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590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docx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地图和文字描述,说明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了解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与特点。

2.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本性,明确战争的性质。

3.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能够辩证地看待科技的作用;懂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浩劫,培养热爱和平的热情,树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识。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

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刃剑。

 

播放新闻视窗《纪念一战一百周年》新闻视频,创设学习氛围。

一百多年前,空前规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这场大战留给世界太多的创伤,也给人类诸多的反思。

追忆一战的惨痛教训,企盼世界和平。

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战,共同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图导学

揭示主题

1.呈现图片:

回顾《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说明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

2.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列强之间的矛盾最后是通过什么方式爆发的?

今天就讲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导入课题。

学生讲出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及分布,并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认清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其存在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另外,军国主义论调、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也是重要原因。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时让学生知道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是爆发战争的必然根源

战争的导火线

1.看巴尔干半岛图,补充那里的情形。

2.展示图片并讲述:

《费迪南公爵夫妇视察》,他们是谁?

3.他们的死亡带来了什么?

 

 

 

4.果然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了战争导火线,但是只有奥匈帝国打击塞尔维亚么?

还有哪些国家参加进来了呢?

1.20世纪初,那里的民族主义处于空前高涨。

2.学生发表猜测

3.学生知道了他们的身份,纷纷说是老皇帝为了报仇而挑起了战争

4.学生了解参加战争的国家,比较发现这几个国家就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报仇其实就是为了抢夺。

看图讲历史背景,引出关键人物,全面认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诸因素,为学生思考战争的性质铺垫。

将史地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点明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战争的扩大

1.呈现交战的各国示意图:

分成了哪几个战场,有哪几个国家参与?

为什么?

2.呈现图片“马恩河战役”(西部战线的重要战役)或者视频:

《凡尔登战役》这是一次关键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学生在图上寻找分辨,欧洲受军国主义论调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驱使下,许多国家支持战争。

从中发现意大利“叛变了”,美国也加入了。

2.视频观看,轻声评论。

1.学生的意外发现,更能证明非正义的战争没有道义可言。

2.让学生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战场的血腥,激发他们对和平的珍惜。

主要战场和战役战争的结果

1.战争的胜利一方是谁?

2.谁受伤最深?

3.战争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2.学生总结回答:

30多国家,15亿人口,3000多美元。

3.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规模空前。

1.以战争结果启发学生:

弱国无外交,战争无正义。

2.战争中受伤最深的其实就是老百姓,激发学生珍爱和平,珍惜生命的情感。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如教师通过凡尔登战役的视频和战后留下的照片,强烈视觉冲击使学生更理解”一战”对欧洲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并在此基础上感悟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时,指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哪些是偶然现象(直接原因),哪些是本质(根本原因)。

再如:

分析一战的性质时,通过层层解析,培养学生分析事件本质的能力,等等。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

学习至此: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研读史料,结合已学知识,说出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自学课文,叙述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苏联诞生的进程及结果;结合史实,合作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的影响。

2.通过对列宁与十月革命胜利之间关系的剖析,客观、理性地看到杰出人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及影响力。

正确认识在革命过程中杰出个人及人民所起的作用。

3.感受十月革命的革命豪情和革命者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

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苏维埃政权,苏联的成立,革命导师列宁。

难点:

十月革命对俄国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回忆】我们学习的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后一件大事是什么?

促使一战结束的两个事件是什么?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列宁与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人类社会在这近百年间取得的最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单元导言,引导学生读第一段

2.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交战国有哪些,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

可见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本身存在许多问题,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

俄国人民正是在这一战“危机”中找到了转机,开辟出了新的发展道路。

他们又是如何开辟的呢,就让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去探寻

1.生读单元导言

2.预计生能顺利说出交战双方及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通过复习旧知识,层层导入,制造“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材料解读分析背景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呈现1861年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俄国国内在农业、工业、阶级矛盾等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思考这些信息反映出俄国怎样的现状

【承转】师:

俄国经济发展落后,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作为最薄弱的国家,本来应该好好发展本国经济,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最终执意参加非正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战后的俄国情况又如何呢?

