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08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7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docx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性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3、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了有关单质、化学用语和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对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研究,本单元中除了学习有关酸和碱的知识外,对学过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对以后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重点:

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难点:

酸、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

学法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具有的性质。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

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2、酸碱的共性3、原子团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6、pH的测定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相关知识:

⑴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

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

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

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

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提问】什么叫酸?

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一、盐酸(HCl)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

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教师归纳: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

如何形成的?

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保存浓盐酸?

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板书】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 

【板书】 1.浓H2SO4 

(1)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

常见浓H2SO4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

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

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二氧化硫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 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 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 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

(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 (3)浓H2SO4的稀释:

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 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板书】1.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作用 

【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与金属的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演示】酸与锌粒、铁丝反应。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

写出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氯化亚铁(Fe为+2价)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 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现象:

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酸→盐(氯化物)+H2↑ 

(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FeCl3+3H2O 

不溶(红色) 溶(黄色)

【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

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

 

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

(Fe2O3不溶→FeCl3溶)。

(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

CuO+H2SO4=CuSO4+H2O 

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 

现象:

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 金属(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

酸的化学性质

(4)酸与碱的反应 

【演示】 NaOH溶液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 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盐酸浓度稍大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

 

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

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 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的性质。

(5)酸与盐的反应 

【演示】 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

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 )

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 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根)包括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

 

【思考】 

1.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

 

【小结】 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

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板书】 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 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通式: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一般要在溶液中进行。

复分解反应条件应从两方面去考虑。

对反应物而言,酸和碱中只要有一个是溶液,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要求二者均为溶液才能发生反应。

对生成物而言,交换离子后,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水或气体、沉淀,三者有其一,反应即可发生。

此条件可概括为几句顺口溜:

复分解,要发生,溶液当中来进行,生成水、气或沉淀,交换成份价不变。

【思考归纳】 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

请用通式加以表示。

练习:

学生举例,教师指正讲解

[归纳]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相似。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3.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品:

仪器:

试管、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

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其它:

小气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碱有哪些性质呢?

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

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二、新课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

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

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

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

为什么气球会逐渐涨大?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怎样保存氢氧化钠?

说明原因?

  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

  讨论气球涨大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

反应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与CO2与Ca(OH)2反应对照:

CO2+Ca(OH)2=CaCO3↓+H2O

   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

 

   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我们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也是碱的重要性质。

  练习:

写出HCl、HN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加深理解NaOH性质。

  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

 [实验]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

  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小结]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注意:

碱与盐反应,反应物均应溶于水。

(三)氢氧化钠的用途 

[设问]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那么它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看书、总结、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

 

3.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

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重点。

难点: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

蒸发皿、镊子、烧杯、药匙、玻璃棒、试管、滴管、玻璃管。

  药品;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请同学们想一想:

  1.氢氧化钠有哪些物理性质?

如何保存?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引言]在学习了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碱—氢氧化钙。

  

[设问]氢氧化钙欲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怎样制得的呢?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思考)

氢氧化钙的制取

  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板书]二、氢氧化钙Ca(OH)2

  

(一)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熟石灰

  [演示实验]氢氧化钙的溶解性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与氢氧化钠相比较。

  观察物质色态,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进行比较,总结出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板书]

(二)氢氧化钙物理性质

  1.颜色、状态

  2.溶解性:

微溶于水

  教师做演示实验:

  氢氧化钙溶液与批示剂反应

  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向石灰水中滴加盐酸。

  观察分析、回答问题:

  1.描述各反应现象,并与氢氧化钠性质对比。

  2.找出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

  在实验、讨论基础上,总结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氢氧化钙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与酸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实验

  [思考]这个实验证明氢氧化钙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你能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4.与某些盐反应。

  实验证明石灰水能与某些盐反应,这是氢氧化钙的又一条重要化学性质,根据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2NaOH+CaCO3↓

根据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它可能有哪些用途?

并看书,引导学生规纳、小结出Ca(OH)2的用途。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我们重点学习了Ca(OH)2的化学性质及碱的通性,了解了Ca(OH)2的制取、用途物理性质。

  [板书]碱的通性

  我们学习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碱之外,还有KOH、Fe(OH)3、Cu(OH)2等许多碱, 所以碱具有通性。

引导学生用相互关系图,归纳出碱的通性。

总结归纳出如下的相互关系图:

板书: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情感目标: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3.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二、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

白醋

酸果汁

稀盐酸

纯碱溶液

肥皂水

石灰水

氨水

食盐水

蔗糖水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

变红

变红

变蓝

变蓝

变蓝

变蓝

紫色

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无色

变红

变红

变红

变红

无色

无色

结论

酸性

酸性

酸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

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

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过氧乙酸等

(2)碱性物质:

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

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

酸、碱、盐的概念

(1)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

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

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

NaCl、NH4NO3

NaCl==Na++Cl-;NH4NO3==NH4++NO3-;

三、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酸碱度:

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2345678910111213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注意: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

(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纸和酸度计(pH计)来测量。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新课教学:

一、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

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

2.胃液的pH在0.9~1.5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

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消化,还能防止粗糙的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3.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4.雨水一般呈略酸性(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雨水中),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二、例题精讲

例1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

分析: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是呈碱性的,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选B

例2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

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ABCD

分析:

“盐碱地”,从字面上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土壤呈碱性,即pH大于7,当地人用反复浸泡和排水的方法改良,实际上是进行稀释,整个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直至变为中性为止,绝对不可能变为酸性,即不可能使溶液的pH小于7,故正确的图像应该选C。

例3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

分析:

当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定时,会造成对待测溶液稀释,白醋是酸性的,如果稀释后,则该白醋的酸性减弱,pH值偏大。

故选B。

例4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分析:

测定溶液pH的正确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