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55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docx

单片机简易计算器报告ZS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日益更新。

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仅单片机方面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加以完善。

本任务是个简易的两位数的四则运算,程序都是根据教材内和网络中的程序参考编写而成,在功能上还并不完善,限制也较多。

本任务重在设计构思与团队合作,使得我们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全面系统的锻炼。

关键词:

单片机计算器范围加减乘除

1引言

1.1计算器的历史

  说起计算器,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最早的计算工具诞生在中国。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

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

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型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1.2电子计算器的特殊键

在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时候,一般要用到数字键,四则运算键和清除数据键。

除了这些按键,还有一些特殊键,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迅速。

2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颇具生命力的机种。

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特别适用于控制领域,故又称为微控制器。

通常,单片机由单块集成电路芯片构成,内部包含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等。

因此,单片机只需要和适当的软件及外部设备相结合,便可成为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

单片机经过1、2、3、3代的发展,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它们的CPU功能在增强,内部资源在增多,引角的多功能化,以及低电压底功耗。

3芯片简介

3.1MSC-51芯片简介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8051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产品,我们以这一代表性的机型进行系统的讲解。

   8051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8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数据存储器(RAM)

    8051内部有128个8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128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RAM只有128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图1

·程序存储器(ROM):

8051共有4096个8位掩膜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定时/计数器(ROM):

8051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I/O)口:

8051共有4组8位I/O口(P0、P1、P2或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全双工串行口:

8051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中断系统:

8051具备较完善的中断功能,有两个外中断、两个定时/计数器中断和一个串行中断,可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并具有2级的优先级别选择。

·时钟电路:

8051内置最高频率达12MHz的时钟电路,用于产生整个单片机运行的脉冲时序,但8051单片机需外置振荡电容。

单片机的结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的形式,即哈佛(Harvard)结构,另一种是采用通用计算机广泛使用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合二为一的结构,即普林斯顿(Princeton)结构。

INTEL的MCS-51系列单片机采用的是哈佛结构的形式,而后续产品16位的MCS-96系列单片机则采用普林斯顿结构。

下图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2。

 

 

图2

MCS-51的引脚说明:

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8051及8751均采用40Pin封装的双列直接DIP结构,右图是它们的引脚配置,40个引脚中,正电源和地线两根,外置石英振荡器的时钟线两根,4组8位共32个I/O口,中断口线与P3口线复用。

现在我们对这些引脚的功能加以说明:

MCS-51的引脚说明:

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8051及8751均采用40Pin封装的双列直接DIP结构,右图是它们的引脚配置,40个引脚中,正电源和地线两根,外置石英振荡器的时钟线两根,4组8位共32个I/O口,中断口线与P3口线复用。

现在我们对这些引脚的功能加以说明:

如图3

 

图3

Pin9:

RESET/Vpd复位信号复用脚,当8051通电,时钟电路开始工作,在RESET引脚上出现24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系统即初始复位。

初始化后,程序计数器PC指向0000H,P0-P3输出口全部为高电平,堆栈指针写入07H,其它专用寄存器被清“0”。

RESET由高电平下降为低电平后,系统即从0000H地址开始执行程序。

然而,初始复位不改变RAM(包括工作寄存器R0-R7)的状态,8051的初始态。

8051的复位方式可以是自动复位,也可以是手动复位,见下图4。

此外,RESET/Vpd还是一复用脚,Vcc掉电其间,此脚可接上备用电源,以保证单片机内部RAM的数据不丢失。

图4

·Pin30:

ALE/

当访问外部程序器时,ALE(地址锁存)的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而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时,ALE端将有一个1/6时钟频率的正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可以用于识别单片机是否工作,也可以当作一个时钟向外输出。

更有一个特点,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ALE会跳过一个脉冲。

如果单片机是EPROM,在编程其间,

将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Pin29: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脚输出负脉冲选通信号,PC的16位地址数据将出现在P0和P2口上,外部程序存储器则把指令数据放到P0口上,由CPU读入并执行。

·Pin31:

EA/Vpp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线,8051和8751单片机,内置有4kB的程序存储器,当EA为高电平并且程序地址小于4kB时,读取内部程序存储器指令数据,而超过4kB地址则读取外部指令数据。

如EA为低电平,则不管地址大小,一律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指令。

显然,对内部无程序存储器的8031,EA端必须接地。

在编程时,EA/Vpp脚还需加上21V的编程电压。

4相关知识

4.1数码管显示

在本任务中用4位数码管显示当前数值的千,百,十,个,由于数码管个数多,如采用静态显示方式,则占用单片机的I/O口线太多,如果用定时器/计数器的串行移位寄存器工作方式及外接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的方式,则电路复杂。

