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668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3.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平面构成》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构成》课件.ppt

《《平面构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构成》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构成》课件.ppt

平面构成,构成:

造型概念,一种创造形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词。

所谓构成,就是“组装、组合”的意思,也就是将造型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法则,进行“组装”,形成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

指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和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以及理想的组合方式、组合秩序。

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为:

点、线、面。

任何形都离不开点、线、面,只要转化为平面构成中能够运用的形态,都必然是点、线、面的具体表现。

一、点1、点的形象(位置、形状、大小)位置:

几何学中,点只有位置的不同,而没有形状和大小之分。

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讲,如果点不具有形,便无法作出视觉上的展现,所以在构成中,点不但有位置,而且有形状和大小。

形状:

圆、方、三角、星形、偶发形等,只要它们小到一定程度时,都是点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如果点过于小、轮廓不清、中空等都会显得较弱,而内部充实、轮廓明确,即使面积不大的点,也可以成为锐利醒目的点。

就点的形状而言,圆点最具有点的特性,不论大小,都会有很强的点的特性。

在平面构成中,通常用圆形来表示点,因为圆形比较简单,没有棱角和方向,最能体现点的单纯性。

点的大小:

点的大小是相比较而言,要结合与点相关的背景来比较。

如:

蓝天的飞机、大海中的船只、夜空的星星,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大小,但是和大面积的背景比较,给人的视觉印象,只是一个点。

所谓“近处为体、远处为点”就是这个道理。

2、点的视觉感受求心性:

当平面上只有一个点时,视线就会集中到这个点上,成为视觉中心,吸引人的注意力。

由于点具有细小单位的特点,所以能创造丰富多彩的新形态,具有简洁、生动、有趣的特点。

其中单个点的存在还具有突出与强调的作用,集中人的视线,形成视觉中心。

位置:

点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当点在画面中间时,产生的是静态平衡,点离开中间,而靠边布置时,就会失去静态关系,而产生动的趋势。

点在数量、位置和组合关系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同一平面中,布置两个相同的点,它们在视觉上具有同等的吸引力,视线往往会反复流动在这两个点之间,产生一种“线”的感觉,这是一种视觉心理的反映。

当两个点大小不同时,视线总是沿着从大到小、从近到远的次序运动。

当很多点集中在一个平面中,由于点与点之间的张力作用,点容易组成消极的面。

当这些点的大小、疏密不同时,还可以产生不同的明暗调子。

多数点做连续性排列时,就产生明显的线的效果,即“虚线”。

点的性格:

点的不同形态,往往能引起人对自然物和自己经历过的某些事物的联想,加上单纯的点能给人以某种情感的表达,因此,不同的点有着不同的性格。

如:

方点有坚实、静止、稳定与冷静之感;圆点给人饱满、充实、运动、不安定的感觉;多边形的点会有尖锐、紧张、躁动、活泼的联想;不规则的点会有自由、随意的感觉等特点。

4、点的构成方式(等点图形、差点图形、网点图形)

(1)等点图形:

由形状、大小相同的点构成一个画面。

18世纪印象主义“点彩派”画家修拉从色彩混合理论得到启示,运用大小相近的纯红、纯绿等纯色,组成一幅幅在当时看来非常独特的风景画和人物画。

另外康定斯基在德国包豪斯学院任教过程中,从全新的角度丰富了“点”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等点图形大众化,对现代设计起了深远的影响。

等点图形被广泛用于平面设计中。

(2)差点图形:

由形状、大小不同的点构成一个画面。

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差点相互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丰富变化,个性与特点极强的画面,很有表现力。

“运动感”、“现代感”是差点图形最大的特点,由于点的大小秩序排列产生了方向,排列的疏密程度产生了动感。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效率与速度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所以在标志设计、网页设计中动感的效果更为人所重视,而差点图形正是为这种文化现象服务的好方法和有效形式。

(3)网点图形:

各种不规则的点按同一规律间歇重复、增长或减少而构成一个画面。

网点图形起源于胶版印刷机的应用。

网点图形具有秩序组合、富于肌理感的特点,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网点图形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使用,用以表现变化着的时空中的概念与形象。

