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85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docx

兰尉高速油面标交工总结

兰考至尉氏段高速公路LWLM-04合同段

交工总结报告

开封通达公司

兰考至尉氏段高速公路LWLM-04合同段项目部

2005年10月23日

兰考至尉氏段高速公路LWLM-04合同段

交工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1、路线简介

兰考至尉氏高速公路项目位于河南省东部,华北平原黄河以南地区,为东北至西南走向。

路线起自开封县罗王乡附近,接王楼至兰考高速公路,在罗王火车站西侧跨越陇海铁路,经开封县、通许县、终点止于尉氏县东张庄附近,与尉氏至许昌高速公路顺接,路线全长61.03km。

本标段起迄点里程桩号为K90+000~K106+030,路线全长16.03km,基层顶面设置中、慢凝沥青透层,封层采用沥青表面处置,中下面层分别为AC-20I、AC-25I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AK-13C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

2、路线设计标准

本项目全线技术等级按新建高速公路标准修建。

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里程桩号

K90+000~K106+030

公路等级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

行车道数

双向六车道

路线长度(km)

16.03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桥梁设计荷载

汽超20-挂120

3、主要工程规模及内容

本合同段桩K90+000~K106+030,总长度16.03km,路基宽28m,路面宽25m。

主要工程规模及工程数量为:

4cm改性沥青混凝土AK-13C上面层393608m2

6cmAC-20I沥青混凝土中面层393608m2

8cmAC-25I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80523m2

沥青下封层412127m2

透层412127m2

粘层787216m2

工程总价54944704元

4、工程起至时间

本合同段施工从2005年6月3日开始,至2005年10月19日结束。

二、机构组成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开封通达公司立即进行人员动员,制定工地现场规章制度,确定现场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熟悉工程内容。

按业主要求,项目部组成人员于4月22进驻现场。

1.人员进场情况

投入本合同人员劳务计划

类  别

2005年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管理人员

8

12

12

12

12

技术人员

8

12

12

12

12

试验检测人员

6

8

8

8

10

机械操作人员

4

20

20

20

22

电工

2

5

5

5

5

后勤人员

2

2

3

3

4

普工

30

150

150

150

150

合计

60

209

210

210

212

2、项目组织机构

组建“开封市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兰考至尉氏高速公路路面工程LWLM-0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现场项目组织形式采取直线职能制,分三个管理层。

第一层为项目经理部领导层,负责施工项目决策和调控工作;第二层为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负责施工内部专业管理业务;第三层为项目的作业层,具体指施工操作队伍。

本合同段设立项目经理部,设“六部二室”,即工程技术部、质检部、计划合同部、材料设备部、安全生产部、财务劳资部、中心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操作层设一个路面施工队一个拌和场。

根据本标段的特点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以及本单位的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工程采用先进的项目法施工,严格执行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网络技术,项目经理部科学管理,统一协调,确保本工程安全、优质、按期完工。

组织机构见“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项目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副经理:

杨勇

综合办公室

张军晓

3.管理班子配备

良好的管理班子组成能够合理有效的开展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本着合理有效,精简机构的原则,管理班子的配备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

1人项目副经理:

1人

总工程师:

1人副总工程师:

1人

工程技术部:

路面工程师1人,测量工程师2人

质检部:

质检工程师1人,质检员3人

材料设备部:

材料工程师1人;设备管理负责人1人。

合同计划部:

计划工程师1人,合同管理工程师1人;

财务劳资部:

财务负责人1人,会计员2人。

中心实验室:

试验工程师1人,试验员5人;

综合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1人,内部管理人员4人。

同时,总公司的各个有关职能部门亦通过现场抓点、计算机(Internet)远程控制等方法,对现场的各项工作进行宏观管理,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

矩阵式管理模式示意图

安全生产部

 

4.机械设备投入情况

机械进场应按照合理安排,顺序进场的原则,根据工程需要提前准备,合理配置、及时进场。

施工所需各种机械设备已调试完毕,机械停放地点、机械管理人员临时住房建设已完毕,一旦需要机械设备即可按计划全面进场,具体安排见“机械设备进场计划一览表”。

为了向业主、向社会交出优质的路面工程,为了开封通达公司在公路建设市场的形象、声誉,在本项目我们投资一千多万元新购置了1座德国林泰阁拌和站、2台DYNAPAC压路机、2套丹麦TF-tradingA/S非接触式平衡梁系统,以先进的设备保证工程的优质。