所以,在数码管个数较多时,常采用动态显示方式。

如图1-1所示为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图,4位数码管的相同段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I/O(P1口)输出字形码控制显示某一字形,每个数码管的公共端由另外一个I/O口(P0口)输出的字位码控制,即数码管显示的字形是由单片机I/O口输出的字形码确定,而哪个数码管点亮是由单片机I/O口输出的字位码确定的。

4个数码管分时轮流循环点亮,在同一时刻只有1个数码管点亮,但由于数码管具有余辉特性及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特性,所以适当地选取循环扫描频率,看上去所有数码管是同时点亮的,察觉不出闪烁现象。

动态显示方式所接数码管不能太多,否则会因每个数码管所分配的实际导通时间太少,使得数码管的亮度不足。

在本任务中,为了简便,字形码和字位码都没由加驱动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应加驱动电路。

数码管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对于共阳数码管,字形驱动输出0有效,字位驱动输出1有效;而对于共阴数码管则相反,即:

字形驱动输出1有效,字位驱动输出0有效。

4.2矩阵按键

键盘是单片机系统中最常用的人机对话输入设备,用户通过键盘向单片机输入数据或指令。

键盘控制程序需完成的任务有:

监测是否有键按下,有键按下时,在无硬件去抖的动电路时,应用软件延时方法消除按键抖动影响;当有多个键同时按下时,只处理一个按键,不管一次按键持续多长时间,仅执行一次按键功能程序。

矩阵按键扫描程序是一种节省IO口的方法,按键数目越多节省IO口就越可观,思路:

先判断某一列(行)是否有按键按下,再判断该行(列)是那一只键按下。

但是,在程序的写法上,采用了最简单的方法,使得程序效率最高。

本程序中,如果检测到某键按下了,就不再检测其它的按键,这完全能满足绝大多数需要,又能节省大量的CPU时间。

本键盘扫描程序的优点在于:

不用专门的按键延时程序,提高了CPU效率,也不用中断来扫描键盘,节省了硬件资源。

另外,本键盘扫描程序,每次扫描占用CPU时最短,不论有键按下或者无键按下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一次扫描。

本键盘扫描子程序名叫key,每次要扫描时用lcallkey调用即可。

5计算器硬件电路设计

8051单片机的P2口作键盘口,其中P2.4-P2.7为键盘扫描输出线,P2.0-P2.3为键盘扫描输入线。

键盘由4*4共16个按键组成,10个数字键(由0-9组成)5个运算符号(加减乘除等于)组成,1个清除键(作用相当于整体复位)。

4个数码管用于显示当前数值的千,百,十,个,采用动态显示方式,P1口接4个数码管的七段,P0口分别接4个数码管的公共端,P1口输出数码管的字形码,P0口输出数码管的字位码。

6计算器程序设计

6.1存储单元分配

30H单元:

数值个位显示单元;31H单元:

数值十位显示单元;32H单元:

数值百位显示单元;33H单元:

数值千位显示单元;23H单元:

第一操作数存储单元;24H单元:

第二操作数存储单元;25H单元:

键值暂存单元;27H单元:

清除键状态;34H-37H单元:

结果数据转换暂存单元;38H-39H单元:

结果高低8位暂存单元;R5单元:

操作数计数单元;R4单元:

操作数数值位数计数单元;R3单元:

运算符号存储单元。

6.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进行程序中用到的一些存储单元的初始化,数值显示和4*4键盘扫描。

首先,进行存储单元初始化,给数码管显示单元30H-33H赋予“0000”字形数据,将数值计数单元,存储单元,23H-25H,34H-37H,38H,39H,3AH,3BH,3CH,赋予初值零。

之后,调用键盘扫描子程序,和数码管显示数据转换程序,数码管动态显示子程序。

主程序不断进行键盘扫描,数码管显示数据转换子程序和动态显示子程序。

6.3数码管显示数据转换子程序CONV

由于数值单元存放的是二进制数,而用户熟悉的是十进制数,所以应将数值单元中的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即BCD码。

要通过数码管显示出当前数值,还必须将BCD码进一步转换为七段码,转换的最终结果数据存放于显示缓冲区30H-33H单元中,其中30H单元存放数值的个位七段码,31H单元存放数值的十位七段码,32H单元存放数值的百位七段码,33H单元存放数值的千位七段码。

6.4数码管动态显示子程序

本任务由P1口输出字形码,P0口输出字位码。

先将存放于30H单元的数值个位七段码由P1口输出,同时P0口输出使数值个位显示数码管点亮的字位码。

由于采用的是共阳数码管,所以只有该位数码管对应的P0.0为1,其他位P0.1-P0.3位0,点亮延时10MS。

然后P1口输出数值十位七段码,P0.1位1,数值十位数码管点亮,延时10MS。

接着P1口输出数值百位七段码,P0.2为1,数值百位数码管点亮,延时10MS。

最后P1口输出数值千位七段码,P0.3为1,数值千位数码管点亮,延时10MS。

7系统硬件设计

选用设备8051单片机一片选用设备:

8051弹片机一片,4*4键盘一个,4位共阳极的七段数码管一个,连线若干。

7.1系统总框图如下:

7.2计算器硬件线路图

图1-1

7.3系统工作原理

(1)首先赋予显示缓冲初始值‘0000’,并把数据存储单元清零。

(2)主程序调用键盘扫描子程序,判断键值,是数字第一次直接赋予23H单元,如是第二次输入数字,则把第一次值乘十后与第二次值相加,结果存储到23H单元,并R4计数2次,表示已输入两位,扫描键值时就不在赋值和显示。

等待运算符号的按下,按下等于号就直接与零计算并显示,如加减乘除就R5加一并把R4清零,表示可以输入下一操作数,与第一次相同,并等待等于键按下。

清零键则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清零,相当与软复位。

(3)在扫描完键盘后,调用数据显示转换子程序,并选择,由于本任务是两位四则运算,只有乘法中结果会超出FFH的范围,在此就是选择处理方式,超出范围则跳过数据显示转换子程序,未超出则调用数据显示转换子程序,两种选择都是要把值转换为七段码。

(4)调用数码管动态显示子程序,显示数值,重新循环。

8程序源代码

;显示缓冲区首地址定义

DISPBUFEQU30H

;主程序的入口地址

ORG0000H

;4个数码管显示“0000”字形数据

START:

MOVDISPBUF,#0C0H

MOVDISPBUF+1,#0C0H

MOVDISPBUF+2,#0C0H

MOVDISPBUF+3,#0C0H

MOV37H,#00H;数值初始化

MOV27H,#00H

MOV26H,#00H

MOV25H,#00H

MOV24H,#00H

MOV23H,#00H

MOVR3,#00H

MOVR5,#00H

MOVR4,#00H

;调用键盘扫描子程序

LOOP:

LCALLKEY

MOVR6,27H

CJNER6,#00H,START;清除键判断

MOVR6,26H

;显示数据转换子程序选择

CJNER6,#00H,FA

;调用数码管显示数据转换子程序

LCALLCONV

;调用数码管动态显示子程序

FA:

LCALLDISPSCAN

SJMPLOOP

KEY:

MOVP2,#0FH;键盘扫描子程序

MOVA,P2

ANLA,#0FH

CJNEA,#0FH,K10

RET

K10:

JBP2.0,K20

K11:

MOVP2,#0EFH

JBP2.0,K12

CJNER5,#00H,L1

MOVR4,#00H

INCR5

MOVR3,#1H

L1:

LJMPCEND

K12:

MOVP2,#0DFH

JBP2.0,K13

CJNER5,#00H,L2

MOVR4,#00H

INCR5

MOVR3,#2H

L2:

LJMPCEND

K13:

MOVP2,#0BFH

JBP2.0,K14

CJNER5,#00H,L3

MOVR4,#00H

INCR5

MOVR3,#3H

L3:

LJMPCEND

K14:

MOVP2,#7FH

JBP2.0,KIL

CJNER5,#00H,L4

MOVR4,#00H

INCR5

MOVR3,#4H

KIL:

LJMPKEND

L4:

LJMPCEND

K20:

JBP2.1,K30

K21:

MOVP2,#0EFH

JBP2.1,K22

LJMPDYU

K22:

MOVP2,#0DFH

JBP2.1,K23

MOV25H,#3H

LJMPOPR

K23:

MOVP2,#0BFH

JBP2.1,K24

MOV25H,#6H

LJMPOPR

K24:

MOVP2,#7FH

JBP2.1,cctv

MOV25H,#9H

LJMPOPR

cctv:

ljmpkend

K30:

JBP2.2,K40

K31:

MOVP2,#0EFH

JBP2.2,K32

MOV25H,#0H

LJMPOPR

K32:

MOVP2,#0DFH

JBP2.2,K33

MOV25H,#2H

LJMPOPR

K33:

MOVP2,#0BFH

JBP2.2,K34

MOV25H,#5H

LJMPOPR

K34:

MOVP2,#7FH

JBP2.2,KEND

MOV25H,#8H

LJMPOPR

K40:

JBP2.3,KEND

K41:

MOVP2,#0EFH

JBP2.3,K42

INC27H

LJMPKEND

K42:

MOVP2,#0DFH

JBP2.3,K43

MOV25H,#1H

LJMPOPR

K43:

MOVP2,#0BFH

JBP2.3,K44

MOV25H,#4H

LJMPOPR

K44:

MOVP2,#7FH

JBP2.3,KEND

MOV25H,#7H

LJMPOPR

OPR:

