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151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docx

17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

河北正定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出题人:

李红亚审题人:

侯路芳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周制、尚文、礼乐是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人们之所以推崇周制,原因在于它的尚文,即孔子所谓“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而周制之所以被认为是尚文的,原因则在于它在诸多治国方略中选择了礼乐。

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

首先,就礼乐与人内在精神欲求的关联看,它是“尽精微”的。

孔子云:

“礼云礼云,玉帛云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就是强调礼乐在人心灵深处的奠基性。

其次,就礼乐与天道自然的关系看,它是“致广大”的。

《礼记·乐记》云: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则将礼乐看作了充塞天地、洋溢万物的普通概念。

那么,在心灵的精微与天地的广大之间,礼乐如何存在?

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

在礼乐之间,礼为人的行为建立秩序,为了使这种秩序洋溢出生机活力,要以乐弘礼;乐作为使人性释放的力量,则极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所以又要反过来以礼节乐。

礼与乐两种相互制衡的力量,共同塑造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至孔子时代,诗与乐分离,礼乐并举被进一步具体化为诗、礼、乐三分。

个体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统一被规划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式的三段论。

这样,在由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等一系列概念规划的价值体系中,又进一步显现出一种阶梯式的上升之路,即在诗、礼、乐之间,存在着次第性的超越关系,乐境代表了理想政治所能达至的最高境界。

至此,我们当能总结出一个儒家政治次第上升的价值序列:

首先,在礼乐与刑政之间,刑政是现实性的,礼乐是理想性的;其次,在礼乐之间,乐对礼具有超越关系。

再次,春秋晚期,虽然诗与乐发生了分离,但在根本意义上,中国上古时期的诗、乐、舞是不分的,它们共同归属于“乐”这个大概念。

据此,如果说“乐”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那么理想的政治也必然是被富有乐感的艺术表征的政治。

从以上分析看,礼乐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它既具有内在的深邃性和饱满性,又具有外在的弥漫性和上升性。

就其深邃性而言,它奠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即“人不能不乐”(《荀子•乐论》)。

就其饱满性而言,它以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使现实世界成为一个被诸种艺术元素配置而成的美好世界。

就其弥漫性而言,礼乐不仅规范人世,也通达自然,从而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贯通天地人神的宇宙精神。

就其上升性而言,礼乐在世而超越。

按照儒家的三世说,人类社会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顺序进化,其中的“太平世”正是礼乐政治最终实现的时代。

据此来看,如果说审美精神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灵魂,那么诗、礼、乐、舞等则是它的践履和展开形式。

(选自刘成纪《中国美学与传统国家政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乐有一套贯通天道人心的价值体系,它关照到了人的精细微妙的精神欲求,也关照到了自然万物的广博深厚的境界。

B.没有礼,则易导致人欲的泛滥;没有乐,则易导致社会缺少活力;礼和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理想图景。

C.周制、尚文、礼乐、诗礼乐呈现次第性超越关系,礼境高于诗境、乐境高于礼境,乐境代表理想政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D.礼乐基于人性,通过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使现实世界成为美好世界,也使礼的秩序和乐的和谐成为一种宇宙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分为礼制、礼仪、礼容、礼器等诸多维度,乐则可分为乐德、乐语和乐舞;礼注重秩序,乐注重活力,礼乐互相制约。

B.诗与乐原本是合为一体的,至孔子时代,礼与乐分离为诗、礼、乐,这使得人的成人之路和国家的致太平之路同步进行。

C.礼乐充盈于人的心灵深处,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礼乐也与天地万物和谐同在,共同构建了世界的生动有节制的秩序。

D.上古时期的“乐”包括了诗、乐、舞,它超越了礼,代表了中国政治追慕的最高境界,则理想的政治具有艺术的表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朝选择了礼乐作为治国方略,因此周制被认为是尚文的;因为尚文,所以周制被人们推崇;周制、尚文、礼乐构成一组连续性的概念。

B.在中国的传统政治中,注重刑政反映了儒家政治现实主义的一面,而追求礼乐则反映了其理想主义的一面,礼乐为现实注入了审美理想。

C.“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表明大乐、大礼充塞于天地之中,并与之和谐共存,这是礼乐“至广大”的特征的具体体现。

D.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礼乐具有其饱满性,只有将诗、礼、乐、舞等艺术方式诉诸人间教化,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的现实世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严耕望: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

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

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

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

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

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功。

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

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

1979年他在耶鲁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

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

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

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

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

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

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

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逊”,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

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

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

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

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

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

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

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

陆象山说:

“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

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超过二十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严耕望做学问“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这说明严耕望在做学问研究时,自我要求很高,决不借助他人成果或资料。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启示当下学术界应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学术上不要贪图终南捷径。

5.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

6.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沈从文

北京城什刹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

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

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

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

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

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

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

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

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

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

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

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忧郁地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就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

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地结束了。

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

”王九,好小子。

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

你累了吗?

