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82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ocx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

徐茜

课题组成员:

黄祖庆、虎陈霞、段林茂、朱卫平

 

二OO九年十月

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深化,休闲产业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历史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时,社会就会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人们将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充足的闲暇时间投入休闲消费。

也有研究表明,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休闲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休闲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休闲产业的发展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杭州位居“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首,其休闲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休闲产业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但不可否认的是,杭州的休闲产业还存在很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一、休闲与休闲产业

休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存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休闲”,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休闲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对休闲的定义为:

“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美国托马斯·古德尔认为“休闲使人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状态上来。

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的成为自我,并因此而使生活富有意义。

”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认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新社会可能出现。

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意味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味着人类超越了满足基本温饱需求的阶段,追求以“存在”与“成为”为目标的自由。

休闲是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式,休闲参与经济创造,休闲经济的崛起,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财富的二次分配中使更多的人受益,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

休闲是一种新的社会资源,闲暇时间为人们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

通过有效利用闲暇时间,人们可以调节身心健康,提升自身素质,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19世纪发源于欧美,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末进入成熟期。

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

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则被划定一个范围。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

布朗和威尔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

杰弗瑞·戈比则将休闲产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作为高关联度产业,休闲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

不仅使文化、娱乐、旅游等产业加速发展,还推动着商业、邮政、电讯、运输等产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

二、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休闲产业发展经验

纵观世界休闲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当今世界休闲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墨西哥、瑞士、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这些国家的休闲产业具有很多共同或相似的特征。

一是休闲设施丰富。

休闲设施是发展休闲服务产业的基础性条件,休闲设施容量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休闲产业就越有发展潜力。

例如,为发展温泉产业,法国在1000多个温泉疗养区建有2500多家度假饭店;为发展滑雪产业,法国仅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就建有滑雪场15个。

在英国,全国共建有2350多个高尔夫球场,有海滨游船码头100多座,3万多个舱位。

西班牙共有31个滑雪场,240个高尔夫球场,100多家温泉浴场,350多个游艇俱乐部和游艇码头,900多个帐篷区,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休闲消费者。

二是产业政策扶持。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投资、减税、设立专项基金等多种形式支持休闲服务业的发展。

澳大利亚政府对符合要求的休闲经营企业实行基建开发所得税减免的政策。

减免从25年到40年不等,减免费用以建筑费用总额为基数,比例为2.5%-4%。

在英国和美国,每年都有相当可观的专项拨款。

韩国政府除提供专项投资,还放宽对休闲服务企业的贷款限制,免除一些行政手续,尤其对一些合资企业给予减税优惠。

此外,一些国家还十分重视对休闲服务产业的科研投入,以专项基金来启动各项研究及创新工作。

加拿大政府每年投入数十亿加元的经费用于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尤其是2O世纪9O年代中期以后,每年对服务产业的研发投入增幅均高于同期制造业的研发支出增幅。

三是管理体制灵活。

西方国家对休闲服务产业一般采用比较松散的行政管理,管理体制比较灵活,以半官方机构为主,一般不直接从事或干预企业的经营,其主要管理职能是推销与协调。

政府通过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规范来对产业进行宏观的调控,涉及微观层次的问题则以一些内阁级的委员会来出面协调,促进各产业、各部门的紧密合作。

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行业组织,强化行业内部的协调管理能力。

四是政策制度完善。

例如,西班牙在发展休闲经济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产业的规范化,严格执行欧盟有关休闲产业的法律和法规,如分级收费、合理收费等。

在开发某些休闲项目如文化休闲项目时,西班牙对产业文化和事业文化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禁止事业文化的商业化。

此外,西班牙还要求休闲产业部门特别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要,在消费上给以特殊的考虑。

五是注重人才培养。

休闲学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兴办有关休闲的教育机构及研究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休闲服务者,注重其休闲理念的传播。

在高等教育方面,美国已有200多所大学开设休闲学科的课程,学科体系相当完备,不仅有大学本科,还有硕士、博士学位。

在职业教育方面,这些国家十分强调学科设置的应用性,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休闲服务从业人员,如私人健身教练、私人美容顾问、网球陪练员、花艺师、品酒师、宠物顾问等。

(二)我国休闲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休闲产业起步较晚。

但随着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迈进,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后,对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和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休闲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2007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上所说的,“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经济也迎来了不可估量的前景。

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实际来看,人们进行休闲生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

