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09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docx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1

中国古代生活用香的风俗考

说到香,我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宗庙祠堂和寺院道观里的香烟缭绕,于是香在我们眼里就成了一种祭祀和宗教的用物,其实香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途。

   真正的香料并不产于中国,而远在西域诸国,正如范晔在为《和香方》所写的短序中说的:

“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所以宋代以前,除了朝贡以外,香料来源比较有限,香料种类也较少,除了祭祀和宗教用香外,香的使用并不广泛,是作为奢侈品而存在的。

汉代时即便贵为皇后的明德马皇后都说“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

   魏晋南北朝以降,香多为宫中贵族之家焚熏涂傅,平民百姓是无福享用的。

据史料记载东晋巨富石崇家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

“(《晋书·王敦传》)一次平素崇尚节俭朴素的尚书郎刘寔去石崇家“如厕,见有绛纹帐,茵褥甚丽,两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谓崇曰;误入卿内耳.崇曰:

是厕耳。

”寔曰:

”贫士不能若此”(《晋书·刘寔传》)像刘寔这样显贵人家尚用不起,更不用说布耶家了。

  宋明以来,在朝贡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极大地扩大,各种香料通过海上之舟大量运入中国,民间各种修合之香也颇为盛行,香在人们生活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香的使用也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生活中的用香,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熏燃之香:

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

石崇家的厕所因为焚香曾经声名显著,成为一时笑谈。

在石崇以前熏香多出现于宫中。

那时香大多产于西域诸国,西域离中原路途遥远,同时中原的海外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宫中仅有的香料都是通过西域诸国的朝贡得来的,熏香也最早成为宫中的习俗,大多用来熏炙衣被。

《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蔡质《汉官仪》曰:

“尚书郎入直台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昼夜更宿,帷帐画,通中枕,卧旃蓐,冬夏随时改易。

太官供食,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

尚书郎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

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也。

”可见当时用香熏烤衣被是宫中的定制,并且有专门用来用香熏烤衣被的曝衣楼,有古宫词写到“西风太液月如钩,不住添香摺翠裘。

烧尽两行红蜡烛,一宵人在曝衣楼”。

当时熏香的器具很多,主要有熏炉和熏笼。

在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墓中,发掘的“铜薰炉”和“提笼”就是用来薰衣的器具;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为了薰香衣而特制的薰笼。

汉代更有博山香炉响誉于世。

  

   唐代熏笼更为盛行,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或取暖。

《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熏笼二,大被熏笼三,衣熏笼三”。

反映此时宫中生活的宫体词也有很多都提到这种用来熏香的熏笼,如: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红颜未老思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白居易《宫词》),“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李煜《谢新恩》),“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温庭筠《清平乐》)。

就考古而言,在西安法门寺也出土了大量的金银制品的熏笼。

雕金镂银,精雕细镂,非常精致,都是皇家用品。

   除了大量的熏笼,还有各种动物形状的熏炉,用来取暖,特别是唐以后使用的比较广泛。

宋代一些官宦士大夫家比较流行的是鸭形和狮形的铜熏炉,称为“香鸭”和“金猊”。

和凝作的《何满子》中有“却爱熏香小鸭,羡他常在屏帷。

”,周邦彦写的《青门饮》中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贺铸的《薄幸》词里也有“向睡鸭炉边,翔鸳进屏里,羞把香罗暗解”此处的“香鸭”“睡鸭”都是用来熏香取暖的器具。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的生活时也多次提到熏香的器具,如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写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在《醉花阴》里写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不惟李清照,还有周紫芝的词《鹧鸪天》里有“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徐伸的《二郎神》中漫“试着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词中的“金猊”、“金兽”都是这种用来熏香的器具,词中所写的闺闱绣闼或厅堂书房,围炉熏香,剪灯夜话则是古代士大夫之家充满情致的生活场面的具体反映。

   一般来说,相对于北方而言,南方熏香更为普遍,原因一正如周邦彦《满庭芳》里所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二就是南方多瘴疠,用熏香驱邪辟秽去疾的观念非常普遍,正如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香笺》里论香说的“仓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颜氏香史》中也说到“不徒为熏洁也,五脏惟脾喜香,以养鼻通神,观而去尤疾焉”;还有就是南方多水,多水则蚊虫易于繁殖,熏香是驱除蚊虫的好办法。

   悬佩之香:

古代很早就有佩带香的风俗,《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

”郭璞注:

“即今之香缨也。

”《说文·巾部》“帷,囊也”段玉裁注:

