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21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蹴尔(cù)燕然(yàn)擎苍(qīnɡ)所恶(wù)

B.怫然(fú)麾下(huī)箪食(dān)缟素(ɡāo)

C.徒跣(xiǎn)负箧(qì)媵人(yìnɡ)缊袍(yùn)

D.休祲(jìn)韩傀(ɡuī)绮绣(qǐ)容臭(xiù)

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会挽雕弓/如满月D.马/作的卢/飞快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贤者能勿丧耳B.乡为身死而不受

C.故不错意也D.四支僵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假诸人而后见也(借)

B.援疑质理(引、提出)

C.长跪而谢之曰(感谢)

D.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非若是也B.走送之

C.媵人持汤沃灌D.略无慕艳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受地于先王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天子之怒

D.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7.古诗文默写。

(6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面上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实写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

(5)秋瑾在《满江红》中感叹知音难觅的诗句是:

8.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8分)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

有位同学的建议是:

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2)【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

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

你这样劝说他:

(3分)

(3)【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

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

沉迷网络误学业。

请你对出下联。

(3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7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2分)

上阕:

下阕: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2分)

11.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

(二)(10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

(1)尝趋百里外:

(2)礼愈至:

(3)腰白玉之环: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三)(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释】①白:

禀告,报告。

②旃:

通“毡”,毛织物。

③北海:

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

④羝(dī):

公羊。

⑤常惠:

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

⑥廪食:

公家供应的粮食。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⑦去:

即“弆(jǔ)”,收藏。

⑧节旄(máo):

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15.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吃)

D.杖汉节牧羊(拿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妻妾之奉  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别其官属常惠等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始以强壮出

17.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19.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

(4分)

(四)(13分)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①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⑤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策⑦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⑧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有删改)

【注释】①诸暨:

县名,今属浙江省。

②窃:

偷偷地,暗中。

③蹊田:

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④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

⑤曷:

同“盍”,为什么。

⑥潜:

暗暗地。

⑦执策:

拿着书。

⑧恬:

安然,坦然。

2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3分)

(1)辄默记:

(2)冕因去:

(3)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2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部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曷不听其所为?

(2)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2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

他后来之所以学有所成,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4分)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千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请以“一次________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100

200

参考答案

一、1、D【解析】A.燕然(yān)擎苍(qínɡ)B.缟素(ɡǎo)C.负箧(qiè)

2.B3.A4.C5.D6.C

7.

(1)衡阳雁去无留意。

(2)赢得生前身后名。

(3)八年风味徒思浙。

(4)长烟落日孤城闭。

(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8.

(1)有位同学的建议是:

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李华,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

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

(3)示例:

阅读经典助成长

二、阅读理解(44分)

9.上阕:

出猎盛况

下阕:

抒报国情怀

10.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11.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2.

(1)疾走,跑;

(2)周到(3)在腰间佩戴。

13.

(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

14.D

15.C

16.B

17.D

18.

(1)两者(如果)不可同时获得,(那么)我将放弃生存的(机会)而追求道义。

(2)(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让他回来。

19.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的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

(言之有理即可)

20.

(1)就;

(2)离开;(3)同“披”,穿戴

21.C

22.

(1)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2)自己穿戴着古代的衣帽跟在车后。

23.品质:

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原因:

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达到了入迷程度。

三、作文(50分)

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