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73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docx

四年级上册科学作业

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1.判断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2)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并不能每天都感觉得到。

()

(3)天气预报图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4)为了更好地认识天气,我们要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

来考虑。

()

2.我知道的天气现象。

要用雨伞的天气

阵雨、小雨、()、()、()

适合野餐的天气

多云、微风、()、()、()

感觉寒冷的天气

冰冻、有霜、()、()、()

3.描述今天的天气。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4.用气泡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天气日历

1.选择题。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天气表B.气温表C.天气日历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晴B.阴C.大雨

(3)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记

3温度与气温

1.判断题。

(1)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2)每天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3)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4)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的气温高。

()

(5)某小组测得的温度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温度计坏了。

()

4风向和风速

1.判断题。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2)从西北方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

(3)我们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

(4)只有用旗子才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风速。

()

(5)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

2.选择题。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A.风速仪B、风向标C风量仪

(2)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称为()。

A.风速B.风向C风量仪

(3)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时,风向是()A.东风B.西风C南风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个等级。

A.9B.11C.13

4.小资料。

我国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一种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这种仪器制作简单,即在空旷的地上立一根五丈高的长杆,杆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

人们可以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计。

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风向计直到12世纪才开始出现,比张衡的“相风铜鸟”晚了约1000年。

5.降水量的测量

1.判断题。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

(2)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

(3)无论什么形状的透明杯子,都可以用做雨量器的刻度杯。

()

.(4)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要离开雨量器一定的距离。

()

(5)我们利用降水量柱形图是无法了解不同日期的降水变化的。

()

2.选择题。

(1)下面的天气现象中,()不是降水的形式。

A.暴雨B.大雪‘C.冰冻

(2)()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B.,集水漏斗C.测量试管

(3)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的。

A.模拟降雨B.测量降水量C.一收集雨水

(4)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j、时的降水总量。

A.6B.12C.24

(5)今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10~25B.25~50C.50~100

6云的观测

1.判断题。

(1)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

(2)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是没有云的。

()

(3)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

()

(4)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

(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卷云。

()

2.选择题

(1)当所有的天空都被云覆盖,这时的天气称为()。

A.晴天B.多云C.阴天

(2)纤细的雨状云是(),它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A.积云B.层云C._卷云

(3)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眄云叫做()。

A.积云B.层云C.卷云

3.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根据云的特点来判断天

气的谚语。

请你收集几条谚语,写在框中。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从“日期—气温”表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

(3)从我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一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一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5)利用降水量变化柱形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

2、下表是小明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

毫米)记录人:

陈小明

日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降水量

0

0

0

5

9

5

0

0

0

0

15

0

0

0

9

日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降水量

26

40

0

0

0

0

5

0

5

0

0

0

0

0

0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本月中,下雨天共()天,其中小雨()天,中雨()天,大雨()天,暴雨()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周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合计

降水量(毫米)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利用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

(2)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3)利用天气日历,我们可以方便地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

(4)从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中我们可以推测一年的气候变化。

()

(5)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生根的记录数据。

()

(6)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外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

(7)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

(8)风速的等级只能用风速仪来测定。

()

(9)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10)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

2、选择题。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

(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B、二十七度C、二十七摄氏度

(3)当红旗朝东飘扬时,风向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

(4)()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B、风向标C、温度计

(5)“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这句谚语中的“城堡云”就是()

A、积云B、层云C、卷云

3、画一画。

天气现象

多云

阴天

小雪

小雨

二级风

天气符号

 

 

 

 

 

4.根据小明提供的某一天的天气信息,在下表的相应位置打“√”。

上学时——能见度1O米;需要穿毛衣;许多人外出时都带了雨伞。

中午时——汽车开过时,许多地方都溅起水花;大树被吹得直摇摆。

放学时——天空阴沉沉的;炊烟往东飘去。

天气情况

口晴天口多云口阴天口雨天

早上情况

口有雾口有霜口有冰口有露

气温情况

口炎热口温暖口凉爽口寒冷

云的类型

口积云口层云口卷云

风向情况

口东风口南风口西风口北风

风速情况

口无风口微风口大风

5.根据下表,画出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柱形图。

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情况记录表(单位:

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50

130

170

110

90

120

80

50

40

30

40

30

 

 

 

 

 

 

 

 

 

 

 

 

 

 

 

第二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选择题。

(1)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2)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沙沉到了杯子底部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

C.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3)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色了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