其表现方式逐渐成熟,特别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显得更为方便、快捷,并从新的意义提高与丰富了网点图形的内涵与外延。

二、线,线的形象:

在几何学中,线是没有宽度的,只有长度。

但在平面构成中,线不仅有相对的宽度,而且宽度两侧形状也有可能不同。

线的视觉感受:

直线当点的移动方向不变时可以形成直线,直线让人感到坚硬、正直、力量和男性化,又称“硬线”。

(1)垂直线:

表示上升、端正、严肃,给人挺拔、雄伟、崇高的感觉,并且有将视线引向上、下的视觉效果。

(2)水平线:

表示稳重、静止,给人安定、沉着、开阔、平静的感觉,并使人感到松弛、休息,还有将人的视线导致横向而产生宽阔的视觉效果。

(3)斜线:

表示不安定,给人活泼、惊险和运动之感。

当斜线与其它线相交时,远离交点的一端有引导视线向前扩展的效果,指向交点的一端有引导视线向内收缩的效果。

折线:

折线给人以起伏、循环、锋利、运动的感觉,利用折线富于变化的特性,可取得生动的艺术效果。

曲线:

又称“软线”,给人以柔和、圆润、流动、丰满和女性化的感觉。

综上所述,直线的视觉效果偏重于静态,较为理性;水平线平和稳定;垂直线硬挺沉稳;向上倾斜的线具有上升积极的感觉;向下倾斜的线则有沉降消极的感觉。

曲线较直线更具动感、柔和且带有弹性;折线带有波动性。

线也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用尺规画出的线理性强,具有冷静而坚强的视觉印象;徒手绘制的线感性强,在描绘时心理的波动可使线的力量、速度、方向产生微妙的变化。

线的构成方式1)等线图形:

粗细相等的线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物形,可以是等直线、等曲线、放射线、倾斜线或黑白变换的等线。

等线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许多生活中存在的和意想不到的形象。

将线按一定的规律排列,使得线与线重复构成、组合出复杂新颖且具有意味的形象,甚至于组合成具有了立体感的三维物形。

2)等差图形:

粗细不同、不规则的线排列、组合构成的物形。

不同粗细与不同线条,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变化。

等差图形在现代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它不仅能表现物形的外轮廓和面的边缘,同时也可表现物形的结构、运动、节奏、空间等方面。

3)屏线图形:

是指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呈现继续变粗或变细的排列特征而构成的物形。

屏线图形的特点是线条排列体现了一种速度感、动感及节奏感。

屏线图形在非常单纯化、简洁、明快的图形轮廓中,体现了黑、白、灰的明度变化及具有方向性的动感,特别是在现代标志设计及标志辅助图形中被广泛应用。

三、面,规则形的面:

利用数学方式构成的几何形的面。

面的形态:

面,可以理解为轮廓线包围的平面面积。

一般来说,面在画面中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面的大小、形态、位置就显得十分关键。

面的形态对平面设计的整体效果可以说起了主导作用。

面的形态可分为规则形的面和不规则形的面。

几何形是由直线和几何曲线构成,它的形状规则整齐,具有简洁、明确、秩序的美感。

主要有方形、角形和圆形。

方形由横竖两种线构成,所以它最能强调横线和竖线的性格特征,对任何方向都能呈现出安定的秩序感,它象征着静止、正直、庄重,是稳定感和静感齐美的典型。

角形斜线是主要特征,它丰富了角与形的变化,显得比较活泼。

角形突出的角给人以紧张感,带有较强的不安定感和刺激性。

最简单的角形三角形,由于特有的稳固结构和尖锐突出,具有向空间挑战的动态个性,表现出激烈扩张的感觉。

底边水平放置的三角形,唤起人们对山丘、金字塔的联想,它是稳定、永恒的象征;倒三角形给人以强烈的不安定感。

垂直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则最有稳固、坚实、不可撼动的感觉。

圆形由一条连贯循环的曲线构成,具有永恒的动感,象征着完美与简洁。

圆形的视觉效果完整且具动感;正圆形的中心对称性中柔和见沉稳,在圆形中截取的任何一部分即是弧形,弧形比圆形更具有运动感与速度感。

不规则形的面:

是由曲线、直线围成的复杂的面,其个性复杂,同一形态可因观察环境和观察主体的主观心态的不同而产生理解上的变化,可表现较为复杂的情绪。

不规则形融入了圆、方、角的多种因素,其表现的多少可倾向于不同的视觉印象。

四.点、线、面的形态关系,点、线、面的形态属性,都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它们又是不可分割的、互相关联的。

点的扩大即是面;面的缩小即成点;点的移动成线;线的移动构成面。

点、线、面是构成设计的基本形态,也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视觉要素。

(下图为点、线、面的综合应用),正与负的的形态属性,通常,我们觉得形象占有空间,在平面上形象往往被称为“图”,而周围的空间被称为“地”。

如果“图”在前面,“地”是背景,这种形象就是“正”的形象,反之,形象实际上是平面上的一个洞,这种形象就是负的形象,就象我国传统金石艺术中的阴刻石章一样。

形与形的关系属性,1、分离:

构成组合的形象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接触。

2、接触:

构成组合的形象边缘刚好相接。

3、覆叠:

构成组合的形象一部分与另一部分覆盖,覆盖与被覆盖的形象之间,产生“上与下”或“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4、透叠:

构成组合的形象具有透明性而互相交叠。

透叠与覆叠不同,它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不产生形象间的上下或前后关系的感觉。

5、联合:

构成组合的形象联合起来形成新的较大的形象。

联合的形象的色彩和肌理要求一致,要产生合二为一的整体感。

6、减缺:

构成组合的一个形象部分地被另一个形象覆盖,被覆盖部分因去掉而成为一种新的形象。

7、差叠:

构成组合的形象相互交叠,非交叠部分为减缺部分,而交叠部分形成一新的形象。

8、重合:

构成组合的两个相同形象,其中一个覆盖另一个而成为完全重合的形象。

平面构成形式学习平面构成主要是学习画面各个元素组合构成的形式与方法,以利于在将来从事专业设计工作中,拥有对传达创作意念而主动采用的基本形和排列组合方法,并提出众多形式的设计方案的能力。

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两大组成要点“基本形”与“骨格”。

基本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构成图形的形式都是依靠基本形在单位骨格中的变化而进行的。

基本形是依据自身的变化,在不同单位骨格的空间中去寻求和建立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设计中的整体构成。

骨格的概念:

骨格是组合与排列“形象”要素的骨架,骨格的作用在于它支配整个设计的秩序;预先决定形象在设计中彼此间的关系。

设计之中形象的位置靠骨格管辖。

骨格的类型规律性骨格:

以严谨的数列方式构成。

如重复骨格;渐变骨格;发射骨格等构成形式都是有规律性的。

非规律性骨格:

是自由性的编排构成。

非作用性骨格:

给形象以准确的位置,形象编排在骨格线的交叉点上,非作用性骨格对背景不产生影响,形象确定之后,骨格线就不存在了。

有作用性骨格:

形象编排在骨格线所组成的单位内,每一单位空间为每个形象所独有。

在有作用性骨格的空间内,形象可以自由改变位置、方向、形状、大小和数量,也可以正负形象互相转换,当形象大于骨格线的空间时,要将逾线的形象沿骨格线切除。

一、对称与平衡,1、对称的概念:

自然界充斥着对称之形,如人体、大多数动植物、天然矿石等,人造物中如家具、餐具、电器、交通工具等。

在艺术表现方面,对称形适用于表现明快统一的感觉。

对称是在传统设计中被大量采用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虽缺乏动感和立体感,但是具有安定、庄严、稳定的感觉,并且具有纯平面、简洁、井然静态的美。

基于这些特性,用对称的构成方法表现具有实力、静谧、稳健、庞大的机构形象以及政府徽章等设计项目时,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2、对称的形式:

主要形式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轴对称”指以直线划分某图形,其两边的部分完全相同,这根直线被称为对称轴,两边的部分互为对称形态。

“中心对称”指某图形通过中心一点任引一条直线,能把此图形分为完全相同的部分,这个点即为对称点。

3、平衡的概念:

指画面中支点两侧的部分,能够达到视觉上的某种平衡,如松树的枝叶不是绝对对称,而是交错生长,但总体上的视觉关系是左右平衡的。

平衡比对称更富于变化,在保持平稳与视觉平衡中求得变化的同时,也具有活泼的因素。

4、平衡的形式

(1)两侧不同体量的形态距离画面的支点远近不同,体量大的距离支点近,体量小的距离支点远,从而导致了视觉的平衡。

(2)两侧形态的性质(如金属和木头、男和女、方与圆等)有区别,但如使其体量大体相等、黑白关系一致、类别属性相同、处于对称的位置,亦可产生平衡感。

(3)两侧形态的精彩醒目程度处理不同,可以使不同体量却又处于支点两侧相同位置的部分产生平衡感。

如大面积的等大文字(基本形相似)与单幅的精彩小图片分据两侧相等的位置,也可以使画面产生平衡感。

二、重复,1、重复的概念指基本形在同一画面中反复出现,它在运用时应保持形状、色彩、肌理的相同。

2、重复的分类形式

(1)绝对重复:

基本形按照完全相同的骨格,不改变其中任何部分进行排列组合构成画面。

基本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形,或是取基本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基本形的相互叠加组合。

在设计基本形时,要考虑到基本形的叠加或组合关系是否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是否能使基本形之间产生沟通,从而形成统一的画面效果,不致出现过于割裂、细碎的现象。

(2)相对重复:

基本形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有一定变化,骨格也可以有一定的变化。

相对重复构成的画面自由、生动、灵活,但应注意的是基本形不论怎样按照变化的骨格进行排列,它本身的任何因素都不能进行过大的变化。

它的构成方式,往往在系列化的广告宣传设计以及标志设计等设计项目中得到应用。

三、近似,1、近似的概念:

在自然形态中,是没有任何绝对相同的东西的,同类物象的内在结构或外表形式都是在相对的相似中存在的。

所谓“近似”是指形体间少量的差异与微小的变化,是通过比较形与形之间微弱变化来达到看似一致的效果。

2、近似的分类:

(1)单纯意义的基本形的近似:

指先确定一个基本形,在对其不发生质的变化的基础下只做少量微妙的形态或大小、位置的变化,并且进行画面的组合、重复,这种近似不受任何骨格的限制,可以由设计者按照自己的主观审美自由、随意的结合。

(2)重复(近似)骨格的基本形近似,近似实例,四、渐变,1、渐变的概念:

指骨格和基本形逐渐的、规律性的、循序的变动所取得的一种效果。

渐变可以造成视觉上的幻觉以及进展的速度感,反映的是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的关键特征是“变化”这一概念,并且是图形的逐渐变化。

渐变构成中的骨格和基本形是决定效果成败的关键,它的特征是其形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改变由此形到彼形缓慢变化的特点。

在确定了具有意味的基本形之后,主要的任务是找到渐变的规律。

渐变实例,渐变节奏的快慢、强弱可依据所传达的创意内容来确定。

为获得更完美的视觉效果,可对处于渐变两极的基本图形作相应的调整处理,使画面整体风格和谐统一,不致于产生生硬的感觉。

2、渐变的方式,

(1)绝对重复骨格下的基本形渐变,

(2)在渐变骨格下的渐变,五、变异,1、变异的概念:

变异(又称特异或突变)是指规律的突破。

变异是在画面中众多相同点中出现相异的不同因素,在大面积有秩序中出现的少数或极少数的违反秩序关系的形式,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保持共性的原则。

在平面设计中变异的基本形可以消除单调,有很好的突出主题的作用。

变异的基本形应保持较少的数目,这样有利于更好地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

2、变异主要分为基本形的变异和骨格的变异两类;,变异实例,六、密集,1、密集的概念:

数量众多的基本形,不按严谨的骨格编排,构成疏密有致的图形。

又称结集或聚散。

密集是一种非规律性的结构,但密集有引力点,引力点有能力将自由散布的基本形控制在一起,不至于杂乱无章。

在设计密集构成时,可以预先假定密集的趋向中心,这个中心可点、可线,或中心不定作自由的分布。

这些点或线就是引导密集编排的无形的骨格。

2、密集的分类:

(1)趋向点的密集:

点作为集结的中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但应以少为宜,中心多了会减弱中心的效果。

这里的点不仅仅是指几何性质的点,也指具有细小形象的点。

(2)趋向线的密集:

将狭长的基本形聚合,结集的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可长可短,可粗可细。

3、密集的基本形:

密集的基本形要小、数量要多,才有密集效果,但过小会显得琐碎,形状可重复、近似或渐变,但不可太杂,一般以一种或两种为宜。

密集构成主要突出基本形排列的动向和疏密。

七、发射,发射是特殊的重复和渐变,其基本形和骨格环绕着一个或几个共同的中心点。

发射的特征:

具有强烈的焦点,此焦点通常位于图形的中心;能造成光学的动力,使所有形象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发射。

发射的分类:

1、同心式发射:

发射点从一点开始逐渐扩展。

2、向心式发射:

发射点在外部,是从周围向中心迫近的一种形式。

3、多心式发射:

即同一个画面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射点。

八、肌理,1、肌理的概念: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它体现物质的质感和属性,给人以视觉的、触觉的和心理的各种不同感觉。

平面构成乃至视觉传达设计中,为了强化表现内容,达到宣传概念的目的,需要崭新的,更特别的视觉效果,而“肌理”的构成方法正是使画面丰富、新奇的有效方法。

肌理的构成方法通常指在不同的事物表面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造成不同的效果,它带有心理联想的性质。

2、获得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1)通过描绘获得肌理采用如铅笔、毛笔、喷笔等不同笔,在纸、塑料、布面等不同载体上徒手描绘,从而获得肌理。

(2)通过摄影获得肌理:

以摄影的手段获得肌理,茂密的枝叶、生锈的铁板、古老剥落的墙面都可以成为摄影的对象,经过电脑的后期加工可以获得满意的肌理。

(3)通过不同的材料制作肌理:

通过对材料、实物的处理与组合,获得肌理效果。

如用铁丝编织成网,在石板上凿痕等。

(4)通过电脑创造肌理效果:

(5)通过剪贴获得肌理(左图)(6)通过拷贝的方法获得肌理(右图):

用纸等材料作为载体附在某种有肌理效果的事物表面,采用墨、铅笔等工具加以拓印拷贝,便可获得满意的肌理效果。

错视与矛盾空间,一、错视的概念:

即人的视觉产生的错觉效果。

二、错视的分类:

两个同样大小的形,由于周围情况的不同,大小形状都会感觉不一样。

1、长度错视:

以“缪勒里亚”的著名错视图为例,2、平行线的压缩现象

(1)同长直线排列成正方形,垂线有伸长的感觉。

(2)排列成睫毛,内侧线把弧线向内拉,显得比外侧线向外拉的弯曲率大。

3、面积的错视:

例1两圆相等,左圆显大。

例2中心圆等大,左边的显大。

例3两圆等大,靠近折线的圆显大。

4、线的错视:

由于线的色彩、位置关系、周围形态的影响以及透视的原因都能造成错视。

5、反转的现象:

在有关图形与背景的错视中,由于观察重点的不同,将会有不同意义的画面,即双重图形。

由于观看位置的改变,形态也会随之改变,即正倒共存图形。

三、矛盾空间的概念:

矛盾空间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它也可以叫“不合理空间”。

矛盾空间利用多视角、多视点的原理,构成创意概念中理想的图形。

这种构成效果突出几何体空间矛盾交叉、带有一定怪诞意味的想象空间。

图形构成变化多端、内涵丰富,既矛盾又合理,并有一定趣味性和多元性,能启迪思维想象能力。

如何获得矛盾空间:

共用形不同视点的联合利用同一个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物或图形划分成上下或左右部分,通过共用形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既可仰视,又可俯视的空间构成。

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折线或曲线把不同的立体物相连接,形成矛盾的空间关系。

逆透视运用有意识违反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改变画面正常的透视规律,也会产生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举例:

平面构成作品举例:

学生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