根据本合同段的具体情况,结合机械设备现有能力对本工程投入机械进行以下组合:

机械组合配备表

分项工程

机械组合

透层

沥青撒布车1辆

沥青下封层

沥青撒布车1辆、集料撒布机1台

沥青砼下面层

沥青砼摊铺机2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双钢轮震动压路机2台,轮胎式压路机两台,自卸车30台,洒水车2台

沥青砼中面层

沥青砼摊铺机2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双钢轮震动压路机2台,轮胎式压路机两台,自卸车30台,洒水车2台

沥青砼上面层

沥青砼摊铺机2台,双钢轮压路机1台,双钢轮震动压路机2台,轮胎式压路机两台,自卸车30台,洒水车2台

三、施工管理情况

(一)施工前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施工规范等,重点是新实施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新内容、新标准。

熟悉本项目的设计特点、要求等,全面了解工程要素。

特别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参加学习了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郝培文导师关于新《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应用讲座。

(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技术标准、机械能力、工期要求等,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3)对施工管理人员、各种机械操作人员、施工工人等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

(4)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种台帐,以确保数据的真实与资料的完整。

2、施工材料准备

工程开工前编制材料计划,组织各种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工程用沥青、面层用集料等选用业主指定厂家生产的产品,自行采购的粗、细集料等自检试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经批准后使用。

3、施工测量准备

(1)测量班组建立

测量工程师:

李晓梅

测量组员:

秦海瑛周辉耀甘喜真

(2)仪器、量具的配备及鉴定情况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鉴定情况

全站仪

LeicaTC402

1

合格

水准仪

DZS3-1

2

合格

钢尺

50m

2

合格

塔尺

5m

2

合格

(3)建立测量控制系统

根据设计文件及所要求的精度,在监理工程师主持下,与先期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测量控制网的交接和复测校验。

按施工要求加密坐标点、水准点控制网,自审合格后报监理复查,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

对重要的控制桩进行加固保护。

(4)在总监办测量监理工程师主持下,与土建工程施工单位进行路面基层的交接。

并将交接结果报送驻地办和总监办审查批准。

4、试验准备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对合格的原材料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使用。

(2)完成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二)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1、透层及下封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

透层采用液体石油沥青,下封层采用SBS改性沥青。

①液体石油沥青应符合JTGF40-2004“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液体石油沥青在制作、贮存、使用的全过程中必须通风良好,并有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基质沥青采用70#沥青,加热温度严禁超过140℃,液体石油沥青的贮存温度不得高于50℃。

②SBS改性沥青应符合JTGF40-2004“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③集料应采用坚硬、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石灰岩,按16~19mm单级选择。

严禁使用下脚料并严格控制集料规格及粉尘含量。

(2)施工工艺

清扫基层表面机械除尘喷洒透层稀释沥青

养护洒布封层SBS沥青洒布碎石养护开放交通。

①透层施工前,彻底清扫干净基层顶面,保持基层顶面清洁。

②透层稀释沥青用智能沥青洒布车喷洒,透层沥青用量0.6kg/m2,洒布透层沥青后,待其充分渗透,煤油挥发再进行封层施工,这期间人工找补、养护,并严禁车辆、行人通过。

③洒布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洒布量为1.6kg/m2,(不得低于该洒布量),应在洒布透层油24h后待煤油挥发后洒布改性沥青。

洒布改性沥青时改性沥青的温度为170~180℃;喷油管与路面垂直,并有适当的高度(以喷出的沥青扇面完全重叠为宜)要求洒布均匀、不露白。

在喷油管外设置遮护铁皮,以防止沥青污染路缘石。

④洒布碎石:

为保护沥青不受摊铺机破坏,并为摊铺机提供施工平台,需要在改性沥青膜上洒布碎石,洒布量4.5~5m3/1000m2。

(最佳量为4.5m3)。

改性沥青洒布后,开始洒布16~19mm碎石,石料洒布车倒向行驶,要求速度稳定,洒布均匀,碎石对沥青膜的覆盖率为60~70%。

如有漏洒或堆积的情况,应以人工处理。

⑤防护:

施工中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对路缘石、护栏、立柱、集水槽的污染。

严禁违章作业,确保施工机械人员及沿线设施的安全,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3)施工放样及下封层检查

①施工放样包括标高测量与平面控制两项内容,沥青路面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施工放样自检报告进行复核、审批。

②下封层表面应清洁、干燥、坚实,无任何松散的石料,尘土与杂质,并不允许有油污。

③下封层表面应平整,当其表面凹洼的深度大于铺筑沥青面层容许误差的2倍时,应在主层料铺筑前,予以填充沥青混合料并压实。

 

2、沥青中、下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中下面层施工开工前,先做试验路段。

我合同段通过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组合设计,拟定试铺路段铺筑方案,采用重新调试的正式施工机械,铺筑试验段。

中下面层试验段均一次铺筑成功。

1、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严格控制集料及填料的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我项目部在石料加工场派驻专人管理,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场。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进行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防止相互混杂。

2、关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统一规定

(1)目标配合上报总监班中心实验室进行了验证,合格后经总监审批,才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每台拌和机均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总监办中心实验室审查同意,总监确认后,才进行试拌与试铺。

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1)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15℃,热混合料成品在储料仓储存后,其温度降低不超过10℃。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下表。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石油沥青标号

70#

沥青加热温度

155~165

矿料温度

165~180

混合料出料温度

145~165,超过195℃时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145

摊铺温度

不低于135

内部温度初压开始

不低于130

碾压终了温度

不低于80

(2)拌和楼控制室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楼的剂量和测温进行校核。

(3)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4)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

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少于45秒。

(5)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

混合料有无白花、冒青烟和离析等现象。

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均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

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

(6)每台拌和机每天上午、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合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在沥青和集料供应紧张的时候,要求试验室对所进场的原材料加大了检验频率,严格把守质量关。

油石比与设计值(生产配合比)的允许误差±0.3%。

矿料级配与生产设计标准的允许差值。

0.075mm±2%

≤2.36mm±5%

≥4.75mm±6%

(7)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种数据,以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油石比与施工厚度和抽提结果进行校核。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现场温度。

插入深度大于150mm。

在运料卡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中距车厢地面约300mm。

(2)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向前后移动,分几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

(3)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保持有五辆运输车等候卸料。

(4)连续摊铺过程中,要求运料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5)要求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毡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6)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清洗干净后进入工地。

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5、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⑴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措施。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2~4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的摊铺。

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下一车料。

午饭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

争取做到每天收工停一次。

⑵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

一般不用人工不断地整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局部离析,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缺陷较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⑶下面层摊铺厚度采用钢丝绳引导高程控制方式,中面层摊铺厚度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方式。

⑷摊铺机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

螺旋布料器内混合料表面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使熨平板的挡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⑸摊铺机开工前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C。

铺筑过程中,选择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⑹用插尺不间断检测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规定,随时进行调整。

摊铺机熨平板拼接紧密,不许存有缝隙,防止了卡入粒料将铺面拉出条痕。

⑺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成型的混合料。

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6、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

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位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

初压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以确保面层横向平整度。

(2)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别,按下表选用。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类型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轮式压路机

(10~12T)

1.5-2

3

2.5-3.5

5

2.5-3.5

5

轮胎压路机

(25T)

3.5-4.5

8

4-6

8

振动压路机

(18T)

1.5-2

(静压)

5

(静压)

4-5

(振动)

4-5

(振动)

2-3

(静压)

5

(静压)

(3)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行,不准刹车制动。

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上。

(4)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凝土层面上,不得停放压路机或其它车辆,并防止矿料、油料和杂物散落在沥青面层上。

(5)要对初压、复压、终压段落设置明显标志,便于司机辨认。

对松铺厚度、碾压顺序、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碾压温度设转岗管理和检查,使面层做到既不漏压也不超压。