凡“囊曰帷。

”《广韵·平支》:

“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

”这种风俗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

古诗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带香囊的最早反映。

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谢安怕其玩物丧志,但又不想伤害他,就用嬉戏的方法赢得了香囊,烧了,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端佳话。

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秦观《满庭芳》里有“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的句子就是明证。

  不仅仅身体佩带香囊,香还被用来散撒或悬挂于帐子之内,据载后主李煜宫中有主香宫女,持百合香、粉屑各处均散。

洪芻在《香谱》中则提到后主自制的“帐中香”,即“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

   不惟帐中用香,宋代贵夫人的车里也悬挂香囊,成为一时的风尚。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特别记下了当时的这种风尚京“师承平时,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毬,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在宋词中常有“油壁香车”“香车宝马”这样的词,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悬挂香囊的犊车。

如晏殊的“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李清照的''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涂傅之香:

此类香的种类很多。

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

  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

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

   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 

   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此外还有香发木犀香油,亦可为面脂,乌发香油,此油洗发后用最妙。

合香泽法,既可润发,又可作唇脂。

五代词《虞美人》“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裾轻轻敛”此处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种浅红色的化妆品。

韦庄《江城子》“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这儿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种香料调配而成的。

在汉代还有上奏言事口含鸡舌香的风俗,为的是除去口气。

   唐代妇女的化妆品中,已经出现了补鬓油和润面油,蜀地贡给宫中,也用到了乌沉香、白脑香,宫中称锦里油,此后经宦官之手传到民间,富人家大多称之为西蜀油。

见诸诗词的温飞卿《菩萨蛮》中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另有《归国遥》“粉心黄蕊花靨,黛眉山两点”此处的“蕊黄和“黄蕊”都是指的此间流行的一种眉妆,是贵族女子用花蕊研制成的一种黄色香料,涂在额角,以增美观,叫做额黄。

   印篆之香:

一般的香粉,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

印香篆的模子称为“香篆模”,多以木头制成。

《百川学海》“香谱”条中说:

“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

”这是说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

据宋代洪刍的《香谱》载:

“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

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

    篆香又称百刻香。

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制出过精巧的“屏风香”',通过燃烧时间的长短来对应相应的刻度以计时。

这种篆香,不仅是计时器,还是空气清新剂和夏秋季的驱蚊剂,在民间流传很广。

中国传统香

对于香的制作,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医学说、道家外丹学说一脉相承的理论,有一个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艺体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部分。

在香方的确立、香料的使用、配伍与炮制、制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严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范。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

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

相比而言,以化工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制香工艺,所务求的主要是气味的芳香,而不是香品的养生功能,这一理念影响到制香的各个方面。

例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成本,美化香品外观等目的,会使用包括化学合成香料在内的许多化学制剂,并且采用了许多在传统工艺看来有损香的品制的纯工业化的生产方法。

可以说,传统制香工艺是求“香气养神”,现代制香工艺则是求“香味养鼻”,两类香品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制作传统香,首先是要综合考虑该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根据这些基本的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按君、臣、佐、辅进行配伍。

只有君、臣、佐、辅各适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尽展其性。

诸如衙香、信香、贡香、帷香以及疗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辅的用料。

    例如,对于甲子、甲午年日常所用之香,按五运六气之理推算,是年为土运太过之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从利于人体身心运化的角度看,宜用沉香主之,即沉香为君,少用燥气较大的檀香;再辅以片脑、大黄、丁香、菖蒲等以调和香料之性,从而达到合与天地而益与人。

一些特殊的香,不仅对用料、炮制、配伍有严格要求,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过程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

如《灵虚香》,在制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窖藏时要有寒水石为伴,等等。

现在市面上多见檀香等单品熏香,所以有很多人就以为这类单品香是传统香的主体,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正如单一的中药材即使珍贵也还并非良药一样,一种好的香料并非就是好香,例如对于檀香,古人已十分清楚的讲到:

“檀香单焚,裸烧易气浮上造,久之使神不能安。

   其实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意识到单品香的局限并产生了香料配伍的观念,开始转而使用多种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

从西汉初期的“四穴熏香炉”可以看出,合香在那时就已是呼之欲出了。

汉代之后,香料配伍水平不断提高,香方种类也日益丰富,直到明清,合香一直是传统香品的主流。

只是近现代以来,香文化日益衰落,才出现了今天这种倒退的局面。

传统香不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对于香料的炮制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