热了吗?

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

弯着腰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后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份和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

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字。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

“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

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

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地左右摆动着。

收捐的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

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

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看着,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

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

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四周已经没有一个人了。

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

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

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

他决不提这些事。

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笑”,“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读者不胜悲悯。

B.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

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

C.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

十年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于是,他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的父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

D.小说虽然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但自始至终没有写过王九与赵四打架的英勇,没有写过谁对谁错,作者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

8.请说说结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分)

9.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游戏,写出了诸多“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病殁。

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

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

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无子。

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

子楚为秦质子于赵。

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

“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

“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曰:

“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吕不韦曰:

“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冀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

“然。

为之奈何?

”吕不韦曰:

“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

”子楚乃顿首曰:

“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大喜。

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乃因涕泣曰:

“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

”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

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

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13.下列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敛不凭其棺(通“殓”:

给死人穿衣入棺)早缫而绪(通“尔”:

你们)故病且怠(穷困)

B.(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鼓瑟希(通“稀”:

稀疏)既然已(通“矣”:

了)

C.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序天伦之乐事(通“叙”:

讲述)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大概)吾妻来归(回娘家省亲)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突然)

14.下列三项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归类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名词作动词:

①早实以蕃②风乎舞雩③名我固当

B.名词作状语:

①东犬西吠②古人秉烛夜游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使动用法:

①非有能硕茂之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③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15.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

它的果实)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往往:

常常)

C.又可冀其成立也(成立:

成年立业)D.因之以饥馑(饥馑:

饥荒,泛指荒年)

16.下列三项中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比得软脚病②比去,以手阖门B.①汝之纯明宜业其家②驼业种树

C.①子路率尔而对曰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7.下列三项中的句子都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组是(2分)

A.①惟兄嫂是依。

②居则曰:

不吾知也。

③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B.①加之以师旅②浴乎沂,风乎舞雩③异乎三子者之撰

C.①吾佐董丞相于汴州②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③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8~19题。

曲江①对雨②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③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④,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

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

②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暮春。

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③漫:

空自。

④金钱会:

唐玄宗开元时曾大宴王公百僚,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对雨观景到对雨兴感,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9.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

(3)名篇名句默写(5分)

20.根据提示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酒醉后的表现和梦境来刻画一位落魄英雄形象的两句是:

(2)《游山西村》中蕴含“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就会有新天地”这一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3)《爱莲说》中赞美莲花不同流合污而洁身自好品质的名句是:

(4)《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彼”的语句是:

(5)《登飞来峰》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诗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张校长的演讲极富感染力,演讲完毕后十几秒钟,台下观众才如梦初醒,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学校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回荡。

②《程婴救孤》情节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催人泪下,把悲剧的美宣泄的淋漓尽致。

今年10月,剧组第三次赴美演出,再次引起轰动。

③在到基层调研之前,王院长再三强调工作要求:

专家团务必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用质朴的形象专业的精神展现科研人员的风貌。

④乔健在他的十五篇笔记中,自始至终清醒地保持着独立的学术品质和平淡冲和的叙述风格,不温不火,不焦不躁,娓娓道来。

⑤实体零售与电商并非对立关系,线上线下融合是必然趋势。

作为品牌厂商的华为,其线下门店的促销力度与线上已旗鼓相当。

⑥胡航现在已经深陷困境,进退两难。

这和他自身的眼光见识有关,也和他对人对事的态度有关,总是把前辈的话置之度外,一意孤行。

A.①②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②④⑤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公投如果通过,苏格兰将结束同英国的长达三百年的“婚姻”,成为独立的国家,那么,英国也将“一夜分裂”。

B.回顾“占领华尔街”的三年历程,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第一年轰轰烈烈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奔曼哈顿富人区,寻求公平正义的理念传遍全美。

C.美国和欧盟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出现剧烈下滑,降幅超过15%—18%以上,其中一个原因是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能在中国获得像10年前一样的暴利造成的。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大大增多,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2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思想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对接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现实需求。

不少学校在思想教育上不是不重视,__①__也很下功夫,但为什么还是费力不讨好呢?

一个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