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87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docx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教科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目标细化

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它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特点。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如何?

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也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结果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1、民族精神的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

a什么是民族精神?

为什么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含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原因: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地位:

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c为什么要传承民族精神?

(必要性)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2)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d怎样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3)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d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可联系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相关内容掌握)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②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

e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面对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任,我们应该克服搞攀比、讲奢移的不良习气,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自觉磨砺意志,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学习上不怕

吃苦,顽强拼搏,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中国人民得出的历史性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可补充相关事例或数据)

新中国成立5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1)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初步的繁荣富强。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4)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5)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5、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什么是爱国主义?

它的表现如何?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它的表现是:

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a为什么要承担热爱祖国的责任?

应该怎样承担热爱祖国的责任?

(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

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2)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应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我们青少年应通过自己的奋斗,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铸造民族辉煌的历史重任。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

不但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5、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1)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

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

(2)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

6、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1)、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都"以天下为已任"

(2)、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3)、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成败,决定着国家的成败。

7、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我们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可补充: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牢记历史使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

第四课走向小康

1、人们生活小康化的表现?

人们的衣食住行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2、现代意义的小康是谁提出的?

具体指的是什么?

提出:

邓小平具体是指:

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怎样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是什么?

①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初步的小康,国家的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其涵义是什么?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②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比较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项目123总体小康低标准的小康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小康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

地区之间,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缩小,将实现共同富裕的小康。

精神文明的小康:

除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精神生活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5、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有何意义?

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可补充全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福人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民群众,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还可补充分析我们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使学生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第五课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基础是?

辛勤的劳动。

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的祖先靠着勤劳,创造了五千年文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勤劳的光荣传统,带领中国人民,把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勤劳致富受到鼓励,一大批人依靠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3、为什么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拓进取精神的作用)?

只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地超越原来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为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4、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教材将此内容安排在了第五单元《三个代表》一课中,可参考2007年说明检测59页,讲清科技重要性即可,无需展开。

b创新的重要性?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1)①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②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2)①我们青少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要刻苦学习,努力探索,注重实践,要勇于质疑,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5、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资本、管理等因素也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7、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须建立和完善怎样的制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还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作用:

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动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强调原因:

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9、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提出的依据?

内容: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依据:

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提出的,也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重要保证。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1、合法获得财富的途径有哪些?

勤恳劳动;靠科技、用知识或的财富,靠丰厚的资金运用管理科学额,让先进的思想创造财富。

2、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中。

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才能平等地为每个社会成员创设财富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利益。

任何违规行为都会破坏经济秩序,使社会和市场变得无序、复杂、不合理、缺乏效率等,从而使人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变得不顺畅。

因此,每个人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3、"义"与"法"的关系?

如何对待"义"?

"义"与"法"同源同生,"义"就是心中的"法"。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a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两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社会主义法律的不足,支持和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4、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5、法律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6、税收的作用?

国以税为本。

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教育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税收。

7、税收的特征?

偷税的危害及后果?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不懂税法或知法犯法,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8、我国的富民政策?

我国的富民政策是:

共同富裕,指的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9、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10、富而思源的表现及意义?

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11、"富而思源"中"源"指的是什么?

富而思源要求先富者应该怎么做?

(1)这里的"源"是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良好的社会环境。

(2)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的时候,个人的社会责任就相应增强。

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12、富而思进的含义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1)是指在已经取得成绩基础上继续艰苦创业,防止小富则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

(2)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13、为什么要用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

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治国安邦之道;③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④是人的美德;⑤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富裕年代,我们更要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

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定有不良的影响。

补充人教版九年级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学会理财,把钱用在关键之处;提倡绿色消费。

a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怎样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①消费前:

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②在消费的过程中:

应该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

③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应该有适度的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节俭。

④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后,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b我们应怎样进行绿色消费?

①要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障自身健康;②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③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④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⑤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灾难等等。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

1、为什么还存在弱势群体?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的生存和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2、什么是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有哪些特征?

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个人及家庭生活到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有困难的群体;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要改变其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群?

农村贫苦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

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和体现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涵义是什么?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人与人的差异有多大,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样重要,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3、维护和实现社会平等涵义是什么?

有何意义?

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4、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社会平等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就?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②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5、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①我国公民在基本权利的享有上是平等的,但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社会转型期也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的产生。

②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改变贫苦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平等,任重而道远。

第九课和你在一起

1、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有何意义?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2、我国政府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方面所采取的举措?

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扶贫开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教育公平;高度重视和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通过法律援助确保弱者也能适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此外,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可补充具体措施:

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取消农业税、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等等。

3、对于弱势群体,我们为什么有着无限的责任去关注?

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首先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实际帮助;互助互济、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弱势群体特别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尊重。

4、关心和尊重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何重要性?

中学生应怎么做?

不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不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

一个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的社会,一个社会弱者受到歧视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协调发展的社会。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

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5、社会上还有不少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1)关爱和帮助弱势群体,自觉尊重和维护他们的权益;如帮助残疾人,关心和帮助孤寡老人;关心帮助孤残儿童;给希望工程捐款;捐助灾区群众;

6、怎样以实际行动维护公平?

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珍爱生命;依法律己,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立志成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

7、帮助身边需要帮助人的人,谈谈对爱的认识和理解。

爱,不仅是一种付出,还是一种分享。

帮助他人,我们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在关爱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赢得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这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a正义的作用:

1、正义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2、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3、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

4、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b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如果非正义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会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非正义行为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会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c尊重他人的要求:

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等人、友善等人,充分理解他人等。

第四单元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聚焦两会

1."两会"指的是哪两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是如何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

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

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哪些职能?

最高立法权:

制定和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宪法。

最高决定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