第一,闲暇时间增多。

我国从1995年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又实施“三个长假日”,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114天。

2008年开始执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一步保障了国民的休闲时间。

一个“普遍有闲的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第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

我国人均GDP在改革开放之前仅有300-400元人民币,到如今,人均GDP已经超过2600美元,一些省区(如浙江、江苏等)和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的经济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人们已经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投入休闲消费。

第三,休闲理念发生变化。

休闲由最初的仅仅是人们在紧张工作后恢复体力的一个途径,转变为人们寻求身心愉悦的一种手段。

如今,人们更是认识到休闲最终会成为人类追求生活意义和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活动。

这种观念的转变必将促进休闲、休闲产业的发展。

目前休闲产业在很多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

在“2007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上,杭州、成都、昆明、湛江、丽江、北海、三亚、桂林、上海松江区、五大连池被推选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

我国休闲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相关法律支持,产业发展不平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等。

相信随着休闲投入的不断增加,相应法规制度的逐步健全,人们对休闲的认识不断深化,休闲产业将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杭州休闲产业发展现状

(一)杭州发展休闲产业的优势

杭州有着发展休闲产业的独特优势,拥有许多值得骄傲的荣誉,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居民治安满意率最高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等等。

2008“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颁奖词对杭州的描述是:

“这是一个让南来北往的游子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地方。

它从善如流,不拒绝一切进步的文明;它精致宁静,温文尔雅,如同西湖水那样浑然天成;它大气开放,自强不息,如同钱塘江奔赴海洋之约。

”杭州市政府在2001年提出了打造“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口号,2004年8月进一步明确了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和要求。

2007年2月,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更是为休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007年11月,我国首个城市休闲指数“中国城市休闲(西湖)指数”在杭州诞生,当年杭州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111.89万人,国内游客第一次来杭比例为45.5%,两次以上的则达到54.5%。

来杭目的中度假休闲的占了35.5%,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这组数据说明杭州已经由旅游城市向休闲城市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

具体来说,杭州发展休闲产业具有七大优势:

1.历史文化悠久

杭州是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均建都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距今约5000年前,良渚古国在东亚大地上率先跨进文明,创造了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良渚古国所在地正是现今的杭州市余杭区。

2007年,良渚5000年古城的发现震惊了全国,杭州的建城史也由此前推3000年。

杭州自古就是一个悠闲、安逸的城市,人们生活富庶、环境优美迷人,远离战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构成了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蕴。

2.自然条件优越

杭州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杭州年均气温16.6℃,夏季平均气温33.8℃,冬季平均气温3.6℃,年日照时数1912小时,无霜期230-260天,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人们四季游玩,是人们出行旅游、休闲度假的首选地之一。

杭州年均降雨量1449毫米,以春雨、梅雨和台风雨为主。

常年梅雨量350-550毫米,约占全年的25-31%,这对各种春播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喜温湿的稻、茶、桑、竹、麻以及瓜果的生长十分有利。

同时,充沛的降水也给杭州市提供了一个常年葱郁、四季飘香的优美生态环境。

3.休闲资源丰富

在休闲资源方面,据统计,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区,就遍布了6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形成了中国境内独有的旅游风光,是中国江南最具特色的黄金旅游线。

此外还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旅游度假区、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山风景区、半山森林公园、西溪湿地等休闲资源。

杭州市水系众多,较大河流有钱塘江和京杭大运河。

钱塘江以钱江潮闻名中外,其平均潮差4.6米,最大潮差可达8.9米。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正是钱江潮的生动写照。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全长20.92公里,沿岸经济繁荣,居民稠密,文物古迹众多。

经过大力整治,运河杭州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的系列景观。

此外杭州还建成了众多的休闲场所和设施,这些都为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

4.经济发展迅猛

有钱、有闲,才有休闲。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08年实现国内总产值4781.1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八位,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市区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3%,已处于富裕阶段。

“十五”期间,杭州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投资结构得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资本日益活跃。

在“2008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评选中,杭州连续第五年名列榜首。

5.人居环境优美

杭州市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除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外,还先后荣获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桂冠。

2001年杭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02年又被国际康乐组织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人居环境优势进一步凸显。

优美的人居环境已成为杭州吸引国内外人士前来休闲观光的重要因素。

6.区位优势明显

从国际区位看,杭州位于太平洋西岸“亚太经济圈”、“亚洲繁荣经济带”的中心,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工作之余外出休闲旅游、休闲娱乐、休闲度假提供了一个重要目的地。

