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635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24 司马光 教学反思1(统编版教材).docx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准动词,读准节奏。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

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

2.总结学法,学会学法。

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

庭院。

第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

大水缸破裂。

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

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

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

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

看——联——查——读——说。

二、成功之处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

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

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司马光的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

三、不足之处回顾课堂,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很明白,我着急,就立即回答了。

如:

学生问:

“水缸里的水深吗?

”我立即回答:

“很深。

”其实,只要学生读课文“没水中”,就可以理解。

我想:

教学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教学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

再上这节课,我会注意到运用读、说、演等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说故事、演课文,通过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知识内化,

让学生品味语文,提高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范读作用的引领。

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