C.面粉看不见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2、写出过滤实验中使用的各种实验器材的名称。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请写出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进入轻轻摇晃杯子搅拌后高锰酸

水中时的状态后的高锰酸钾钾的状态

 

 

 

 

2.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

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2)在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时候,()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A.透明B.深紫色C.淡紫色

(3)()在水中搅拌后,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A.沙B.食盐C.面粉

(4)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的说法是正确的。

A.水面最咸B.中间最咸C.各个地方都一样咸

(5)把少量的()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还能看到颗粒。

A.沙B.食盐C.高锰酸钾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画一画胶水和食用油在水中的分布情况。

 

 

 

 

 

 

2.选择题。

(1)()放入水中后,会漂浮在水面上。

A.胶水B.酒精C.食用油

(2)()放入水中后,会沉到水底。

A.胶水B.酒精C.食用油

(3)酒精在水中溶解后,会分布在水的()。

A.上部B.下部C.各个地方

3.小资料。

漂浮在海面上的石油,严重时会杀死许多动植物。

清除海洋石油污染是非常困难的。

英国一位农场主发明了一种用机编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仅能防止石油在海洋中扩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重15倍的石油,禾草中又以大麦秸秆治理污染的效果最好。

1992年,一艘油轮在设得兰群岛附近失事后,有关部门在海上放置了22千米长的禾草排,从而保护了海滨浴场和渔场免遭污染。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填空题。

(1)50毫升的水大约能够溶解()克的食盐。

(2)50毫升的水大约能够溶解()克的小苏打。

(3)比较食盐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溶解能力更强。

2.轻轻地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约三分之一管的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或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

(2)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

(3)再慢慢地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

3.有些液体中溶解有大量的气体,打开瓶盖时会冒出许多气泡。

请在方框中用打“√”的方法找出这些液体。

口矿泉水口雪碧口可乐口牛奶

口啤酒口醋口酱油口白酒

 

 

5溶解的快与慢

1.哪块水果糖溶解得快?

(1)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水果糖同时放入装有半杯水的两个杯子中。

用筷子搅拌的这一杯,,水果糖的溶解速度();

没有用筷子搅拌的那一杯,水果糖的溶解速度();

实验证明,()可以加快溶解。

(2)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水果糖,把其中一块切碎,然后同时放入装有半杯水的两个杯子中。

切碎的水果糖溶解速度();

没有切碎的水果糖溶解速度();

实验证明,()可以加快溶解。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水果糖同时放入同样多的热水与冷水中。

放在热水中的水果糖溶解速度();

放在冷水中的水果糖溶解速度();

实验证明,()可以加快溶解。

2.判断题。

(1)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的食盐可以不一样多。

()

(2)在“比较水的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搅拌。

()

(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放在热水中搅拌要比放在冷水中搅拌溶解得快。

()

(4)在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各种因素中,温度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要比搅拌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大得多。

()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选择题。

(1)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中,我选择()的方法加食盐。

A.一份一份地加B.2克2克地加C.一次性全部倒入

(2)我估计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的食盐。

A.50克以下B.50~100克C.100克以上

2.“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研究问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材料

一小袋食盐、筷子、()

研究步骤

 

研究结果

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一些未溶解的食盐,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些食盐溶解?

我的方法:

我的解释:

2.把一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子里的水蒸发,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

我的预测:

我的解释:

3.选择题。

(1)用()的方法是不能分离食盐与水的。

A.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B.把盐水放在太阳下C.过滤

(2)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A.让蒸发皿均匀受热B.不让蒸发皿底部变黑

C.加热得更快

(3)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给物体加热。

A.焰心B.内焰C.外焰

(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一个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B.用嘴把酒精灯火焰吹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再重盖一次

4.比较食盐颗粒和浓盐水的结晶颗粒。

 

食盐颗粒

浓盐水的结晶颗粒

颜色

 

 

形状

 

 

大小

 

 

其他

 

 

 

 

单元练习

1.选择题。

(1)白糖能溶解于水中,所以白糖()。

A.能被过滤出来B.不会沉淀

C.在水中是不均匀分布的

(2)()的液体可能溶解了。

A.沉在水底B.漂浮在水面C.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3)()的方法可使水果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A.把水果糖放入冷水中搅拌

B.把水果糖放入热水中搅拌

C.把水果糖切碎后放入热水中搅拌

(4)下列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是()。

A.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高锰酸钾

B.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C.5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5)()的方法不能将海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

