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44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docx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模板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本科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通知》(浙教高教〔2019〕91号),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中心地位,完善学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课堂教学创新等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层教学组织作为高校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在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科与专业、专业与课程以及落实教学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基本教学组织。

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支持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基层教学组织是依托教学单位的专业(系或教研室)、课程(群)或教学团队、实验室等组建的柔性灵活的、最基本的教师教学共同体。

第二章 组织建设

第四条 学校对基层教学组织设置的指导性原则是按需设置,即根据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学术活动的需要设置。

鼓励跨学科、跨院系交叉设立。

鼓励组建校企、校地、校校联合的协同育人中心,打造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

第五条 基层教学组织的新建、调整和撤销,由教学单位提出方案并经教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研究通过后,报教务处备案。

教学单位可按照本科专业或课程大类(限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由承担相同或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组成,覆盖到每位任课教师、每门课程。

第六条 基层教学组织有稳定的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或课程建设与发展方向,需承担饱满的教学任务;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开展教学学术活动的软硬件实力;有相对固定、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每位专任教师原则上只能归入1个基层教学组织。

第七条 教学单位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教学组织制度,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联系一个基层教学组织。

基层教学组织负应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引领、团结凝聚师生、促进中心工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以及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方面发挥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个人的模范先锋作用。

第八条 每个基层教学组织设负责人1人,组织成员超过10人的课设副职1人,负责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九条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为准则,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

第十条 组织教学活动。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组织落实教学任务,严格学生学业管理,严格课堂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加强对各教学环节(如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课程考核、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建立和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

严格命题、监考、阅卷、成绩统计等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试卷和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制度。

第十一条 开展教研活动。

组织学习、贯彻上级和学校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学期初,要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程实施大纲的编写;学期中,要对课程实施大纲完善、课堂教学效果、专业(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进行研讨;学期末,要开展工作总结,并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

第十二条 加强课堂管理。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督促检查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编写课程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准备;根据授课计划安排,检查并督导教师教学进度。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组织相互听课、教学观摩、说课和公开课,开展同行评议;定期收集学生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第十三条 推进专业建设。

加强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人才需求跟踪与研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一流专业建设,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协助做好与本专业相关的质量评估工作。

第十四条 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提升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

优化课程体系,组织制定并规范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每一个专业都要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课程。

组织教师集体精心备课、磨课,落实课程动态调整制度,严格落实新开课准入制度。

及时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落实“互联网+教学”行动计划,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组织编写(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严格教材选用或编写,组织教师编写高质量讲义或教案。

第十五条 强化实践教学。

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严格落实实践教学学分要求,科学安排实习内容,加强高水平实践平台建设。

加强课程实验、阶段实习、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的指导。

推进实习实践信息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毕业实习过程监管,选好配强实习指导教师,合理确定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的比例,明确教师实习指导的职责要求,完善实习考核机制。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第十六条 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

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加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第十七条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潜心育人。

落实和督促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加强教学梯队建设,严格落实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建立健全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帮、带教学指导的制度,严把新教师开课关。

有计划安排教师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及时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第十八条 开展年度考核。

根据学校和教学单位教师年度考核要求,组织开展教师年度考核工作。

第四章 负责人聘任和工作职责

第十九条 任职条件。

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应由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具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教学经验丰富,至少主讲过1门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在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能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原则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第二十条 负责人聘任。

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要优先选拔有教育情怀,有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在人才培养上有较好水平和积淀的教师担任,经教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讨论研究通过后报教务处备案,任期四年。

任期内如有特殊原因需进行调整的,由教学单位确定人选,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十一条 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责任人,在教学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1.加强团队建设,关心基层教学组织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同志之间的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组织、落实学校和教学单位布置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建设任务;协助教学单位做好实验室建设和规划工作;协助教学单位做好专业教师引进、聘任、晋级等工作,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指导;协助教学单位开展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

3.负责制定专业建设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年度工作总结;组织分配学期教学任务、选编教材、安排教学进度、审核课程授课计划;组织实施课程考核相关工作、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制定实习实践和毕业实习计划;协助专业负责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做好专业论证等专业建设工作。

4.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任务落实、教学研究等教研活动,年度内负责人听课应覆盖基层教学组织的所有任课教师。

5.负责本基础教学组织工作的其他职责。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二十二条 教学单位根据学校基层教学组织评价指标,制定各单位基层教学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办法,对基层教学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第二十三条 基层教学组织实施年度考核制,考核由所在教学单位组织进行。

考核结果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

考核不合格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时减少1个优秀名额,必须在三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方案经教学单位同意签字后报学校教务处。

整改后还不合格的,取消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任职资格。

第二十四条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级优秀教学组织及负责人评选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组织。

每年评选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和负责人各8—10个,参与评选的基础教学组织及负责人由教学单位自行推荐,每个教学单位推荐名额1—2个。

评选产生的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及负责人,由学校发文予以表彰。

被评为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时增加1个优秀名额。

第六章 条件保障

第二十五条 各教学单位应保障基层教学组织机构的设置,保障教研活动用房及相关办公设施,为基层教学组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各教学单位应设专项经费,用于基层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和组织教学研讨活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年度绩效包含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补贴,各单位应综合考虑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工作量,保障待遇。

第二十六条 在学校资源分配中,优先考虑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时,优先考虑获得优秀的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各教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实施细则,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表:

衢州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评价指标

指标

评估标准

组织建设

(10分)

1.教学单位成立基层教学组织文件;

2.健全的教研工作制度,包括:

教研组织职责、工作计划(总结)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同行听课评议制度、教学环节检查制度、试讲制度、规划制度等;

听课活动

(10分)

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听课达到学校要求,听课记录完整;

教研活动

(20分)

有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记录完整;

师资队伍

(10分)

1.师资年龄、职称、学源结构合理;

2.当年教师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教学培训。

教学研究与改革

(20分)

1.当年教师的教改论文、主编教材、教改课改项目;

2.当年教学获奖;

3.当年新增或正在建设中的省级及以上教学平台课程、认定的省级及国家级五类金课;

4.当年新增或正在建设中的实践教学基地;

5.当年主办的省级或全国性教学类会议、赛事。

学生培养

(20分)

当年培养学生获得的成效,如校级学风班创建、升学率、学生论文、专利、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科技竞赛获奖等。

创新性活动

(5分)

有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特色明显,有典型成果。

条件保障

(5分)

1.有固定办公场所和教研活动场所;

2.确保基层教学组织有专项经费、绩效奖励经费;

扣分指标

教学差错2分/人次,一般教学事故5分/人次,严重教学事故10分/人次。

以上所有指标指当年的建设情况和成效,即8月31日至9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