香料的炮制与中药的炮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

同一种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制方法常常也不一样。

从总体上说,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药性。

恰当的炮制可以加强香材的药性,使其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药性发生改变。

   具体的炮制方法很多,例如:

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飞等。

   修制:

一是使香材纯净,二是做切制、粉碎处理,即采用拣、摘、揉、刮、筛、凉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除去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分及其它非药用成分,并使其大小规格满足要求。

如,龙涎香需要清除其中的砂石,沉香则要清除泥土等。

    蒸:

即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香材;可清蒸,也可加入辅料;蒸的火候、次数视要求而定。

此法既可使香材由生变熟,也可调理药性、分离香材。

如笃耨香黑白间杂者,必须分离单用,其法为,以瓷器盛香入笼中蒸,沸后约半小时则白浮于上黑沉于下,分而用之即可。

   煮:

用清水或加料浸煮,主要目的是调整药性,去其异味。

如制甲香,即需先用碳汁煮,次用泥水煮,最后用好酒煮。

或用米泔水浸多日后,再用米泔水煮,待水尽黄气发出时收,凉后再火炮。

   炒:

根据需要或清炒或料炒,火候上有炒令黄,炒令焦等。

如制檀香的方法之一是,选好檀香制成碎米粒大,慢火炒令烟出紫色,断腥气即止。

   炙:

用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渗入和合于香材之中,以改变香材的药性。

在制香中常用的辅料主要有蜜、梨汁、酒等。

  炮:

用武火急炒,或加沙子、蒲黄粉等一起拌炒;炮与炒只是火候上的区别,炮烫用武火,炒炙用文火。

   烘焙:

将香材置于容器(瓦器等)中加热使其干燥。

   水飞:

把粉碎后的香材加水研磨(其粉末即“飞”入水中),再将液浆静置沉淀,将沉淀物晒干研细备用。

此法能防止香材在研磨时粉末飞扬的损耗,又可分离出香材中可溶于水的成分,使香更加细腻。

中国传统香艺所包涵的理念、规程、技巧是香品功效与品质的重要保证,非常值得今人学习、效法、继承。

在高明的用香者和制香家那里,真正尊古法制作的香品与其他香品的差别是极其明显的。

   不过现在的市面上已很少能见到天然香料制作的合香,至于真正遵循古法、采用传统工艺的正宗合香,则更如凤毛麟角。

数年之前,笔者在湖北武汉的归元寺曾见到少量制作如法的“安息香”,据访知,此家本为祖传香业,不过现在也已不再制作这类香了。

    很多所谓的“高香、老檀香、百年檀香、工艺香”等等,其实只是打着传统香的招牌,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工艺,甚至加入了很多劣质的化学香料,早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香,所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功效,用久了还有很多副作用。

 附:

香料炮制方法举例

1、制檀香:

檀香一斤(片)用好酒两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汤手即可。

2、制碳香:

檀香(片)蜡茶清浸一夜,控出焙干,以密酒拌令匀再浸一夜,慢火炙干。

3、制沉香:

沉香破碎,以绢袋装,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米水浸,慢火煮,水尽再添,一日为好。

完成后凉干即可。

现在制香者多生用沉香,所以达不到效果。

中药香制作工艺和配方

      木签为骨料,以年香水合物为粘合剂,以麝香、白皮檀、当归、四六片、苏合香、沉香、兰花米等为基本原料,以柏木粉、白木粉等为辅助料,碾碎混匀后,分三层液裹在经处理过的竹木签上,然后晾干而制得,其配比如下(以8000支香为例):

年香7000—10000克,麝香3—24克,白皮檀160—600克,当归55—100克,四六片20—80克,苏合香55—100克,沉香8—100克、兰花米40—400克,白木粉9000—11000克,柏木粉700—1100克。

本香的骨料竹木质签削成∮2—5毫米粗,先用石灰水浸泡数日,然后洗净晒干,再将它放在用清洁水润湿拌合的年香粉与柏木粉的混合物中滚动,再放在混匀并润湿的麝射香粉、沉香粉、苏合香粉、白皮檀粉、兰花米粉、丁香粉等中滚上第二层料,接着放入碾混均匀并用白酒和水润湿的樟脑、大茴、云指、香附、当归、四六片、青木香、五加皮、五倍子、白芷、二花、糖、甘草等粉中滚动,裹上第三层料,其后,再滚上色粉,进行碾擦,晾干即得成品卫生香。

本香一经点燃,立即清香扑鼻,经久不散,人嗅了有清新舒适感,可供一切公共场所、居家、旅行等之用。

制香工艺简介(一、线香原料篇)