A.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

B.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剧烈摇晃

C.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

(6)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的食盐。

A.20克B.35克C.100克

(7)我们常喝的饮料“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

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2.判断题。

(1)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

(2)利用高锰酸钾,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它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所有的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5)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6)将浓盐水放在窗台上,食盐和水会一起被蒸发。

(7)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其中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3.将下列物品分别填入相应的方框中。

食盐石头面粉白糖塑料肥皂高锰酸钾

酒精菜油蜂蜜水银胶水洗手液洗发水

 

 

 

 

能溶解于水不能溶解于水

4.写出酒精灯各部分的名称。

第三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1.我们听到过许多声音,请写出6种不同的声音。

我听到过的声音:

这些声音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判断题。

(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3)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轻轻地敲时发出的声音弱。

()

3.选择题。

(1)“哆”、“唻”、“咪”三个音阶中,()的音最高。

A.“哆”B.“唻”C.“咪”

(2)()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声仪器。

A.钢琴B.音叉C.调音台

(3)用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三枚钉子,()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钉子B.最短的钉子C.长度居中的钉子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许多,请把这些发声的方法记录下来。

物体名称

使物体发声的方法

我的发现

 

通过实验,我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钢尺

 

橡皮筋

 

 

 

 

 

2.选择题。

(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

A没有变化B产生波纹c迅速上升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A受到力B断裂c振动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

3.判断题。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流水的声音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

()

(3)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没有发生变化。

()

(4)物体的振动实际上就是物体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

(5)敲一下锣,在一段时间里我们还能听到锣的响声,是因为锣还没有停止振动。

()

3声音的变化

l.判断题。

(I)说话声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

(2)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

(3)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强弱是同一回事。

()

(4)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

()

2.根据下面每幅图所提供的从“1”到“8”的顺序,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声音的变化规律。

(1)按顺序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是:

(2)按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片,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是:

(3)按顺序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是: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

(1)我的问题: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改变吗?

我的预测:

我的理由:

 

 

 

 

(2)我的宾验记录(声音的变化用“高”、“较高”、“较低”、“低”来表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8厘米

12厘米

16厘米

20厘米

听到的声音变化

 

 

 

 

(3)我的结论:

 

 

2选择题。

(1)与声音的高低有关系的是()。

A物体振动的快慢B物体的颜色C物体的气味

(2)塑料尺、钢尺、木尺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其中钢尺发出的声音()。

A低而闷B高而亮c十而轻

(3)音量与物体振动之目的关系是()。

A精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强

B物体振动幅度十,音量强

c物体振动速度性,音量强

5声音的传播

1、选择题。

(I)利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

(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波B气流C直线

(3)当我们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钟罩里的闹钟铃声()。

A越来越轻B越来越响C不变

(4)月球上由于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

A无线电设备B任何物质c空气

(5)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A纸B笔c桌面

2、在古代的战争中,由于通讯设备落后,士兵们时常利用伏地听声的简单方法听到几里外传来的马蹄声,并判断出敌人骑兵的多少和远近。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3小资料。

声音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或音速。

不同种类的物质以及不同的温度下,声音的传播速度都不同。

0℃时空气中的声速约是331.45米/秒,温度每升高l℃,声速约增加0.6米/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请把耳朵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

听小骨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2、观察比较鼓膜振动的实验。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橡皮膜的振动情况

我的猜测

实际的情况

声音的制造点到橡出膜的距离相等

橡皮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强

 

 

橡皮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弱

 

 

制造的声音强弱相同

接受的声音距离橡皮膜较近

 

 

接受的声音距离橡皮膜较远

 

 

 

我的发现

 

 

 

7保护我们的听力

1、判断题。

(I)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2)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

(3)避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用手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

(4)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收听厂播和音乐。

()

(5)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2、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声罐,用什么方法可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

将你的方法填写在下图中。

使发声灌的声音变轻的方法

包上厚纸

用手捂住

3、小资料。

噪声易使人烦恼、疲劳、紧张和分散注意力,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以及睡眠,严重时会引起疾病(如耳聋、心脏病等)和事故。

国际上规定90分贝为听力保护的最高限度。

噪声是目前污染环境的三大公害(污水、废气和噪声)之一,控制噪声是环境保护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在枝园里,我听到一些比较轻的声音,它们主要是由()、()等物体发出的;我也听到一些比较响的声音,它们主要是由()、()等物体发出的

(2)人们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3)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