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87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4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docx

旧人教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

哲学总结及综合运用

一、明确下列基本知识

1.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其它方面的分歧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5.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其它方面的分歧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7.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8.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

二、高考题中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1.1995年全国卷单选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1995年全国卷单选17.经过长期天文观测,科学家成功地预测了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

这一事实表明

A.自然现象与人的活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C.人的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D.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事物本身

3.1996年全国卷单选16.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4.1996年全国卷单选1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

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④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

5.1996年全国卷单选19.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A.和谐就是美和善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6.1996年全国卷单选20.近年来,看相算命、巫医巫术等封建迷信沉渣泛起。

对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封建迷信

A.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

C.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片面的D.只反映事物的现象,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7.1996年全国卷27.某省要求干部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上下功夫。

他们提出,只有干部工作“重心”下移,勤政廉政,才能促使经济“中心”升位,兴省兴国。

这一要求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要有一定条件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③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④辩证法要以唯物论为基础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8.1996年全国卷28.热带雨林是地球表面生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植物群落,现在因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遭受破坏,其面积大大下降,并造成气候异常,大量生物物种灭绝或濒危。

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保护热带雨林。

这表明

①坚持两点论不能不讲重点论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③正确的认识来自社会实践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1996年全国卷29.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

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

爱迪生则说:

“我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讥讽爱迪生的人

A.不尊重事实,不懂得主观要符合客观

B.不懂得失败与成功相反相成

C.不懂得内因与外因的辩证法

D.不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0.1996年全国卷30.根据上题材料,从爱迪生的回答可以看出

①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②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深刻③认识的真理性要靠实践来证明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1997年全国卷30.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至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

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它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

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

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

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直接经验是肤浅的,间接经验是深刻的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质

C.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D.成功的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失败的实践检验错误的认识

12.1998年全国单选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某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上级多次给钱给物,但该村面貌总是变化不大。

后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连续苦干几年,面貌大变。

村民们感慨地说,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党支部。

13.1998年全国29.从哲学上看,上题的事实说明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③理论来自实践,又能够指导实践④要关于抓关键、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1998年全国31.据报道,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产一次性卫生筷。

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竞相降价向该发达国家出口。

这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得与弊、好处与坏处是对立统一的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③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坚持眼前利益必须和长远利益相统一④事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事物的现象表现出来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1998年全国33.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从去年开始,厄尔诺又在全球肆虐,引起了海啸、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1999年全国卷单选20.在1998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

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洪精神。

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门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17.1999年全国卷单选21.这幅漫画是在批评卖辣椒者

A.片面地看问题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

D.不实事求是

18.1999年全国卷单选24.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D.主观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9.1999年全国卷31.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太湖水污染日趋严重。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家环保总局统一部署太湖流域污水达标排放的“零点行动”,至1999年元旦零点,顺利完成太湖水污染治理第一战役的任务。

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②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③主要矛盾决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④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99年全国卷33.蚕蛹蜕茧时,要经过艰苦的挣扎,才能生出强有力的翅膀,变成蛾。

如果人们把茧剪开,它虽然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来,但身体十分臃肿,翅膀很小,并很快死去。

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②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同化和异化的统一③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④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1.2000年全国卷单选16.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

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

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

22.2000年全国卷17.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

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3.2000全国卷30.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4.2000年广东卷单选12.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骄。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矛盾无时不在,矛盾无处不有

B.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25.2001年广东河南11.小灵、小敏在参加冬令营活动时迷路,天色渐晚,想点火求救,却找不到火源。

情急之下,他们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制造火源。

于是,他们找来几段干枯草,用随身携带的药棉裹紧,封住两头,放在木板上,以另一块小木板压住,朝一个方向不断转动。

当稻草碾碎,闻到焦味时,将棉条断开,稻草遇氧而燃,终获火种,两人很快获救脱险。

小灵、小敏取火成功,是由于他们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B.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分清主流和支流D.坚持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25.2001年广东河南12.小灵和小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充分表现出他们能正确认识和处理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6.2001年广东河南13.小灵、小敏取火成功表明,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

A.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B.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善于抓住重点D.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7.2001年广东河南14.小灵、小敏取火成功启示我们,要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

A.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B.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C.通过实践发现新的规律

D.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8.2001年广东河南15.读漫画,假如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从哲学上讲,他主要错在

 A.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D.主观主义,理论脱离实际

29.2001年广东河南16.假如漫画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A.奇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B.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1998年以来,我国累计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30.2003年广西卷单选16.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D.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31.2003年广西卷30.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哲学依据是

①规律是客观的,但它可以被人们创造和利用②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2.2003年广西卷不定选

31.“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全面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联系的观点④实践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3.2004年江苏卷单选2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之所以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A.任何事物都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B.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的发展是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34.2004年江苏卷单选21.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

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几年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共识。

“科教兴省”、“文化强市”,已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战略。

据此回答22~23题:

35.2004年江苏卷单选22.“富脑袋”主要是指

A.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B.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解放思想,开拓创新D.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6.2004年江苏卷单选23.上述材料表明

①科技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因果联系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促进的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37.2005年广东卷单选23.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38.2005年广东卷单选24.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但在局部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较严重的腐败事件,老百姓议论纷纷。

对此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腐败蔓延将导致亡党亡国,因此必须把整顿干部队伍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

B.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C.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不要在意腐败现象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腐败现象只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支流,所以不必过于关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

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回答29~30题。

39.2005年广东卷29.上述材料说明: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②人类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③与自然科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0.2005年广东卷30.关于“古史分期”的学术争论至今没有定论说明:

①争论的原因在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相对匮乏和史学家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②尽管尚无定论,史学界仍然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③历史就像小姑娘,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④对于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史学界莫衷一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1.2006年广东卷单选题19.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

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42.2006年广东卷单选20.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

“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

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43.2006年广东卷28.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

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

从哲学上看

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4.2006年广东卷29.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①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②认识是变化发展的③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据此回答15~16题。

45.2006年江苏卷单选题15.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6.2006年江苏卷26.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47.2006年江苏卷28.江苏华西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

华西村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吃透两头”、“两头一致”。

“吃透两头”就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

“两头一致”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

这体现了

①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③综合与分析的辩证统一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近年来,中美首脑多次会晤,就反恐、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但美国政府在台湾等问题上经常制造麻烦,始终未停止对台军售,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

48.2003年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3.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说明

①当前世界格局朝着两极化方向发展②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不同利益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9.2004年全国春季文科综合24.胡锦涛指出:

“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银行(E-banking)、电子政务(E-government)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回答26~28题。

50.2005年全国春季文科综合28.网络世界是各种思想意识交织在一起的“万花筒”。

我们应该用先进的文化武装自己,把腐朽的文化拒绝在“视窗”之外。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网络文化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应当兼收并蓄

B.网络文化是多元的,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C.网络世界充满矛盾,应当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D.网络世界是复杂的,应当明辨是非

51.2005年全国春季文科综合35.“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徒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据此回答30~32题:

52.2000年文科综合吉苏浙卷30.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53.2000年文科综合吉苏浙卷31.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徒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

这说明

A.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

C.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

54.2000年文科综合吉苏浙卷32.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C.时代变了,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

读下表,回答3~8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55.2001年津晋江浙卷文科综合7.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

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圆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

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

”据此回答23~25题。

56.2001年津晋江浙卷文科综合23.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①注意把尊重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