  我国的香种类繁多,名目不一。

我这里指的是礼佛祭祀或者居室用的香,也叫神香,佛香,或者卫生香。

   北方主要流行的是无芯的线香,也叫直条香;南方流行的是有芯的竹签香或棒香。

竹签者细也,竹棒者粗也,无其它区别。

   这里先谈谈线香。

原料:

原料包括骨料,粘结料,香料等。

  骨料组成香的主体,主要是木粉,要求没有异味,就是不要有不好闻的味;细度一般在100目左右,无其它特殊要求。

近来也有用其它植物粉沫的,如各种农作物桔杆,草粉等。

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传统粘结料是榆树皮粉,作用就是将骨料粘结在一起,使做出来的香结实,有弹性而不易折断。

榆树皮粉的质量也不一样。

起作用的主要是树皮中的芯皮,而外部的老皮不起作用。

不含老皮的俗叫白榆粉,含老皮的俗叫红榆粉。

榆皮粉和骨料的比例,重量比约为1:

1—1:

2。

由于榆皮粉数量有限,现代也有添加化学粘结剂的。

   香料可以是多种天然香料,如檀香,沉香等。

也可以有多种中药中的香辛料,如八角,茴香等。

近年来用的最多的是多种香精。

很显然,不同的香料,成本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市面上见到的绝大多数是用的各种香精。

使用香精可以配出各种各样人们喜欢的气味,完全不亚于或者优于天然香料及中草药香料,因为有的香精就是从天然香料中提练出来的。

但是说到对人体的益处,比起天然香料和中草药香料,恐怕就望尘莫及了。

   除了以上的原料,现在制香,一般都需加上色素,作成人们喜欢的颜色。

对色素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再有就是为了提高质量或者降低成本,生产者添加的一些微量东西。

这些都是生产者的不传之密,各有各的招数。

同时也正因为是不传之密,所以这些招数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也就不得而知了。

   最后需要的就是水了。

严格的说水不能算作原料,因为水只是在制香过程中起作用,经晾晒、干燥,去除水份后的香才能算作成品。

但在制香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

和好的原料中,水的重量约占40%—60%,因香的品种,制香的工艺,设备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将搅拌好的料经加压由模具的孔中挤出,就是制香的主过程。

挤出的香条接放到香罗上,经整理后晾晒或烘干,或再正型,就是成品香了。

经包装后即可出厂。

    一、搅拌。

将各种原料及水按一定的比例放入搅拌机内。

一般搅拌机的构造很简单,搅拌筒内有叶翅,通过叶翅的转动,将原料搅拌均匀。

只是搅拌机的叶翅形状比较特殊。

我见过的较好的搅拌机叶翅形状成S形,见附图一。

这种形状的好处是搅拌好的料成一整块,也就是料内不容易含有空气,空气在制香的挤压过程中是有害的,它使挤出的香断条。

也有说法是这种方式不易破坏香料的粘性,但本人没有严格试验过。

缺点是搅拌效率低,但搅拌在整个制香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效率低也无关大局。

拌料在整个制香过程是很关键的,这需要经验。

入料前需虑掉杂质,比例要适当,水份要适当,搅拌要均匀。

也有将榆粉用开水烫过的,用以增加粘度。

     二、挤压成型。

这个过程是由制香机来完成的。

现行的制香机主要由传动机构,挤压头,挤压腔(料槽)和模具组成(图二)。

将拌好的料放入挤压腔内,由挤压头向下挤压,受压后的料由模具孔中挤出,即变成了所需的形状。

现在流行的制香机,有固定挤压腔的(单槽),也有活动挤压腔的(二槽),这样可以节省制香机等待装料的时间。

因传动机构不同,形成了液压制香机和齿轮制香机。

模具是一块有许多孔的条状钢板,孔是成排排列的,有一排,二排或多排孔。

用的最多的是二排孔。

所以挤出的香条也是成排排列的。

 

