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369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 详细解析.docx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精选复习120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1.“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D.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A.环境教育B.艺术教育C.研究性学习D.网络教育

3.美国心理学家加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方面的,由九种彼此不同,相对独立的智力构成()。

A.智力三维结构论B.智力群因素理论C.智力PASS模型D.多元智力理论

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复习课B.讲授课与练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5.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情景性,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转换,改造这些观点符合()。

A.建构主义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

6.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7.小学生刚学拼音时,容易记住声母表和韵母表的开头和结尾,不容易记住中间部分,这表明遗忘受()。

A.材料数量的影响B.材料性质的影响C.个人兴趣的影响D.材料序列位置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意志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9.()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

10.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的()进行的。

A.开始前B.过程中C.结束后D.各个阶段

1.【答案】B。

解析: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2.C。

3.D。

4.D。

5.A。

6.D。

7.D。

8.D。

9.B。

10.A。

2月4日

1.()的课程实施主张“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主体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

2.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A.分析B.整合C.明了D.预备中公教育提供

3.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B.个性的发展C.思维的发展D.情感的发展

4.()是指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

A.说理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道德修养法D.实际锻炼法

5.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指测验者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6.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首次将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的是()。

A.杜威B.泰勒C.布鲁姆D.科尔伯格

7.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关爱学生B.教书育人C.爱岗敬业D.为人师表

8.下列有关发展性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关注全人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B.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C.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

D.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9.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一般按其结构层次的上下位次排序依次为()。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10.“教育准备生活说”是由谁提出来的?

()。

A.斯宾塞B.杜威C.洛克D.卢梭

1.D。

解析:

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2.【答案】C。

解析:

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明了)、联想(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3.【答案】C。

解析: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得出结论:

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

中公教育提供

4.【答案】C。

解析:

道德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5.【答案】A。

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6.【答案】B。

7.【答案】B。

解析: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8.【答案】C。

解析:

传统的课程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发展性评价强调的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答案】C。

10.【答案】A。

解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准备说”大意是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

2月5日

1.一般来说,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包含设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进行诊断、选择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等五个部分。

A.课堂练习B.分组讨论C.师生互动D.板书设计

2.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教育功能可以分为()。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B.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C.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D.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

3.夸美纽斯主张教育适应自然,提出一切知识都应以()为开端。

A.感觉B.生活C.问题D.言语

4.通常,新型师生关系不提倡()。

A.师生关系的人格平等B.教师对学生的高度控制

C.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D.师生之间合作共享和共同成长

5.某同学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努力,这种归因是()。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而稳定性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6.以下选项中,人物与其理论学说不匹配的是()。

A.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C.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C.桑代克——心理社会发展理论D.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7.某学生平时精力充沛、直爽热情,而且好胜心强,但脾气暴躁、不稳重;有时能有较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和克服困难,却又时常缺乏耐心。

由此可看出,该学生属于()。

A.胆汁质类型B.多血质类型C.粘液质类型D.抑郁质类型

8.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定向注意

9.班杜拉在其动机理论中把强化分为()。

A.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B.直接强化、惩罚和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D.正强化、负强化和自我强化

10.根据知识的来源进行分类,可以把知识分为()。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B.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C.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答案】C。

解析:

教学活动包含:

教学目标、对学习者进行诊断、选择教学策略、师生互动、进行教学评价。

教师关于教学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通常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呈现。

2.【答案】A。

解析:

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和方向,划分教育功能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答案】A。

解析:

夸美纽斯反对单纯的书本教学,反对脱离儿童现实生活的书本知识。

认为自然的知识和关于社会的知识最为重要,强调学生感官的作用。

他反对书本和权威,主张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事实学习。

他认为:

“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去教,而应该实际指正给感官和心智。

”因为“事物是主要的,而文字只是偶然的。

事物是本体而文字只是衣着而已。

事物是核,而文字是壳、是皮。

”“他们必须了解考察事物本身,从事物本身而不是其他来源来学习知识。

4.【答案】B。

解析:

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

教学上,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5.【答案】D。

解析:

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

6.【答案】C。

解析: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埃里克森。

7.【答案】A。

解析:

胆汁质的人的特点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8.【答案】B。

解析:

有意注意也称为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9.【答案】C。

10.【答案】A。

2.6

1.懒惰属于人的()特征

A.性格B.能力C.情感D.气质

2.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

A.80B.100C.120D.125

3.在心理学研究中,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实验法

4.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就是()的全面发展。

A.生存能力B.生活能力C.劳动能力D.处事能力

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应了()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活动决定论D.个体决定论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

A.能力B.气质C.性格D.智力

8.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內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0.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

1.【答案】A。

解析:

此题易混项为A和D。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气质无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性后天影响大。

可判断懒惰属于性格特征。

2.【答案】D。

解析:

比率智商:

IQ=智龄(MA)/实龄(CA)×100。

3.【答案】D。

解析:

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变量”是实验法的特征因素。

4.【答案】C。

解析: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答案】A。

解析:

这种说法显然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遗传物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仅起到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提的作用,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6.【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夺志”中的“志”指的是精神、思想,而不是实际的行为或者认知、情感。

7.【答案】B。

解析: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

8.【答案】A。

解析:

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本受感觉。

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如视觉、听觉等。

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

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

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

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

胃的剧烈收缩是内脏痛觉,是内受感觉。

9.【答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守恒观念,证明其可以从两个或以上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10.【答案】B。

解析: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关键作用。

2.9

1.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A.感知B.表象C.记忆D.想像

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3个阶段是()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3.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教学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

4.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

A.必修33B.必修11C.选修33D.选修34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

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大教学论》B.《学记》C.《普通教育学》D.《教育学》

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后像

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

9.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是提高学生的()能力。

A.生存能力B.生活能力C.学习能力D.认知

10.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兴奋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答案】D。

解析:

题干中描述的是想象的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答案】B。

解析: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答案】B。

解析:

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

①创设问题情境;②提出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③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分工、配合、团队;情境教学强调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指导教学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进行课堂教学。

此题易误选C项。

4.【答案】A。

解析: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

5.【答案】A。

解析: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6.【答案】B。

解析: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比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早300多年。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解析: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指向生活的。

10.【答案】A。

解析:

四种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别为:

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郁型(弱型)。

2.10

1.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其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B.研究者角色C.管理者角色D.授业解惑者角色

2.在阅读文章时有的同学速度较快,可以“一目十行”,有的同学则读得很慢,这反映了()差异

A.注意力的分配B.注意力的转移C.注意力的广度D.注意力的稳定性

3.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区别是()

A.记住“psychology”的中文意思和记住“psychology”这个单词怎么拼写

B.记得自己五年级的班主任名字和记得怎样选择聊天软件

C.记住“孺子”的意思和记得前年校庆晚会上教师合唱节目

D.记得怎样使用PPT制作多媒体和记得曾经教过哪些学生

4.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A.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

B.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

C.人们通过有关秦朝的历史资料和兵马俑等文物,回顾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

D.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疾病,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

5.“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兴趣D.应激中公教育提供

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由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自主感对羞耻感

C.自主感对内疚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7.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非常高的水平B.较高的水平C.较低的水平D.中等水平

8.张亮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认为考试成功是由于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A.外部、稳定、不可控的B.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D.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9.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寒性水果”的概念,再来学习“梨”这种水果,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组合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10.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往场合讲话,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

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

1.【答案】A。

2.【答案】C。

解析:

“一目十行”体现的注意的范围,又称为注意的广度。

3.【答案】C。

解析: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时必须用到的,接受和存储的是各种一般知识。

情景记忆是接受和存储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事件之间的时空关系排列的信息。

4.【答案】C。

解析:

思维的概括性包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能找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它类事物的关系。

比如,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

第二,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比如,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体温、生物电及血液成分等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等等。

5.【答案】B。

解析:

心境具有弥散性与长期性。

6.【答案】D。

7.【答案】C。

解析: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任务较难时,其最佳动机水平相对较低一点。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2.11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在于()。

A.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B.教育现实和教育未来

C.教育价值和教育精神D.教育规律和教育法则

2.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陶行知D.陈鹤琴

3.主张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教育关系的教育流派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是()。

A.实践锻炼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说理教育法

5.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八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其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布鲁纳B.加德纳C.斯金纳D.杜威

6.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阶层所需要的顺从型人才,有利于巩固并延长封建王朝的统治。

这属于教育的()。

A.正向功能B.负向功能C.显性功能D.隐形功能

7.《学记》在总结“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重要规律时指出: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其中,“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所依据的是()。

A.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D.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8.教师在一堂课中既完成了授课的任务又让学生进行了对应练习,这样的课称为()。

A.新授课B.巩固课C.技能课D.综合课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

A.育人为本B.改革创新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

10.学生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低路迁移D.高路迁移

1.【答案】A。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A。

3.A。

4.C。

5.B。

6.A。

7.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2.12

1.班主任的中心环节工作是()。

A.个别教育B.建立学生档案C.联系家长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课上有学生在玩手机,老师批评后便不再玩手机,说明教育对行为具有()的作用。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除D.惩罚

3.授课过程中,经常对同一道题给出多种不同的解法,体现了思维的()。

A.求同性B.辐合性C.发散性D.直觉性

4.吟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

A.记忆表象B.再造现象C.幻想D.创造现象

5.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速递,这是()。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

6.课程与教学的实施遵循一定的取向,不包括()

A.忠实原则B.相互适应C.参与制定原则D.方便性原则

7.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性价值观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与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

8.小明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班主任认为主要是因为他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稳定性归因B.内部稳定性归因C.外部稳定性归因D.内部不稳定性归因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和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0.互派留学生体现的教育文化功能是()。

A.传承功能B.选择功能C.创新功能D.交流融合功能

1.D。

2.D。

3.C。

4B。

5.B。

6.D。

7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2.27

1.()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A.观察B.思考C.倾听D.分析

2.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坐、翻身、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翻身、坐、站、走

3.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4.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