从国内区位看,杭州所处的长江三角洲是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最快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和休闲最发达的地区。

这些为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7.民间资本充裕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政策优势明显,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了休闲产业开发中去。

以宋城集团、万象集团、开元集团、广厦集团为代表的旅游休闲投资企业群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区域性的社会经济现象。

民营资本的投入往往动辄上亿、数十亿,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壮大。

例如宋城集团投资35亿元兴建了“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并成功地举办了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杭州打造国际型的休闲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杭州休闲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杭州休闲产业发展迅猛,产值在不断增长,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服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杭州市已有241家星级饭店,数量列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并拥有各类旅行社371家。

2006年成功举办了世界休闲休博会,有力地提升了杭州作为休闲城市的知名度,也推动着杭州从旅游城市全面走向休闲城市的步伐。

2008年,杭州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3%,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57.7%。

全年杭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773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4551.6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17.21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221.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96亿美元。

2007年,来杭游客人均花费1829元,在花费的构成比例中,购物占21.5%,住宿占19.3%,交通占17.1%,餐饮占16.1%,而景区游览仅占9.4%。

由此可见,来杭游客的目的已经由传统的旅游观光向休闲度假倾斜。

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经济起到了全面的拉动作用。

例如,2008年杭州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377.77亿元,其中餐饮业零售额176.42亿元。

另据不完全统计,作为杭州“休闲”特色之一的茶楼数目已超过700家,杭州茶楼年接待消费者1500万人次左右,年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每年春节期间茶楼的上座率甚至超过了90%。

总的来看,杭州休闲经济起步虽然只有五六年时间,但随着休闲产业发展的深入,已经形成了颇为全面的休闲产业体系,涵盖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餐饮和都市购物等方方面面。

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市民及游客休闲活动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杭州休闲产业发展现状,课题组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包括了西湖周边景点、茶文化村、特色街区、旅游度假区、公园、健身房、体育馆、购物中心以及部分居民小区。

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97.4%。

接受调查的224人中,常住地为杭州占78.57%;常住地为杭州以外的占21.43%。

男性占64.29%;女性35.71%。

调查基本覆盖了各种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层次,具有代表性。

从调查情况看,市民和游客在杭州休闲的休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休闲重视程度较高。

认为“休闲对于生活”“十分重要”的占31.25%,“比较重要的”占45.54%,两项合计76.79%。

认为“无所谓”的仅占1.78%。

这组数据说明,在经济不断发展之后,人们的休闲意识越来越强烈,绝大部分人看重休闲,渴望休闲。

二是参与最多的休闲项目仍然集中在传统的项目上。

在“参与最多的休闲项目”中,62.5%的受访者选择了“看电视、电影”,另有41.96%选择了“上网”,27.68%选择了“旅行”。

三是休闲消费投入可观。

在“最近一年平均每月花在休闲上的消费占收入百分比”一项中,37.5%选择了“5%-15%”,27.68%选择了“15%-30%”,另有21.43%选择了“30%以上”的档次。

四是朋友之间的交流对休闲的影响很大。

体现在对休闲产品的选择依据上,58.04%的受访者选择了“朋友推荐”。

此外,在休闲伙伴的选择上,“与朋友一起”的休闲占据主导地位,达到65.18%,其次是“与家人一起”,占39.29%。

五是对杭州的自然景色给予了很高评价。

在对自然景色的评价上,选择“非常好”的占了50.89%,选择“好”的占40.18%,仅有8.93%选择了“一般”,无人选择“不好”、“很差”及“不确定”选项。

四、制约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休闲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

总体上看,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

目前休闲产业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吃、住、游、玩四个方面。

休闲项目共性普遍,个性缺乏,产品相同相近,质量一般。

以调查中47.32%的受访者认为的“印象最深的休闲场所”梅家坞、龙井村等茶文化村为例,目前能够为休闲者提供的主打休闲产品,不外乎一杯清茶加棋牌娱乐、农家饭菜,没有能够引入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休闲、健康疗养休闲、教育学习休闲等项目。

有些人造景区和娱乐场所虽然短期来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很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类似的场所,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

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在“杭州休闲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项中,27.68%的受访者认为“休闲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创新”,居第一位;其次是“人文类休闲项目缺乏”,占21.43%。