    三、接香,整理。

这里要用到香罗。

香罗一般是由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的边框,上面绷上纱布。

用来存放香条,便于晾晒,烘干。

当挤出的香条长度达到香罗的长度时,用香罗将香条刮到香罗上,这就是接香。

这时香罗上的香条并不规则,有断条,长短不齐,需人工整理。

最后达到香条成一层,整整齐齐的排放在香罗上。

最后截成需要的长度。

成型后的香条需去除水分,干燥定型后方能进行包装和出售。

一般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

 人工干燥主要是大企业采用。

常用的是烘干房。

保温较好的房间内,用地炕,暖气,炉火等方式加热。

放有成型香条的香罗,排放在烘干房内的香架上。

烘干房有通风设备,以利排除湿气。

房内温度约40度左右,一般几小时就可出香。

先入先出,循环生产。

再有就是用设备干燥,具说一套设备几十万,国内不一定有用的。

 小企业多用自然干燥。

可在场地晾晒或室内阴干。

视具体情况而定。

晾晒干燥的较快,但容易变形。

晾晒时,香条上面的部份,水分失去的较快,收缩的也快,于是香条两端向上翘。

待到上面部份干燥定型后,下面部份的收缩力不足以拉动已定型的上面的部份,最后香条就是弯曲的了。

晾晒过程中可在香条的上面洒些水,来控制,减小变形。

阴干就是将香罗放在室内的香架上,自然通风。

阴干时间较长,变形小。

如变形较大,可将香条成排的取下,横竖交错堆叠在一起。

放一段时间后,可起到矫正的作用。

制作礼供佛法僧三宝的藏香需要白沉香、柏木粉未、一两穿山甲的角质磷片、四两沉香粉末、五两藏红花、十二两檀香粉末、十二两高山甘松或草原甘松、适量的木香、肉蔻、丁香、杜鹃花枝叶、藏木香、当归、艾叶等,外加少量的麝香、冰片、松胶、紫胶(即紫梗树脂的渣滓。

译者注)、手掌参、蔗糖、盐、蒿草,然后用松木炭、柏叶、支羊哥(一种芳香草药,生长在海拔三、四千米高的地方,高一尺左右,开蓝花。

译者注)作主要原料,在酒中浸泡四天后便可制造各种形状的藏香

《玉华香方》

 沉香四两  速香黑色者四两  檀香四两  乳香二两  木香一两  丁香一两  郎台六钱  奄叭香三两  麝香三钱  冰片三钱  广排草三两,

以交趾出产的为妙苏合油五两  大黄五钱  官桂五钱  黄烟即金颜香,二两广陵香一两用叶,

把上列香料研为粉末,加进合油调和均匀,再加炼好的蜜拌和成湿泥状,最后装进瓷瓶,用锡盖加蜡密封瓶口,烧用时一次取二分。

  《聚仙香》

   黄檀香一斤  排草十二两沉  速香各六两  丁香四两  乳香四两,另外研末郎台三两  黄烟六两,另外研末合油八两  麝香二两  橄榄一斤  白芨面十二两蜜一斤

以上成分研成细末作香骨,先和上竹心子,作为香的第一层,趁料湿又滚一层药。

檀香二斤排草八两沉、速香各半斤

将以上三料研为末,滚成第二层,于是制成了香,用纱筛后将湿香晾干。

京城自制香,每一万枝香,工价二钱。

一万根竹棍,价一钱二分。

香袋紫龙力纸,每一百张.价五钱。

沉速香方沉速香五斤檀香一斤黄烟四两乳香二两奄叭香三两麝香五线合油六两白芨面八两蜜一斤八两和成滚棍即制成。

  《黄香饼方》

  沉速香六两  檀香三两  丁香一两  木香一两  黄烟二两  乳香一两  郎台一两  奄叭三两  苏合油二两  麝香三线  冰片一钱  白芨面八两蜜四两

将以上成分拌和成药剂,用印模制成饼状。

  《印香方》

  黄熟香五斤  速香一斤  香附子、黑香、藿香、零陵香、檀香、白芷各一两,柏香二斤,芸香一两,甘松八两

乳香一两,沉香二两,丁香一两,馥香四两,生香四两,焰硝五分

以上各料一块研为末,放到香印模中,模印成形后就可以焚烧了。

  《春香方》 

  沉香四两  檀香六两  结香、藿香、零陵香、甘松各四两,茅香各四两,丁香一两,甲香五钱,麝香冰片各一钱

以上各料用炼蜜拌为湿膏,装进瓷瓶密封,就可以烧了。

   《撒兰香方》

  沉香三两  五钱  冰片二钱四分  檀香一钱n  龙涎五分  排草须二钱  奄叭五分  撒樂兰一线  麝香五分  合油一线  甘麻油二分  榆面六钱  蔷薇露四两

用印模制成饼烧,很好。

   《芙容香方》

   沉香一两五钱  檀香一两二钱  片速五钱  排草二两  奄叭二分  零陵香二分  乳香一分  三柰一分  撤樂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