(6)压实完成12小时冷却后,方可允许施工车辆通行。

7、施工接缝的处理

(1)纵向施工缝。

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的纵向接缝,应采用斜接缝。

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宽暂不碾压作为高程基准面,并有5~10cm左右的摊铺层重叠,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在作跨接缝碾压以消缝迹。

如果两台摊铺机相隔距离较短,也可做一次碾压。

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

(2)横向施工缝。

全部采用平接缝。

用三米直尺沿纵向位置,在摊铺段端部的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镐和钢钎刨齐后铲除,避免了采用切割机切缝时留下难以清除的浆膜;继续摊铺时,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机烫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碾压时用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

 

原材料试验检查

8、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

原材料

配合比试验、审批

沥青混合料正式拌和

清扫、修整基层

沥青混合料正式拌和

施工放样

(1)

检查摊铺温度,取混合料作抽提试验

沥青混合料运输

洒透层沥青

压路机碾压成型

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初压  复压  终压

1、现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检查压实度;

3、检测压实度及厚度

进行下一层沥青砼施工

          

 

9、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内容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

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

 

(2)混合料的质量检查:

油石比、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残留稳定度;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摊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表面温度;混合料拌合均匀性。

(3)面层质量检查:

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压实度、横向偏位;摊铺均匀性。

以上检查方法、检查频率和质量要求均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和JTG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

中下面层平整度要求连续平整度仪100m标准中面层不大于1.0mm,下面层不大于1.2mm。

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方法(重点工序)

改性沥青混凝土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较普通沥青混凝土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凝土既具有不同于普通沥青及沥青混凝土的特性、技术要求、施工要求,又在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方法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在前面下、中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本方案旨在突出指出其不同之处。

(1)、原材料的选择与存放:

①沥青:

为业主统一采购的SBS类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4.2.1-2)。

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购买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存储在改性沥青罐中。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②粗集料(碎石):

按设计文件要求,上面层粗集料采用业主指定的石料场生产的产品。

除同下、中面层对粗集料的要求外,粗集料还符合“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表4.8.5)即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级,磨光值PSV不小于40。

(2)、试铺路段施工

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铺筑前,也应进行试铺路段施工,要求、目的同中、下面层,仅在上面层成品质量检测中增加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摆值项、弯沉。

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方案较普通沥青混凝土下、中面层不同控制要点如下:

①上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突出控制层厚和平整度。

②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按下表控制。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工序

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

SBS类

沥青加热温度

160~165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165~170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

175

集料加热温度

190~220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185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195

混合料贮存温度

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摊铺温度,不低于

160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

15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90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50

(3)混合料拌和

①温度控制:

集料烘干温度190~220℃(填料不加热),沥青加热温度150~170℃不大于175℃,混合料出仓温度170~185℃,超过195℃废弃。

②由于使用改性沥青,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具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③混合料运输:

除运至摊铺现场的混合料温度不得低于160℃外,其余同中、下面层。

(4)混合料摊铺

①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表5.2.2-3)控制,且不得低于规范中“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表5.6.6)的要求。

原则上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②由于层厚较薄(40mm),根据计算,上面层的摊铺速度应为3.4m/min。

其余摊铺要点同下、中面层。

(5)改性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根据上面层较薄、改性沥青混合料需要在较高的碾压温度的特点,除下、中面层方案中压实及成型的控制要点外,在碾压中要突出做到以下几点:

①混合料运输中覆盖保温措施要得力,碾压中轮胎压路机要做围裙,且尽量选择气温、下层表面温度较高的时段施工。

②通过调整摊铺机的压实装置提高初始压实度;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

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嵌挤。

③初压紧跟在摊铺机后,初压区长度尽可能短,

④复压时碾压段的长度不超过30~50米,(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段不超过60~80米)。

⑤由于厚度较小,较碾压下、中面层时,振动压路机的频率更高,振幅更小。

 

4、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平整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首先,将沥青混合料中面层的质量缺陷弥补好,以保证中面层清洁、无杂物、平整、无明显局部突起或低洼处,因为下面层、中面层将为上面层的平整度打基础,摊铺机的撒料分布会因多占或少用而受影响。

仅通过4㎝厚的上面层来弥补中面层的缺陷,质量难以保证。

5、施工质量的检验

同下、中面层施工质量的检验内容。

6、施工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