2.出示俄国在1914-1917年间参战的相关人员数据,经济数据,伤亡数据,请生根据这些数据思考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

(补充列宁的话加以印证)

3.出示结构图,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总结俄国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1.学生解读材料,预计能找出俄国在改革后农业、工业都比较落后,国内矛盾尖锐的答案

2.学生快速阅读数据,预计学生能很快得出,战争加剧俄国人民的困苦,激化了社会矛盾

3.生能通过对前面两段材料的解读,分析一战前,一战中俄国的社会形势,得出俄国革命的社会背景

1.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从事实中论证俄国的经济实力比较弱,落后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补充部分史料,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即落实了重点,也提升了历史思维

回归教材梳理线索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以时间为轴,梳理革命的过程,并找出每个时间点事件经过、结果将学生所述记录,通过超链接加以详细解说二月革命通过超链接出示《俄国教科书》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措施,提问,临时政府的举措有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什么?

老百姓的和平、工作、土地要求没有得到解决,你认为老百姓会怎么做?

2.《四月提纲》呈现列宁回国时受欢迎的图片,指导学生参考书本阅读考,思考:

布尔什维克党的性质,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列宁的理想——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十月革命呈现军人、士兵攻占东宫的图片、东宫和“阿芙乐尔号”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之间相互解答,得出共同认可的答案让学生比较两次革命性质的不同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

1.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出十月革命的结果

2.用超链接补充《土地法令》的规定,使学生了解这一法令使苏维埃政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1.预计学生能根据书本上的时间,找出事件的大致经过和结果

(1)学生通过材料很快得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解决俄国的问题,只有建立代表人民自己利益的政府才能真正满足需求

(2)学生尝试理解布尔什维克党的性质,概括人们拥护的理由(指导思想,革命方式,代表阶级)(3)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合作,大概归纳出起义进程如此迅速与指导思想,领导方针及人民的支持有关(4)预计学生能回答出二月革命的性质,但十月革命的性质还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学生找出结果并加以标记。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对凌乱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1)帮助学生完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

(2)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激发他们展示自我的勇气和信心

(3)既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精神

(4)学会掌握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比较法

(5)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和学习

开拓思维合作探究

1.展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变化及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世界的影响

2.引导学生根据所提供资料,同桌之间合作共同分析、探讨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

1.学生初步了解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变化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同桌讨论分析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

1.补充史实,引领学生接近历史真相

2.以史料为依托进行影响和意义的探讨,论从史出,既突破了难点,也提升了历史思维。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

人物评说

提升认识

1.引导学生结合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史据来支撑列宁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列宁与十月革命又是怎样的关系

2.列宁走上革命道路与他的早期经历有何关系,列宁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1.回顾本堂课内容,梳理史实来支撑史论。

理解史论和史据的关系,学会客观价人物

2.学生各抒所见,结合教材和所学,感悟列宁的革命精神

1.既巩固知识,又学习评价人物,要从史实出发,做到有理有据

2.情感教育,以史励今

课堂小结

用图框整理出本节课的四个关键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结合教师的提点,回顾重要知识点

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查漏补缺

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图片和文字材料,针对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本课内容结构清晰,所以设计时就考虑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在熟悉的教学结构中建立自己的框架,所以对十月革命的进程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梳理并讲解,这样比起教师单纯地讲要更有效。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学习至此: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2、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3、通过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认识到它的签订是牺牲在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

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难点: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理解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它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那么,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进行安排的呢?

让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去了解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把。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预习部分,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上标注清楚。

探究一:

凡尔赛条约

【活动一】

1、课件出示巴黎和会的时间、地点、操纵国、三巨头等基本知识,展示巴黎和会“三巨头”图片。

(安排学生再次预习看书,出示幻灯片,要求学生填空)

2、在三巨头的操纵下举行的巴黎和会,主要是对哪个国家进行严厉的打击惩罚?

学生:

德国

3、三国以德国的什么问题而进行争论?

学生:

领土、军事、政治、殖民地等问题

过渡语:

在经过了5个多月的谈判和协商后,终于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下面结合地图了解以下具体内容。

4、(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回答)

(1)教师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大陆变化图,提问条约上对德国领土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2)那军事方面、政治方面、殖民地方面又是如何规定的?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制;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等等。

(学生回答完,完成《凡尔赛和约》内容表格)

5、教师出示:

《凡尔赛和约》图片,学生了解课外相关知识。

根据以上条约,你觉得当时的德国人民会有怎样的反应?

