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94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docx

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八年级物理第4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

2011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精选116题)

1.(2011·湖北黄石)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结有一层白霜属于升华

C.所有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以下

1.A解析:

高空中的冰晶在空气中下落时,冰晶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增大的内能使冰晶熔化变成雨滴,选项A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霜,选项B错误;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选项C错误;物体降温的极限是﹣273.15℃,不可能降到-273.15℃以下,选项D错误。

2.(2011·辽宁大连)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一支圆珠笔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需3~5s的时间

B.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1~1.5mm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1kg

2.C解析: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圆珠笔从课桌上掉到地上大约需0.3~0.5s的时间,选项A错误;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1mm,选项B错误;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选项C正确;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即0.05kg,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3.(2011·湖北潜江、天门、仙桃)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A

4.(2011·山东泰安)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BCD

4.D解析: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并且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本题答案为D。

6.(2011·青海西宁)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放热

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吸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6.B

7.(2011·湖南益阳)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禁止抽烟”、“请熄火”等。

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7.C

8.(2011·山东青岛)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天平测质量时,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C.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D.使用电压表时,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8.D解析:

电压表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样测量的是电源电压,而电流表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否则会因电流过大烧坏电表或电源,选项D说法错误,其他三项说法均对。

本题答案为D。

9.(2011·广西柳州)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A.凝固B.汽化C.熔化D.升华

9.C解析:

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本题答案为C。

点评:

区分几种物态变化过程:

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其逆过程叫做液化;物体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其逆过程叫做凝华。

10.(2011·湖北宜昌)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

10.B解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11.(2011·广西崇左)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

11.A解析:

冰块变为水,即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A正确;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变细,是由于钨制灯丝在高温下逐渐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造成的,这属于升华现象,选项B错误;试衣服变干是液态水变为了气态水分子即经历了蒸发过程,属于汽化现象,选项C错误;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是从热水壶沸腾出来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水的缘故,属于液化现象,选项D错误。

注意:

我们人眼无法之间看到气态的水蒸气分子,所以选项D中的“白气”是液体水。

12.(2011·福建漳州)今年入春以来,我市各地低温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下面关于干旱少雨主要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中缺乏水蒸气B.大气中水蒸气太多

C.大气温度偏低D.大气温度偏高

12.A

13.(2011·新疆)新疆的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十分美丽。

下面关于雪形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熔化、放热过程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D.凝固、放热过程

13.C

15.(2011·广东茂名)每年3、4月份,茂名地区经常会出现“回南天”现象。

“回南天”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

15.C解析:

题中“回南天”现象,是空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墙壁或地板时液化成的小水珠造成的。

本题答案为C。

16.(2011年·山东济宁)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16.C解析:

A、游泳的人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分就会汽化为水蒸气,汽化要吸热,所以感到冷;B、“白气”是液态的,是烧水中出现的大量的水蒸气上升时受冷液化形成的;C、“雪人”是固态的,没有熔化却变小,是变为了水蒸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17.(2011·四川广安)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17.C解析:

小雪、霜冻、冰雹都是固态的,而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只有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接着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是什么物态变化.

18.(2011·福建南平)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液化的是()

18.C

19.(2011·甘肃天水)对图中四幅画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

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19.C

20.(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

B.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

C.冬天早晨看到草地上的霜是露水凝固而形成的

D.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20.D

21.(2011·辽宁鞍山)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21.B

22.(2011·湖南张家界)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分钟的时间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是放热的

22.D

23.(2011·湖北孝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冬天,常看见人哈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

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

D.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

23.C

24.(2011·海南)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

“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

C.凝固D.升华

24.B解析:

“回潮”时,室内的水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会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即发生液化现象。

本题答案为B。

25.(2011·山东聊城)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早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

C.深秋,操场上秋霜涂抹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

25.B解析:

“白雪消融”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草地上露珠”的形成是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秋霜”的形成是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水,属于凝华现象;“寒冰”的形成是液态水直接变为固态水,属于凝固现象。

本题答案为B。

26.(2011·云南昆明)对下列现象的形成,判断正确的是()

A.工厂烟窗冒出的“白烟”都是液化现象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会“出汗”,这是汽化现象

C.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升华现象

D.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

26.C解析:

工厂烟窗冒出的“白烟”是固态小颗粒,不是液化现象,选项A错误;选项B中的“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啤酒瓶周围的冷空气放热形成的液体小液滴,这是液化现象,选项B错误;固态碘吸热升华为气态碘,所以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选项C正确;霜和雪都是气态水蒸气放热直接变为固态水,它们均属于凝华过程,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27.(2011·广东深圳)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

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27.C解析:

冬天,从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的小水珠;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

可见,它们都是液化现象,只不过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外的气体液化产生的,而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本题答案为C.

28.(2011·湖南长沙)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射核泄漏事件后,湖南长沙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向日本捐赠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参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冷却作业。

这台62米泵车在给高温机组注入海水进行降温时,机组上空腾起白雾。

关于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由于海水的升华形成的

B.白雾是由于海水遇冷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C.白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白雾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8.C

29.(2011·湖南湘潭)将一个塑料袋套住带叶的树枝并扎紧袋口,如图所示。

过一晚后,塑料袋内壁附着很多小水珠,小水珠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A.先升华后液化B.先蒸发后液化

C.先蒸发后凝华D.先升华后凝固

29.B

30.(2011·江苏南京)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30.A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物态变化的识别。

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属于汽化;B。

烧开水时冒出大量“白气”属于液化;C。

寒冷季节,户外的“雪人”变小属于升华;D。

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凝华。

31.(2011·湖南省株洲)今年上半年南方雨水稀少,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降落到地面形成的,这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华

31.C解析:

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是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

32.(2011·内蒙古赤峰)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露水珠儿,它是通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

32.B解析:

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选B.

33.(2011·湖北潜江、天门、仙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

B.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

C.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

D.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

33.B

34.(2011·浙江衢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34.B解析:

固态的冰雪变成液体水,属于熔化现象,A错;湿衣服上的液体水变为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B对;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水,属于液化现象,C错误;液体水结成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D错,答案为B。

35.(2011年·湖北恩施)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

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35.C解析:

A、夏天吃雪糕凉爽,是因为雪糕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的缘故;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的缘故;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是由于空气遇冷凝华放热的缘故;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是由于水汽化吸热的缘故.故选C.

38.(2011·北京)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A.铁块化成铁水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

C.湖水表面结冰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

38.A解析:

简单题。

考查知识点:

“熔化现象”。

实际上此题考查了四个现象,熔化、汽化(蒸发)、凝固、液化。

这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也都取于实际常见生活。

39.(2011·广西北海)在加油站常看到一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这一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事故,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

A.熔化B.汽化

C.液化D.升华

39.B解析:

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由液态变为气态即发生汽化现象,此外,汽油的着火点很低,当空气中的汽油浓度比较大时,遇到火花很容易燃烧。

本题答案为B。

40.(2011·内蒙古包头)如图所示四幅图中,由凝华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40.D解析:

冰雪融化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挂”是不同形状的小冰块,是小液滴遇冷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冰粒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D。

41.(2011·江苏无锡)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41.C解析:

凝固后的物体是固态的.A、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雾是液态,不是凝固,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D、樟脑丸变小了,是变成气态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42.(2011·内蒙古杭锦旗)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

42.D

43.(2011·湖北十堰)今年五一期间,气温骤降,游客们在武当山顶欣赏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如图绽放的红花和绿叶附着一层薄薄的霜,好像披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C.花朵上的水遇冷凝固D.花朵上的水蒸发形成

43.B

44.(2011·山东日照)在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受到轻伤时,常用蒸发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做麻醉剂,把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运动员就可继续参加比赛,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剂()

