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36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docx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01

重庆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

实验报告本

 

课程名称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

实验学期年至年第学期

学生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最终成绩

 

计算机学院基础系制

一、

实验总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建立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及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技术,从系统的角度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的能力。

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掌握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

本实验采用“项目小组”的实验形式,结合具体的开发项目,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完整流程

2)熟练运用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和工具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培养相关技术文档的编写能力

5)培养学生开发信息系统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

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5个主要实验题目,填写实验报告。

如果页面空间不够,请另外加附页;

2)学生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

封面相关栏目、实验题目、时间、地点、实验目的、内容、结果和分析总结;

2.学生可选择完成的项目和项目文档

1)在专业班级内划分“项目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为5~7人,在小组内选定一名负责人,作为“项目经理”并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

2)项目的规模要适中,建议功能模块在5个左右,实体在3~5个之间;

3)项目应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基本处理功能;

4)项目经理组织小组成员选定“开发项目”并由任课教师认可;

5)由项目经理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并完成“总结和体会”;

6)由项目经理组织小组成员按照“项目开发计划”完成项目开发;

7)由项目经理组织小组成员完成“项目报告”中规定的12项报告内容,每个小组最终形成一份“项目文档”;

8)每个学生根据“项目文档”完成情况,填写“实验报告”第末页“项目文档完成情况简表”,如下所示:

A问题/项目概述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项目工作计划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数据流程图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数据字典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R图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功能模块图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代码设计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数据库(表)设计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IPO设计(输入、处理、输出)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源程序清单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总结和体会

执笔者____________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最后一次实验课,由项目经理收集本小组其他成员的“实验报告”,并同“项目文档”提交任课教师;

三、项目报告内容

1、问题/项目概述

概要说明项目的目的、业务范围、主要任务,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2、项目工作计划

即项目开发计划,主要确定项目各部分的开发任务、人员分工、估计开发进度。

其中开发任务包括第三项报告内容中12个子项,进度采用表格或者GANTT图描述。

3、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给出项目的主要业务流程,可以利用“业务流程图”或“表格分配图”描述。

4、数据流程图

根据业务流程分析结果,结合项目的任务、功能及特点,给出“数据流程图”。

5、数据字典

根据数据流程图,编写相应的数据字典。

6、E-R图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给出E-R图。

7、功能模块图

给出所设计的功能模块图。

8、代码设计

给出项目中所涉及的数据项代码结构及含义说明。

9、数据库(表)设计

根据E-R图及关系的规范化,转化成数据库表。

给出表结构。

10、IPO设计(输入、处理、输出)

1给出每个功能模块的输入界面设计结果

2给出每个功能模块的输出界面设计结果

3给出每个功能模块的处理描述,可以用流程图、自然语言、判断树和判断表等工具。

11、源程序清单

可以提交存储源程序文件的软磁盘或打印源程序清单。

12、总结和体会

简要说明项目开发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四、“项目文档”书写要求

1、“项目文档”必须包括第三部分中给出的12项内容,报告的目录次序不能颠倒,每部分必须给出执笔者及协作者。

填写到第五栏。

2、字迹工整,图表清晰。

3、如果采用计算机打印报告,则报告格式为:

Ø纸张大小:

B5

Ø12项内容的标题:

宋体,小四号,加粗

Ø正文:

宋体,五号

Ø段落行间距:

单倍行间距

 

实验报告须知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请参照“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实验指导”教材中的“实验报告格式及样例”填写。

如果页面空间不够,请另外加附页。

2、学生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

封面相关栏目、实验题目、时间、地点、实验目的、内容、实验过程或步骤、结果和分析总结。

每个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命名格式为:

学号+姓名+学院+专业+课程名+实验序号.doc

其中,“姓名、学院、专业”用中文,“课程名”用“信管”,实验序号用01、02、03…10等。

3、教师/助教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

实验最终成绩、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评价和实验性质。

对于完成了项目和项目文档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其实验总成绩方面酌情给与加分。

4、教师根据每学期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将教学班的实验报告汇总交考试中心存档。

5、教师应该填写的内容包括:

实验最终成绩、每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评价和实验性质。

6、教师根据每学期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将教学班的实验报告汇总交计算机学院基础系存档。

7、其他要求,请参考该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考试大纲。

 

实验题目

使用S-DesignorDataArchitect建立简单的数据模型

实验时间

2012-4-21

实验地点

DS1407

实验成绩

实验性质

□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教师评价:

□思路正确□内容完整□方案过程正确□实验结果正确□报告规范

其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工具S-Designor的数据建模基本功能及其基本操作过程,能熟炼使用S-Designor进行简单的数据建模。

2通过实验,加强对数据建模的理解,初步理解数据建模的作用。

二、实验主要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根据实验课程抽取简单的E-R模型(建立其中只有两个实体的模型)。

2利用S-Designor绘制CDM。

3从CDM生成PDM。

4从PDM生成SQL脚本代码。

实验要求:

1写出建立模型的实体。

2建立其CDM,从CDM到PDM的转换,以及生成的SQL脚本的步骤。

.1.

四、实验结果(题解或运行结果)

 

 

 

五、实验分析或总结

概念结构设计主要是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E-R图的设计,然后可以

使用相应的转换规则把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

这个设计过程可以使用S-DesignorDaraArchitect进行实现,并最终生成创建数据库的完整的SQL语句。

(DFD到ERD,再得到PDM再可以生成SQL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