(学生讨论)回答:

不满,不服等

(课件展示:

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统谢尔曼

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这不是和平,这不过是20年的休战。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

教师补充: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的领土比1914年的领土减少八分之一,人口减少十分之一。

奥匈帝国的疆界被重新划分,奥匈帝国彻底解体。

《凡尔赛和约》也被成为“德国的绞刑架”,《凡尔赛和约》埋下了德意志民族复仇主义的种子,并为后来希特勒所利用。

20年后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人们不得不承认:

《凡尔赛和约》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6、(课件展示:

视频《我的1919》顾维钧的演讲及其文字材料)

当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参加和会提出了以下的合理要求(出示要求内容),结果是怎样,引发了什么运动?

(学生讨论):

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无视中国的正当权益,将德国的一切权益全部转给了日本。

引发了五四运动。

教师明确:

巴黎和会是以牺牲战败国和弱国利益的基础上举行的掠夺性的会议,它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另外协约国还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条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教师拓展:

凡尔赛体系是新的矛盾体,特别是德国一面舔舐伤口,一面恶狠狠地注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伺机东山再起,所以,它带来的只是暂时的休战,凡尔赛体系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温床,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7、这个体系是在哪个地区里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

学生:

欧洲、西亚、非洲

教师明确:

为了维持上述地区的新秩序,还建立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被英、法操纵,所以实质上它是维护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的道具。

(课件出示国际总部:

日内瓦万国宫图片)

过渡语:

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而他们在太平洋、东亚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争霸关系,在美国倡议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九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

探究二 九国公约

1、会上矛盾尤为激烈的是哪两个国家?

(学生看书)回答:

美国和日本

2、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本条目的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签订的条约)并回答。

3、华盛顿会议起主导作用的国家是?

在这次会议当中他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学生:

美、日、英;中国问题。

4、教师一则漫画,学生观察,美国是如何与其他列强在中国一同享有同等的权利那?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签署了《九国公约》,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美国追求“门户开放”。

教师明确:

华盛顿会议实质为美国在中国的支配提供了便利,华盛顿会议也是掠夺型的会议,所以说也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

5、通过这次会议也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是在哪个地区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学生:

东亚、太平洋地区

知识迁移:

华盛顿会议,美国居主导地位,中国被任人宰割,日本受抑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地区的统治秩序。

因此华盛顿体系隐含着众多的矛盾:

美日矛盾加剧;英日分歧扩大;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

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教师明确: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拓展延伸:

1、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什么在这两次会议当中,跟战败国一样严重丧失了主权了呢?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明确:

弱国无外交。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

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

2、叙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客观地总结其成就和失误。

3、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重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

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

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弊端也凸显出来,导致工厂停工,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

面对严重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

那么,列宁是怎样调整政策的呢?

依据又是什么呢?

他的后继者又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请大家打开课本。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做好标注。

探究一:

新经济政策

【活动一】读材料,结合课文思考探究:

列宁为什么要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

列宁曾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师: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包括哪些内容?

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包括:

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师:

小组讨论一下这种政策的利弊。

生讨论归纳,明确:

利在对捍卫新生苏维埃政权、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弊在过度限制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生活,引起了人民不满,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师:

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生:

形势……国内战争胜利,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探索……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

【读书归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下降,社会矛盾加剧。

列宁经过调查,从苏俄国情出发,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发展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

探究二:

苏联的工业化

【活动二】学生自读教材,思考探究:

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

1、回顾所学知识,结合教材说说沙俄、苏俄、苏联的区别。

生:

沙俄就是沙皇俄国,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苏俄就是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苏联成立于1922年底,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有15个加盟共和国。

教师明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苏俄时期实行(列宁主导);工业化在苏联时期实行并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主导)。

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出示表格,学生填写并作答:

项目

事件

开始时的重点部门

社会制度

资金来源

英国

工业革命

轻工业(棉纺织)

资本主义

殖民掠夺、举借外债

苏联

两个五年计划

重工业

社会主义

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

教师明确: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3、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有何利弊?

学生读教材回答,教师明确:

利——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第聂伯河上水电站),快速实现工业化(两个一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弊——发展模式日益僵化。

探究三:

农业集体化

【活动三】阅读教材并观察插图《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回答:

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措施是什么?

生:

粮食问题;消灭富农、建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等等。

老师明确: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公有化。

损害了农民利益,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探究四:

苏联模式

【活动四】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结合课文,分组讨论:

(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2)“后来苏联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4)这个模式对苏联的影响如何?

学生讨论后分组回答:

(1)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的国情,恢复了生产,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