混剂C、酸甜菜碱预混剂

解析:

带状虫体有两种:

头槽绦虫和舌型绦虫。

但是二者寄生部位不同。

前者寄生于肠

道,造成鱼前肠异常扩张、发炎。

后者寄生于腹腔,鱼体腔中充满大量白色带状虫体。

对比可确定,该草鱼患的是头槽绦虫病。

盐酸氯苯胍粉治疗鱼类孢子虫病。

吡喹酮预混剂是内服驱虫药,驱杀鱼体内棘头

虫、绦虫、线虫等寄生虫。

地克珠利治疗鲤科鱼类孢子虫病。

酸甜菜碱预混剂的生理作

用是刺激采食,促进生长。

81、中华绒螯蟹反应迟钝、呼吸困难,体表附着大量的灰黑色绒毛状物。

治疗该病的首

选药物制剂是(A)

A、硫酸锌粉B、盐酸氯苯胍粉

C、精制敌百虫粉D、地克珠利预混剂

解析:

由症状可以判定该病为虾蟹类固着类纤毛虫病。

硫酸锌粉是防治虾蟹固着类纤毛

虫病的有效药物。

盐酸氯苯胍粉治疗鱼类孢子虫病。

精制敌百虫驱杀中华鳋、锚头鳋、

鱼鯴、三代虫、指环虫、线虫、吸虫等寄生虫。

地克珠利预混剂治疗鲤科鱼类孢子虫病。

82、6月,2龄草鱼鱼体发黑,鳃盖“开天窗”,鳃丝粘液增多,带有污泥,镜检未发现

寄生虫。

治疗该病的首选中草药制剂是(B)

A、六位黄龙散B、大黄芩蓝散

C、百部贯众散C、川楝陈皮散

解析:

由症状基本可以确定该病为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牢记草鱼细菌性烂鳃三大典

型症状:

“乌头瘟”“开天窗”“镶边”。

六位黄龙散预防对虾白斑综合症。

大黄芩(qin,二声)蓝散主治烂鳃。

百部贯众散主

治黏孢子虫病。

川楝陈皮散主治鱼肠道绦虫病和线虫病。

83、某鲫养殖场为预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购置2012年12月30日生产的嗜水气单

胞菌败血症灭活疫苗,冷冻保存备用。

2013年5月上旬,用该疫苗高浓度短时间浸泡

免疫鲫鱼苗种。

一个月后,仍爆发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造成大量死亡。

导致免疫失败

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疫苗过期B、疫苗保存不当

C、免疫时间不当D、疫苗接种方式不当

解析:

由于疫苗保存时间接近半年,时间过长,导致疫苗抗原效果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冷冻保存方式没错。

接种方式,注射和浸泡均可。

84、水温26℃,草鱼鱼种体色发黑,摄食减少,两天后大量死亡,解剖可见,病鱼点

状出血,肠壁充血、有弹性,肠内无食物。

该病最可能诊断是(C)

A、赤皮病B、烂鳃病

C、草鱼出血病D、肠炎病

解析:

草鱼出血病典型症状。

草鱼出血病分为三种类型:

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和肠

炎型。

这三种类型可同时出现,也可交替出现。

赤皮病:

鱼体两侧和腹部,鳞片脱落出血发炎。

烂鳃:

鳃部出现腐烂,肠道不会出现症状。

草鱼肠炎与草鱼出血病极为相似,在此作出详细区分。

表1、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的对比

草鱼出血病肠炎型

细菌性肠炎病

发病种类

单一

 种类多

主要表现

充血、出血为主

积液积气为主

肠壁弹性

    较好

       较差

肠腔粘液

    较少

       较多

严重症状

肠腔内大量红C及成片脱落的上皮C

肠腔内大量渗出液和脱落上皮C,红C少

85、5月,养殖鲤厌食,在水中头朝下、尾朝上呈无方向感游动。

鱼体皮肤上出现苍白

的斑块,鳃丝腐烂。

病鱼1-2天后发生大量死亡。

该病最可能诊断是(D)

A、烂鳃病B、鲤痘疮病

C、鲤春病毒血病D、锦鲤疱疹病毒病

解析:

由“无方向感游动”“苍白色斑块”可断定该病为鲤疱疹病毒病。

鲤痘疮病是

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石蜡样增生物”。

鲤春病毒病又称鲤鳔炎症,无明显外

表症状,鳔、肌肉点状出血。

86、水温24℃发病七星鲈幼鱼体色发黑,昏睡,体表和鳍条出血,鳃灰白色;解剖脾

肾肿大,脾病理切片可见异常肥大细胞。

该病毒最可能的病原是(B)

A、淋巴囊肿病毒B、真鲷虹彩病毒

C、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D、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解析:

A淋巴囊肿病毒侵染鱼表皮下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形成淋巴囊肿细胞,随

囊肿细胞增殖,形成菜花样囊肿物。

B真鲷虹彩病毒感染真鲷、石鲷、五条、花鲈,鳃上有瘀斑,外观灰白色。

病鱼

脾脏肥大,肾脏和头肾往往也肥大。

病鱼脾、心、肾、肝和鳃组织切片中有能被

Giemsa染色的异常肥大的细胞。

C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脾脏实质细胞显示多数变性和坏

死,失去核仁,细胞核染色质边缘分布,核固缩、核溶解,有大量的游离色素颗

粒。

D、流行性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