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598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02).docx

—学年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02)

  鲁科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CH3B.﹣BrC.﹣NO2D.>C=C<2.生活中常常碰到涉及化学知识的某些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②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④⑤D.全部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B.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4.下列试剂中,能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石蕊试液C.新制氢氧化铜D.碳酸钠溶液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油是纯净物,它不属于高分子B.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C.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D.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造硬化油6.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A.和B.C.D.和7.甲烷分子中4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可得如图所示分子,对该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此物质属于芳香烃,是苯的同系物B.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此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有12种D.此物质分子式为C25H208.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B.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C.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神舟10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转换材料是单晶硅9.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B.利用燃烧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食用植物油含有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B.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汽油、生物柴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11.下列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B.CH3CH2CH2BrC.D.12.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B.分子里所有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该烃和苯互为同系物D.能发生加聚反应,其加聚产物可用表示13.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互为同系物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C.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D.均可使FeCl3溶液变紫色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本质是不同的B.淀粉、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D.等物质的量的CH4与Cl2恰好反应时,生成CH3Cl与HCl15.甲苯和甘油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那么可推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

  0.05B.

  0.087C.

  0.174D.无法计算16.某化合物

  6.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

  8.8gCO2和

  7.2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4C.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D.该化合物一定是C2H8O217.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B.1molM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C.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加成、聚合反应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

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3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19.化合物与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共面C.的一氯取代物共有3种D.与均能使Br2/CCl4褪色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8H10含苯环的烃同分异构体有3种B.结构为…﹣CH=CH﹣CH=CH﹣CH=CH﹣CH=CH﹣…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体是乙烯C.苯中含有杂质苯酚,可用浓溴水来除杂D.丙烯酸和山梨酸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同系物21.有机物CH3﹣CH═CH﹣Cl不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⑦C.⑥D.②22.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B.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C.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

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B.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C.Cl﹣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D.将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24.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种有机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对羟基桂皮酸消耗氢氧化钠最多D.使用FeCl3溶液和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有机物25.b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由a经两步反应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易溶于水及甲苯B.一定条件下,b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C.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与二氯代物之比为3:

  2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a和b26.橙花醇具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

  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

  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

  470.4L氧气

  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外光谱图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不同

  类型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B.质谱图最右边的分子离子峰表示待测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C.苯、乙烷、乙烯、乙炔分子中碳碳键的键

  长分别为

  a、b、c、d,则b>c>a>dD.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耗

  氧量最少的是甲烷二.解答题28.按要求填空写出中官能团的名

  称:

  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作为支链的烷烃有

  种。

  键线式所表示物质的名称是:

  某烷烃A,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64倍,经测定

  得知A分子中共含有6个甲基。

  ①若A不是加后成的产物,则A的结构简式为:

  ②若A是炔烃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则A的名称为:

  29.一种重要的降血糖药物M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B的名称为,F的结构简式为。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为。

  下列关于上述涉及的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

  物E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化合物F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

  与NaOH溶液反应c.M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酯基、酮基写出F+H→M

  的化学方程式:

  由G可制得物质I,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I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

  简式: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③1H

  ﹣NMR谱中峰面积之比为6:

2:

1:

1:

1请设计以G为原料合成H的

  合理路线流程图。

  30.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

  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

  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苏丹红﹣号的化学式为

  在下面化合物﹣中,与2﹣萘

  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上述化合物含有的官能团是

  在适当的条件下,2﹣萘酚经反应可得到芳香化合物E,1molE与适

  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放出二氧化碳

  44.8L,E与溴在有催化剂存

  在时反应只能生成两种﹣溴取代物,两种一溴取代物的结构简式分别

  是,E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将E与足

  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以生成一个化学式为C12H14O4的新

  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类型是

  .鲁科

  版必修2高考题同步试卷:

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与试

  CH3B.﹣BrC.﹣NO2D.>C=C<官能团为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以此解答.解:

甲基属于烃基,不是原子团,﹣

  Br、﹣NO2、>C=C<在有机物中可发生取代、还原、加成等反应,为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因素,属于官能团,故选:

A。

  本题考查官能团知识,题目较为基础,注意常见官能团有烯烃、醇、酚、醚、醛、酮等.有机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官能团上,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X、﹣

  OH、﹣

  CHO、﹣

  COOH、﹣NO2、﹣SO3H、﹣NH2、RCO﹣,这些官能团就决定了有机物中的卤代烃、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亚硝酸酯、磺酸类有机物、胺类、酰胺类的化学性质.2.生活中常常碰到涉及化学知识的某些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的皮肤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将会失去生理活性②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③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⑤蜂蚁叮咬人的皮肤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此时可在患处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④⑤D.全部①蛋白质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变性;

  ②甲醛有毒,对人体有害;

  ③油脂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异味,这是变质的主要原因;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⑤小苏打或稀氨水可以和甲酸发生反应.解:

①人的皮肤是蛋白质,蛋白质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故①正确;

  ②甲醛有毒,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会对人体有害,故②错误;

  ③油脂的不饱和成分受空气中氧、水分或霉菌的作用发生自动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进而降解为挥发性醛、酮、羧酸的复杂混合物,并产生难闻的气味,即油脂是因为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异味,故③错误;

  ④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蜘蛛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故④正确;

  ⑤小苏打或稀氨水可以和甲酸发生反应,可以用涂抹小苏打或稀氨水来缓解蜂蚁叮咬,故⑤正确。

  故选:

A。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以及应用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B.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A.食盐具有咸味,食盐能够使细菌脱水死亡,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遇酸放出气体二氧化碳;

  C.煤的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D.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解:

A.食盐具有咸味,可做调味剂,食盐能够使细菌脱水死亡,达到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可作防腐剂,故A正确;

  B.制做馒头时面粉先经过发酵,产生大量的酸,加入小苏打与酸反应,既去除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放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又能使馒头膨胀而松软,故B正确;

  C.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H2、CO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H2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H2和CO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所以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变化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能够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活的化学相关的知识,掌握氯化钠的性质、煤的气化和液化、碳酸氢钠的性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等知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试剂中,能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石蕊试液C.新制氢氧化铜D.碳酸钠溶液只有新制Cu2与乙醇、乙酸、乙醛溶液分别混合时,现象有明显区别。

乙醇不与新制Cu2反应,乙酸与新制Cu2反应使Cu2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沉淀消失,乙醛溶液与新制Cu2悬浊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解:

A.乙醇、乙醛和NaOH溶液不反应,无现象,乙酸和NaOH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乙醇、乙醛均不与石蕊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乙醇、乙醛、乙酸三种溶液分别与新制Cu2悬浊液混合的现象为:

无现象、砖红色沉淀、蓝色溶液,现象不同,可鉴别,故C正确;D.乙醇、乙醛均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醇、醛、羧酸性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油是纯净物,它不属于高分子B.牛油是高级脂肪酸的高级醇酯C.牛油可以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水解D.工业上将牛油加氢制造硬化油

  A、牛油属于油脂类,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B、牛油属于油脂类,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C、牛油属于油脂类,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完全水解,次反应又叫皂化反应;

  D、动物油是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不能加氢,制硬化油是用植物油加氢制得.解:

A、牛油属于油脂类,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牛油属于油脂类,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故B错误;

  C、牛油属于油脂类,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完全水解,次反应又叫皂化反应,故C正确;

  D、动物油是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不能加氢,制硬化油是用植物油加氢制得,故D错误。

  故选:

C。

  本题以牛油为例考查了油脂的一些性质,注意植物油为油,为液体;动物油为脂,为固体.6.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

,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A.和B.C.D.和二肽是通过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根据二肽确定氨基酸的方法是:

断裂肽键,氨基上增加一个氢原子,羰基上增加一个羟基,就可得到原来的氨基酸.解:

二肽的结构简式为:

,所以断裂肽键,氨基上增加一个氢原子,羰基上增加一个羟基,得到:

H2N﹣CH2﹣COOH和H2N﹣CH﹣COOH,故选:

  D。

  本题考查了肽和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理解肽键的形成和肽和物的水解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7.甲烷分子中4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可得如图所示分子,对该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此物质属于芳香烃,是苯的同系物B.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此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有12种D.此物质分子式为C25H20A.含4个苯环,而苯的同系物中只有1个苯环;

