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材料分析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5612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材料分析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材料分析题.doc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资料:

材料1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

《论新阶段》,《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659页。

材料2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第772~782页。

材料3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第11~15页。

材料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第11页。

材料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科学发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共中央宣传部: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第8页。

请回答:

①结合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和材料5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有哪些重要理论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9分)

②结合材料2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3分)

③结合材料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6分)

参考答案:

①思想实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分)

重要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分)

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3分)

②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分)

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2分)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4分)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1:

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

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

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1、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5)

②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5)

③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5)

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2)

②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

③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2)

④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2)

⑤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2)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一)

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论述:

 材料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摘自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材料2: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摘自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材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材料4:

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它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摘自毛泽东:

《在全国统战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记录稿上的批语》(1950年4月)

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级的矛盾,故不应再次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摘自毛泽东: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1952年6月6日)

材料5:

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

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

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

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

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

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因素。

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摘自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4分)

②根据材料2和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4分)

③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分)

④根据材料1~5,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3分)

4.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还将长期存在。

5.党的七大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材料1:

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

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

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比较材料1、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5)

②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5)

③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5)

参考答案:

①由单纯的下层统一战线到实行上、下层结合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由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5)

②日本扩大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5)

③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

(3)实践证明,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法宝。

(2)

四、材料题(题目来源:

2005年考研政治试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2000年

2020年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5.9%

11.5%

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

50%

29%

城填化比例

36.2%

50%

城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80元

18000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53元

8000元

请结合材料说明:

(1)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答案要点」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

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4分

因此,“三农”总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4分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1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

2分

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2分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

2分

注:

回答第

(2)个问题,考生若列举出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其他合理措施,也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分)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分)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分)

四、简答题(10分)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2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分)

五、论述题(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和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2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传统道德,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2分)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各方面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3分)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2分)

②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2分)

③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2分)

④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2分)

⑤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2分)

五、材料题(15分)

材料1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0日第一版

材料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3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自教材

请结合材料回答:

①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5分)

②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5分)

③运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分析材料三,也可联系实际说明(5分)

答案要点:

①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分)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五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分)

②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5分)

③联系实际,根据分析的逻辑性、条理性酌情给1至5分。

四、简答题(10分)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分)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①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

(2分)②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③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3分)④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⑤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3分)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15分)

参考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分)

“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

(1分)

“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