A.升华吸热B.凝华放热

C.液化放热D.汽化吸热

44.D解析:

液态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吸收热量汽化为气态物质,从而使受伤运动员的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

本题答案为D。

45.(2011·福建三明)炎热的夏季,同学们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在冰块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A.熔化吸热B.升华吸热

C.熔化放热D.升华放热

45.A解析:

冰块逐渐变小,说明冰块变为水,冰块变为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饮料中加入冰块,降低饮料温度。

46.(2011·四川自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冷藏的饮料,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出汗”,这是

A.水蒸气的汽化现象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C.水蒸气的液化现象D.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46.C解析: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较冷,饮料瓶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从外面看就像是出汗了。

47.(2011·天津)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些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他的依据是()

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吸热

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

47.C解析:

酒精容易蒸发,即发生汽化现象,而蒸发可以制冷,即酒精汽化时吸热,从而降低患者体温。

本题答案为C。

48.(2011年•山东德州)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把口握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会发现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在此过程中漆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升化后凝华D.先凝华后升华

48.B解析:

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气体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过一会儿塑料袋又瘪了;整个过程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汽化后液化。

本题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会结合实例分析判断,是中考的热点考题.

49.(2011·北京)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D.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49.C解析:

考查知识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此题年年考,四个选项所选取实例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并且覆盖了影响蒸发快慢的所有因素,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51.(2011·山东泰安)下列方法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D.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灯帽

51.D解析: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可以加快液体周围空气的流速,加快蒸发;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蒸发;用扫帚把积水摊开,可以增大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给酒精灯盖上灯帽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来减慢蒸发的。

本题答案为D。

52.(2011·浙江嘉兴、舟山)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人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52.A解析: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选项A是通过增大水的表面积来加快蒸发的,故选项A正确;选项BD都是通过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来减慢蒸发;选项C通过挤掉衣服上的一些液体水,从而快速衣服的干燥,并没用改变液体蒸发的快慢。

本题答案为A。

53.(2011·吉林长春)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河面上的冰B.屋檐上的霜C.草叶上的露D.江面上的雾

53.B解析:

此题考查实际中的物态变化。

河面上的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屋檐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草叶上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江面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54.(2011·山东泰安)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春天,河里的冰雪消融D.夏天早晨,花草上附着露水

54.B解析:

大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液态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冰花”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体水,属于熔化现象;“露水”是水蒸气直接变为液态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本题答案为B。

55.(2011·山东烟台)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到了,积雪融化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55.D解析:

“积雪融化”是水从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熔化现象;“草地上的露珠”和“大雾”的形成都是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白霜”是水从气态水蒸气遇冷变成固态水,属于凝华现象。

本题答案为D。

56.(2011·山东东营)超市里卖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能有效清新空气,预防感冒。

“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

C.熔化D.汽化

56.A解析:

“固体清新剂”直接变为气体,属于升华现象。

本题答案为A。

57.(2011·广东清远)图2是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冰雕大奖赛中展示的一件冰雕作品,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A.汽化B.液化

C.升华D.凝华

57.C解析:

因为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所以冰雕作品不会先融化成水再变为水蒸气,而冰雕作品之所以会一天天变小,这是因为固态冰会直接变为水蒸气,即发生了升华现象。

本题答案为C。

58.(2011·湖北襄阳)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

58.A

59.(2011·广东湛江)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59.A解析:

“固态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一部分固态的樟脑丸吸热升华成了气体,选项A正确;“池塘上的薄冰”是液体水放热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选项B错误;“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现象,属于汽化,选项C错误;“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霜,属于凝华现象,选项D错误。

本题答案为A。

60.(2011·安徽芜湖)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60.A解析:

冰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白露的形成是气体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水,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寒冬,窗玻上冰花的形成也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本题答案为A。

61.(2011·山东枣庄)云是这样形成的:

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