;键值存储

INCR4

CJNER5,#00H,CHANG

CJNER4,#2H,KBK

ZHI:

MOVA,20H

MOVB,#0AH

MULAB

MOV20H,25H

ADDA,20H

CJNER5,#00H,CZH

MOV23H,A

LJMPKEND

CZH:

MOV24H,A

LJMPKEND

KEND:

MOVP2,#0FH

MOVA,P2

ANLA,#0FH

CJNEA,#0FH,KEND

RET

CHANG:

CJNER4,#2H,HONG

AJMPZHI

HONG:

JNCCEND

INCR5

MOV20H,25H

MOV24H,25H

LJMPCEND

KBK:

JNCCEND

MOV20H,25H

MOV23H,25H

LJMPCEND

DYU:

;结果计算

MOVR5,#00H

MOVR4,#00H

MOV25H,#00H

CJNER3,#1H,S

MOVA,23H

ADDA,24H

MOV23H,A

SJMPCEND

S:

CJNER3,#2H,S1

CLRC

MOVA,23H

CJNEA,#00H,JIANFA

MOV23H,#0EH

SJMPCEND

JIANFA:

SUBBA,24H

MOV23H,A

SJMPCEND

S1:

CJNER3,#3H,S2

MOVA,23H

MOVB,24H

MOVA,23H

MULAB

MOVR6,B

CJNER6,#00H,CHENG

MOV23H,A

SJMPCEND

S2:

CJNER3,#4,CEND

MOVA,24H

CJNEA,#00H,ZY

MOVA,#00H

SJMPCEND

ZY:

MOVA,23H

MOVB,24H

DIVAB

MOV23H,A

CEND:

MOVP2,#0FH

MOVA,P2

ANLA,#0FH

CJNEA,#0FH,CEND

RET

CHENG:

MOVR3,B

MOVB,#64H

DIVAB

MOV36H,A

MOVA,B

MOVB,#0AH

DIVAB

MOV35H,A

MOV34H,B

MOVDPTR,#TABLE

XIAN:

MOVA,34H

ADDA,#6H

MOVB,#0AH

DIVAB

MOV25H,A

MOV34H,B

MOVA,B

MOVCA,@A+DPTR

MOVDISPBUF,A

MOVA,35H

ADDA,#5H

ADDA,25H

MOVB,#0AH

DIVAB

MOV25H,A

MOV35H,B

MOVA,B

MOVCA,@A+DPTR

MOVDISPBUF+1,A

MOVA,36H

ADDA,#2H

ADDA,25H

MOVB,#0AH

DIVAB

ADDA,37H

MOV37H,A

MOVCA,@A+DPTR

MOVDISPBUF+3,A

MOV36H,B

MOVA,B

MOVCA,@A+DPTR

MOVDISPBUF+2,A

DJNZR6,XIAN

MOV26H,#1H

AJMPCEND

CONV:

;数码管显示数据转换子程序

CJNER5,#02H,BEI

MOVA,24H

AJMPJING

BEI:

MOVA,23H

JING:

MOVB,#64H

DIVAB

MOVDPTR,#TABLE

MOVCA,@A+DPTR

MOVDISPBUF+2,A

MOVA,B

MOVB,#0AH

DIVAB

MOVCA,@A+DPTR

MOVDISPBUF+1,A

MOVA,B

MOVCA,@A+DPTR

MOVDISPBUF,A

RET

;数码管动态显示子程序

DISPSCAN:

MOVR0,#DISPBUF

MOVR2,#4H

MOVA,#1H

SC:

PUSHACC

MOVA,@R0

MOVP1,A

POPACC

MOVP0,A

LCALLDELAY1

RLA

INCR0

DJNZR2,SC

MOVP0,#1H

RET

DEL12:

MOVR6,#1EH

DEL2:

MOVR7,#64H

DEL1:

DJNZR7,DEL1

DJNZR6,DEL2

RET

DELAY1:

MOVR6,#70

D2:

MOVR7,#100

DJNZR7,$

DJNZR6,D2

RET

;------字符表------

TABLE:

DB0C0H,0F9H,0A4H,0B0H,99H

DB92H,82H,0F8H,80H,90H

DB88H,83H,0C6H,0A1H,86H

DB8EH

END

9结论

本系统就是充分利用了8051芯片的I/O引脚。

系统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Intel8051为中心器件来设计计算器控制器,实现了能根据实际输入值显示并存储,计算程序则是参照教材。

至于位数和功能,如果有需要可以设计扩充原系统来实现。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们得到了一次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全面系统的锻炼。

使我们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以及在常用编程设计思路技巧(特别是汇编语言)的掌握方面都能向前迈了一大步,为日后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片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6

2网络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