  B.中间的C为四面体构型;

  C.由结构对称性可知,苯环上含3种H;

  D.含1个C和4个苯基.解:

A.含4个苯环,而苯的同系物中只有1个苯环,则不是苯的同系物,故A错误;

  B.中间的C为四面体构型,则所有C原子不可能共面,故B错误;

  C.由结构对称性可知,苯环上含3种H,则此分子的一氯取代产物有3种,故C错误;

  D.含1个C和4个苯基,则此物质分子式为C25H20,故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甲烷正四面体结构及一氯取代产物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8.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B.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C.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神舟10号飞船所用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用转换材料是单晶硅A.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分别获得水煤气、甲醇、苯、二甲苯等物质;

  B.可降解塑料可减小白色污染;

  C.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D.硅为半导体材料.解:

A.煤的干馏可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等,而煤焦油经蒸馏又可得到苯、二甲苯等重要的化工原料;

  煤经气化、液化可得到甲醇等清洁能源,故A正确;

  B.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这样将CO2转化为可降解塑料,实现了“碳”的循环利用,故B正确;

  C.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是因为常温下铝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被氧化,故C错误;D.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硅,故D正确。

  故选:

C。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与材料、生活和环境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9.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B.利用燃烧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二者性质不同,﹣OH可与Na反应,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由于分子式相同,燃烧产物相同.解:

A.乙醇中含有﹣OH,可与金属钠或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故A正确;

  B.由于分子式相同,燃烧产物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官能团不同,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故C正确;

  D.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故D正确。

  故选:

B。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有机物官能团的异同以及有机物的结构,注意把握鉴别方法.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食用植物油含有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B.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汽油、生物柴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A.植物油属于油脂;

  B.干馏为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在10000以下;

  D.汽油、生物柴油均为烃的混合物,酒精中含

  C、H、O元素.解:

  A.植物油属于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故A正确;

  B.干馏为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裂化、裂解都是石油产品获得小分子的化学变化,只有分馏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在10000以下,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淀粉、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汽油、生物柴油均为烃的混合物,酒精中含

  C、H、O元素,酒精不是碳氢化合物,但都可作燃料,故D错误;故选:

A。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物质分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题目难度不大.11.下列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B.CH3CH2CH2BrC.D.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

与﹣X相连碳相邻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反应,形成不饱和键,否则不会发生消去反应,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

A、苯环上连接侧链的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CH3CH2CH2Br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故B正确;

  C、,此分子中的两个Cl均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

  D、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的C原子上不含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故选:

BC。

  本题考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结构特点:

与﹣X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12.某烃的结构简式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也易溶于有机溶剂B.分子里所有的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上C.该烃和苯互为同系物D.能发生加聚反应,其加聚产物可用表示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有机物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

  B.该分子中含有甲基,根据甲烷的结构判断该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共面;

  C.同系物中结构相似,且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基团D.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的性质;

  解: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故A错误;

  B.该分子可以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乙烯基取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C错误;

  D.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故D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易错选项是B,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3.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互为同系物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C.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D.均可使FeCl3溶液变紫色两种有机物都含有酚羟基,荧光素含有﹣COOH,均含有苯环,可发生硝化反应,结合苯环的结构特征判断有机物的空间结构.解:

A.荧光素与氧化荧光素分子所含的官能团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二者均可与浓硝酸发生苯环上的硝化反应,故B正确;

  C.凡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荧光素、氧化荧光素分子中均最少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故C错误;

  D.二者均含酚﹣OH,则均可使FeCl3溶液变紫色,故D正确。

  故选:

BD。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有机物的结构特征,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本题注意酚羟基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本质是不同的B.淀粉、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聚氯乙烯塑料最适合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D.等物质的量的CH4与Cl2恰好反应时,生成CH3Cl与HCl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

  B.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C.聚氯乙烯不能用于保鲜膜;

  D.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

  解:

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溴水发生加成、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聚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有害物质,不能用于保鲜膜,故C错误;

  D.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多步取代同时进行,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烃,故D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15.甲苯和甘油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那么可推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