在“您还希望杭州引进或进一步发展哪些休闲项目”这个问题上,受访者中33.97%选择了“文化、艺术、教育等人文休闲项目”,31.25%选择了“紧跟国际潮流的时尚休闲项目”,23.21%选择了探险、拓展等体育类项目,34.82%选择了“依托优美环境开发休闲项目”。

(二)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不高

杭州市工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消费者对通信消费、预付式消费场所(如美容院、健身馆)等投诉较多,这些行业恰恰是休闲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酒店宾馆在旅游旺季随意提价、旅行社刻意诱导游客购物、休闲产品价格虚高、体育类休闲场所缺乏专业教练等情况客观存在,这些都与“东方休闲之都”的美誉很不相称。

本次调查中,在“您在杭州的休闲体验总体满意度如何”这个问题上,选择“很满意”的仅占8.04%,选择“基本满意”的占73.21%,选择“一般”及以下的占18.75%;在“休闲服务周到程度”选项上,选择“非常好”的仅占7.14%,选择“好”的占33.93%,选择“一般”及以下的占56.25%。

另有同类研究课题《杭州市构建休闲都市的战略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对杭州景点服务感到非常好的只占到有效调查人数的7%,感到好的占到有效调查人数的31%,这两项加起来才38%,与本课题调查数据基本相符。

另外还有26%客人认为杭州市景点服务一般或较差。

对酒店服务的调查显示,也有23%客人认为杭州市酒店服务一般或较差。

(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一是产业供求不平衡。

由于指导和规划上的欠缺,往往在短期赚钱效应的影响下,同类休闲产业一哄而上,迅速膨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种重复建设不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容易因过度开发造成产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休闲产业涉及的领域很多,但在以拉动GDP增长为目标的思想指引下,出现了部分产业发展超前乃至透支,其它一些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的情况。

如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市区各景点、宾馆节日期间往往出现人满为患的景象。

但长期来看,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对休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严峻挑战,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受关注程度来说,大量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如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发展都比较滞后。

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

休闲产业大都为点状和块状布局,相互缺乏联系,重复建设较多,规划不够科学,由此导致了一些休闲产业的弱小、松散、布局不平衡。

例如,杭州比较有代表性的茶馆就存在着区域布局集中、市场定位相似、产品服务雷同等问题,相互之间的竞争往往停留在价格战的层面,难以做大做强,不利于产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四)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杭州的休闲特色并没有深入人心,在国内仍然只是旅游城市的代表。

调查问卷中关于“休闲特色宣传力度”一栏,选择“非常好”和“好”的占44.65%,选择“一般”及以下的占了55.35%。

对于“东方休闲之都”的美誉,也只有75%受访者表示“知道”。

由于缺乏品牌推广,一直以来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例如在日本,杭州的知名度低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苏州、大连、长春、哈尔滨;在韩国,更是低于青岛、烟台等地。

品牌推广的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境游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

2008年国外来杭观光休闲人数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也仅为221.33万人次,同期来华旅游总人数则达到了2433万人次。

(五)专业人才不足

杭州休闲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休闲专门人才提出了较高的需求。

一方面需要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需要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

就杭州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高校还是研究所,设置的相关专业、培养的专门人才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都很小,甚至微不足道。

杭州目前只有浙江大学设立了亚太休闲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开设了休闲学课程,他们培养的人才数量与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需求极不适应。

长期以来,杭州休闲产业亟需的大量人才只能由其它专业门类转行而来,或者依靠产业自身进行培养,影响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和产业发展层次的提高。

(六)产业链建设不够完善

休闲产业链包含了餐饮、住宿、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讯、文化、艺术等各个环节,往往一个环节出现脱节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链发展的停滞不前。

从目前的情况看,休闲过程中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住宿不配套等问题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调查显示,在“影响您在杭州的休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上,有31.25%的受访者选择了“交通便利程度”,仅次于“经济能力”这个因素;在“您认为杭州哪些休闲产业及其支持产业需要加强和改进”一项中,50.89%的受访者选择了“交通”;31.25%选择了“文化、艺术”;26.79%选择了“娱乐设施”;选择“餐饮”、“住宿”、“体育”的各有13.39%;选择“教育”和“商业服务”的分别占11.61%和9.82%。

五、促进杭州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搞好休闲产业的统筹规划

休闲产业的规划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照顾长远”的原则进行。

因地制宜,即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发展休闲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